![2023四川攀枝花仁和中考二模 语文试题及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32149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四川攀枝花仁和中考二模 语文试题及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32149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四川攀枝花仁和中考二模 语文试题及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32149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部分省市中考汇编
2023四川攀枝花仁和中考二模 语文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四川攀枝花仁和中考二模 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学类文本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四川攀枝花仁和中考二模 语文试题及答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 阅读 (7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非宁静无以致远①潜心静气方可行稳致远。《道德经》有云:“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本,躁则失君”,大意是说,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容易丢失根本,浮躁容易丧失主导。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它启发我们,心有所志人自定,目标坚定人自静,自定、自静故能向着高远目标坚韧前行。②性躁心粗者,往往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③浮躁之人多半治学不恒、立志不坚,处事不稳、见利心动。《孟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师从著名棋手弈秋学习棋艺,一个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另一个人表面上听讲,实则心猿意马,“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最后,两个人的棋艺相差甚远。导致这样的结果,只因前者心态静定,后者心浮气躁。正所谓,“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现实生活中像第二个学棋艺者那样的人也不在少数,有的急功近利、沽名钓誉,有的见异思迁、朝秦暮楚,还有的浅尝辄止、投机取巧……浮躁心态若不及时祛除,终会阻碍一个人学知强能、干事创业。因此,要实现自我价值,要想走得更远,就需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浮躁。④心浮气躁终误事,成功多从静中来。国画大师齐白石成名后,有人问他何以从一介木匠成为一代名家,他答道:“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一个“静”字,既是“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专注,也是“无故加之而不怒”的镇静。史载,林则徐从小聪慧过人但脾气很大,堪称“愤怒才子”。其父写下“制怒”二字,悬于林则徐书房之上。广东海关监督豫坤和洋人勾结破坏禁烟,林则徐知道后怒不可遏,而当他抬头看到高悬于堂上的“制怒”二字时,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之后,他若无其事,经过巧妙周旋,成功收缴豫坤贪占的财物。凡事沉住气,戒急戒躁、戒气戒怒,这是避免失误、赢得胜利的妙法。⑤“静,谓心不妄动。”面对名之耀、利之诱、权之惑,尤需秉持淡泊心态,荡去尘世浊物,沉着冷静、保持定力,从长远角度看待当前形势,从全局高度看待未来目标,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干好自己的事。 (选自2022年5月18日报刊,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C.潜心静气方可行稳致远D.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认为,一个人如果浮躁,就必然会导致治学不恒、立志不坚、处事不稳、见利心动。B.要学知强能、干事创业,要实现自我价值、走得更远,就需保持心态静定、祛除浮躁。C.现实生活中,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之人不在少数,懂得宁静致远的道理就显得尤为重要。D.文章认为,我们要自觉抵制名、利、权的诱惑,静心定神,扎扎实实干好自己的事。3、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提出“非淡泊无以明志”的中心论点,然后引用《道德经》《诫子书》相关内容进行理论阐述。B.第②段为总领段,下文③④段分别对“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与“性躁心粗者,往往一事无成”进行论述。C.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了“成功多从静中来”的道理。D.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写作,第①段总起,提出问题,第②③④段展开论述,最后一段联系实际作结。4、下列材料中哪则材料可作为文章第③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6分)【材料一】春秋时期,晋国赵襄子向当时有名的驾车高手王子期学艺,初识技艺的赵襄子便迫不及待地与王子期比赛,结果是三次换马三次落后。王子期告诫赵襄子:驾车最重要的是用心指挥并调整马的方向和速度,而不能把全部心思全用在与人一较高低上,不能求胜心切,心浮气躁。【材料二】陈涉年少时曾慨叹:“苟富贵,无相忘。”众人笑话他一个佣耕者,哪来的富贵?他回答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孔奋传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建武①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姑臧②令。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③,每任令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唯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 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预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擒灭茂等,奋妻子为隗茂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奋为政明断,彰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选自《后汉书 孔奋传》,有删改)【注释】①建武:光武帝刘秀年号。②姑臧:地名。③市日四合:每天有四次集市。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B.士多不修节操 邹忌修八尺有余C.而击之愈厉 人不知而不愠D.不以官属礼之 请以军礼见6、 下列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B.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C.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D.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7、 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A.官员、百姓被他的情义所感动,都拼力与贼人作战。B.官员、百姓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没有一个不用命与贼人作战。C.官员、百姓被他的精神所感动,都拼力与贼人作战。D.官员被百姓所感动,都拼力与贼人作战。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奋任姑臧令期间,注重节操,施政仁平,孝顺母亲,深得太守梁统的敬重。B.陇西和蜀地被平定后,孔奋奉诏入京,没有资财,仅乘一辆车上路。C.妻子被贼人当做了人质,孔奋和儿子全然不顾,依然追赶讨伐,以致妻子被杀。D.选文表现孔奋清正、廉洁的品质,主要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9、将下列课内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9分)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②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二)古诗词鉴赏(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0-11题。 江村① 杜甫清江平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②,微躯③此外更何求?[注释]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流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这首诗作于此期间。②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③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10、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的“事事幽”统领全诗,颔联写出物态的幽然:燕子自由自在,鸥鸟相亲相近。B.颈联对“老妻“和“稚子”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杜甫一家在浣花溪生活的富足。C.诗人颠沛半生,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儿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D.这首诗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充满生活情趣。11、赏析“清江一曲抱村流”中“抱”的妙处。(5分) (三)古诗文默写(10分)12、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水何澹澹, 。(《观沧海》曹操) (2)商女不知亡国恨, 。(《泊秦淮》杜牧)(3) ,学诗谩有惊人句。(《渔家傲》李清照)(4) ,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5) ,在水一方。(《蒹葭》《诗经》)(6)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苏轼)(7) ?英雄末路当磨折。(《满江红》秋瑾)(8) ,万古惟留楚客悲。(《长沙过贾谊宅》)(9)《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无意功名、淡薄名利的句子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3-17题。 腊梅花 汪曾祺①“雪花、冰花、腊梅花……”我的小孙女这一阵老是唱这首儿歌。其实她没有见过真的腊梅花,只是从我画的画上见过。②周紫芝《竹坡诗话》云:“东南之有腊梅,盖自近时始。余为儿童时,犹未之见。元祜间,鲁直诸公方有诗,前此未尝有赋此诗者。政和间,李端叔在姑谿,元夕见之僧舍中,尝作两绝,其后篇云:‘程氏园当尺五天,千金争赏凭朱栏。莫因今日家家有,便作寻常两等看。’观端叔此诗,可以知前日之未尝有也。”看他的意思,腊梅是从北方传到南方去的。但是据我的印象,现在倒是南方多,北方少见,尤其难见到长成大树的。我在颐和园藻鉴堂见过一棵,种在大花盆里,放在楼梯拐角处。因为不是开花的时候,绿叶披纷,没有人注意。和我一起住在藻鉴堂的几个搞剧本的同志,都不认识这是什么。③我的家乡有腊梅花的人家不少。我家的后园有四棵很大的腊梅。这四棵腊梅,从我记事的时候,就已经是那样大了。很可能是我的曾祖父在世的时候种的。这样大的腊梅,我以后在别处没有见过。主干有汤碗口粗细,并排种在一个砖砌的花台上。这四棵腊梅的花心是紫褐色的,按说这是名种,即所谓“檀心磬口”。腊梅有两种,一种是檀心的,一种是白心的。我的家乡偏重白心的,美其名曰:“冰心腊梅”,而将檀心的贬为“狗心腊梅”。腊梅和狗有什么关系呢?真是毫无道理!因为它是狗心的,我们也就不大看得起它。④不过凭良心说,腊梅是很好看的。其特点是花极多——这也是我们不太珍惜它的原因。物稀则贵,这样多的花,就没有什么稀罕了。每个枝条上都是花,无一空枝。而且长得很密,一朵挨着一朵,挤成了一串。这样大的四棵大腊梅,满树繁花,黄灿灿的吐向冬日的晴空,那样的热热闹闹,而又那样的安安静静,实在是一个不寻常的境界。不过我们已经司空见惯,每年都有一回。每年腊月,我们都要折腊梅花。上树是我的事。腊梅木质疏松,枝条脆弱,上树是有点危险的。不过腊梅多枝杈,便于登踏,而且我年幼身轻,正是“一日上树能千回”的时候,从来也没有掉下来过。我的姐姐在下面指点着:“这枝,这枝!——哎,对了,对了!”我们要的是横斜旁出的几枝,这样的不蠢;要的是几朵半开,多数是骨朵的,这样可以在瓷瓶里养好几天——如果是全开的,几天就谢了。⑤下雪了,过年了。大年初一,我早早就起来,到后园选摘几枝全是骨朵的腊梅,把骨朵都剥下来,用极细的铜丝——这种铜丝是穿珠花用的,就叫做“花丝”,把这些骨朵穿成插鬓的花。我们县北门的城门口有一家穿珠花的铺子,我放学回家路过,总要钻进去看几个女工怎样穿珠花,我就用她们的办法穿成各式各样的腊梅珠花。我在这些腊梅珠子花当中嵌了几粒天竺果——我家后园的一角有一棵天竺。黄腊梅、红天竺,我到现在还很得意:那是真很好看的。我把这些腊梅珠花送给我的祖母,送给大伯母,送给我的继母。她们梳了头,就插戴起来。然后,互相拜年。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 (选自《晚饭花集》)链接材料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节选自宗璞《紫藤萝瀑布》)13、下列对《腊梅花》这篇散文构思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本文构思精巧,紧围腊梅花展开,不经意之间的叙说道出了人生哲理。B.这篇散文语言明白晓畅,娓娓道来,如话家常。C.作者的家乡腊梅花很多,因为很多,所以也就不显得那么珍贵了。D.作者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工艺美术师,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实现,让作者不胜遗憾。14、 文章第①段作者从小孙女所唱的儿歌写起,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4分)15、 围绕腊梅花,作者叙说了哪几件主要的事?(4分)16、 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5分)17、 文中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中的划线句子都是写花,但在表达效果上有异同,试着从炼字炼词的角度加以分析。(6分) 第三部分 基础和写作一、语文基础(9分)18、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糖葫芦,冰糖葫芦嘞……”这一声吆喝抑扬顿挫、渺远悠长,成了我们童年最甜蜜的回忆。B. 德州的夜市人声鼎沸,热闹异常。小地摊给老百姓带来了便捷,也给城市生活增添了一丝烟火气息。C. 这哥俩儿性格铢两悉称;一个活泼开朗,一个不苟言笑。D. 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19、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只有把防控工作抓紧抓实,就能为经济社会秩序的全面恢复创造条件。(将“就”改为“才”)B. 他把自己的创意高高兴兴地拿出来分享,虽有受到“攻击”的心理准备,但更渴望赢得大家的赞赏。(将“高高兴兴地”调至“分享”前)C. “二十四节气”虽然对农事的指导作用有所减弱,但仍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在“规律”后加上“的理念”)D. 我以前对开平碉楼不以为意,直到前些日子去实地参观,才明白这些风格迥异的建筑是先辈背井离乡、漂洋过海讨生活的历史见证。(删去“实地”)20、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要重视榜样的力量。②比如,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僵卧孤村”却“尚思为国戍轮台”,做梦都是“铁马冰河入梦来”。③我非常重视先圣先贤的榜样力量,通过鲜活形象传达中华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达再困难的情况下都能坚持奋斗的精神品性。④如果学生能够学习这样的榜样、从小在心中树立这样的偶像,必然胸有大天地、大格局。⑤孩子成长需要榜样,以什么样的人为偶像,关系到人生道路的选择。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⑤③②④ C. ⑤③①②④ D. ③①②④⑤ (二)名著阅读(前三空每空1分,最后一空2分,共5分)21、 读《儒林外史》中重复出现的“帽子”。请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为句中的人物选择相应的帽子,并结合人物身份或人生追求说明理由。(1) 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把一乘牛车载了母亲,他(王冕)便戴了 ______ ,穿了阔衣,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2) (周进)头戴一顶 ______ ,身穿元色绸旧直裰,那右边袖子同后边坐处都破了,脚下一双旧大红绸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备选帽子】旧毡帽高帽我选第 句作答, (人名)戴的帽子是 ,理由是 。(三)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端午节,奶奶送来她亲手包的粽子,满含期待地看着你吃,但你却很想告诉她,你其实并不喜欢粽子;舞台上,老师极力鼓励你旋转,你惊讶地发现,胆怯的你在飞旋时居然如此自信而轻盈……生活中,我们常常是这样彼此联系的。“你的”神情、态度、言语、行为……往往触发“我的”喜怒哀乐,也启示“我”产生新的思考。请以“你的 ,我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字迹工整、书面整洁;(5)不得抄袭、套作;(6)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信息相关的名称。 参考答案1C2A 从第③段“浮躁之人多半治学不恒、立志不坚,处事不稳、见利心动”可知,一个人如果浮躁,就大多会导致治学不恒、立志不坚、处事不稳、见利心动,选项表述不严密,过于绝对。3D A.有误,文章第①段提出“潜心静气方可行稳致远”的中心论点,而不是“非淡泊无以明志(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B.有误,第②段为总领段,下文③④段分别对“性躁心粗者,往往一事无成”和“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进行论述; C.有误,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没有运用比喻论证。4、材料一可作为文章第③段的论据。初识技艺的赵襄子求胜心切,心浮气躁,三次换马三次落后,这个事例能从反面证明第③段“要实现自我价值,要想走得更远,就需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浮躁”的观点。5B6D7B8C “孔奋和儿子全然不顾”表述错误,原文“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句的意思是说孔奋全然不顾妻子儿女,而不是孔奋和儿子全然不顾。9、①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②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③天黑以后用灯笼罩着火(装鬼火),装作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兴,陈胜王。”参考译文: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建武五年,河西将军窦融邀请孔奋为自己官署的议曹掾,担任守姑臧长。当时天下纷扰混乱,唯有河西地区较安定,姑臧被人们称为富县。这里与羌胡通商贸易,每天有四次集市。每一任县官,没有几个月便都富裕起来。孔奋任职四年,财产却一点没有增加。当时全国仍未安定,士大夫都不注重操守,而孔奋却尽力以清廉行事。因此被众人所笑,有的人说他身处富庶地区,不能使自己富裕起来,只是徒然自讨苦吃。孔奋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他侍奉母亲非常孝敬谨慎,虽然自己生活俭朴,却极力以美食孝敬母亲。亲自带着妻子儿女一同以普通饭菜为食。太守梁统对他深为敬重,不以官属的礼节对待他,常到大门口迎接,领入内室引见给自己的母亲。陇西和蜀地被平定后,河西地区的太守、县令都被征召入京,官员的财物连车满载,塞满了山川。只有孔奋没有资财,乘一辆空车上路。姑藏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都说:“孔君清廉仁义贤惠,全县都蒙受他的恩惠,他如今离去,我们为什么不报答他的恩德!”于是共同凑集收敛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送给孔奋。孔奋只是拜谢而已,一点都不接受。孔奋抵达京城后,授职为武都郡丞。当时陇西残余的贼人隗茂等人在深夜攻击官府残杀了郡太守。贼人害怕孔奋穷追不舍,于是抓住他的妻子儿女,企图作为人质。孔奋当时年已五十,只有一个儿子,但他一心为国,毫不被贼人所动,仍尽力征讨。官员、百姓被他的精神所感动,都拼力与贼人作战。贼人窘迫惶恐,被逼急了,于是把孔奋的妻子儿女推到阵前,希望孔奋退兵,而孔奋却攻击得加急迫,终于擒获消灭了隗茂等人,但他的妻子和子女却被贼人所杀。光武帝因此而下诏褒扬赞赏了孔奋,拜他为武都太守。孔奋施政清明有决断,甄别和表扬善行,痛恨错误行为。见到人有美德,爱之如同亲人;对不良行为,则嫉恶如仇,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 10B “写出了杜甫一家在浣花溪生活的富足”表述有误,下文“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意思是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些钱米,我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由此可知,此时诗人的生活并不是富足的。11、抱:拥抱,怀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一条曲曲折折的江水环绕着村子静静流淌,表现了诗人闲适愉悦的心情。12、(1)山岛竦峙 (2)隔江犹唱后庭花 (3)我报路长嗟日暮 (4)乱花渐欲迷人眼 (5)所谓伊人 (6)千里共婵娟 (7)俗子胸襟谁识我 (8)三年谪宦此栖迟 (9)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13D14、开篇点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写家乡的腊梅花。15、看不起“狗心腊梅”的缘由;腊月时上树折腊梅花;穿腊梅珠花送给长辈们。16、腊梅花给了他艺术的熏陶,触发了他艺术的灵感,作者小时候就能用腊梅穿成各式各样的漂亮珠花,对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具备成为工艺大师的天赋,最终走向了小说,让作者有些唏嘘。17、同:《腊梅花》中的“热热闹闹”和“安安静静”及链接材料中的“挨”“推”等词语都运用了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繁茂和生机,表达了作者对花的喜爱之情。异:文中划线句子一连用了“黄灿灿”“热热闹闹”“安安静静”几个叠词来表现腊梅的色泽、繁茂和静态的美感。链接材料主要是用“挨”“推”“挤”这些动词来表现紫藤花的繁盛和生机盎然。18C 铢两悉称:形容两者轻重相当,丝毫不差。词义和“一个活泼开朗,一个不苟言笑”矛盾。19D20B21、示例一:(1)句 高帽 王冕的家境还不错,不可能戴着破毡帽。王冕也是个高洁之士,他不慕名利,所以戴高帽也比较符合他的人物性格示例二:(2)句 破毡帽周进家境贫寒,同时周进在书中是一个到了胡子花白的年纪仍然还是个童生的人,他戴的破毡帽也体现出他无心也无财去讲究,所以他戴的应该是“破毡帽”。22、参考例文 你的爱,我的温暖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姐姐和我。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就充满了欢乐,它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在这个“万花筒”中,我常常会感受到母爱的温暖。 记得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放学回家,我和姐姐的小手冻坏了,手指像一根根胡萝卜似的肿起来了。我们不想做功课,就想钻进暖洋洋的被窝里美美地睡上一觉。 妈妈做好了晚饭,我的手还是冻得怎么也拿不住筷子。妈妈心疼极了,把我的手拉过去使劲揉擦,可还是无济于事。于是妈妈解开了棉衣,把我的手放在她暖暖的衣服里。过了好长一会儿,我的手又可以像往常一样灵活地动了,而我却看见妈妈的身子冷得颤抖,只听见妈妈自言自语地说:“这可不行,得有一双棉手套……” 时钟已经过了9点,妈妈让我钻进了被窝,她却打开衣橱,整理出了一些棉絮和棉布,坐在沙发上,凭着台灯发出的一点光,密密地缝起了手套。我探出头,看见妈妈的嘴里还不时地呼出热气,“啊!好冷啊!”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把头缩进了被窝。后来,姐姐也发现妈妈在缝手套,探出头,对妈妈说:“您在缝什么?”“看你们那一双双小手,没有棉手套能行吗?”妈妈和蔼地说。 “妈,您睡吧。我们不爱戴手套。” “傻孩子,你睡吧。”妈妈笑了,仍坐在沙发上缝着。不知为什么,看着妈妈的笑脸,我觉得屋子里好像不那么冷了。 不知什么时候,我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上,当我睁开惺忪的眼睛时,看见我和姐姐的枕边各放着一双崭新的棉手套。啊!两双手套。妈妈昨天一定熬到了深夜。今天一大早又上班去了。她是多么辛苦啊! 我们各自戴上自己崭新的暖和的手套上学去了。这时,太阳升起来了,耀眼的阳光照射在手套上,我知道,阳光的温度就是母爱的温度。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无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语言表达,诗歌鉴赏,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句子默写,名著阅读,选择题,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