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1 声现象 备战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
展开专题01声现象
考试大纲
1、知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3、知道噪音的危害和控制。
网络图
知识点梳理
要点一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声。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把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
[归纳梳理]
1、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性质,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同的声音在
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声音在15℃中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例1:以下描述不正确的( )
A.“窃窃私语”人类用语言表达思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震耳欲聋”吼猴以它雷鸣般的吼声警告其他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暖气管能把敲击声传遍楼内各处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D.青蛙呱呱的叫声,由于它的鸣囊在振动
例2:国庆当天,我家门口过了几支迎亲队伍,敲锣打鼓,唢呐声声,很是热闹,关于锣鼓,唢呐的发声原因错误的是( )
A.锣鼓,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B.锣鼓,唢呐都是发声因为空气的振动而发声的
C.锣鼓声音是因为锣面、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
D.只有鼓声音是因为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
要点二、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3.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 音色是不同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性质决定 。
[归纳梳理]
1、超声波: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超声波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沿直线传播,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
2、次声波:通常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火山爆发、激光、地震、海啸、台风、核爆炸、
火箭发射等现象都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频率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如:
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传播了十几万米。次声波速度大于风暴的
速度,可以检测风暴。但是有的次声波对人体有害。
例1:为庆祝建党 100 周年,某学校组织男女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其中关于声音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女生的音调高是因为女生的声音响度大
B.观众听到合唱声音的响度大小是不相同的
C.合唱时不管男生女生的发声频率都在 20~20000Hz 之间
D.两位男生唱歌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就无法分辨出两人的声音
例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
要点三、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1、噪声:
(1)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控制: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归纳梳理]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例1:灌阳县今年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城活动中,除了规范城区市容,绿化美化市貌,我们作为公民还应该控制噪声,下列不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做法是( )
A.不高声喧哗 B.在学校周围植树
C.在公路上不鸣笛 D.调低跳舞音响设备的音量
例2: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两声音的响度相同
B.两声音的音调相同
C.两声音都不可能属于噪声
D.两声音的音色不相同
要点四、声的利用
1、声与信息: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利用声呐探测海深、鱼群。
2、声与能量: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例1:下列事例中,应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①利用超声波清洗镜片
②超声波洗牙
③利用超声波加工硬度特别高的工件
④超声波雾化器
⑤上课认真听讲
⑥对着烛焰拍手,烛焰跳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例2:关于声现象的描述,请你选出正确的选项( )
A.倒车雷达是利用了次声波来识别障碍
B.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往往会伴随超声波的产生
C.蝙蝠利用超声波导航
D.远处传来的闷雷声震的玻璃好像要碎了,这是声能传递信息
中考真题
类型一、知识的综合应用
1.(2022·山西·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2.(2022·湖北鄂州·中考真题)清晨,一阵闹铃声将你从睡梦中唤醒,提醒你:该起床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速等于光速
类型二、声音的特性
3.(2022·贵州铜仁·中考真题)某校“五四”青年节举行合唱比赛,在乐队的伴奏下,同学们满怀深情地放声高歌,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学们的歌声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是由空气传播而来,是因为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观众能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响度不同
D.“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较高
4.(2022·湖北襄阳·中考真题)2022年6月5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时,地面指挥中心顿时掌声雷鸣。“掌声雷鸣”是指声音的( )
A.音调高 B.响度大 C.音色美 D.传播速度快
类型三、回声测距
5.(2022·全国·八年级期末)船上的声呐发出的超声波以1500m/s的速度从海面射向海底,海底再将超声波反射回来,经6s声呐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这种方法叫回声测距。
(1)海底的深度为多少?
(2)利用这种方法能不能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吗?为什么?
6.(2020·陕西·西安市中铁中学八年级期中)小芳同学骑自行车出游,发现前方远处有山崖,她想利用回声测距的原理估测山崖的距离,便对山崖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那么小芳距山崖大约是多少米?若她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1.6km/h,那么小芳到达山崖正下方大约需要多少秒?
类型四、实验探究
7.(2022·湖南长沙·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装置:
(1)交流讨论:
①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我们能听到音乐;
②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声音在______中不能传播。
8.(2022·广西·藤县教学研究室一模)小华在观察弦乐团演奏时猜想,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找来了各种不同的琴弦,设计探究实验,琴弦的编号及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情况如表所示:
(1)如果想探究发声时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应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琴弦。
编号 | 弦的材料 | 长度/㎝ | 横截面积/mm2 |
① | 钢 | 30 | 0.3 |
② | 钢 | 30 | 0.6 |
③ | 尼龙丝 | 40 | 0.5 |
④ | 铜 | 50 | 0.5 |
⑤ | 尼龙丝 | 50 | 0.5 |
(2)通过查询资料,小华知道琴弦的振动频率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小华的实验无误,则可确定的是编号为___________的琴弦一定比编号为___________的琴弦振动时音调低。
模拟练习
一、单选题
1.在小小音乐会上,小花拿出装有不同水量的瓶子(如图所示),并从左向右敲击瓶子,接着小红上去把嘴贴着瓶口吹气,关于两次听到声音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左向右敲击瓶子,听到的声音越来越低
B.从左向右敲击瓶子,听到的声音越来越高
C.从左向右往瓶口吹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低
D.无法判断
2.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噪声,为了控制这种噪声,有些汽车使用了“以声消声”的方法,如图所示,车内喇叭发出反相抑制声波与原噪声的振动进行抵消,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是一种超声波,对司机的驾驶起干扰作用
B.噪声越强,反相抑制声波的频率要相应加强
C.车内喇叭发出反相抑制声波时,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D.汽车行驶时,风产生的噪声与轮胎产生的噪声不同,主要是两种声音的响度不同
3.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B.大雪后噪声减小,是在声源处减弱了噪声
C.从气温角度来说,冬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较夏季慢一些
D.噪声也具有频率、响度、音色三特性
4.如图所示是声波的四种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乙、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甲、丁的响度和音色相同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敲鼓时可观察到纸面上的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如图乙,抽掉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的音量不会变化
C.如图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将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如图丁,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6.下列关于如图所示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道路两旁的隔音墙,可以在声源处阻碍噪声的传播
B.图乙: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C.图丙:放在真空瓶里的手机来电时,既可以看见指示灯闪烁也可以听见铃声
D.图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用相同的力拨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7.如图,拿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竖直悬挂的轻质小球,可以看到小球被反复弹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实验可以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B.此实验可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随着响度下降,小球被弹起的高度也会下降
D.将此装置放到月球上,小球不会被弹起
8.吉他在使用前需要通过调弦将音调调节标准。如图是前后两次拨动A琴弦时,调音器的显示界面。分析图中的画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A.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B.第二次拨动的力度更小
C.琴弦越紧,音调越高 D.响度越大,音调越低
二、填空题
9.在演唱会现场,两个女高音正在合唱歌曲《青藏高原》,这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声带的______产生的,这里女高音的“高”指的是______高(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0.如图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记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 ______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由鼓和镯发声次数确定车行驶的里程,能区分鼓声和镯声是依据声音的 ______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______(以上2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大致判断它离同学们的远近。
11.如图甲所示,小明在同一环境下用铅笔轻轻敲击金属衣架,方式a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___________传到耳中的,采用方式b也能听到声音,这说明 ___________;图乙中硬卡片先后在木梳齿上快划和慢划,发出声音的 ___________不同。
12.如图甲所示,“入班即静”要求同学们在教室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 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如图乙“抖音”是一款社交类软件,它能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通过软件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而达到“短”的目的。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抖音”的 ___________比正常声音的高,声波传播速度 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丙所示为超声驱狗器,对着狗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从而避免了遛狗伤人事故,如果要使人也听到此声音,可以将 ___________(选填“音量调大”或“音调调低”)。
三、实验题
13.校园文艺演出时,小华发现坐在观众席前排听到的声音比后排响。运动会上远处看台上的同学为她加油,把双手合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喊话比平时响。那么人听到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针对以上两个情景小华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与距离声源远近有关;
猜想二:听到声音的响度大小与声音是否集中传播有关。
(1)小华准备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她从实验室借来了音叉和机械闹钟。为了使声音能集中向某一方向传播,小华用硬卡纸做了一个喇叭状的号筒。用小槌敲击音叉,叉股振动发声。拨动闹铃按钮,机械闹钟的小锤不断敲打铃碗发声。小华应选择_____(音叉/机械闹钟)做声源。
(2)小华分别进行了甲、乙、丙三次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操作组合完成实验。
甲:使声源响起,在3米处听声音大小。
乙:使声源响起,在6米处听声音大小。
丙:将号筒放在声源前,使声源响起,在6米处听声音大小。
探究响度大小和距离声源远近的关系,应选择操作______和_______。
探究响度大小和声音集中传播的关系,应选择操作______和______。
(3)小华通过多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并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一:距离声源近,听到的响度大;
结论二:声音集中传播时,听到的响度大。
医生用的听诊器可以清晰听到心脏搏动的声音,这是结论______(一/二)的应用。
14.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
(1)如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___________,这里用到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变小,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___________,这里用到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
(3)图丙是把音叉发出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___。(均填写丙图中的数字序号)
15.如图1所示的是探究声现象的几个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_____;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得越远,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也越大,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___________;若把甲、乙两个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起的图是 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
(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 ___________(选填“一”或“二”)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 ___________(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 ___________有关;
(4)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像如图丁所示。可见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 ___________改变;
(5)如图2所示,有4支材料和厚度均相同的玻璃量筒,其中a、b、c等高,a、b粗细相同,c、d粗细相同,各量筒内装的水如图所示。某同学根据对着筒口吹气时所听声音音调的高低猜想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与气柱的长短、量筒的粗细、水柱的长度有关;
①若探究发声的音调与气柱长度的关系,应选量筒 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②小明用同样大小的力在c和d的口上吹气,使它们发声,所发出的声音音调 ___________(选填“c高”、“d高”或“一样高”)。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a和b使它们发声,___________所发出的声音音调较高;
③我们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出瓶里水是否快要灌满了,这是因为,随着水位的升高,瓶内空气柱振动越来越 ___________(填“快”或“慢”),发出的声音音调越来越 ___________(填“高”或“低”)。
专题01 声现象-(知识+考点+分层练习)--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讲和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声现象-(知识+考点+分层练习)--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讲和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1声现象教师卷-知识+考点+分层练习--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讲和练全国通用docx、专题01声现象学生卷-知识+考点+分层练习--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讲和练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1 声现象(知识+考点+分层练习)--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全预测(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声现象(知识+考点+分层练习)--备战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全预测(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1声现象原卷版docx、专题01声现象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9 电与磁 备战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考点19 电与磁 备战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文件包含专题19电与磁备战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专题19电与磁备战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练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