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期末专题复习实验题真题演练五年级下册科学冀人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期末专题复习实验题真题演练五年级下册科学冀人版第1页
    期末专题复习实验题真题演练五年级下册科学冀人版第2页
    期末专题复习实验题真题演练五年级下册科学冀人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末专题复习实验题真题演练五年级下册科学冀人版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专题复习实验题真题演练五年级下册科学冀人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降雨后,最先被雨水冲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专题复习 实验题 真题演练 五年级下册科学 冀人版
    小明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小明发现,水在________℃出现沸腾。在沸腾的过程中,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接触容器底
    B.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C.实验结束后,要迅速用手把烧杯等器材移开
    D.如果测得水的沸点不是100℃,那么一定是操作中出现了错误。

    丁丁在课后研究了温度与水的状态的关系,他准备了三个相同的烧杯,在第一个烧杯中倒入半杯热水,第二个烧杯中倒入半杯自来水,第三个烧杯中倒入半杯碎冰块。然后将这三个杯子相隔一定的距离放置在桌面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3.丁丁准备用温度计测量三个烧杯内物体的温度,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
    A.把温度计下端放入水中或冰块中,但不碰到底和壁
    B.温度计放入后要马上记录好开始的温度
    C.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读数
    4.丁丁在读温度计示数时,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__。
    A. B. C.
    5.丁丁观察到放热水的烧杯里还在不停地冒“白气”。放冰块的烧杯外面却有很多小水珠。这些“白气”和小水珠都是由于水蒸气___________形成的。
    6.丁丁在装有冰块的玻璃杯内加入一些食盐,继续观察玻璃杯外壁,可以观察到玻璃杯壁上出现___________,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科学小组做了“雨水侵蚀地表”的实验。他们先在一个长方形塑料水槽中用掺有少量沙粒、小石子的泥土堆了一个斜坡地形,并用小铲子稍稍拍紧,然后用洒水壶持续在斜坡上洒水。

    7.该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用洒水壶洒水模拟的是______。
    8.降雨后,(    )最先被雨水冲走。
    A.小石子 B.泥土里的草根 C.泥土和细沙
    9.雨水降落到斜坡地形上,流水带走一部分__________,表面冲出一些细沟,有小石子露出来,水槽周围有泥点,流下来的水很___________。像这样沿着地表流走的雨水叫做__________。
    10.雨水和__________会把地表的__________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11.
    1.如图,这是探究____________实验装置。
    2.实验方法及现象。
    (1)提前将金属桶里的水冻成____________。
    (2)往金属加热容器中倒入____________,再将冰桶外面套上塑料罩,悬挂在____________上。
    (3)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可以观察到,随着金属加热容器中的水被加热,塑料罩上开始出现_________,_________越来越大,从塑料罩上落了下来。
    3.此实验是一个____________实验,酒精灯模拟____________,金属加热容器中的水模拟的是____________,盛冰的金属桶模拟____________。
    4.结合实验推想自然界中雨是怎样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完成探究霜的形成的实验报告。
    (1)实验名称:探究霜的形成。
    (2)实验器材:黑色外壁的金属杯、碎冰、冷水、盐、温度计、湿毛巾等。
    (3)实验步骤:①在金属杯中放入碎冰和冷水,杯下垫一块湿毛巾。②在冰水中加盐,测量冰水的温度。③观察杯子的外壁
    (4)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杯子的外壁上有一层薄薄的_________。
    (5)实验结论:霜是温度在_________以下时,水蒸气遇冷后在物体表面结成的小冰晶。
    (6)实验原理:碎冰加盐可以使冰快速融化,融化要吸收大量的热,会使杯子外壁快速_________,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后就结成霜了。
    (7)问题:a.实验时用黑色金属杯是为了_________。
    b.杯子下垫一块湿毛巾是为了_________。
    c.实验中学生不能靠近杯子是为了_________。
    A.防止呼吸的热气影响实验效果     B.增加神秘感     C.有利用散热     D.降低温度     E.保持冰的温度     F.影响观察视线
    13.(1)提出问题:流动的雨水会对地表造成什么影响?
    (2)作出假设:流动的雨水对地表有______作用,会使地表形成一道道______。
    (3)材料:水槽、托盘、塑料瓶、小石子、木块、土壤等。
    (4)步骤:
    ①用土壤、小石子在托盘中制造小景观。
    ②将托盘斜放在水槽里。
    ③在塑料瓶的瓶盖上扎若干个小孔,然后在瓶内装水。
    ④对着小景观挤压装水的塑料瓶,让水从瓶盖上的小孔喷出,浇在土壤上。
    (5)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中,托盘斜放模拟______,水瓶喷水模拟________________。
    14.实验材料:烧瓶、带胶塞的玻璃管、陶土网、酒精灯、铁架台、铁圈、铁夹等。
    实验方法:
    先照下图组装实验模型,然后点燃酒精灯,给烧瓶里的水加热。观察水沸腾时有什么现象。

    实验分析:
    (1)冒出的雾发生在什么位置?在烧瓶里能看到雾吗?在靠近喷嘴的地方能看到雾吗?
    (2)解释上述现象。
    15.霉菌的生长可能与水、温度、阳光等因素有关,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因素提出一个设,然后设计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它有关。
    1.请你提出一个假设。
    我的假设是:霉菌的生长可能与( )有关。
    2.围绕这一假设设计实验,检验你的假设。
    我设计的实验: ( )。
    需要的实验器材: ( ) 。
    实验步骤: ( )。
    实验结果: ( )。
    16.某小组做“流动的雨水对地表的影响”模拟实验,用塑料瓶做成喷水器,用力挤压装水的塑料瓶,让水从瓶盖上的小孔喷出,浇在土壤上,结合实验过程以及图片分析并回答问题。

    (1)实验中托盘里的小景观模拟的是( ),从塑料瓶中喷出的水模拟的是( )。
    (2)降雨后,最先被雨水冲走的是(    )。
    A.小石子 B.土壤中的草根 C.黏土和细沙
    (3)雨水降落到土壤上,会发生什么现象?
    某个实验小组想研究土地被雨水侵蚀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在三个相同的、底部透气的塑料花盆底铺上石子,接着分别倒入同样多的土壤,在其中两个盆中放入草,做成三种土壤样本,如图:

    17.要探究土地上有无植被覆盖对雨水侵蚀的影响,可以选择(    )。
    A.甲和丙 B.乙和丙 C.甲和乙
    18.材料选好后,拿两个大小相同的脸盆放在土壤样本的下面用来接“雨水”,然后用喷水壶从同样的高度分别向土壤样本均匀洒水200毫升。看到的现象是:_____花盆中流出的水清澈并且少,_______花盆中流出的水多而且浑浊。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土地被雨水侵蚀程度还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请列举两个可能会继续研究的问题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小明做了一个简单的定滑轮、动滑轮装置,打算研究用绳子拉动同样的距离,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高度有什么不同。完成这个实验,还需要哪些器材并说明用途,为了确保实验的有效性,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需要的材料:___________。
    用途:___________。
    注意事项:___________。
    21.实验名称: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1)用手指蘸少量温水,抹在额头或手背上,额头或手背感到__________。
    (2)温度计的液泡在水中蘸一下,然后放置在空气中,温度计的示数会先________,再_________到原来的示数。
    提示:杯中的水要放置在室内________小时以上;要测量烧杯中水的_________温度。
    (3)实验结论:水在____________过程中,要__________周围的热。
    22.观察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和图乙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1)在“化冰实验”中,温度保持不变的两个阶段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2)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冰的温度达到_______℃时开始融化,水的温度达到_______℃时开始沸腾。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给水加热沸腾的实验。
    23.请把相应的实验仪器的名称写在括号里

    24.该实验器材装配的合理顺序是(    )。
    A.5 4 3 2 1 B.1 2 3 4 5

    25.在探究食物发霉的条件时,探究小组选用同一品牌的四片相同的新鲜面包进行了如下实验,下面是他们的实验记录。请分析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
    实验一:
    实验组别
    滴水情况
    存放情况
    出现霉菌时间

    不滴水
    冰箱,5℃
    5天后仍无明显变化

    不滴水
    室温,25℃左右
    第3天
    实验二:
    实验组别
    滴水情况
    存放条件
    出现霉菌时间
    A
    不滴水
    室温,25℃左右
    第3天
    B
    每天滴10滴水
    室温,25℃左右
    第2天
    (1)对比实验一中的两组实验,可以发现,_________的条件下食物更容易发霉。
    (2)在实验二中,我们发现A组面包片比B组面包片上的霉菌出现的______(填快或慢)说明霉菌生长与_______有关。
    (3)以上两个实验表明,在_______和_______的环境中,霉菌出现得快,食物更容易发霉;在_______和________的环境中,霉菌出现的慢,食物不容易发霉。
    (4)发霉的食物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我们可以采取_______、_______等方法防止食物发霉
    (5)霉菌和蘑菇等食用真菌都属于_________。
    冰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水?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水蒸气?影响水的状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吧!
    材料:冰、烧杯、酒精灯、温度计、铁架台、陶土网、托盘天平等。
    实验方法:①将一定质量的冰放在烧杯内,测出冰块的初始温度和质量,并记录下来。
    ②用酒精灯加热烧杯,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
    ③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两分钟,观察水又会有哪些变化?停止加热后,测量水的质量。
    ④小组内要分工合作,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曲线图。

    26.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两分钟,水的温度(    )。
    A.逐渐下降持续上升 B.保持不变 C.逐渐下降
    27.停止加热后,测量水的质量可以发现水的质量( )。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28.从化冰实验曲线中,我们发现冰化成水和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虽然酒精灯在不停地加热,但冰水和水的温度__________变化。(填“有”或“没有”)

    29.实验:下图是化冰实验装置图及绘制的化冰实验曲线图。

    ①从曲线图中可以发现,在冰化成水和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虽然酒精灯在不停地加热,但是冰水和水的温度却________,冰水的温度保持在________℃;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__℃。
    ②结合实验现象和曲线图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实验名称:探究食物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实验材料:4片相同的面包、水、滴管塑料袋。
    实验步骤:1.将4片面包分别编上号,记为①、②、③、④。
    2.①、④号面包不做任何处理,用滴管向②号面包滴15滴水,将③号面包放入塑料袋中,封好口。
    3.将①、②、③号放在室内,④号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观察它们]的发霉情况。
    实验现象:
    1.通过观察①、②号面包,发现( )号面包先发霉。
    2.通过观察①、③号面包,发现③号面包上霉菌较多。
    3.通过观察①、④号面包,发现( )号面包先发霉。
    实验分析:该实验采用了( )实验法。
    实验结论:食物在( )、( )、( )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31.在研究斜面时,欢欢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时他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了1.6N、2.3N、3.2N三个数据,请你根据数据在下面表格中填写对应的斜面。
    直接提起物体的力(N)
    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
    5
    ( )
    ( )
    ( )
    1.6
    2.3
    3.2
    (2)在这个实验中,唯一可以改变的条件是(    )。
    A.斜面的高度 B.斜面的长度 C.物体的轻重
    (3)根据实验数据和图片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32.小明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样多的水,把它们放在不同的环境中,观察水滴蒸发的情况,记录如下表。
    编号
    A
    B
    C
    D
    开始状态




    环境
    24℃,无风
    24℃,无风
    24℃,有风
    45℃,无风
    水滴消失用时(分钟)
    15
    12
    8
    6
    (1)实验分析:比较A、B可知,蒸发的面积越( )蒸发越快;比较( )可知,有风比没风时蒸发快;比较A、D可知,温度( ),蒸发越快。
    (2)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从实验中得到启发,如果雨后操场上有几处积水,想让积水很快变干,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00 吸收 不变 2.B

    【分析】水在100°C时达到沸腾。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烧杯底部形成大量气泡,上升, 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1.根据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达到100C时沸腾,水的体积增大。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2.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接触容器底,说法错误,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底,容易产生误差;
    B.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说法正确。
    C.实验结束后,要迅速用手把烧杯等器材移开,说法错误,实验结束后,要确定烧杯等器材不烫手再移开。
    D.如果测得水的沸点不是100℃,那么一定是操作中出现了错误,说法错误,由于压强,水质等因素,当时水的沸点可能不是100°C。
    3.A 4.B 5.遇冷凝结(或冷凝) 6. 一层冰霜 冰中放盐后使冰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摄氏度以下的玻璃杯就直接变成了小冰晶,附着在玻璃杯外壁上,形成“霜”

    【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温度是水的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3.丁丁准备用温度计测量三个烧杯内物体的温度,正确方法是把温度计下端放入水中或冰块中,但不碰到底和壁。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且放入后需要等示数稳定后才能读出其温度值。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仰视或俯视的读数方法会产生误差,故A(仰视)、C(俯视)读数方法错误,B做法正确。
    5.丁丁观察到放热水的烧杯里还在不停地冒“白气”。放冰块的烧杯外面却有很多小水珠。这些“白气”和小水珠都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6.丁丁在装有冰块的玻璃杯内加入一些食盐,继续观察玻璃杯外壁,可以观察到玻璃杯壁上出现一层冰霜。冰中放盐后使冰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摄氏度以下的玻璃杯就直接变成了小冰晶,附着在玻璃杯外壁上,形成“霜“。
    7.降水 8.C 9. 土壤 浑浊 流 10. 径流 泥土

    【分析】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7.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模拟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该实验是个模拟实验,用酒水壶酒水模拟的是降水。
    8.降雨后,泥土和细沙最先被雨水冲走。
    9.雨水降落到斜坡地形上,流水带走一部分土壤,表面冲出了一些细沟,有小石子露出来,容器周围有泥点,流下来的水很浑浊。像这样沿着地表流走的雨水叫做径流。
    10.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11. 雨的形成 冰 水 铁架台 小水珠 小水珠 模拟 太阳 地表水 冷空气 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相互碰撞、合并,变得越来越大,达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便会降落下来,当低空温度高于零摄氏度时,便形成雨。
    【分析】江河湖泊中的水受太阳的照射蒸发为水蒸气升到高空中,在高空遇冷凝形成云,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不断增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下来。当低空温度高于0℃时,降落的是雨。
    【详解】(1)如图,通过观察图片可以知道,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材料有烧杯、酒精灯、金属加热容器、金属桶、塑料罩、铁架台、水等,这是探究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
    (2)实验方法及现象:①提前将金属桶里的水冻成冰。②往金属加热容器中倒入水,再将冰桶外面套上塑料罩,悬挂在铁架台上。③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报告,可以观察到,刚开始塑料罩内壁上开始出现小水珠,小水珠逐渐变大,最后变成水滴从塑料罩上落下来。
    (3)此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酒精灯模拟太阳,金属加热容器中的水模拟的是江河湖泊中的水,盛冰的金属桶模拟高空冷的环境。
    (4)通过实验现象推想:江河湖泊中的水受太阳的照射蒸发为水蒸气升到高空中,在高空遇冷凝形成云,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不断增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下来。当低空温度高于0℃时,降落的是雨。
    12. 白霜 0℃ 降温 C D A
    【详解】模拟霜的形成实验:实验器材有黑色外壁的金属杯、碎冰、冷水、盐、温度计、湿毛巾等;
    实验步骤:首先,在金属杯中放入碎冰和冷水,杯下垫一块湿毛巾,然后在冰水中加盐,测量冰水的温度,再观察杯子的外壁。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杯的外壁上有一层薄薄的霜。
    最后得出实验结论:霜是水蒸气遇冷,在0°C以下凝结成的小冰晶。
    实验原理:碎冰加盐可以使冰快速融化,融化要吸收大量热量,会使玻璃杯快速降温,这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杯外壁就凝结成霜了。
    问题:
    a、实验时用黑色金属杯是为了有利用散热。
    b、杯子下垫一块湿毛巾是为了降低温度。
    c、实验中学生不能靠近杯子是为了防止呼吸的热气影响实验效果。
    13. 侵蚀 沟壑 一部分水渗入土壤,一部分汇聚成水流带走一部分土壤,在表面留下一道道沟壑 雨水可以侵蚀地表,形成沟壑,造成水土流失 山坡 下雨
    【分析】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黏土和细沙带走,侵蚀土地,从而改变地形地貌。雨水对土地侵蚀是从雨点降落到地面开始的。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详解】(2)降雨会在地面汇聚成溪流,侵蚀地表,形成一道道沟壑。
    (5)没有喷水前,土壤比较平整,没有沟壑出现;喷水后,托盘中的土壤被水流带走,产生沟壑,沟壑越来越深,越来越大,有时可将大量泥土带走而改变地貌,纵横交错的沟壑出现。流到水槽里的水是浑浊的。所以流动的雨水会使地表的样貌发生变化。
    (6)降雨会在地面汇聚成溪流,雨水可以侵蚀地表形成一道道沟壑,造成水土流失;
    (7)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实验中,托盘斜放模拟山坡,水瓶喷水模拟下雨。
    14.(1)雾发生在离喷嘴一定距离的位置。在烧瓶里看不到雾。在靠近喷嘴的地方也看不到雾。
    (2)刚从喷嘴喷出来的水蒸气温度比较高,所以形不成雾,离开喷嘴一段距离,气温下降,水蒸气就会凝结成雾。
    【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在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漂浮在低高空中,形成了雾。
    【详解】(1)我们看到的雾其实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雾发生在离喷嘴一定距离的位置。在烧瓶里看不到雾,在靠近喷嘴的地方也看不到雾。
    (2)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雾就是在低温状态下凝结凝结而成的。刚从喷嘴喷出来的水蒸气温度比较高,所以形不成雾,离开喷嘴一段距离,气温下降,水蒸气就会凝结成雾。
    15. 水 霉菌的生长可能与水有关 2块干面包、2个塑料袋、一杯水、一根牙签、霉菌、滴管等 在准备好的2块干面包上用牙签放上一些霉菌,使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上十滴水,分别放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后放在桌上。定期观察一次面包上的霉菌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 霉菌的生长和水分有关
    【分析】霉菌发霉的条件有:适宜的环境即营养,水,适宜温度,空气等。食物处于潮湿温暖且和空气接触的环境下最容易发霉。
    【详解】1.我的假设是:霉菌的生长与温度有关;
    2.我设计的实验:霉菌的生长与温度有关;
    需要的实验器材:湿馒头两块,塑料袋,冰箱;
    实验步骤:把湿馒头装在两个塑料袋中,一个放在室外,一个放入冰箱中,过几天观察馒头表面的变化;
    实验结果:霉菌的生长和温度有关。
    16.(1) 地表 降落的雨水
    (2)C
    (3)流水带走一部分土壤,使土地受到侵蚀。表面冲出了一些小沟,这些小沟汇聚在一起就形成大的河沟。

    【分析】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黏土和细沙带走,侵蚀土地,从而改变地形地貌。雨水对土地侵蚀是从雨点降落到地面开始的。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详解】(1)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实验中托盘里的小景观模拟的是地表,从塑料瓶中喷出的水模拟的是降落的雨水;
    (2)降雨后,最先被雨水冲走的是黏土和细沙,因为它们的质量较轻。
    (3)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流水带走一部分土壤,使土地受到侵蚀。表面冲出了一些小沟,这些小沟汇聚在一起就形成大的河沟。
    17.C 18. 乙 甲 植被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19. 降水量的大小对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影响 坡度大小对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影响

    【分析】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17.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要探究土地上有无植被覆盖对雨水侵蚀的影响,可以选择甲和乙,C符合题意。
    18.材料选好后,拿两个大小相同的脸盆放在土壤样本的下面用来接“雨水”,然后用喷水壶从同样的高度分别向土壤样本均匀洒水200毫升。看到的现象是:①乙花盆中流出的水清澈并且少,②甲花盆中流出的水多而且浑浊。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③土地被雨水侵蚀程度与有无植被覆盖有关。
    19.土地被雨水侵蚀程度还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我设想土地被雨水侵蚀程度还可能跟①土地坡度的大小、②降雨量的大小有关。
    20. 直尺、笔 直尺用来测量绳子的长度和物体提升的高度,用笔在绳子上做标记 要确保拉动绳子的方向一致
    【分析】定滑轮能够改变用力方向,使用方便,但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但能省力。
    【详解】观察图中的装置,研究用绳子拉动同样的距离,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高度有什么不同,需要的材料是直尺、笔,直尺用来测量绳子的长度和物体提升的高度,用笔在绳子上做标记,注意定滑轮和动滑轮固定的高度相同,要确保拉动绳子的方向一致。

    21. 凉凉的 下降 上升 1个 初始 蒸发 吸收
    【分析】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可以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利用固体、液体、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而热胀冷缩等的现象为设计的依据。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详解】(1)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可知感知冷、热;用手指蘸少量温水,抹在额头或手背上,额头或手背感到凉凉的;
    (2)温度计的液泡在水中蘸一下,然后放置在空气中,温度计的示数会先下降,这是因为温度计液泡的水蒸发会吸热;过一会儿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到原来的示数,这是因为热传递。提示:杯中的水要放置在室内1小时以上;要测量烧杯中水的初始温度,这是因为短时间内热传递的效果不明显。
    (3)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时时刻刻都可以蒸发,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
    22.(1) 冰融化 水沸腾
    (2) 0 100
    (3)冰吸热后会融化成水,水吸热后会蒸发变成水蒸气。温度是影响水的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
    【详解】(1)当环境温度到达0℃时,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而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在“化冰实验”中,温度保持不变的两个阶段分别是冰融化时水沸腾。
    (2)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冰的温度达到0℃时开始融化,水的温度达到100℃时开始沸腾。
    (3)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冰吸热后会融化成水,水吸热后会蒸发变成水蒸气。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
    23. 24.A

    【分析】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沸点是指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即使同种液体,在不同的压强下,其沸点也会有所不同。
    23.图中装置是水加热沸腾的实验装置,其中1是温度计,2是烧杯,3是陶土网,4是酒精灯,5是铁架台
    24.因为酒精灯加热用外焰部分,温度计下端不能触碰容器底,所以加热装置的安装应该先放置铁架台,放入酒精灯,根据酒精灯火焰位置确定陶土网的位置,上面放置烧杯,调节温度计的高度,让温度计的下端完全浸没在水中且不能触碰到容器底。
    25. 温暖 慢 水分含量 温暖 潮湿 寒冷 干燥 烘干食物中的水分 放入冰箱保鲜(答案不唯一) 微生物

    【分析】对比实验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生长繁殖较快。
    【详解】(1)对比实验一中的两组实验,存放在冰箱5℃的环境中,5天后仍然没有明显变化,而室温25℃下,第3天就出现霉菌,说明温暖的条件下食物更容易发霉。
    (2)在实验二中,我们发现A组面包片在第3天出现霉菌,B组面包片上的霉菌出现在第2天,说明A组面包片比B组面包片上的霉菌出现的慢,说明霉菌生长与水分有关。
    (3)以上两个实验表明,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中,霉菌出现得快,食物更容易发霉;在低温和干燥的环境中,霉菌出现的慢,食物不容易发霉。
    (4)结合食物发霉的条件,发霉的食物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我们可以采取冷冻、晒干等方法防止食物发霉。
    (5)霉菌和蘑菇等食用真菌都属于真菌,它是一种既不属于植物又不属于动物的生物。
    26.B 27.C 28.没有

    【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
    26.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
    27.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烧杯中的水在减少,所以停止加热后,测量水的质量可以发现水的质量减少。
    28.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冰化成水和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虽然酒精灯在不停地加热,但冰水和水的温度没有变化。
    29. 没有变化 0 100 当冰融化、水沸腾时,它的温度会保持不变;只有水的状态发生改变前后,它的温度才会发生变化。
    【分析】当环境温度到达0℃时,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而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烧杯中的水在减少,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详解】①根据折线图可知,从曲线图中可以发现,在冰化成水和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虽然酒精灯在不停地加热,但是冰水和水的温度却没有变化,冰水的温度保持在0℃;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②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当冰融化、水沸腾时,它的温度会保持不变;只有水的状态发生改变前后,它的温度才会发生变化。
    30. ② ① 对比 温暖 潮湿 阴暗没有光
    【分析】霉菌的生长与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在适宜的环境里,它们能很快地繁殖。霉菌生长得快的条件:温暖、潮湿、阴暗没有光的环境里。所以防止发霉可采用:(1)太阳暴晒;(2)低温保存;(3)真空包装;(4)加干燥剂。
    【详解】实验现象:
    1.通过观察①、②号面包,①、②号面包唯一的变量是水分,由于②号面包被滴15滴水,所以②号面包先发霉。
    3.通过观察①、④号面包,①、④号面包唯一的变量是光照,由于①号面包处在阴暗没有光的环境里,所以①号面包先发霉。
    实验分析:该实验采用了对比实验法。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实验结论:霉菌的生长与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在适宜的环境里,它们能很快地繁殖。霉菌生长得快的条件:温暖、潮湿、阴暗没有光的环境里。
    31.(1) 斜面3 斜面2 斜面1
    (2)B
    (3)利用斜面把重物提升到相同的高度,斜面越长越省力。

    【分析】像搭在车厢与地面之间的长硬板这样,与地面有一定的夹角(坡度)的面,叫作斜面。它能帮助人们抬升重物,减轻劳动强度。
    【详解】(1)斜面高度相同的时候,斜面越长越省力。斜面3的坡度最小,所以最省力;斜面1的坡度最大,所以最费力;
    (2)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在这个实验中,唯一可以改变的条件是斜面的长度;
    (3)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斜面高度相同的时候,斜面越长越省力。
    32. 大 AC 越高 水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温度以及空气流通的速度有关。 例:用扫帚把积水扫开(增大蒸发面积)
    【详解】(1)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水分蒸发快慢与温度、蒸发面积、风速有关。实验分析:比较A、B可知,蒸发的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比较A、C可知,有风比没风时蒸发快;比较A、D可知,温度高,蒸发越快。
    (2)水分蒸发快慢与温度、蒸发面积、有无风有关。
    (3)如果雨后操场上有几处积水,想让积水很快变干,可以采取的措施是:把水扫的面积扩大,水蒸发的快。

    相关试卷

    期末专题复习选择题真题演练三年级下册科学冀人版:

    这是一份期末专题复习选择题真题演练三年级下册科学冀人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不是气象灾害,春天,燕子、大雁往方飞,下列昆虫对我们有害的是,下面植物是草质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专题复习填空题真题演练五年级下册科学冀人版:

    这是一份期末专题复习填空题真题演练五年级下册科学冀人版,共4页。

    期末专题复习填空题真题演练五年级下册科学湘科版:

    这是一份期末专题复习填空题真题演练五年级下册科学湘科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是,的物体会吸收所有色光,下列现象与四季有关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