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年南京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年南京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第1页
    2023年南京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第2页
    2023年南京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南京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南京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南京专用)
    第一模拟
    (本卷满分8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汽油的挥发 B. 石蜡的熔化 C. 食物的腐烂 D. 胆矾的研碎
    2. 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A. 氧 B. 碳 C. 钙 D. 铁
    3. 下列物质能用作复合肥料的是( )
    A. KCl B. NH4HCO3 C. KNO3 D. Ca3(PO4)2
    4.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顶流”。“冰墩墩”的冰晶外壳由塑料制成,塑料属于( )

    A. 金属材料 B. 天然材料 C. 合成材料 D. 复合材料
    5. 某同学测得一些物质的pH如图所示,其中显碱性的是( )

    A. 苹果汁 B. 汽水
    C. 酱油 D. 洗发水
    6.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7. 北斗三号卫星上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高精度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在元素周期表中铷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金属元素 B. 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C. 原子核内有37个质子 D. Rb+的核外电子数为38
    8. 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B.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高能燃料
    C.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磁悬浮列车
    D. 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可用作气体肥料
    9.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装置①中的棉花可以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B. 装置②可用作实验室制取氧气或氢气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C. 装置④或⑤可用作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收集装置
    D. 装置⑥用于收集二氧化碳时,用燃着的木条在导管b处验满
    10.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水只有隔绝空气的作用 B.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D. 升高水的温度,铜片上的红磷也会燃烧
    11.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焊锡和伍德合金的熔点不同,可能是因为它们的组成不同
    B. 氖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是因为氖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是相对稳定的结构
    C. 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如果测定结果偏高,可能是因为红磷的量不足
    D. 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现象,是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12. 过氧乙酸(C2H4O3)是一种高效绿色的消毒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氧乙酸是一种氧化物
    B. 过氧乙酸中含有臭氧(O3)分子
    C. 过氧乙酸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D. 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3.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 一氧化碳(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
    B. 碳酸钙(氧化钙)——高温充分煅烧
    C. 铜粉(铁粉)——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14. 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 图①: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B. 图②: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C. 图③:将一定浓度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中
    D. 图④:通电分解水
    15. 已知: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 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陈老师用图1所示装置研究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前关闭止水夹和气泵,实验后打开止水夹和气泵),控制浓氨水的温度在t1℃、t2℃时分别采集数据,得到图2所示曲线1、曲线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观察到一段时间后三颈烧瓶中的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 三颈烧瓶中的溶液电导率不断增大,说明H+与浓度不断增大
    C. 曲线1对应的浓氨水的温度高于曲线2,且三颈烧瓶中的溶液先变红
    D. 实验后用气泵将装置中的氨气吹扫至稀硫酸里充分吸收,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16. (10分)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Ⅰ、下表列出的是每100g某品种西瓜的主要营养素数据。
    营养素
    水分
    蛋白质
    油脂
    X
    维生素
    钙、铁、锌等
    质量
    92.5g
    0.7g
    0.2g
    6.1g
    6.8mg
    17.1mg
    (1)“X”是指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______。
    (2)“钙、铁、锌”中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Ⅱ、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塑料制品已被广泛应用。
    (3)请指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各写出一条)。
    ①利:______。
    ②弊:______。
    Ⅲ、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4)如图实验可用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a.将一定量的白磷浸入80℃热水中,白磷不燃烧。
    b.将一定量的红磷浸入80℃热水中,红磷不燃烧。
    c.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红磷不燃烧。
    d.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白磷燃烧。
    ①c中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②对比a和d,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
    (5)实验小组同学欲鉴别一氧化碳和甲烷两种气体,请设计实验并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任写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7. (7分)通过海水晒盐可得到粗盐。下图是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进行的三步操作:

    (1)三步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填字母)。
    (2)上述A、B操作中均使用了玻璃棒进行搅拌,其目的分别是:A:_________。B:_________。
    (3)经过C操作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_________(只写一条)。
    (4)现有一瓶蒸馏水和一瓶稀氯化钠溶液,请用适当的化学方法把它们鉴别开,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18. (13分)2020年12月,“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的月球土壤样品,对于科学探测月球的金属资源方面意义很大。
    (1)月球上存在天然的铁、铝等金属颗粒而地球上没有,原因是______。
    (2)为验证铜、锌、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位同学设计了不同方案。

    ①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方案。根据______现象,得出铜、锌、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小芳选择了光亮的铜丝、____________两种溶液(均写化学式)也验证出铜、锌、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镁和镁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写出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若得到0.4g的氢气,理论上最少消耗铁的质量是多少?
    19. (6分)以煤粉灰(主要成分为Al2O3、SiO2及少量Fe2O3等)为原料制取A12O3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资料】
    ①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②煅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AlCl3·6H2OA12O3+6HCl+9H2O。
    (1)“酸浸”步骤中盐酸与Fe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酸浸”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
    (2)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写名称)。
    (3)“除铁”时发生的反应为FeCl3+3NH4HCO3=3X+Fe(OH)3+3C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4)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______(写化学式)。
    四、(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0. 图中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E可用于金属除銹;F是胃液中含有的酸。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物质B的俗称:_________。
    (2)A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E转化为F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1. 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碱式碳酸亚铁【xFeCO3·yFe(OH)2】的组成,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进行了相关的探究(实验中每一步的吸收都是完全的)。

    【查阅资料】
    (1)碱式碳酸亚铁受热完全分解生成氧化亚铁、二氧化碳和水。
    (2)氧化亚铁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会被氧化成四氧化三铁。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称取4.83g碱式碳酸亚铁粉末放在装置B中,连接仪器。
    (2)打开弹簧夹K,鼓入一段时间空气,称量装置C、D、E的质量。
    (3)关闭弹簧夹K,加热装置B,直至观察到装置C中______,再打开弹簧夹K,缓缓通入空气一段时间,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4)再次称量装置C、D、E的质量。
    【实验数据】

    装置C/g
    装置D/g
    装置E/g
    加热前
    200.00
    180.00
    180.00
    加热后
    200.27
    181.32
    180.00
    【实验结论】
    在xFeCO3·yFe(OH)2,x:y=______。
    【交流反思】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结束后,装置B中残留固体可能有氧化亚铁、四氯化三铁。
    ①残留固体可能有四氧化三铁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称得残留固体的质量为3.36g,通过计算得出残留固体为______。

    答案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汽油的挥发 B. 石蜡的熔化 C. 食物的腐烂 D. 胆矾的研碎
    【答案】C
    【解析】
    A、汽油挥发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石蜡的熔化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食物的腐烂过程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胆矾的研碎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
    A. 氧 B. 碳 C. 钙 D. 铁
    【答案】C
    【解析】
    人体内元素的含量的前五位元素是:O、C、H、N、Ga,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故选C。
    3. 下列物质能用作复合肥料的是( )
    A. KCl B. NH4HCO3 C. KNO3 D. Ca3(PO4)2
    【答案】C
    【解析】
    【分析】含作物营养元素氮、磷、钾中任何两种或三种的化肥叫复合肥。
    A、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B、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C、KNO3中含有钾、氮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D、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顶流”。“冰墩墩”的冰晶外壳由塑料制成,塑料属于( )

    A. 金属材料 B. 天然材料 C. 合成材料 D. 复合材料
    【答案】C
    【解析】
    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故选:C。
    5. 某同学测得一些物质的pH如图所示,其中显碱性的是( )

    A. 苹果汁 B. 汽水
    C. 酱油 D. 洗发水
    【答案】D
    【解析】
    A、苹果汁的pH为3,小于7,显酸性;
    B、汽水的pH为4,小于7,显酸性;
    C、酱油的pH为5,小于7,显酸性;
    D、洗发水的pH为12,大于7,显碱性。
    故选:D。
    6.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核内的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选C。
    7. 北斗三号卫星上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高精度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在元素周期表中铷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金属元素 B. 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C. 原子核内有37个质子 D. Rb+的核外电子数为38
    【答案】D
    【解析】
    A、根据元素的中文名称能判断元素的种类,铷为“钅”字旁,所以铷元素为金属元素,故A选项正确;
    B、元素周期表中靠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故B选项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所以其质子数也为37,故C选项正确;
    D、铷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为37,铷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说明其失去了一个电子,所以铷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6,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8. 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B.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高能燃料
    C.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磁悬浮列车
    D. 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可用作气体肥料
    【答案】D
    【解析】
    A、氢气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错误;
    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高能燃料的助燃性,不能做燃料,错误;
    C、氮气的沸点很低,可以创造低温环境,可用于磁悬浮列车,错误;
    D、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故可用作气体肥料,正确;
    故选D。
    9.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装置①中的棉花可以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B. 装置②可用作实验室制取氧气或氢气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C. 装置④或⑤可用作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收集装置
    D. 装置⑥用于收集二氧化碳时,用燃着的木条在导管b处验满
    【答案】D
    【解析】
    A、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可以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都不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可选②,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可以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装置④或⑤可用作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收集装置,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装置⑥用于收集二氧化碳时要从b端进气,故用燃着的木条在导管a处验满,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利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水只有隔绝空气的作用 B.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D. 升高水的温度,铜片上的红磷也会燃烧
    【答案】C
    【解析】
    A、图中的热水即能够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还起到升高温度的作用,选项错误;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选项错误;
    C、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热水的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与氧气接触,则白磷会燃烧,选项正确;
    D、升高水的温度,至多到100℃,低于红磷的着火点,所以铜片上的红磷不会燃烧,选项错误,故选C。
    11.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焊锡和伍德合金的熔点不同,可能是因为它们的组成不同
    B. 氖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是因为氖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是相对稳定的结构
    C. 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如果测定结果偏高,可能是因为红磷的量不足
    D. 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现象,是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答案】C
    【解析】
    A、合金的性质与其组成和内部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所以焊锡和伍德合金的熔点不同,可能是因为它们的组成不同,故A选项正确;
    B、氖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是因为氖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是相对稳定的结构,故B选项正确;
    C、测量氧气含量时,若红磷量不足,会使氧气有剩余,最终进入集气瓶内的水会小于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测定结果会偏低,故C选项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组成和性质都相同;稳定性是指当溶剂量不减少,温度不改变时,生理盐水中的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12. 过氧乙酸(C2H4O3)是一种高效绿色的消毒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氧乙酸是一种氧化物
    B. 过氧乙酸中含有臭氧(O3)分子
    C. 过氧乙酸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D. 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D
    【解析】
    A、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过氧乙酸中有3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过氧乙酸是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的,而一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过氧乙酸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故C错误;
    D、过氧乙酸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根据过氧乙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可知,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正确。
    故选:D。
    13.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 一氧化碳(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
    B. 碳酸钙(氧化钙)——高温充分煅烧
    C. 铜粉(铁粉)——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答案】C
    【解析】
    A、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但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该方法不能除去一氧化碳中氧气,不符合题意;
    B、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该方法不能除去碳酸钙中氧化钙,不符合题意;
    C、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和盐酸反应,不溶于水,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铜,故该方法可以除去铜粉中铁粉,符合题意;
    D、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混合在一起,引入了新的杂质,故该方法不能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 图①: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B. 图②: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C. 图③:将一定浓度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中
    D. 图④:通电分解水
    【答案】B
    【解析】
    A、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
    65 98 56 98
    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等质量稀硫酸消耗的锌的质量更大,图像错误;
    B、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变大而变大,图像正确;
    C、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Cu>Ag Zn+CuSO4=ZnSO4+Cu ②ZnSO4、AgNO3
    (3)Mg+2HCl=MgCl2+H2↑
    解:设最少消耗铁的质量为x
    Fe+2HCl=FeCl2+H2↑
    56 2
    x 0.4g

    x=11.2g
    答:最少消耗铁的质量为11.2g。
    【解析】
    (1)月球上没有氧气,铁、铝等金属不能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化合物,所以月球上存在天然的铁、铝等金属颗粒,故填月球上没有氧气,铁和铝等金属不能与氧气反应形成化合物0。
    (2)①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观察到I中锌表面出现红色固体,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银与硫酸铜不反应,观察到II中银表面无变化,说明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故填I中锌表面出现红色固体,II中银表面无变化;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则铜、锌、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Zn>Cu>Ag,故填Zn>Cu>Ag;
    实验中的反应是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Zn+CuSO4=ZnSO4+Cu。
    ②铜、锌、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Zn>Cu>Ag,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择活动性居中金属的单质和另外两种金属的盐溶液,所以光亮的铜丝、硝酸锌溶液和硝酸银溶液能够验证出铜、锌、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硝酸锌的化学式为Zn(NO3)2,硝酸银的化学式为AgNO3,故填Zn(NO3)2、AgNO3。
    (3)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Mg+2HCl=MgCl2+H2↑;
    见答案。
    19. (6分)以煤粉灰(主要成分为Al2O3、SiO2及少量Fe2O3等)为原料制取A12O3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资料】
    ①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②煅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AlCl3·6H2OA12O3+6HCl+9H2O。
    (1)“酸浸”步骤中盐酸与Fe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酸浸”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
    (2)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写名称)。
    (3)“除铁”时发生的反应为FeCl3+3NH4HCO3=3X+Fe(OH)3+3C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4)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______(写化学式)。
    【答案】
    (1)①Fe2O3+6HCl=2FeCl3+3H2O ②防止盐酸挥发
    (2)二氧化硅
    (3)NH4Cl
    (4)HCl
    【解析】
    (1)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酸浸”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防止盐酸挥发;
    (2)氧化铁和氧化铝均能与酸反应,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所以滤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含有1个铁原子,3个氯原子,3个氮原子,15个氢原子,3个碳原子和9个氧原子,反应后目前有3个氢原子,3个碳原子和9个氧原子,1个铁原子,因此还应有3个氮原子,3个氯原子,12个氢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NH4Cl;
    (4)根据流程图可知,煅烧AlCl3⋅6H2O时,会产生副产品盐酸,盐酸又进入酸浸的操作步骤,因此盐酸可以循环使用。
    四、(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20. 图中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E可用于金属除銹;F是胃液中含有的酸。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物质B的俗称:_________。
    (2)A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E转化为F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答案】(1)纯碱##苏打
    (2)Fe+2AgNO3=Fe(NO3)2+2Ag
    (3)CaO+H2O=Ca(OH)2 (4)复分解反应
    【解析】
    【分析】A为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故A为铁;B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故B为碳酸钠;F是胃液中含有的酸,故F为盐酸;A(铁)和F(盐酸)均可以与G可以发生反应,故G为硝酸银;E可用于金属除锈,且可以转化为F(盐酸),可以分别与A(铁)、B(碳酸钠)发生反应,故E为硫酸;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则C、D为碱和氧化物,E(硫酸)、B(碳酸钠)均可以转化为D,B(碳酸钠)可以与C发生反应,D可以转化为C,故C为氢氧化钙,D为水,代入验证,推导正确,故A为铁、B为碳酸钠、C为氢氧化钙、D为水、E为硫酸、F为盐酸、G为硝酸银。
    (1)由分析可知:物质B是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
    (2)由分析可知:A为铁,G为硝酸银,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故A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 Fe(NO3)2+2Ag;
    (3)由分析可知:C为氢氧化钙,D为水,D转化为C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 Ca(OH)2;
    (4)由分析可知:E为硫酸,F为盐酸,E转化为F为H2SO4+BaCl2=BaSO4↓+ 2HCl,故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1. 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碱式碳酸亚铁【xFeCO3·yFe(OH)2】的组成,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进行了相关的探究(实验中每一步的吸收都是完全的)。

    【查阅资料】
    (1)碱式碳酸亚铁受热完全分解生成氧化亚铁、二氧化碳和水。
    (2)氧化亚铁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会被氧化成四氧化三铁。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称取4.83g碱式碳酸亚铁粉末放在装置B中,连接仪器。
    (2)打开弹簧夹K,鼓入一段时间空气,称量装置C、D、E的质量。
    (3)关闭弹簧夹K,加热装置B,直至观察到装置C中______,再打开弹簧夹K,缓缓通入空气一段时间,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4)再次称量装置C、D、E的质量。
    【实验数据】

    装置C/g
    装置D/g
    装置E/g
    加热前
    200.00
    180.00
    180.00
    加热后
    200.27
    181.32
    180.00
    【实验结论】
    在xFeCO3·yFe(OH)2,x:y=______。
    【交流反思】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结束后,装置B中残留固体可能有氧化亚铁、四氯化三铁。
    ①残留固体可能有四氧化三铁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称得残留固体的质量为3.36g,通过计算得出残留固体为______。
    【答案】
    【实验步骤】(3)导管末端无气泡冒出 使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全部被D、C装置吸收
    【实验结论】2:1
    【交流反思】(1)CO2+2NaOH=Na2CO3+H2O
    (2)①6FeO+O22Fe3O4 ②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
    【解析】
    【详解】实验步骤:
    (3)碱式碳酸亚铁受热完全分解生成氧化亚铁、二氧化碳和水,因有气体产生,所以反应时可看见装置C中有气泡冒出。关闭弹簧夹 K ,加热装置 B 至装置 C 中导管末端无气泡冒出,说明反应结束。此时装置内还有部分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在BC等装置内, 再打开弹簧夹 K ,缓缓通空气一段时间,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使 B 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全部被 D 、 C 装置吸收,使实验数据更准确。
    实验结论: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4.83 g碱式碳酸亚铁粉末受热完全分解生成水的质量为200.27 g-200.00 g = 0.27 g(浓硫酸吸收水蒸气,装置C增加的质量为生成水的质量),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1.32 g-180.00 g =1.32 g(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装置D增加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
    xFeCO3·yFe(OH)2(x+y)FeO+yH2O+xCO2↑
    18y 44x
    0.27g 1.32g

    解得x:y=2:1
    交流反思:
    (1)装置 A 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故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2)①由题中信息可知,氧化亚铁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会被氧化成四氧化三铁,故残留固体可能有四氧化三铁的原因是6FeO+O22Fe3O4;
    ②如果残留固体是氧化亚铁,则氧化亚铁质量:4.83 g-0.27g-1.32g=3.24 g,如果残留固体是四氧化三铁,则四氧化三铁质量:3.6g×(×100%)÷(×100%)=3.48g,称得残留固体的质量为3.36g,大于3.24 g ,小于3.48 g,通过计算可知:残留固体是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

    相关试卷

    备战2023年苏州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苏州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端午到,粽香飘”,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苏州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苏州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端午到,粽香飘”,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中考化学仿真模拟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