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广西卷)(全解全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3268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广西卷)(全解全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3268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广西卷)(全解全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3268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广西卷)(全解全析)
展开2023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语文·全解全析
【答案】1. shuò 璀 2.示例:璀璨夺目、建功立业、志存高远、忧国忧民、添砖加瓦、如饥似渴、孜孜不倦、知行合一(写出三个即可) 3. 人们有意识地从事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 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4. 弃燕雀小志 作鸿浩高翔 5.A 6.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④“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⑤“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硕果,shuò guǒ,意思是巨大的成果,比喻难得而仅存的人或物。
璀璨,cuǐ càn,意思是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非常绚丽。也用于人或事物。
2.本题考查成语筛选。
段(一)中的成语:
志存高远: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
添砖加瓦:原来指建房屋时给不断地添砖块加瓦片。后比喻做一些工作,尽一点力量。
语段(二)中的成语:
知物由学:要了解事物就必须通过认真的学习。
如饥似渴:如同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般;比喻迫切需求。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知行合一: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
实践,shí jiàn ,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真谛,zhēn dì ,(名)真实的意义或正确的道理。
4.本题考查对联。对联需要满足以下要求: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
“一亭俯流水 万竹引清风”是古猗园内门上的对联,形容景色美好;与“梦想”主题无关;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出自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这是他在刑场诀别儿子时所作的诗,表达了他对儿子的眷恋之情;与“梦想”主题无关;
“弃燕雀小志”“作鸿鹄高翔”均为动宾短语;其中“弃燕雀小志”尾字“志”为四声,为仄声,应为上联;“作鸿鹄高翔”尾字“翔”为二声,为平声,应为下联。指放弃燕子麻雀那样的小志向,而像大雁天鹅一样高飞;比喻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梦想”主题有关。
5.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可将句中的“只要”改为“只有”,或者将“才”改为“就”;
故选A。
6.本题考查默写。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凌、览、济、赢、鹤、碧霄”等字词的书写。
【答案】7.B 8.C 9.例1:柳州螺蛳粉。螺蛳粉具有酸、辣、鲜、爽、烫的独特风味,位居柳州风味小吃之首;它由柳州特有的软滑爽口的米粉,加上酸笋、木耳、花生、油炸腐竹等配料及浓郁适度的酸辣味和螺蛳的汤水调合而成;吃后常使人大汗淋漓,让你欲罢不能,吃一想二。
例2:灵山荔枝。灵山荔枝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栽种历史悠久;荔枝长势茂盛,来年挂果,果实卵圆形,略扁,果皮深红色,核小,肉厚香甜爽脆有香气,品质上乘;
它以品种优良、品质超群、味道醇香而名满天下。
例3:德天瀑布。德天瀑布是中越边界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跨国瀑布,有披着神秘面纱的边关风情;有被誉为五百里“山水画廊”的各类自然景观,景点分布有致达40多个;多姿多彩的边关风情一定让你流连忘返。
【解析】7.本题考查材料内容辨析。
B.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地方产品滞销,近期100多位县长、市长走进直播间为当地产品‘代言’,央视公益直播为湖北带货超亿元,携程联合创始人梁建章直播6场带货1亿元。商务部大数据监测显示,今年一季度电商直播超过400万场”可知,在疫情期间电商直播能够助力经济;“表明直播带货帮助我国经济走出了困境”分析有误;
故选B。
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C.“董宇辉6月13日发微博,表示兴奋、激动”,列举董宇辉发微博表示兴奋激动的事例,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未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故选C。
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为家乡的某一特产或景点写一段推介语即可,要体现特产或景点的特点,表达语言要优美。
示例:南宁柠檬鸭,肥而不腻、口齿留香、酸辣爽口。鸭肉香脆有肉感,柠檬鸭不软不腻不臊,带有特别的柠檬香气。柠檬鸭的酸香辣气并不仅仅是柠檬的功劳,实际上在爆炒的时候要放入酸辣椒、酸芥头、酸姜、蒜泥等。吃过之后,牙齿和两颊逐渐感觉到香甜的味道。一方水土,一方好食材。一家好味道,飘香千万家,欢迎大家品尝!
【答案】10.D 11.①“豆花儿一开”指盛夏,豆田上盛开的豆花;②“豆花儿二开”指秋夜,豆子在萤火虫亮光的映照下投射到豆田上的影子,好像一地的碎花;③“豆花儿三开”指的是年关,母亲用卤水催开的一锅豆花儿。 12.(1)“浸染”本来指液体渗入而染上颜色,这里指盛夏的豆田逐渐变成一片深绿,写出了豆田里豆叶长势的茂盛。
(2)运用比喻、拟人,写出黄豆成熟后颗粒饱满的样子;衬托母亲晾晒丰收的黄豆时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13.①照应标题;②点明时间的变化,暗示豆子的生长过程;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14.①辛勤劳动后丰收的喜悦;②对勤劳、能干的母亲的赞美;③美好而淳朴的新春憧憬;④农家人最简单的幸福。
【解析】10.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D.有误,文章在记叙的基础上穿插了大量抒情,语言形象生动、充满哲理。
故选D。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筛选概括。
结合选文第③段“藏在叶子背面的,豆花儿明媚的笑脸,如野葛花,清瘦玲珑;似荞麦花,素净内敛。或白或紫,或胖或瘦的花朵,如无数翅翼颤颤的蝴蝶,在油绿的豆田里翻滚一簇簇浪朵”可知,这里的豆花儿指的是黄豆秧上的豆花儿开放。
结合选文第④段“逐着夜风起舞的萤火虫,为肥壮的豆秆挑起晶莹的灯盏,起初是星星点点,渐次成簇成片,温热的豆田再次迎来明明暗暗的一地碎花”可知,这里的豆花儿指的是闪着光的萤火虫在黄豆秆上飞舞。
结合选文第⑧段“最终让厨房里热气腾腾的,是母亲用卤水催开的一锅豆花儿”“泛着油光的豆浆,在卤汁中结出雪白的絮朵,一眨眼工夫,又如初晴的天空,云朵绕着日头倏然散开。起豆花了,满锅的豆花儿”可知,这里的豆花儿指的是妈妈用卤水催开的一锅豆花儿。
12.考查词句理解赏析。
(1)“浸染”本意为逐渐沾染。“烈日下,豆田被一汪深绿浸染”指的是豆田在烈日下逐渐变绿的情形,形象写出豆田长势茂盛,充满生机的特点。
(2)“胖乎乎的豆子便如同凯旋的勇士”中把豆子比作“凯旋的勇士”,“露出阳光笑脸”赋予豆子以人的情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豆子的丰满;这句话写出了母亲晾晒黄豆时内心的喜悦和满足之情。
13.考查情感主旨。
结合选文第⑥段“入夜时分,逐着夜风起舞的萤火虫,为肥壮的豆秆挑起晶莹的灯盏,起初是星星点点,渐次成簇成片,温热的豆田再次迎来明明暗暗的一地碎花。劳累了一夏的母亲,隐约听见不远处的那片豆田,传来丰收的夜歌。那些被她用汗水呵护长大的豆子,高举着荧光的花朵,在豆田里狂欢,也为一场即将到来的秋收布置盛大的庆典”可知,黄豆的生长是农人们辛勤的成果,文章通过记叙豆花儿的生长过程表达农人丰收的喜悦;
结合选文第㉑段“放下碗筷时,往往已是深夜时分。昏黄的油灯下,母亲早已将白嫩嫩的一锅豆花儿捞入铺着细纱布的竹篾筐,用木板压稳压瓷实。天亮之后,揭开纱布,便是满满的一筐豆腐。母亲用刀把豆腐切成小块,放在小水缸里浸泡着”可知,文章详细描写母亲种黄豆、收获黄豆、制作豆腐等场景,热情赞美了母亲勤劳能干的精神品质;
结合选文第㉒段“他们知道,和瑞雪一色,和白米细面一色,和柔软的棉朵一色的豆腐,不仅仅是一道菜,也是年景。和豆腐一起端上餐桌的,是一份美好而淳朴的新春憧憬,一份农家人最简单的幸福”可知,农家人制作的豆腐既是一种简单的幸福,又是对信念美好的憧憬和祈盼。
【答案】14.C 15.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不仅写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泰山的决心,更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诗人青年时代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解析】1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写大自然把种种神奇秀丽的景致都集聚于泰山,南面北面明暗分明”是本诗的第二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理解,也就是颔联,C选项“颈联句”错误;
故选C。
15.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这两句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想要登上泰山之巅放眼四望的景象。“会当”意即“一定要”,“凌”意即“登上”。这里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它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答案】16.C 17.B 18.(1)天气非常的寒冷,砚台的墨水已经结冰,我的手指已经冻僵不能够弯曲伸直。
(2)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专,如果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则必定一无所成。
19.[甲]文现身说法或“以自身经历为例”或“运用对比手法”等来劝学。[乙]文通过讲道理或“引用谚语”或“运用比喻阐述道理”或“举例说理”等来劝学。
20.首先要肯定作者宋濂在求学时嗜学忘忧以及尊师的态度。嗜学忘忧是一种境界,尊师敬师是美好品德。在宋濂身上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代中学生应该记取并践行的。其次,我们要摒弃封建社会盲目尊师的迂腐的态度,特别是“不敢出一言以复”,这种做法就是不妥当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站在与老师平等的立场上沟通交流。我们当遇到有疑问的时候,应该大胆、有理、有礼地向老师提出,这样,我们才可以和老师在人格上建立平等的关系。(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寄居/寄托;
B.书信/文告;
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
D.温和/和睦,和谐;
故选C。
17.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B.根据原文“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可知,作者求学时住在旅店里,每天只吃两顿饭,因此“作者求学时住在旅店里,店家每天提供多次饭食表述不正确。
故选B。
18.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
文言文句子翻译要点: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尤其注意一些关键词的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结合上下文,语句通顺,语意、语气不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1)大寒:酷寒。砚冰坚: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
(2) 兼营并鹜: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专。一无所能:一无所成。
19.考查比较阅读。
甲文:作者主要讲述了自己以幼时、加冠以后刻苦求学的经历,讲述自己克服了无书无师的困难,最终学有所成的经过。以事实为例,现身说法,勉励马生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刻苦学习。第二段中的“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问,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又运用对比的手法,强调读书中以让人忘记境遇的困顿,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借以勉励马生。
乙文:甲文引用谚语“艺多不养身”,运用比喻“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向诸弟说明了“学习贵专”的道理。“如九弟志在习字……。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则列举了诸弟的实例,举例说理,说明学习务必专一,不专则“则必一无所能”的道理。
20.本题考查根据文章谈感受的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要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的思想内容,最好能有不同的意见。首先应肯定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的态度,文章描写为了读书求学,作者“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这是对书籍的渴求;“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为了求学不辞辛苦;“余则编袍敝衣处其间,略无莫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知识的渴求超过对物质享受的追求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当学习并践行的,特别是当下,由于信息发达,很多人不再热衷于读书,更缺乏作者这种对知识孜孜以求、嗜学忘忧的学习态度,我们应当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
其次,作者尊师的态度我们应一分为二去看待。首先尊师是传统美德,这一点我们应当继承并发扬,但像作者那样“不敢出一言以复”就是一种盲目的尊崇。当下我们讲究师生平等,有了问题应当和老师共同讨论,应该大胆质疑。如果能有同学就此谈到尊师重教与师道尊严的关系,甚至引用“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名句,显然有助于将讨论引向深入。
【点睛】参考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乙】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就是要“专一”研究罢了。常言道:“技能多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说的就是技艺要专的道理,我掘井很多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的过失在起作用。各位弟弟无论如何都应当致力于专深一门学业。如九弟立志练书法,也不必完全抛弃其他方面。只是每天练习字帖之时,决不可不提精神,随时随事,均可接触体会。至于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里究竟有专一门学业的爱好没有?如有志于探寻古代经典之学,就必须专守一经;如有志于作八股文,就必须专读一个人的文稿;如有志于作古文,就必须阅看一家的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词也是如此。作应付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也是如此,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专,如果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则必定一无所成。
21
【答案】(1)示例一:简•爱寄居在舅妈家里时,和骄横残暴的表哥约翰发生冲突,瘦小的她敢于和表哥扭打,并指责冷酷护短的舅妈。表现了她敢于反抗的性格和捍卫独立的人格特点。
示例二:简•爱在孤儿院,院长冷酷无情,他用各种方法折磨孤儿们。简·爱敢于反抗院长的冷酷虐待,保持尊严人格。表现了她具有自尊自主,叛逆反抗的精神。
(2) 太阳 三打白骨精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故事一波三折,张弛有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示例:青少年大量背诵古诗典籍是值得的。背诵古诗典籍,是对中国古典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可以润养情感,磨砺精神,熔铸德行。所以,让我们在背诵中领悟古诗典籍的魅力吧!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及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简·爱》小说内容,分析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反抗精神”进行回答即可。
示例: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养于舅母家,备受虐待,成长环境恶劣,但她顽强地活了下来。长大后,她不慕权贵,坚持自我,拥有了更加顽强的生命力。她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她的一生坎坷不平,却从不向命运低头,最后有了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2)本题考查名著识记。
①艾青在自己的诗歌中,对“土地”和“太阳”寄寓了自己独特的情感和追求。在《我爱这土地》等诗作中,“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人民以及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在《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等诗中,“太阳”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②出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此时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被唐僧赶走时。被冤枉陷害心里委屈,而住不住流泪。
③林冲被刺配沧州,巧遇李小二,讲的是林冲被分配到沧州,每天负责烧香扫地。一日在沧州街上闲逛。李小二在店里忙活,无意中听到来自东京的客人说起“高太尉”妻子王氏留心听他们说些什么,只听得“好歹要结果他性命”李小二就把听到的内容告诉了他,林冲一听来人的形貌不禁大怒,没想到陆虞候会和高太尉沆瀣一气,要置他于死地。幸亏李小二机警,提醒林冲提防奸人;借宿山神庙又偶听到实情。借宿山神庙又偶听到实情讲的是:林冲发配配沧州,被分去看守草料场,大雪天借宿山神庙,凑巧听见陆谦和富安受高俅指使来陷害林冲的谈话,林冲愤怒中杀死二人,并投靠梁山。两个“巧合”的设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得故事一波三折情节紧张,结构紧凑,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围绕“背诵古诗典籍意义不大”进行反驳,表现出背诵古诗典籍有意义即可。
示例:青少年大量背诵古诗典籍是非常有意义的。背诵古诗词有助于培养传统美德,激发人们的文化自信。古诗文背诵,是在熏冶人的性情,丰富人生的底蕴。腹有诗书气自华,功到深处文自佳。
2023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重庆A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重庆A卷)(全解全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知识及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云南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云南卷)(全解全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词默写,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南京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南京卷)(全解全析),共10页。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