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生物试题(三)(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生物试题(三)(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生物试题(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小陈绘制了几幅图并作出了相应说明,正确的有( )
A.图一所示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为30℃
B.图二中n点对应的时期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C.图三中①为细胞呼吸产生ATP最多的场所
D.图四中发生了染色体部分缺失和增加现象
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属于其细胞周期的行为
B.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可以攻击生物膜、DNA、蛋白质而导致细胞衰老
C.红细胞中与抗体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关闭状态可能与表观遗传有关
D.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而不会诱导细胞凋亡
3.研究发现,动物细胞能量不足是组织衰老和退行性疾病发生的关键原因。近日,浙江大学科研团队首次实现用软骨细胞膜(CM)包封植物类囊体(NTU),形成CM-NTU并跨物种递送到动物体衰老病变的细胞内,让动物细胞也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动物自身的细胞膜包封植物类囊体,可以有效地避免免疫排斥
B.类囊体能够被衰老的软骨细胞摄取,体现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类囊体产生的ATP和NADH是细胞再生修复不可或缺的能量来源
D.CM-NTU在软骨细胞内能发挥作用,很可能是保留了类囊体的光合色素和酶
4.为探究植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通过地上信号还是地下信号进行,研究者设计了如下实验。将11株盆栽豌豆等距排列,6~11号植株在根部有管子相通,在不移动土壤的情况下,化学信息可以通过管子进行交流;1~6号的根部不联系,用高浓度的甘露醇浇灌(高渗透压,模拟干旱)来刺激6号植株(如图a),15min 后,测定所有植株的气孔开放度,结果如图b所示。对6号植株进行干旱诱导后1h,再次测定所有植株的气孔开放度,发现6~11号植株的气孔大多数都关闭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不受干旱胁迫时,1~11号植株的气孔开放度无显著差异
B.据图分析可知,植物之间可以通过地下信号进行信息交流
C.在干旱条件下,植株的气孔开放度大小与距离6号植株的远近无关
D.随着时间的推移,根部产生的助追信号会不断地通过地下通路传递
5.某水稻品种在光照强度为8~10μmol/(s·m²)时,固定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日照时长短于12小时才能开花。将新采收并解除休眠的该水稻种子表面消毒,浸种1天后,播种于沙床上。将沙床置于人工气候室中,保湿透气,昼/夜温为35℃/25℃,光照强度为2μmol/(s·m²),每天光照时长为14小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该人工气候室的条件下,该水稻种子能正常萌发并长出绿叶
B.若将该水稻适龄秧苗栽植于上述沙床上,将光照强度换为10μmol/(s·m²),其他条件不变,该水稻能繁育出新的种子
C.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解除水稻种子休眠时,需考虑施用的浓度、时间和气候条件等
D.在水稻植株正常生长过程中,存在分子水平上的基因表达稳态、激素分泌稳态和酶活性的稳态
6.微卫星分子标记,又被称为短串联重复序列或简单重复序列,是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核基因组中的简单重复非编码序列,由2-6个核苷酸组成的串联重复片段构成,例如:DNA单链序列①“TTTAGCAGCAGCAGCAGCAGCAGCAGCAGCA……”DNA单链序列②“AAAGACTGACTGACTGACTGACTGACTGACT……”由于重复单位的重复次数在个体间呈高度变异性并且数量丰富,因此是普遍使用的DNA分子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单链序列①②的重复序列分别为“AGCA”和“GACT”
B.串联重复片段重复次数越多,合成的蛋白质分子质量就越大
C.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D.采集并分析大熊猫粪便中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可以调查大熊猫的种群数量
7.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可把视觉信号从眼睛传向大脑。DNA甲基化是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将甲基选择性地添加到DNA上。随年龄增长,DNA甲基化水平升高,使RGC受损后不可恢复,视力下降。科学家借助逆转录病毒将Oct、Sox和Klf三个基因导入成年小鼠的RGC,改变其DNA甲基化水平,使受损后的RGC能长出新的轴突。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视觉形成过程中,RGC属于传入神经
B.一个基因上具有多个可发生DNA甲基化修饰的位点
C.逆转录病毒可作为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RGC的DNA上发生的甲基化修饰可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
8.为研究与植物生长相关的基因及其作用,科学家获得了基因A、B、C失活的多种突变体,电泳分析各植株中蛋白m和蛋白n的表达情况,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基因A可能促进蛋白m和蛋白n的分解
B.基因B和C分别控制蛋白n和m的合成
C.基因C比基因B对植株生长的抑制更强
D.实验中a、e组是对照组,b、c、d组为实验组
9.科学家用“免疫距离法”估算人类与大猿的进化分歧时间,该方法的原理是:进化过程中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替换,随着蛋白质积累分歧,抗体结合的程度下降,蛋白质亲和度改变的大小可以作为“进化时钟”。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通过检测人类血红蛋白抗体与大猿血红蛋白结合程度判断二者亲缘关系的远近
B.用“免疫距离法”确定人类最近的亲缘物种要比形态学和解剖学方法更加精确
C.DNA是遗传信息的储存库,“免疫距离法”可直接检测人类与大猿的基因组差异
D.除了免疫距离法,化石中14C和12C的比例也可以作为研究进化的“地质时钟”
10.牛群中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已知在含有基因A、a的同源染色体上,有一条染色体带有隐性致死基因m,但该致死基因的表达会受到性激素的影响,三组杂交组合及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
亲本类型
子代
雌
雄
甲
有角(♀)×有角(♂)
有角398
有角203
乙
有角(♂)×无角(♀)
有角221 无角223
有角219 无角222
丙
乙组的有角F1相互交配
有角712 无角237
有角481 无角239
A.有角是显性性状,甲组亲本的基因型是AA(♀)、Aa(♂)
B.含有m与A基因的雄配子会致死
C.含两个致死基因的雄性个体会死亡
D.可利用测交实验来验证丙组子代中雄性有角的基因型
11.洄游鱼类在从海水环境移动到淡水环境时,会改变水和盐的摄入和排出以维持水盐平衡。下列关于洄游鱼类进入淡水后发生的变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减少或停止饮水
B.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强
C.经鳃排出的Na+和Cl-减少
D.从淡水中主动吸收Na+和Cl-
12.研究发现,果蝇通过训练能记住并避开某种气味,训练的方法是接触这种气味时伴随着电击。该记忆由一种被称为蕈形体神经元的细胞管理,其机制如图1、图2所示。电击能将多巴胺传递给蕈形体神经元,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存储了将电击与气味联系起来的记忆,但这段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压力和睡眠等因素,会影响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
B.记忆和遗忘的启动,可能与多巴胺分子数量和识别多巴胺的受体种类有关
C.该条件反射建立过程,是“非条件刺激——气味”与“条件刺激——电击”关联形成的
D.在变化的环境中遗忘一些细节,有助于提取信息共性,提高处理未知情况时的灵活性和预见性
13.人类共有5类免疫球蛋白,分别为IgG、IgM、IgA、IgD和IgE。其中IgG是血清中抗体的主要类型,在淋巴和组织液中也有少量存在,具有与病原体结合或中和毒素的能力:IgM在感染的早期发挥作用;IgA主要存在于消化道、呼吸道的分泌液中,在病原体进入血液之前能够与抗原结合,阻止病原体进入血液:IgD在血清中含量很低,且个体差异较大,可作为膜受体存在于B细胞表面,功能尚不是很清楚;IgE介导过敏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IgD在免疫调节过程中可能参与免疫细胞的信息交流
B.过敏原侵入机体后会导致肥大细胞释放IgE,引发过敏反应
C.血清检查IgG增高可能只是过往感染,而IgM增高则处于感染期
D.IgA在内环境之外抵御抗原的免疫过程是通过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实现的
14.边缘效应是指在两个或多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的差异和协同作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的较大变化。沿着生态系统的边缘产生了有差异的环境条件,形成“边缘效应带”,此处群落结构复杂,各种生物由激烈竞争发展为各司其能,各得其所,形成一个多层次、高效率的物质、能量共生网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处于边缘效应带的物种可能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B.处于边缘效应带的鸟类可能比生活在森林深处的鸟类更警觉
C.可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边缘效应带中某种趋光昆虫的种群密度
D.边缘效应带中的基因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往往更低
15.某自然湖泊中生活着鲈鱼和短吻鳄,短吻鳄会捕食鲈鱼。当地居民为了提高鲈鱼的产量而大量捕杀短吻鳄后,湖中鲈鱼的种群数量竟然比原来还下降了,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缺乏捕食者使鲈鱼种内竞争加剧导致大量死亡
B.短吻鳄捕食的另一种鱼以鲈鱼为食
C.捕杀短吻鳄后未向湖泊中投喂鲈鱼饲料
D.捕杀短吻鳄前鲈鱼的种群已经衰退
16.下列有关发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发展为发酵工程进入定向育种的新阶段奠定了基础
B.“精酿”啤酒发酵完成后,不进行过滤和消毒处理,保质期比较短
C.啤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繁殖在主发酵阶段完成,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在后发酵阶段完成
D.黑曲霉可作为酿制酱油、生产柠檬酸的菌种
17.有一段时间,水果“酵素”因被认为可以美容减肥、助消化而风靡各地。“酵素”是以蔬果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得的混合溶液,含有一些营养物质和酶等。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酵素中因含有酶而能够在人体内传递信息,调节代谢
B.为确保发酵过程无杂菌污染,发酵前需煮熟蔬果
C.酵素中含有植物基本生命活动必需的次生代谢产物
D.酵素中可能含有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有毒物质,食用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18.“中国航天文创”于2021年七夕节前1秒内销售200支“手指植物”——太空玫瑰。这些玫瑰花朵直径与大拇指宽度相当,能在玻璃瓶中生长三四个月之久,最初的种子搭载神舟四号飞船进入太空,返回地球后经过多年的选育,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等技术培育而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太空中的宇宙射线辐射、微重力和弱地磁等因素,可诱发种子发生基因突变
B.在“接种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生根→诱导生芽”的过程中需要更换2次培养基
C.白菜(2n=20)和甘蓝(2n=18)体细胞杂交后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白菜-甘蓝”是一个新物种
D.一般来说,容易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也容易进行组织培养
19.科研人员用电融合的方法诱导母羊的乳腺上皮细胞与另一只羊的去核卵母细胞融合,然后将重构胚移植到代孕母羊的体内,最终培育出了克隆羊多莉。下表是科学家获得的部分实验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实验组别序号
①
②
核供体细胞
6岁母羊的乳腺上皮细胞
发育到第9天的早期胚胎细胞
融合成功细胞数
277
385
早期发育成功胚胎数
29
90
移植后成功怀孕母羊数/代孕母羊数
1/13
14/27
出生并成活羔羊数
1(多莉)
4
A.得到重构胚后可用乙醇或蛋白酶合成抑制剂进行激活
B.②组比①组成功率高,可能因为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
C.多莉羊早衰一定是因为端粒缩短,基因表达不正常
D.克隆技术和胚胎分割技术均可看作动物无性繁殖的方法
20.乳酸乙酯是白酒中重要的呈香物质,由乳酸脱氢酶催化产生,影响白酒品质和风格。科研人员将酿酒酵母质粒上的丙酮酸脱氢酶基因(PD)替换为植物乳杆菌中的乳酸脱氢酶基因(L-PG),可获得乳酸乙酯高产菌株,该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借助序列数据库(GenBank)等查询L-PG基因的序列和功能
B.可以利用PCR技术筛选导入了L-PG基因的受体细胞
C.酵母菌PD基因被替换为L-PG基因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D.电泳鉴定L-PG基因时,当观察到核酸染料迁移至凝胶边缘时,停止电泳
二、综合题
21.自然界中的光强常在短时间内剧烈变化,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科研人员对拟南芥的叶绿体响应光强变化的机理进行了探究。
(1)类囊体膜上的蛋白复合物PSI催化水在光下分解,变化的光强会影响这一过程,从而影响光反应产生__________,最终影响暗反应过程有机物的合成。
(2)PSII复合物的主要部分延伸到类囊体腔中,科研人员推测类囊体腔中的蛋白参与PSII的组装。为此,利用农杆菌转化拟南芥,由于农杆菌的__________会随机整合到拟南芥的核基因组中,因而可得到类囊体腔内蛋白基因发生突变的突变体。
(3)科研人员在所得突变体中观察到,B基因突变体无法编码类囊体腔内的蛋白B,该突变体表现为缺乏PSII复合物。科研人员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
实验结果
a组
b组
c组
d组
B基因突变体
+++++
+
++
+++
野生型
+++++
+++++
+++++
+++++
注:“+” 数量多代表生长状况好。
①据图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
②依据实验结果推测,PSII复合物的功能是___________对变化光强的适应。
(4)进一步将b组植株的叶肉细胞置于电镜下观察,结果如图。
基于本实验结果推断,B基因参与PSII复合物的组装,PSII复合物帮助植物适应变化的光强。请对观察结果能否证实该推断作出判断,并阐明理由____。
22.我国科研人员利用光遗传学开关控制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尝试对糖尿病精准治疗。
(1)细胞质基质中的光敏蛋白(P)是植物细胞的光信号受体,被红光激活后,其______发生改变。与核输入蛋白(F)结合形成复合体,复合体会被转运到细胞核中。远红光会诱导P和F分离。
(2)受此启发,科研人员拟构建用于哺乳动物的红光/远红光诱导的开关系统。Gal4蛋白能与诱导型启动子UAS结合,但不能单独激活UAS 下游的基因转录,VP蛋白不能与UAS结合但可以激活转录。①为实现UAS控制的胰岛素基因表达的光调控,需要构建的两种融合基因是______。
a.P-F融合基因 b.P-Gal4融合基因 c.F-Gal4融合基因 d.F-VP融合基因 e.Gal4-VP融合基因
②将上述两种融合基因和UAS控制的胰岛素基因导入一种通用受体细胞——人胚肾细胞后,在红光照射下,细胞内形成______复合体,招募细胞内的______酶与UAS结合,启动下游胰岛素基因的表达。
(3)将上述受体细胞包裹在微囊内,将微囊移植到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背部,然后在微囊中添加血糖监测装置,通过红光/远红光照射实现自动化给药的目的,具体机制为:当监测到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时,______,当监测到血糖降低后,______:从而实现血糖的快速、精确调控,维持血糖稳态。
23.环境条件的变化可能会改变种间关系并影响植物入侵的最终结果。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科研工作者对入侵植物豚草和本地植物鬼针草施加不同浓度的酸雨模拟溶液,探索酸雨对植物入侵的影响。研究者设置系列实验如图1,施加不同浓度的模拟溶液(pH=3、4、5、7),记录植株在第24、34、45天以及生长季结束时的株高。
(1)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______。豚草和鬼针草各自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______,是群落中______协同进化的结果。
(2)豚草或鬼针草单一种植时,结果如下表所示:
种类pH
天数
豚草株高(cm)
鬼针草株高(cm)
3
4
5
7
3
4
5
7
24天
17.2
22.3
19.1
18.3
12.1
17.2
15.4
13.3
34天
21.0
32.5
29.1
27.6
15.3
25.2
20.4
18.9
45天
27.3
40.2
38.3
39.4
16.5
30.4
26.3
25.1
生长季结束
70.3
63.5
80.5
85.7
51.6
52.3
65.6
70.4
分析数据可知,pH为______的模拟溶液对豚草和鬼针草的早期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显著;______对高浓度酸雨的耐受能力更强。
(3)豚草和鬼针草混合种植时,实验结果采用相对邻株效应指数(RNE)衡量该植物受到的生存压力,RNE越高意味着生存压力越大,结果如图2所示。
依据结果分析,在______的条件下,鬼针草的生存压力最大。
(4)综合以上研究,分析豚草在酸雨严重的地区更易成功入侵的原因_________。
24.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重要作物,玉米雄性不育系在杂交育种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1)玉米雄性不育系在杂交中常作为______,使子代获得杂种优势。
(2)研究发现Z基因在花粉中特异性表达,是导致玉米雄性不育的原因之一。研究者将Z基因导入玉米细胞,获得转基因杂合玉米品系Z580E12,然后将其花粉分别授予母本Z58和Z580E12,对花粉管的发育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花粉管发育情况统计结果
母本
花粉管长度正常
花粉管长度缩短
比例
Z58
46
54
1:1.17
Z580E12
47
53
1:1.13
结果表明,上述花粉管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由于Z基因______从而可以导致玉米雄性不育。
(3)IPE1是决定玉米能正常形成花粉所必需的基因,研究者获得了其纯合突变品系ipe1雄性不育系。为解决其无法通过自交留种的问题,研究者将一个“基因盒子”导入该品系(图l),得到了4个转基因杂合株系P1~P4。然后分别将其花粉授予野生品系wc,结果见表2。
表2 花粉管发育和结种情况统计结果
杂交组合
花粉管发育正常:异常
种子无荧光:有荧光
♀wc×♂P1
1:1.11
1:0
♀wc×♂P2
1:1.08
1:0
♀wc×♂P3
1:0
1.05:1
♀wc×♂P4
1:0
1.02:1
①玉米往往需经历一段时间低温后才能开花传粉,这种低温诱导作用称为______。
②以上结果显示,在4个转基因株系中,______株系可以正常产生花粉。
③以上结果显示,在4个转基因株系中,______株系中的Z基因能够正常发挥作用,且“基因盒子”不会遗传给子代,不会造成基因污染问题,因此为成功构建的株系。
④为使ipe1雄性不育系能够保持下去,可让构建成功的转基因不育系自交,选择______种子留种。
参考答案:
1.D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化学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作用机理: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详解】A、图中唾液淀粉酶活性随温度升高一直升高,故不能确定酶的最适温度,A错误;
B、由于m点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故消灭害虫的最佳时期应在m点以前,B错误;
C、据图示可知,该图示为线粒体,①为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的场所,细胞呼吸产生ATP最多的场所在线粒体内膜,C错误;
D、据图示染色体结构可知,上方染色体少了a基因片段,下方染色体多了a基因片段,故发生了染色体部分缺失和增加现象,D正确。
故选D。
2.B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详解】A、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无细胞周期,A错误;
B、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能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多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使细胞衰老:自由基攻击磷脂时,会产生更多自由基;自由基攻击DNA可能引发基因突变;自由基攻击生物膜上的蛋白质,使生物膜通透性增强,B正确;
C、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红细胞中与抗体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关闭状态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
D、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对于机体是有利的,D错误。
故选B。
3.C
【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的场所为类囊体薄膜,包括水的光解生成还原氢和氧气,以及ATP、 NADPH的合成;暗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
【详解】A、用动物自身的细胞膜包封植物类囊体,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自身物质,可以有效地避免免疫排斥,A正确;
B、类囊体能够被衰老的软骨细胞摄取,涉及到了膜融合,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B正确;
C、NADH是细胞呼吸的产物,类囊体产生的ATP和NADPH是细胞再生修复不可或缺的能量来源,C错误;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能量时需要在类囊体上进行光反应过程,该阶段需要色素和酶,故CM-NTU在软骨细胞内能发挥作用,很可能是保留了类囊体的光合色素和酶,D正确。
故选C。
4.C
【分析】由图可知,该实验中模拟的环境是干旱,由此可见植物的生命活动除了受基因控制和激素的调节,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植物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进而使得植物体光合速率下降。
【详解】A、由图可知,对照组8、9、10、11的气孔开放度无明显差异,可说明在不受干旱胁迫时,各植株的气孔开放度无显著差异,A正确;
B、因为在模拟干旱环境后,可以看到根部有联系的植株其气孔开放度更低,因此判断是在地下部分交流信息的, B正确;
C、由图可知,6~8号气孔开放度小于9~11号,可知在干旱条件下,植株的气孔开放度大小与距离6号的远近有关,C错误;
D、分析题图,距离越远的植株其气孔开度越小,但8号的气孔开度小于7号,可推测随着时间的推移,根部产生的助追信号会不断地通过地下通路传递,D正确。
故选C。
5.B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水稻品种在光照强度为8~10μmol/(s·m²)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在此光照范围内,水稻不生长。
【详解】A、水稻种子能正常萌发并长出绿叶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这些人工气候室的条件均满足,A正确;
B、该水稻品种日照时长短于12小时才能开花,而题干条件每天光照时长为14小时,无法正常开花,且光照强度换为10μmol/(s·m²)无法积累有机物生长,因此不能繁育出新的种子,B错误;
C、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解除水稻种子休眠时,需考虑施用的浓度、时间和气候条件等,确保浓度适宜、且时间和气候条件适合种子萌发,C正确;
D、植物正常生长时,存在分子水平上的基因表达稳态、激素分泌稳态和酶活性的稳态,调控机体正常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B。
6.D
【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蕴藏着遗传信息。
【详解】A、DNA单链序列①②的重复序列分别为“AGC”和“GACT”,A错误;
B、串联重复片段是非编码序列,不会控制蛋白质分子的合成,B错误;
C、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错误;
D、由于重复单位的重复次数在个体间呈高度变异性,因此采集并分析大熊猫粪便中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可以通过逐个计数,调查大熊猫的种群数量,D正确。
故选D。
7.D
【分析】题意分析,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可把视觉信号从眼睛传向大脑,即将信号从感受器传向神经中枢,属于传入神经,DNA甲基化是将甲基添加到DNA上,从而在不改变基因遗传信息的条件下影响基因的正常转录。
【详解】A、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可把视觉信号从眼睛传向大脑,因此,RGC属于传入神经,A正确;
B、一个基因上具有多个可发生DNA甲基化修饰的位点,可以影响基因表达的程度,B正确;
C、逆转录病毒可将合成的DNA整合进受体细胞的DNA,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C正确;
D、RGC为体细胞,其DNA上发生的甲基化修饰无法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D错误。
故选D。
8.A
【分析】基因决定性状,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间接的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A、对比a和b,A突变体含有蛋白m和n,野生型没有两种蛋白,说明基因A可能促进蛋白m和蛋白n的分解,A正确;
B、c组B基因突变,但细胞含有蛋白n,d组C基因突变,但含有蛋白m,e组B、C都突变,蛋白m和蛋白n都不能合成,据此推测,基因B和C分别控制蛋白m和n的合成,B错误;
C、由图可知,c组基因B突变后植物高度比d组基因C突变高,据此推测,基因B比基因C对植株生长的抑制更强,C错误;
D、实验中a组为野生型,作为对照组,b、c、d、e组发生突变,为实验组,D错误。
故选A。
9.C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随着蛋白质积累分歧,抗体结合的程度下降,说明结合程度越高,亲缘关系越近。
【详解】A、免疫距离法认为进化过程中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替换,随着蛋白质积累分歧,抗体结合的程度下降,可通过检测人类血红蛋白抗体与大猿血红蛋白结合程度判断二者亲缘关系的远近,A正确;
B、免疫距离方法确定人类最近亲缘物种属于分子水平,要比形态学和解剖学方法更加精确,B正确;
C、DNA是遗传信息的储存库,但免疫距离法直接检测人类与大猿的蛋白质差异,C错误;
D、测定化石中14C和12C的比例,可以知道化石中的一些生物所生存的年代,可以作为研究进化的“地质时钟”,D正确。
故选C。
10.B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
【详解】A、杂交组合丙中乙组的有角F1相互交配,后代出现了无角,说明无角是隐性性状,基因型为aa,则有角是显性性状,基因型是AA或Aa。且丙组乙组的有角F1的基因型Aa,其子代雌性个体中有角与无角的比例为3:1,但子代雄性个体中有角与无角的比例为2:1,说明雄性个体中基因型为AA会死亡。甲组的子代中,只有有角,说明甲组的亲本至少有一个个体是显性纯合子,但亲本中雄性有角个体不可能是纯合子,则甲组亲本的基因型为AA(♀)×Aa(♂),A正确;
B、据A分析,基因型为AA的雄性个体会死亡,而基因型为AA的雌性个体和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会死亡,说明隐性致死基因m与A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并不是雄配子致死,B错误;
C、据AB分析,雄性个体中基因型为AA会死亡,说明含两个致死基因的雄性个体会死亡,C正确;
D、丙组的子代中导致雌雄中有角与无角比例差异的可能原因是AA雄性个体含两个致死基因而致死,那么丙组雄性子代中有角的基因型应该为Aa,而不是AA,可利用测交实验来验证丙组雄性子代中有角的基因型,D正确。
故选B。
11.B
【分析】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A、洄游鱼类在从海水环境移动到淡水时,外界环境渗透压降低,鱼为了维持水盐平衡,会减少水的摄入,A正确;
B、洄游鱼类在从海水环境移动到淡水时,鱼的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使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B错误;
CD、洄游鱼类在从海水环境移动到淡水时,外界环境渗透压降低,为了适应环境,会通过减少Na+和Cl-排出量减少以维持水盐平衡,该过程中也会从淡水中主动吸收Na+和Cl-,CD正确。
故选B。
12.C
【分析】条件反射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比较图1和图2,发现在压力和睡眠基础上,神经元释放的多巴胺减少,说明压力和睡眠等因素,会影响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电击的情况下,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和dDA1 受体结合,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从而产生记忆,而在压力和睡眠条件下,神经元释放的多巴胺减少,且多巴胺和DAMB受体结合,进而启动遗忘,说明记忆和遗忘的启动,可能与多巴胺分子的数量和识别多巴胺的受体种类有关,B正确;
C、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是非条件刺激电击和条件刺激气味结合起来反复刺激形成的,即气味和电击关联形成的,C错误;
D、遗忘能够提高大脑效率的原因:一方面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忘记一些细节,有助于提取信息共性,进而提高对处理未知情况灵活性和预见性;另一方面遗忘能保证大脑留出足够的存储空间,从而不影响下一次的学习效果,D正确。
故选C。
13.B
【分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亲乱。过敏反应的特点有: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抗体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可以和抗原结合。
【详解】A、IgD可作为膜受体存在于B细胞表面,说明其可能有受体的功能,参与免疫细胞的信息交流,A正确;
B、分析题意,IgE介导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发生在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引起的,如果是初次进入机体,则不会导致过敏反应,B错误;
C、过往感染是之前感染过病原体的,根据题干信息lgG 具有与病原体结合或中和毒素的能力”,所以如果IgG增多,可能是由于发生过往感染,再次接触病原体时抗体升高,而IgM在感染的早期发挥作用,因此IgM增多,则处于感染期,C正确;
D、IgA主要存在于消化道、呼吸道的分泌液中,在病原体进入血液之前能够与抗原结合,阻止病原体进入血,说明其发挥作用的场所主要在呼吸道和消化道中,这属于第一道防线,D正确。
故选B。
14.D
【分析】分析题意,边缘效应是由于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导致其组分和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边缘效应带上,群落结构复杂,各种生物由激烈竞争发展为各司其能,各得其所,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多层次、高效率的物质、能量共生网络,所以研究利用好边缘效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沿着生态系统的边缘产生了有差异的环境条件,形成“边缘效应带”,该区域的环境更加多变,故处于边缘效应带的物种可能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A正确;
B、根据题意,处于边缘效应带的生物竞争激烈,可能比生活在森林深处的鸟类更警觉,B正确;
C、黑光灯能用于诱捕趋光性昆虫,可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边缘效应带中某种趋光昆虫的种群密度,C正确;
D、由题干信息边缘效应“群落结构复杂”,可知物种丰富度会增大,D错误。
故选D。
15.B
【分析】在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猎物)的相互关系是生态系统长期进化过程形成的一种最为常见的复杂关系,它们是相互适应的,从而使得具捕食关系的两个物种能够长期保留下来。如果捕食者将猎物全部捕食掉,则捕食者自己也将会饿死。
【详解】ABC、分析题意可知,短吻鳄会捕食鲈鱼,是鲈鱼的天敌,大量捕杀短吻鳄后,鲈鱼的产量却没有增加,最可能的原因是短吻鳄捕食的另一种鱼大量繁殖,而该鱼又大量捕食鲈鱼所致,AC错误、B正确;
D、据题意可知,当地居民是为了提高鲈鱼的产量而大量捕杀短吻鳄,若在捕杀短吻鳄前鲈鱼的种群已经衰退,则其数量应在捕杀前就已出现衰退,D错误。
故选B。
16.C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置、火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详解】A、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具有目的性,可为发酵工程的定向育种奠定基础,A正确;
B、精酿啤酒发酵时间长、产量低、价格高,一般不添加食品添加剂、不进行过滤和消毒处理,不耐保存,所以保质期更短,B正确;
C、啤酒发酵的过程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但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都在主发酵阶段完成,主发酵结束后在低温、密闭环境下储存一段时间属于后发酵,C错误;
D、黑曲霉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粮食、植物性产品和土壤中,是重要的发酵工业菌种,黑曲霉可以用于酱油、柠檬酸、凝乳酶的工业生产,D正确。
故选C。
17.D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酵素”是以蔬果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得的混合溶液,含有一些营养物质和酶等,可依据酶的特点和发酵技术等分析作答。
【详解】A、酵素中的成分主要是酶和营养物质,不能传递信息,调节代谢,A错误;
B、发酵过程中利用的是附着的天然菌种,若发酵前对蔬果进行煮熟消毒,将不能发酵,B错误;
C、次生代谢产物不是植物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C错误;
D、“酵素”是以蔬果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得的混合溶液,蔬果表面可能有多种微生物,故发酵过程中可能含有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有毒物质,食用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D正确。
故选D。
18.B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
【详解】A、种子在宇宙辐射、微重力及弱地磁场等因素的诱导下可诱发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人们把有益的变异加以选择,选育出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新品种,A正确;
B、植物组织培养中需要更新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以及植物激素的比例,从而满足植物组织不同阶段的发育需求,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诱导生根的培养基和诱导生芽的培养基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接种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生根→诱导生芽”的过程中需要更换3次培养基,B错误;
C、白菜(2n=20)和甘蓝(2n=18)体细胞杂交后经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白菜-甘蓝”与原来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可育后代,是一个新物种,C正确;
D、一般来说容易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其全能性较高,也容易进行组织培养,D正确。
故选B。
19.C
【分析】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
【详解】A、在将重构胚移植入受体母牛体内之前,需要用电刺激 Ca2+载体、乙醇和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等方法激活重构胚,A正确;
B、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易恢复全能性,故②组比①组成功率高,B正确;
C、多莉的死亡引发了关于克隆动物是否早衰的争论,一些研究者认为,克隆动物的端粒比较短,基因表达不正常,早衰是一种必然现象;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克隆动物的遗传物质是正常的,C错误;
D、克隆技术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从生殖的方式看,用克隆的方法进行动物的繁殖属于无性生殖;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胚胎分割可以看做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D正确。
故选C。
20.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酿酒酵母质粒上的丙酮酸脱氢酶基因(PD)替换为植物乳杆菌中的乳酸脱氢酶基因(L-PG),从而获得乳酸乙酯高产菌株的过程。
【详解】A、GenBank是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建立的DNA序列数据库,从公共资源中获取序列数据,可借助序列数据库(GenBank)等查询L-PG基因的序列和功能,A正确;
B、PCR技术是一项体外扩增基因的技术,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以用于筛选含有L-PG基因的受体细胞,B正确;
C、由图可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酿酒酵母质粒上的丙酮酸脱氢酶基因(PD)替换为植物乳杆菌中的乳酸脱氢酶基因(L-PG),其原理是基因重组,C正确;
D、电泳鉴定L-PG基因时,电泳缓冲液加入电泳槽,当观察到核酸染料前沿迁移至接近凝胶边缘时,停止电泳,D错误。
故选D。
21.(1)ATP和NADPH
(2)T-DNA
(3) 变化的光强;光强变化的规律性;缺乏PSII复合物 提高
(4)不能证实。观察结果为,与野生型相比较B基因突变体的淀粉颗粒明显小而少;无法证实B蛋白参与PSⅡ复合物的组装,但支持PSII复合物帮助适应变化的光强
【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的场所为类囊体薄膜,包括水的光解生成还原氢和氧气,以及ATP、NADPH的合成;暗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
【详解】(1)光强变化影响类囊体上水的光解,从而影响其产物ATP和NADPH的生成。
(2)农杆菌转化法中Ti质粒的T-DNA(可转移的DNA)会随机整合到植物细胞中。
(3)由图可知,光照强度及其变化规律属于自变量;由表可知,B基因是否突变(是否缺乏PSⅡ复合物)为自变量。突变体表现为缺乏PSⅡ复合物,从而导致bcd三组生长状况变差,a组光强下无论突变生长状况均一致,说明PSⅡ复合物可提高植物对变化光强的适应。
(4)由图可知,观察结果为,与野生型相比较B基因突变体的淀粉颗粒明显小而少;无法证实B蛋白参与PSⅡ复合物的组装,但支持PSⅡ复合物帮助适应变化的光强。
22.(1)空间结构
(2) bd Gal4-P-F-VP或VP-F-P-Gal4 RNA聚合
(3) 引发红光照射,促进P和F结合形成复合体,促进受体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降低血糖 引发远红光照射,诱导P和F分离,使受体细胞停止胰岛素合成,升高血糖
【分析】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是一类红光和远红光受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可以通过其接受红光和远红光时的不同表现设计光遗传学开关控制细胞内的代谢过程。
【详解】(1)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被红光激活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2)①结合题干“Gal4蛋白能与诱导型启动子UAS结合,但不能单独激活UAS下游的基因转录,VP蛋白不能与UAS结合但可以激活转录”与“细胞质基质中的光敏蛋白(P)是植物细胞的光信号受体,被红光激活后、与核输入蛋白(F)结合形成复合体复合体会被转运到细胞核中”可知,为实现UAS控制的胰岛素基因表达的光调控,需要将激活性质的P与Gal4基因融合,将协助转运的F(可进入细胞核)与激活转录的VP基因融合,故选b、d。
②结合题干“P被红光激活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与F结合形成复合体可知”两种融合基因可结合形成Gal4-P-F-VP(或VP-F-P-Gal4)复合体;结合题干“Gal4蛋白能与诱导型启动子UAS结合”,启动子是转录的起点,转录时RNA聚合酶会识别并结合启动子,开始转录,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
(3)为了保证能够通过红光/远红光照射实现自动化给药的目的,即血糖偏高时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血糖偏低时停止合成胰岛素。当监测到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时,引发红光照射,促进P和F结合形成复合体,促进受体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降低血糖,当监测到血糖降低后,引发远红光照射,诱导P和F分离,使受体细胞停止胰岛素合成,升高血糖:从而实现血糖的快速、精确调控,维持血糖稳态。
【点睛】本题考查光敏色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要点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1) 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
(2) 4 豚草
(3)pH=3且鬼针草比例为0.25
(4)在高浓度酸雨的环境中,本地种(鬼针草)被抑制,豚草的耐受能力更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更容易入侵成功
【分析】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详解】(1)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不同生物的生态位不同,每种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2)分析数据可知,在豚草和鬼针草生长过程中,在第24天的时候(早期生长),pH为4时株高最高分别为22.3cm和17.2cm,则pH为4的模拟溶液对豚草和鬼针草的早期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显著;由实验结果可知,在pH为3的情况下,豚草生长季结束时株高70.3cm,与对照组pH为7时的株高85.7,减少了85.7-70.3=15.4cm,在pH为3的情况下,鬼针草生长季结束时株高51.6cm,与对照组pH为7时的株高70.4cm,相比减少了70.4-51.6=18.8cm,说明酸雨对豚草的影响较小,豚草对高浓度酸雨的耐受能力更强。
(3)RNE越高意味着生存压力越大,分析图2可知,在pH=3,豚草和鬼针草比例为3:1(鬼针草比例为0.25)时鬼针草的生存压力最大。
(4)在高浓度酸雨的环境中,豚草的耐受能力更强,本地种被抑制,豚草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豚草在酸雨严重的地区更易成功入侵。
24.(1)母本
(2) 分离 抑制花粉管的延伸而无法正常受精
(3) 春化作用 P1、P2、P3、P4 P1和P2 有荧光的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1)雄性不育系不能产生花粉或花粉不育,只能作为母本。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转基因杂合玉米品系Z580E12的花粉管发育情况有两种表型,花粉管长度正常:花粉管长度缩短接近于1:1,说明该杂合植株能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则花粉管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雄性不育的原因是花粉管长度缩短,可知Z基因抑制花粉管的延伸无法正常受精,从而导致雄性不育。
(3)①玉米往往需经历一段时间低温后才能开花传粉,这种低温诱导作用称为春化作用,是植物对于外界环境适应的表现。
②据题意,IPEI是玉米正常形成花粉所必需的基因,图示基因盒子中第二个基因是IPEI基因,所以4株系(P1、P2、P3、P4)均可以正常产生花粉。
③分析表格,♀wc╳♂P1、♀wc╳♂P2两个组合,花粉管发育正常:异常接近于1:1,P1和2中的Z基因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种子无荧光:有荧光=1:0,“基因盒子”不会遗传给子代。而♀wc╳♂P3、♀wc╳♂P4两个组合,花粉管发育正常:异常=1:0,Z基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种子无荧光:有荧光接近于1:1,“基因盒子”会遗传给子代。因此P1和P2株系中的Z基因能够正常发挥作用,且“基因盒子”不会遗传给子代,不会造成基因污染问题,为成功构建的株系。
④该转基因不育系的自交时,雌性产生的雌配子是ipe1(可育)、ipe1-基因盒(可育),雄性产生的雄配子是ipe1(可育)、ipe1-基因盒(不可育),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子代是ipe1/ ipe1无荧光种子,ipe1/ipe1-基因盒有荧光种子,选择有荧光种子就是ipel雄性不育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卷全国乙卷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仿真模拟(一)生物试卷,文件包含202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一生物答案pdf、202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一生物试卷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真模拟试题生物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9,14,20,3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