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无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3291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无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32910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无答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32910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无答案)
展开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直很喜欢木心先生的一句话,他说:人生在世,需要一点儿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其实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科技和天文知识等的支撑,同时也需要诗歌、音乐和艺术聊以慰藉。前者便利了人的生存,而后者才真正让人活( )更像人。如果一个人的眼里只有金钱、权势和地位,那么他活着其实是很可怜的,因为他的内心,并没有花的芳香,诗的飘yì(逸易),音乐的柔软。他只是一个看似强大的外壳,里面空无一物。而如果一个人,jí(即既)便面临疾风骤雨,也能有“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觉知,也能感受到贝多芬交响曲里,那最强烈也最温柔的曲调,也能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看懂人性里那最深情也最绝情的一面,那么他自始至终,都会活( )饱满有趣,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除了要生存,更需要生活。也许生存显得狼狈、寒酸,甚至是可怜,但生活却是那般美好,让人无比动容。
1.下面为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聊以慰藉 疾风骤雨
A.jí zhòu B.jiè zhòu C.jiè jù D.jí jù
2.请根据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填写在横线上。
(1)飘yì(逸易)______ (2)jí(即既)______便
3.选文括号里关于“的”“地”“得”的填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的 得 B.地 的 C.得 得 D.的 的
4.下面的人物及其作品,不适合作为选文画横线句子的例证的一项是( )
A.曹操《观沧海》 B.陶渊明《饮酒(其五)》
C.刘禹锡《陋室铭》 D.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下面的诗歌都体现出诗人高于柴米油盐的生活品相,请你按要求将其补充完整。
(1)兼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_,__________。(《兼葭》)
(2)_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运用比喻表明对未来充满信心,自己的远大理想终将实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联化用了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上联:水复山重,回环曲折之形路
下联:花明柳暗,灿烂繁华锦色春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 不知天上宫阙 B.或王命急宜 或遇其叱咄
C.不以疾也 不以物喜 D.属引凄异 忠之属也
7.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主要表现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地势特点。
B.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视角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C.第④段呼应开头,“渔者歌”间接传达了景物带给人的感伤情绪。
D.选文先总写概貌,再分写四季,景物特征鲜明,历历如绘。
8.郦道元笔下三峡的江水和【材料链接】中的河水有什么相似的特点?用了什么共同的写法?
【材料链接】
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道元《水经注·河水》)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商於子论治国
商於子①,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③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不说,弗应。
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
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尔辈以此究物理④,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
【注】①商於子:虚构的人名:后面的“商君”也是虚构的国君。②豕(shí),猪。③淖(náo):烂泥。④物理:事物的道理。
9.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断三处)
比 至 国 乃 除 旧 弊 施 新 策 广 招 天 下 之 士 以 治。
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
11.结尾说“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从选文来看,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阐释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做自己的支配者
叶梓
①舆论是什么?是公众的言论,即社会中相当数量的人对某一特定的话题或行为公开表达的观点、态度和信念的总和。
②舆论是什么?表面上,它是人们共同的观念,代表大多数人。当某件事中,舆论导向出现明显倾斜,往往导致后来者受到影响,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因此,在一些假新闻、冤假错案真相大白后,“舆论”本身立即会被推上风口浪尖,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③那么,能因此认定舆论有害吗?答案是否定的。剥开“社会评价”的外壳,舆论往往反映了大多数人在正常情况下的思考方式,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但也仅止于参考价值,对于我们独立的个体而言,如何不被舆论牵着鼻子走,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做自己的支配者,才是应思考的可行之道、应行之道。
④周国平曾说过:唯有与舆论同质的俗人才会被舆论所支配。“俗人”,说的便是那些不假思索便盲目从众,持道德观念,以自己的眼光评判是非之人。
③林肯说过:有了舆论支持就什么都做得成,没有舆论支持就什么也办不到。这应是一个政治家信奉的真理。战乱时期的领导者需要舆论来造势,其目的也许是好的,但这绝不代表舆论即真理,换句话说,林肯是一位优秀,正义的领袖,所倡导的舆论会为美国独立带来助力。可若是这股精神落到阴谋家、落到不怀好意者手中呢?卢梭也说过:决定人民爱憎取舍的绝不是天性而是舆论。由此可见舆论的两面性。
⑥“舆论”,这个庞然大物,在新媒体时代显得更为庞大,它的力量与日俱增,用好它,能使国家安定,团队和谐,用不好,则极易引发麻烦,小到个人身败名裂,大到集体暴乱,无不彰显着舆论的巨大威力。
⑦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当守住自己的信念,以清明的眼光打量世界,也秉持正确的信仰对身边之事做出评判,绝不能人云亦云,被舆论所支配,做与舆论同质的俗人。
⑧人与芦苇的差别,也许就在于,人不会随风飘荡。因为人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12.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13.第⑤段林肯的话“有了舆论支持就什么都做得成,没有舆论支持就什么也办不到”与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有怎样的异同?请写出你思考。
14.结尾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上的父亲
虞燕
①父亲每每回家,都携一身淡淡的海腥味。他从来不会在家逗留很久,船才是他漂浮的陆地。父亲眼前,大海浩瀚无边、深广动荡。
②那艘木帆船,是父亲海员生涯的起始站,木帆船凭风行驶,靠岸时间难以估算。比起身体遭受的痛苦,精神上的绝望更易令人崩溃——四顾之下,大海茫茫,帆船在浪里翻腾,食物在胃里翻腾,跪在甲板上连黄色的胆汁都吐尽了,停泊却遥遥无期。吐到几乎软也得顾及船员们的一日三餐,木帆船的厨房设在船舱底部,父亲一点一点地挪过去,船颠簸,脚无力,手颤抖。他强忍身体的极度不适,淘米、洗菜、生火,实在受不住就蹲下来,靠在灶旁缓一缓,或喝下一碗凉水等待新一轮的呕吐。吐完再喝,喝了又吐,如此循环。
③父亲跟我聊起这些时,一脸的云淡风轻,他说这是每个海员的必经之路,晕着晕着就晕出头了,一般熬过一年就不晕了。
④也因为有这样一位海上的父亲,我跟弟弟从小的物质条件算是相对优越的,小岛闭塞,交通不便,父亲带回来的东西,都是那么稀奇。
⑤荔枝最不易保存,却是我的最爱。父亲每次去海南就会多买一些,装进篮子,挂在通风的地方。到家需驶行一周甚至更长时间,他每天仔细地查看、翻动荔枝,捡“流泪”了的吃掉,将还新鲜的留着,几斤荔枝到家后往往只剩十来颗,看一双儿女吃得咂嘴弄唇,父亲不住叹气:要是多一些就好了。
⑥父亲走出木帆船的厨房,是三年之后了。其时,木帆船已老旧,父亲被调到了机帆船,锚泊系岸、海面瞭望、开舱关舱、手动掌舵、柴油机维护等等,他早做得得心应手,船上经常会为争取时间连夜装货卸货,寒冷的冬夜,父亲和其他船员奋战在摇摆不定的甲板上,一夜下来,他们原本古铜色的脸被海水、雨水泡白了,皱皱的,像糊上去一层纸,脱掉雨衣后,一拳头打在身上时,衣服会滴下水。
⑦那是父亲海员生涯里的第一次生死历险。夜里11点多,父亲刚要起来换班,突然听到一声天震地骇的“砰”,同时,整只船像被点着的鞭炮似的蹦了起来,父亲的脑袋嗡嗡作响,五脏六腑都像是要跳脱他的躯体,触礁了!他在第一时间冲了出去,船体破裂,过不了多久,海水将汹涌而入,将他们卷入巨腹。
⑧船长紧急下令,把船上能漂浮的东西全部绑在一起制成了临时“竹筏”,大家紧张忙乱到来不及恐惧。
⑨待安全转移到“竹筏”上,等待救援的父亲才感到后怕。环顾四周,大海浩渺,黑得像涂了重墨,望不到一星半点的灯火,彼时正值正月,带着腥咸味的海风凌厉地抽打着他们的躯体,父亲的额头却不停地冒汗。时间一点点过去,他的绝望越来越深。老船员们不断地给他打气:一定要牢牢抓住“竹筏”,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就绝不放弃。幸运的是,天亮时,有一支捕捞队刚好经过这片海域,救起了他们。
⑩多年后,父亲早已被各种大大小小的惊险事故磨炼得处变不惊,而对于留守岛上的人,担惊受怕却从未停止,每到台风天,母亲都会面色凝重地坐在收音机前听天气预报。我跟弟弟敛声屏气,每一个字都似渔网上的铁坠子,拖着我们的心往下沉,直等到那来自茫茫大海的信息反馈,我们才在一次次的确认中获得慰藉和力量。
⑪我见过父亲在陆上生活的百无聊赖和郁郁寡欢。父亲所在的那艘2600吨的大货船,货舱高达四五米,进出都必须爬梯子。几次爬进爬出后,不知道是不是体力不支,父亲竟一个趔趄滑倒在货舱底部,导致手臂骨折,被送上岸休养。待在家的父亲看起来羸弱而颓废,埋头从房间走到院子,又从院子回到房间,一天无数次。他三番五次打电话给同事问船到哪了,卸货是否顺利,什么时候返航。他像条不小心被冲上岸的鱼,局促、焦躁、魂不守舍,等待再次回到海里的过程是那么煎熬。
⑫就休息了一个航次,还未痊愈的父亲便急吼吼地赶回船上。母亲望着他的背影咬牙道:“这下做人踏实了。”
⑬我时常想起那个画面:水手长父亲右手提起撇缆头来回摆动,顺势带动缆头做45度旋转,旋转2到3圈后,利用转腰、挺胸、抡臂等连贯动作,将撇缆头瞬时撇出,不偏不倚正中岸上的桩墩,船平稳靠岸。父亲身后,大海浩瀚无际,寂然无声。
15.请根据表格要求,梳理概括父亲在船上经历的磨难。
船的变化 | 木帆船 | (1) | 千吨货船 |
经历的磨难 | 晕船呕吐 | (2) | (3) |
16.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赏析。
(1)夜里11点多,父亲刚要起来换班,突然听到一声天震地骇的“砰”,同时,整只船像被点着的鞭炮似的蹦了起来。
(2)我跟弟弟敛声屏气,每一个字都似渔网上的铁坠子,拖着我们的心往下沉。
17.第2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母亲的行为反映出她此时哪些复杂的心理?请结合具体的描写加以分析。
18.最后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19.“海上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20.下面《朝花夕拾》中的篇章,哪一个内容不属于作者对孩童时代的回忆?( )
A.《阿长与<山海经>》 B.《五猖会》
C.《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 D.《藤野先生》
21.请回顾名著作品,完成下面问题。
(1)请根据表格中所给的情节完成批注内容。
作品 | 情节 | 批注 |
西游记 | A.悟空道:“这块铁虽然好用,还有一说。当时若无此铁,倒也罢了;如今手中既拿着他,身上更无衣服相趁,奈何?你这里若有披挂,索性送我一副,一总奉谢。”龙王道:“这个却是没有。”……悟空道:“真个没有,就和你试试此铁!” | 孙悟空在讨要金箍棒和衣冠时粗鲁野蛮,但是在借①____时却变得人情通达,富有智慧。 |
B.行者打着洞门叫道:“开门!开门!老孙来借扇子使使哩!”罗刹走出门来道:“孙行者!你不怕我,又来寻死!”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 ||
驼祥子 | A.(祥子)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 黑暗的社会现实使祥子由原来的②____变得懒惰、麻木、自暴自弃。 |
B.(祥子的)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 | ||
水浒传 | A.原来高衙内不认得他是林冲的娘子……只见鲁智深提着铁禅杖,大踏步抢入庙来。林冲道:“……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 | ③林冲从开始的逆来顺受到后来的奋起反抗,反映了作品怎样的主题?______ |
B.(林冲)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 |
(2)根据表格中的内容,你发现小说中的人物随着情节的发展存在着什么样的共性?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2.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又是一年春鸟鸣
又是一年春来到,某班级要办一期《鸟鸣》期刊,假如你是这个班的学生,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传情使者】
(1)同学们整理了一些关于古人写鸟的名句,请你回顾所学的古诗文,按要求完成下面表格。
鸟名 | 相关古诗文名句 | 作者 | 寓意 |
①____ |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李白 | 思念、哀伤 |
鸿鹄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司马迁 | ②____ |
燕子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③____ | 喜悦、幸福 |
青鸟 | 蓬山此去无多路,④_____。 | 李商隐 | 幸福、忠贞 |
【报春使者】
(2)班刊有一个栏目为“鸟鸣春归”,要从下面图片中选择一幅插图,你认为哪一个最合适?请写出你的理由。
我选择(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彰美使者】
(3)在查找资料过程中,同学们看到了如下两则材料:
【材料一】
点翠凤冠,以点翠、镶嵌、累丝为主要工艺制成。以翠羽用作装饰历史非常悠久,战国时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买椟还珠”的故事中,“椟”就是“辑以羽翠”的盒子。到了清朝,点翠工艺在首饰制作上的运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材料二】
大多点翠时都是采用的“活取”,需要在翠鸟活着的时候剪下或生生拔下它脖子周围的羽毛,以保持其最灵动的色泽。此外,点翠技艺对翠鸟羽毛消耗极大。早在1958年,文物保护部门曾尝试修复两件定陵风冠软翠,结果发现每件风冠需两百只翠鸟的软翠才可修复。而根据色泽筛选,每百只翠鸟才可选取5—6只为上品,材料的淘汰比高达95%。再加上翠鸟生性刚烈,且以天然水域中的小型鱼虾、蛙类等为食,导致翠鸟无法圈养。因此,在大规模血腥残暴的捕杀下,“点翠”技艺一度让翠鸟濒于灭绝。
就以上材料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一个同学说:“‘点翠’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这种技艺不仅可以制作出美丽的工艺品,更彰显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铭刻的是一段段珍贵的历史,我们不应该因小失大,将之摒弃。”
假如你站在另外一方,请发表你的看法。(100字以内)
23.题目:听,幸福来敲门
作文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5)不少于600字。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尽管同年龄段的很多运动员已经选择退役,然而32岁的苏炳添还在跑。他说:“只要自己想跑,就不会老,”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中,中国短跑田径运动员苏炳添跑出了9秒83的成绩名列半决赛第一,成功闯入决赛并打破亚洲记录,成为我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两个多小时后,他又以9秒98的成绩获得了决赛第六名。
【材料二】
鲁迅曾在杂文《最先与最后》中写过这样一句话:“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5)不少于600字。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共6页。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新区中考一模(5月份)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新区中考一模(5月份)语文试题,共6页。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古诗文默写填空,《卖油翁》比较阅读,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填好相关申请表,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任务,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