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题(十五)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题(十五),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题(十五)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搭配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沾满灰尘 发明化石 提出假说B.澎湃的波涛 辽阔的太空 闪闪的发光C.行动敏捷 身材轻盈 性情温顺D.快乐地飞舞 渐渐地下沉 慢慢地腐烂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描写早春城市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B.《乡下人家》一文通过描写乡村白天和夜晚及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色,表现出作者对宁静、质朴、悠闲的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留恋。C.《天窗》一文写出了乡下房子小小的“天窗”给孩子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遐想。D.《三月桃花水》一文运用优美的语言,写出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三月桃花水》的作者是刘湛秋写的。B.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馈。C.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D.“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4.作者从( )两个方面描写了三月桃花水特有的美。A.声音、颜色 B.蓝天、河流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清平乐”是题目,“村居”是词牌名。B.《三月桃花水》描写了初春时节乡村的美丽景色和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场景。C.“天窗”充满了乡村孩子对自然界的好奇与向往,让闭塞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因此,“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D.“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集中概括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的美好生活,是课文的过渡句。 二、填空题6.辨字组词。役( ) 屡( ) 摧( ) 膛( )没( ) 缕( ) 催( ) 蹚(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盛开 ( )( )成荫( )( )飘香 狂风( )( )瑟瑟( )( ) ( )( )呼啸8.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拂拭( ) 晌午( ) 琥珀( )埋在( ) 渗出( ) 澎湃( )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 )和恐龙有亲缘关系,( )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①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②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9.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10.读句①,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1)“这一假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一假说”是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之后的推测,句①中的“______”这个词语也说明科学家们在没有找到真实可信的证据前不能确定假说是否成立。11.读句②,联系文段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指的是( )A.古生物学家们绘制了恐龙的画卷。B.喻指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历程和成果。12.读句②,联系文段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点睛之笔”在文中的意思是( )A.辽西的发现为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B.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记叙文阅读。轻点关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地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不认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原来是邻居啊!赶紧往屋里让。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我说:“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在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活动。”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关铁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与妻子深深地鞠了个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我急忙扶起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病故了。前些时候,他对儿子交代过: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谢。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感慨:“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啊。”生活就是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李先生夫妇两次来“我”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14.文章第3自然段中“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A.为这一对夫妻的孝心所打动。B.为老人的知恩图报所感动。C.为邻里之间的深情所感动。15.把第6自然段画线处应填写的解释文章中心的话写在下面。生活就是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读了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17.习作。题目:记一次诗歌朗诵会要求:把这次诗歌朗诵会的准备情况和活动过程写清楚,重点描写朗诵会上同学们的表现,做到条理消楚,详略得当,不少于350字。
参考答案:1.D2.A3.D4.A5.C6. 奴役 屡次 摧残 胸膛 淹没 一缕缕 催促 蹚水7. 百 花 绿 树 瓜 果 大 作 发 抖 寒 风8. shì shǎng hǔ pò mái shèn péng pài9.不仅 而且 10. 指鸟类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应该 11.B 12.A 13.(1)祝贺乔迁之喜,并提出轻点关门的请求。(2)完成父亲的遗愿,感谢一年来“我”一家人对患病父亲的关照。 14.A 15.多为别人着想,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16.在生活中要多为他人着想。 17. 记一次诗歌朗诵会 在那一天下午,我们班级趁班队课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诗歌朗诵会。 我们先前已经早早地就把小组分好了,现在我们把椅子、课桌什么的障碍物都移到前面去,好让我们成功地有一个宽敞而又舒适的位置可以用来练习朗诵《中华少年》这首诗歌。 首先,我们要排好自己的位置。我们共分成甲组、乙组、丙组、丁组四个小组。甲组、乙组、丁组三组都是十个人,而唯独我们丙组是十一个人。终于要开始练习了,虽然只是练习,但我的心中还是十分紧张。但读着读着,这种紧张感渐渐地被神圣感所取代,我仿佛看到了雄伟的长城,百折不回的长江,顶天立地的雄鹰,坚贞不屈地松树,让我暗自内心赞叹不已,感慨万千。虽然我们已经在课堂上读过多遍,但从没有读出过这样的感觉。即使自己也在读,但也依旧陶醉在这洪亮的朗诵声中。 我们这样读了一遍后,已经进入了状态,准备开始真正的诵读了。只见班主任李老师三步并做两步走上讲台,拿起手机,站上椅子,准备拍照。只听一声“开始”,我们便朗诵了起这首诗歌《中华少年》。虽然我们讲到的依旧是热烈的红棉、纯洁的白莲,但神圣感愈来愈强,当讲到烈士们为国捐躯的时候,我们对于祖国的热爱就一下子迸发了出来,到达了巅峰。当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又是一个高潮,令我们全身心投入。 这就是我们的诗歌朗诵会。虽然过去了好久,但那神圣的感情一直在我心中回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题(十九),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题(十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题(二十),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