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2数上 六 测量 练习四 PPT课件+教案
展开北师二上第六单元《测量》 练习四 | |||
课题 | 练习四 | 课型 | 新授课 |
教材分析 | 通过一年级“比长短”“比高矮”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教材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 ||
学情分析 | 学生之前已经学会了对实际物体的长短比较,掌握了“比长短”的基本方法,对物体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单元的学习旨在使学生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厘米或米表示物体的长度。 | ||
教学策略 | 讲练结合 | ||
教学内容 |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教科书第56-57页 | ||
教学目标 | 1.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
教学重点 | 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 ||
教学难点 |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技能。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教学环节 | 导学案 | ||
一、创设情境。 |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生:厘米和米。 师:一般情况下,“厘米”用来表示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距离,“米”用来表示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或距离。你能举出例子吗? 如果学生举出的例子合适,就要给予表扬肯定;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恰当的例子,教师可以说:“老师的食指(伸出来给学生看)宽大约是1厘米;咱们的课桌长大约是1米,也就是100厘米。”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情况下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情况下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既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点,结合具体情况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1厘米、1米的概念,又抛砖引玉,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 ||
二、探究新知,经历过程 | 师:看下面的物体,比1米长的画“?”,比1米短的画“✕”。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出示课件:教材第57页第4题。 学生可能会说: ·我的身高就比1米要多一些,饮水机主机没有我高,所以饮水机主机比1米矮。 ·电视没有1米长,我伸开双臂比了比,它没有我两臂伸开的距离长,觉得电视长不够1米。 ·桌子比1米长,它比我伸开双臂之后要长一些。 ·椅子的高度也没有1米,我也是跟自己的身高比了比。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用来作比较的事物,跟图中的事物进行对比,然后做出了正确的判断,非常棒! 讲解:选择合适的单位时,就应该这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进行判断区分,才能选出合适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想法,其实是帮助学生建构模式,从而使学生明白不能靠感觉解决问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取有可比性的事物作比较,然后确定正确的答案。】 | ||
三、达标检测 | 1、
(2)5个小朋友手拉手,量一量一共有多长。 (3)先估计,从你们的座位处走到讲台处大约有多长?再同桌合作量一量。 (4)你知道限高4米是什么意思吗?在校园里找一找,4米有多高。 | ||
四、课堂小结 | 1.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1米=3寸,1尺=10寸。 | ||
五、教学板书 | 找已知条件,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
六、教学反思 | 1.引导学生交流,给学生创造分享、相互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 2.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鲜明的表象后,就能正确地运用“米”进行估测,也容易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