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南平市多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3年福建省南平市多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下面是小孟从典籍中找到的关于君子自强不息的解说词,请你帮他解决以下问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天之( ),四时交替,昼夜更dié①,岁岁年年无有止息,无有( )。君子chǔ ② 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③,发愤图强,( )。自强不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典范,勉励着无数仁人志士自古以来迎难而上、不屈不挠、为了理想不懈奋斗。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正楷字或行楷字)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运行 差错 川流不息
B.运作 差异 川流不息
C.运作 差异 永不停息
D.运行 差错 永不停息
(3)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填写在横线上。
二、句子默写
2.第二小组同学找到诠释君子自强不息内涵的诗文,请你帮助补全。
君子内涵 | 栏目导语 | 作者出处 |
刚正不屈 | 欲为圣明除弊事,①___________。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自信昂扬 | ②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 李白《行路难》 |
雄心气概 | 不畏浮云遮望眼,③_____________。 | 王安石《登飞来峰》 |
忧国忧民 | ④________,恨别鸟惊心。 | 杜甫《春望》 |
舍身报国 | 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 | 李贺《雁门太守行》 |
不懈追求 | ⑦___________。风休住,⑧______! | 李清照《渔家傲》 |
洁身自好 | ⑨__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__。 | 周敦颐《爱莲说》 |
三、名著阅读
3.第三小组同学读了下面两部名著,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帖:“经典涵情,读书启智,从榜样中获取自强不息的成长动力。”请你从下面的作品中选择一部跟帖回应,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简•爱》
要求:(1)结合相关情节;(2)突出人物自强不息的精神;(3)体现榜样对你成长的帮助。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求”“访”,极力渲染文帝求贤意愿之切。
B.次句点题,赞美了“贾生”才华横溢、无与伦比。
C.第三句“虚前席”,突出汉文帝求解国事的迫切。
D.本诗先扬后抑,虽是写汉代之事,实则托古讽今。
5.“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答。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①,甫②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③,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节选自《宋史·朱熹传》)
【注释】①悟:有悟性。 ②甫:刚刚,才。③贡于乡:参加乡贡考试。
6.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 | 方法提示 | 解释(填写文字) |
尝从群儿戏沙上 | 关联教材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 (1)尝: ____ |
授以《孝经》 |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授:①给予;②教;③被任命。 | (2)授:____________ |
就傅 | 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就:靠近,接近 | (3)就:_____________ |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B.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C.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D.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指天示之曰:“天也。”
(2)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
9.朱熹自幼聪慧过人,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邮局,邮局!
肖复兴
①邮局,是我们青春情感与记忆的守护神。
②对于邮局,我一直情有独钟。
③我第一次走进邮局,上小学四年级。那时的邮局,兼卖报纸杂志。我每月都到那里买一本《少年文艺》。没多久,父亲因病提前退休,工资锐减,在风雪弥漫的内蒙古修铁路的姐姐,按月会寄来30元贴补家用。每月,我拿着汇款单,到邮局取钱,顺便买《少年文艺》。每一次,心里都充满期待,都会感到温暖,因为有《少年文艺》上那些故事,有姐姐的身影。
④除了给姐姐写信,我第一次给别人写信是高一的时候,给一位在别的学校读书的笔友。整整三年,几乎一周收发一次。每一次,在教室里写好信,到邮局买个信封,一张4分钱的邮票,把信也把少年懵懂的心事,一并放进邮筒里。然后,愣愣地望着邮箱,仿佛投进的不是一封信,而是一只鸟,生怕它张开翅膀从邮箱里飞出来,飞跑。静静的邮局里,洒满黄昏的金光,让我觉得那么美好,充满一个少年对未知的想象和期待。
⑤上山下乡高潮到来,我去的是北大荒。那是一个新建的农场,四周尚是一片亘古荒原。夏天,荒草萋萋;冬天,白雪皑皑。农场场部只有简单的办公泥土房,几顶帐篷和马架子,但还有一个邮局,一间小小的土坯房,里面只有一个工作人员。永远刻在记忆里的那一次是给母亲寄钱。这年,父亲突然病逝,家中只剩下老母亲一人。我莫名地担心,于是跑到邮局,给母亲寄去30元,又写了一封信,尽管母亲不识字,但我相信母亲会找人念给她听。记得那天大雪纷飞。很长一段时间,走进邮局总给我一种家一般的感觉,因为那里有我要寄出的或收到的信件,那些信件无一不是家信和朋友们的信件,即便不是“烽火连三月”,一样的“家书抵万金”。
⑥我和邮局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从北大荒回到北京,写文章之后,总会有信件、稿费往来,也就常去邮局,和家那里的邮局工作人员都熟,他们中大多是年轻姑娘。有一次,到邮局取稿费,柜台里坐着个小姑娘,等她办理手续时,我顺手抄来柜台上的几张纸,隔着柜台,画了张她的速写像。取完钱,小姑娘忽然对我说“看过您好多文章,上中学时还在语文课本上学过您的文章”。受到表扬很受用,把那张速写送给了她。她接过画笑着说:“看见刚才您在画我呢!”她的样子让我感到亲切。
⑦在没有网络和微信的时代,邮局是多么不可或缺的存在!近几年网络发达了,不用常去邮局了。
⑧一天黄昏,一个女子骑着自行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然后,她又立刻掉头,骑到我的身边,停下车,问道:“您就是肖老师吧?”我点点头,没有认出她来。她高兴地说:“看着觉得像您!有近二十年没见您了,那时您常上我们邮局取稿费寄书寄信。”我立刻想起来了,那时她还是个年轻姑娘呢!她告诉我她已经退休了。那个落日熔金的黄昏,我们站在街头聊了好一会儿。茫茫人海,熙熙攘攘的街头,原本素不相识的人彼此如水横竖相通。
⑨或许是从小到老,邮局伴随我时间太长,对于邮局,总有深深的感情。是邮局连接起天南地北,是邮局守护着尘封的记忆,是邮局淬炼出尘世间的人情味儿。邮局的存在,让那些信件,那些稿费单,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升华。我知道,这种升华,对于我,是情感上的,是记忆中的,像脚上的老茧-样,是随日子一天天走出来的。
⑩邮局!邮局!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愣愣地望着邮箱”是神态描写,写出“我”对未来的期待和想象。
B.第⑧段场景的叙述描写,表达了“我”对生命短暂、岁月易逝的感慨之情。
C.“邮局”是线索,在“我”人生的各个阶段有重要意义,全文条理清晰。
D.本文写“我”和邮局的故事,展现作者语言自然、思想朴素的文风特点。
11.阅读第③—⑥段,请概括“我”到邮局所做的事。
________高中三年和笔友互通信件,几乎每周都去邮局给笔友寄信。_________去邮局取稿费,和邮局工作人员攀谈,并画了张速写像送给她。
1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1)很长一段时间,走进邮局总给我一种家一般的感觉。(赏析加点词语)
(2)农场场部只有简单的办公泥土房,几顶帐篷和马架子,但还有一个邮局,一间小小的土坯房(赏析句子)
13.“邮局伴随我时间太长,对于邮局,总有深深的感情”,请简要概括其蕴含的情感。
14.文章最后一段“邮局!邮局!”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阅读是永恒的,载体却不断更新。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纸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不变的却是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
②经典作品的魅力,并没有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而消散,相反,阅读方式和载体的丰富,让人们可以更轻松地接触经典。近两年,中国互联网界最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就是风起云涌的“知识付费”。通过缴纳一定的费用,用户可以收听收看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各种知识讲座,甚至可以让专家为自己答疑解惑。诸如《傲慢与偏见》《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这些被认为“高冷”的文学经典,通过这一方式收获了大批听众。而一位作家主讲的关于《红楼梦》的节目,更是创下2.2亿人次的播放量。移动互联时代的经典作品,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释放出延绵不绝的魅力。
③一部作品从诞生到成为经典,就是“经典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因为有了无数读者的参与和拣选,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构成了经典的谱系。其实,已经进入经典谱系的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通常也和大众有着亲密的关系。简·奥斯汀的作品在成为经典之前和之后,都是很多英国家庭晚饭后的谈资;美国西进运动中的拓荒人,结束一天的伐木后也会读上一幕莎士比亚;对于不少有一定年龄的中国人来说,听老人摇着蒲扇讲《三国演义》的情景,又填满了多少个夏日黄昏?正是在大众的口耳相传之中,成就了人类文明史上延绵不绝的经典作品。
④因此,我们阅读经典作品,也要以优质的创作、精纯的阅读、大众的文化参与,成就今天的经典。前几天,美国《纽约客》杂志网站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位作家:金庸。文章称他在中国的文化价值,大约相当于《哈利·波特》加《星球大战》。这一评价,恐怕也是看中了金庸作品作为大众文化“今典”的价值。当然,“经典化”的过程难免泥沙俱下,大部分风靡一时的流行读物都成了泥沙。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知识群体以及负有文化责任的媒体做出引导,让年轻人在更广阔的世界里,以更高质量的阅读,形成自己的精神视野。
⑤移动互联时代,知识正以裂变般的速度更新,人们期待更多经典作品。今天,我们阅读前人经典,更要成就当代“今典”。技术发展赋予我们时代的读与写更大的开放性,需要我们好好把握,善加运用,让久远的经典面目可亲,让优秀的当代作品脱颖而出。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阅读载体和阅读方式都在不断地丰富,但对阅读的热爱却从未改变。
B.《堂吉诃德》等“高冷”文学经典,因移动互联技术发展释放永恒魅力。
C.我们要把握好技术的发展并善加运用,使当代“今典”超越前人的经典。
D.本文多角度举例论述,层层递进、深刻论证了经典作品“经典化”过程。
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③段的论述思路。
17.在移动互联时代一部文学作品如何才能成为“今典”?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美国、日本、韩国的相应机构,共同开展了中、美、日、韩四国中学生健康状况调查活动。下面是两项调查统计结果:
【材料二】
睡眠时间不足严重危害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其成长发育阶段所需的大部分生长激素都是在睡眠过程中分泌的,睡眠时间不足将导致生长激素的分泌紊乱,对体格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肥胖等问题。此外,睡眠还影响学习效率。睡眠不足可能导致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衰退,精神状态变差,长期睡眠不足将导致内分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理异常等。
【材料三】
研究者对1000多名青少年进行了三年的追踪访问,分析了他们在12—15岁期间的行为、睡眠质量和习惯,并与其父母、老师和同学进行了沟通,得出结论:社会关系对青少年的睡眠质量影响很大。亲子关系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睡眠模式,如果父母关注子女各方面的表现,子女就会保持有规律的作息习惯,睡眠也就更充足;家庭氛围影响青少年的睡眠状况,家庭生活不安宁的青少年(如父母分居或是不与子女共同生活)更容易产生情绪障碍和睡眠扰乱。同时,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并与老师、同学相处融洽的青少年睡眠质量也更高。
18.下列关于青少年睡眠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睡眠可促进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睡眠过程中会分泌生长激素。
B.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衰退,内分泌紊乱、心理异常等。
C.青少年睡眠状况调查样本数量大,追踪时间长,访问对象多,有可信度。
D.较家庭生活安宁的青少年,父母分居的青少年更易产生睡眠障碍等困扰。
19.阅读材料一,归纳出两点信息。
20.阅读材料三,简要概括提升青少年睡眠质量的具体措施。
七、作文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泰戈尔
不管昨夜经历了怎样的泣不成声,早晨醒来这个城市依然车水马龙。开心或者不开心,城市都没有工夫等,你只能铭记或者遗忘。——网友
以上有关“记忆或忘记”的二句话,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
参考答案:
1.(1)①迭②处③zhuó
(2)D
(3)自古以来勉励着无数仁人志士迎难而上、不屈不挠、为了理想不懈奋斗。(语序不当)
2. 肯将衰朽惜残年 长风破浪会有时 自缘身在最高层 感时花溅泪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九万里风鹏正举 蓬舟吹取三山去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3.示例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在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情况下,遭受了书稿丢失的打击,但他不为命运所屈服,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终于出版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保尔身上集中体现了坚强、乐观、积极上进的拼搏精神。我们应该向保尔一样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示例二:《简•爱》简•爱在舅母家受尽虐待与欺负后,勇于反抗舅母一家的虐待,毅然选取了学校读书;刚踏进学校就被校长体罚,她坚强地挺了过去;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坚决离开他……简•爱是一位自尊自强、不向命运低头的女性,她身上的精神就是我成长的动力,让我学会自尊自爱,超越自我,自强不息。
4.C 5.“可怜”是“可惜”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嘲讽,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意对即可)
6. 曾经 教 跟从 7.C 8.(1)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 (2)他每天给他们讲授古圣先贤讲求自身修养和治理人民的学问。 9.①刚会说话,就能质疑发问;②入学读书时,只看一遍《孝经》就能提出自己的见解;③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八卦图。
10.B 11. 去邮局取姐姐寄来贴补家用的汇款,并买一本《少年文艺》 父亲病逝,去邮局给母亲寄信并汇款。(意对即可) 12.(1)“总”是一直的意思,表现出邮局在很长一段时间给我带来温暖,意义重大(或:表达我有对邮局的感恩、怀念之情。(2)环境描写,写农场场部简陋的布局和艰苦的条件。反衬出在荒芜边远的环境中,简陋的邮局对“我们”意义之大。 13.①亲情的温暖;②对文学的渴望与期待;③同龄人之间纯洁的友情;④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家庭的责任感;⑤与邮局工作人员交往的亲切,及重逢的愉悦;⑥对邮局淡出生活的淡淡伤感。 14.“邮局!邮局!”简短有力的结尾,照应题目;独词成段,突出强调“我”对邮局的情感;加上两个感叹号,表明“我”在回忆结束时,情感达到高潮,有对邮局的感恩、怀念,还有对邮局淡出生活的淡淡伤感;结尾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限的回味空间。
15.C 16.先提出观点:“经典化”的过程,离不开大众的参与与拣选。接着,举了三个事例论证:已经进入经典谱系的作品与大众也有着亲密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在大众的口耳相传中,成就了人类文明史上经典作品。 17.首先要有作者优质的创作;其次要有大众的参与(借助丰富的载体和方式进行精纯的阅读,参与拣选使之进入经典谱系);再要有是大学、知识群体及负有文化责任媒体的正确引导。
18.B 19.①中美日韩四国中学生睡眠不足比例较高,其中最高的是韩国,最低的是日本;②中韩两国超过一半的中学生睡眠不足;③影响中国中学生睡眠的主要因素是学业负担,不良情绪次之。 20.①父母要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多关注子女各方面的表现。②家庭要营造良好氛围。③学校应多开展丰富活动,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友善的校园氛围
21.例文:
忘记昨天
人生有太多的不安,不懂得忘记就会与忧愁相伴;人生有太多的名利,不懂得忘记就会在欲望的旋涡中挣扎;人生有太多的担心,不懂得忘记就会与成功失之交臂。
我一直很喜欢普希金曾写过的一段话:“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美好的生活即将来临。”这句话使我明白了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我们不要灰心,不要气馁,把握自己,认真做好下一阶段的事,不要让前面遇到的坎坷使我们丧失信心,迷失方向,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要在挫折中认清自我,在挫折中越挫越强,在挫折中不断成长。
忘记悲伤,把握现在,无论在什么时候都知道自己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机会取得成功,在吴国和越国大战时,越国战败,越王被俘在吴国受到了奇耻大辱,多年后,越王被放回来,可他并没有因为受辱而一蹶不振,相反,他以此卧薪尝胆,发奋图强,忘记多年前的伤痛,立志要消灭吴国,终于,在多年后,越王勾践消灭了吴国。勾践的成功靠的是多年的努力和他能够把握机遇,把握自己。如果当年他忘不了那耻辱就此意志消沉,他会取得后来的辉煌成就吗?或许你会说他卧薪尝胆就是因为忘不了当年耻辱,可我认为那是他为了激励自己奋发图强,认清自己目标的一种手段罢了。
无论你拥有着怎样的过去,成功也好,失败也罢,今后的路依然要走下去,不要因为失败的经历而意志消沉,信心全无,干什么事都害怕,担心,也不要为那成功的辉煌而骄傲自满,目中无人,那样的人是经不起人生的大风大浪的。
著名球王贝利一生驰骋球场,他那高超的球技和精彩的射门不得不令人折服,他一生进球无数,被称为球坛至尊,可当记者问他哪一个球射的最精彩的时候,他却微笑地说:“下一个。”从这可以看出贝利那积极的生活态度,他并没有因为过去的成功而骄傲,而是选择忘记,他总知道自己的下一步该做什么,他的回答无不透露着生活的哲理。
生活在过去的人是悲哀的,他们已经迷失了生活的方向,而能够把握今天,把握自己的人,他们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下一步做什么,这样的人才能不断进步,才能取得成功,生活对他们来说是一幅永远画不完的画卷
2024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4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4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福建省南平市多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南平市多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福建省南平市多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南平市多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