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四川成都卷)(考试版)A4
展开2023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林荫(yīn) 侍弄(shì) 矫揉造作(jiǎo)
B.毋宁(wú) 恫吓(xià) 怏怏不乐(yàng)
C.恣睢(suī) 粗拙(zhuō) 悲天悯人(mǐn)
D.稽首(qǐ) 畴躇(chú) 前仆后继(p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驿道 暄嚣 翩然起舞 鳞次栉比
B.嶙峋 溃退 妇儒皆知 目不暇接
C.娉婷 掂量 自吹自擂 黯然失色
D.精萃 雾霭 沁人心脾 故弄玄虚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宇问天,探月逐梦,观看“神舟十三号”航天员胜利返航的直播,师生们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B.看着五岁的孩子一本正经地模仿“中国飞人”苏炳添的起跑动作,爸爸妈妈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C.老王退休以后,帮儿女做做家务,接送孙子孙女上学放学,安享天伦之乐,身体也好了许多。
D.年轻人踏入社会,一方面应该志存高远,切忌无所追求;另一方面又要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凉山州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集中展示了我州建设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全州各族人民群众辛勤奋斗取得的重大成果。
B.2022年暑假期间,我州扎实开展假期控辍保学工作,依法打击非法用工,严防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不得外出务工辍学。
C.物联网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尽快造就和提升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D.伴随电视剧《人世间》的热播和广受好评,充分证明了文学的巨大价值。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节选自《诫子书》)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叹息痛恨 恨:遗憾
B.躬耕于南阳 躬:亲自
C.非学无以广才 广:增长
D.则不能治性 治:治理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可计日而待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B.苟全性命于乱世 能谤讥于市朝
C.夫君子之行 辍耕之垄上
D.静以修身 不以物喜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A.先帝不因为我品行卑劣,见识短浅,反而自降身份,屈尊而来,三次拜访我,在草庐当中。
B.先帝不认为我品行卑劣,见识短浅,反而自降身份,屈尊而来,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C.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反而自降身份,屈尊而来,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D.先帝不认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反而自降身份,屈尊而来,三次拜访我,在草庐当中。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篇文章均有骈句或对称句,兼有散句,使行文整齐匀称又具参差错落之美,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带给人音乐的美感。
B.两篇文章都有叙事。甲文追忆了“先帝三顾茅庐”和“自己临危受命,与先帝共患难”的往事;乙文强调了成才需要具备“静心、勤学、惜时”等条件。
C.两篇文章表现了诸葛亮不同的情怀。甲文体现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乙文体现他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高洁情怀。
D.两篇文章都表达出对劝勉对象的殷切希望。甲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亲贤远佞,兴复汉室。乙文循循善诱地劝诫儿子要修身养性、治学做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___________,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请在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和杜牧的《赤壁》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跳出地球“看”地震
①2018年2月2日,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张衡一号”以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命名,它的发射使我国在卫星地震电磁空间探测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②地球的板块、断层移动引发地震,同时也会在地震前后带来包括地球电磁场变化等很多信息。“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实时监测空间电磁环境状态变化,研究地球系统特别是电离层与其他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效应,初步探测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从而有效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
③“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兼副总设计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总工程师申旭辉介绍,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的极寒地区,现有的地震台网并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也观测不到。目前我国对以青藏高原为主的近200万平方公里陆地缺乏地震前兆监测能力,在国境线和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地震监测能力也几乎为零。而跳出地球“看”地震,就能突破一些地震研究的限制,对我国及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
④“张衡一号”不仅开辟了我国地震监测研究的新视角,成为我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里程碑。同时它也集合了多项航天技术创新成果,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卫星电磁洁净度的控制技术。
⑤卫星本体磁性对磁场测量的“影响不确定性”需控制在0.5纳特以内,这大约相当于地球表面磁场强度的十万分之一。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卫星平台的各个单机、系统都进行了无磁化的更改。但在这一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去掉了有磁的红外地球敏感器,整个飞行程序都要改变;再比如,无磁化要求太阳能帆板不能转动,但为了保证卫星能源供应,又必须让帆板对日。如何找到平衡点?卫星研发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最终,科研人员打造出来的“张衡一号”整星,其磁洁净度达到了0.33纳特。
⑥“张衡一号”的主要载荷,是用于探测卫星轨道环境空间电场的电场探测仪。这也是目前国际上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功能配置最全的空间电场探测仪器。
⑦为了感知空间三维电场,探测仪通过伸杆向“张衡一号”本体外伸出4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如同灵敏的触角一般,每个传感器都能准确感知周围等离子体环境电势,灵敏度极高,可以探测到非常微小的等离子体电势变化,相当于在数千米高的巨浪浪尖,分辨一粒小水珠。
⑧在卫星内部,有着探测仪的“大脑”——信号处理单元。这台高灵敏电子学测量设备,能把传感器探测到的微小波动细分成十几个通道,通过进一步精细处理,变成数字量,分成频谱,再传输到地面,供科学家研究。
⑨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张衡一号”卫星的发射和投入使用,使我国首次具备全疆域和全球三维地球物理场动态监测的技术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在轨运行多载荷、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
10.“张衡一号”集合的航天技术创新成果有哪些?(3分)
11.从说明方法角度,分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
在卫星内部,有着探测仪的“大脑”——信号处理单元。
12.分析第②段加点词语“初步”的语言特点。(4分)
五、作文(60分)
13.作文。
“双减”政策的出台,有效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同学们反映,重复性的作业少了,疲惫感减少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生活都在这样一个没有尽头的加法里度过。其实,人生啊,真的需要做一些减法。
请以《做点减法,更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②感情真挚,有自己的思考,不得抄袭和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公元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在一个秋天的傍晚,登上咸阳古城观赏风景的即兴之作。此时唐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B.颔联用云、日、风、雨四个意象,营造了萧条苍凉的氛围。
C.后人常用“山雨欲来风满楼”出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D.诗句“蝉鸣黄叶汉宫秋”以乐景写哀情,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2)诗人在首句“一上高城万里愁”中是如何表达愁绪的?(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雅堂记
黄庭坚
丹棱杨素翁,英伟人也。其在州闾乡党有侠气,不少假借人,然以礼义,不以财力称长雄也。闻余欲尽书杜子美两川夔峡诸诗,刻石藏于蜀中好文喜事之家,素翁粲然向余请从亊焉。又欲作高屋广楹庥此石,因请名焉。余名之曰“大雅”,而告之曰:
由杜子美来四百年,斯文委地,文章之士随世所能,杰出时辈未有升子美之堂者,况家室之好耶!余尝欲随欣然会意处笺以数语,终以汩没世俗,初不暇给。虽然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为文,夫无意而意已至,非广之以《国风》《雅》《颂》,深之以《离骚》《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闯然而入其门耶?故使后生辈自求之,则得之深矣;使后之登大雅堂者,能以余说而求之,则思过半矣。
彼喜穿凿者,弃其大旨,取其发兴,于所遇林泉、人物、草木、鱼虫,以为物物皆有所托,如世间商度隐语者,则子美之诗委地矣。素翁可并刻此于大雅堂中。后生可畏,安知无涣然冰释,于斯文者乎!元符三年九月涪翁书。
(出自《山谷集》,有删改)
15.解释下列语句加点词。(4分)
A.不少假借人( ) B.闻余欲尽书杜子美两川夔峡诸诗( )
C.弃其大旨( ) D.后生可畏( )
16.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余尝欲随欣然会意处笺以数语,终以汩没世俗,初不暇给。
(2)故使后生辈自求之,则得之深矣。
17.文章着重阐述了作者对杜甫诗歌的认识,作者认为要想进入“大雅堂”应该怎样做呢?(4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5分)
A注视着走过来的朱赫来和那个士兵,心里非常乱,想不出主意。“怎么办呢?”在最后一分针,他骤然想起了他衣袋里的手枪。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西游记》
C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
(《朝花夕拾》
18.以上名著语段中A、B、C分别是指哪个人物?请正确地写出来。(3分)
A( ) B( ) C( )
19.从以上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分析其性格特点,要求用一种修辞方法。(2分)
(二)现代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学校建在山坡上,铁匠铺就在学校下面。每天,我从家里赶往学校,又从学校返回家里,都要经过这座铁匠铺。
②铁匠铺简陋,石棉瓦搭盖,周围圈一堵不算太高的红砖围墙。围墙开一个出口,朝向柏油路。两扇对开的铁栅门敞着,每次经过铁匠铺,我们都要往里瞅一眼。
③当然,早上上学急,是没有时间多逗留的。但下午放学就不同了,我们已不受任何约束。离开学校,与三五同伴回家,我们便踅进铁匠铺,这儿摸摸,那儿捣捣。师傅很随和,见我们都是学生,倒也亲切,从不强加制止。
④那时年少,啥都好奇。童稚未脱,顽性未改。有时候,我们见师傅拉着风箱,火苗呼啦啦直往上窜,炉火就旺起来。我们便走过去,要过师傅手里的风箱杆。师傅也不推脱,倒乐意把风箱杆递与我们。然而,我们使出吃奶的劲,也拉不旺炉火,更拉不出那风箱的节奏。
⑤其实,拉风箱的是徒弟,翻捡炉火的才是师傅。一台炉子,有师徒两人。这是他们的分工,也是他们的身份象征。
⑥有时候,我们见炉火燃得通红,既没有烟,又没有呛人的煤臭味,我们便走过去,从旁边的煤筐里捡一块煤,丢进炉子里。师傅也不阻止,只用铁钳把那刚丢讲去的煤块翻捡一下。师傅说,这是焦炭,是煤经干馏提炼而成,所以没有烟,它专供锻造和冶金使用。
⑦对于这些专业知识,我们不懂,只瞪圆了两眼听着,然后就点点头,站到一边。
⑧这时候,师傅用一手拿了铁钳,把炉里烧得通红的铁块夹出来,搁在铁墩上,一手握钳,一手抡了铁锤砸。徒弟也迅速放下手里的拉风杆,走过来,双手抡起铁墩旁另一把把儿跟我们一般高的铁锤,挥舞起来。师傅轮小锤,徒弟抡大锤。师傅一手挥动着小锤,一手用铁钳不停地翻动着烧红的铁块,时不时在那不平整处敲两下。徒弟却只顾挥舞着大锤,头也不抬的、对着铁块一阵猛砸。铁锤带着风,在徒弟的肩头挥舞,每一锤都落在铁块上。一时间,整个铁匠铺,便只听得见一片叮叮当当声。铁块被砸得火星四溅。师傅一遍又一遍催促,让我们往远处站,别让火星烫伤、或者浇烂了衣服。
⑨一阵猛砸后,一根铁条便从圆的砸成方的,方的砸成扁的。铁块被砸得冷却后,又扔进炉子里锻烧一回,锻红了,便又拿出来,放到铁墩上砸。如此三五番后,一口刀、一把锄头、一条铲子……成形的铁器便出来了。
⑩看见刚才徒弟轮起来呼呼生风的铁锤搁在铁墩旁,我走过去,试着抡一下,没想到只拖动了一下,就被那铁锤拽个趔趄。这时候师傅笑了,说:“打铁还须自身硬,铁墩要硬,铁锤要硬,身子骨更要硬朗。”然后走过来,拍拍我的肩:“就你这小身板子,还是回学校好好练练吧,练一身过硬的学识本领。”
⑪我听了,脸涨得通红,便退到铁墩旁淬火的水池边,洗刚刚沾了煤灰的手。这时候师傅又笑了,说:“你这手是不是也要淬一下火呀?”
⑫淬火,据说很讲究。那是铁匠行当里过硬的上乘功夫,没有一定的经验不得其要领。淬火太深,铁器疲软,容易卷刃;淬火太浅,刃口坚脆,容易破刃。一些打造得不好的铁器,便难免要回炉淬火。
⑬一次,我看见有人拿了其他地方做的菜刀来找师傅,请他重新回炉淬火。师傅翻动烧红的刀,挥动小锤,不一会儿,一把锃亮的崭新的菜刀就出现在面前,那人非常满意地接过刀走了。
⑭后来,我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便回学校复读。我的情绪很低落。一次,父亲来学校看我。经过铁匠铺时,遇见那师傅。得知我在补习,那师傅说:“别着急,学习和打铁一样,以前没打好底子,回炉淬火后一样是把钢刀。”
⑮听父亲说,那师傅姓曹,他们家世代都是铁匠。他们都叫他曹铁匠。他在这儿搭一个铁匠铺,是因为乡里要组建一家乡办企业,于是便召集了全乡五六位铁匠,由他牵头,聚集到这里。
⑯多年后,学校迁离了这里,听说铁匠铺也解散了,然而在我记忆的长河里始终记得有个人对我说:“打铁还须自身硬!底子薄,便只能回炉淬火了。”
(选自江山文学网,有删改)
20.关于本文的标题,有人认为应该拟为《走过“铁匠铺”》,有人认为可以定为《打铁还须自身硬》,你更欣赏哪个标题?为什么?(5分)
21.从全文看,打铁师傅曹铁匠是个怎样的人?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4分)
22.有人认为⑬段与本文关联不大,可以删去,你认为呢?简单说说你的理由。(4分)
23.揣想一下,当年回学校复读的“我”听见打铁师傅说“别着急,学习和打铁一样,以前没打好底子,回炉淬火后一样是把钢刀”这句话后,会有怎样的触动?(请用第一人称,至少用到一种描写方法)(4分)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24.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学校九(8)班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环节】根据提示,完成活动环节设计。(4分)
活动:正眼看招牌
步骤一: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条街道;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分享交流,错字汇总展示和评选“最美招牌”
(2)【赏评广告】请你仿照示例,从以下两个广告中任选一则进行赏评。(4分)
示例:天气预报广告:共担风雨,分享阳光
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
①医院广告:分手了就别来找我。
②节能广告: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
(3)【关注传统】(4分)
《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歌咏诗词,弘扬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有同学根据上面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 下联:
2023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重庆A卷)(考试卷)A4: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重庆A卷)(考试卷)A4,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知识及运用,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新疆卷)(考试版)A4: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新疆卷)(考试版)A4,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材料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请你给材料三的漫画起一个名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江西卷)(考试版)A4: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江西卷)(考试版)A4,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