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辽宁省大连市二十四中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届辽宁省大连市二十四中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称为肺炎支原体的无壁原核生物。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支原体没有染色体,因此以无丝分裂方式增殖
B.肺炎支原体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
C.膜蛋白在肺炎支原体的核糖体合成,在内质网加工
D.溶菌酶和抗生素联合使用,能增强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
2.对下列教材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①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②观察叶肉细胞的细胞质流动③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 ④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A.实验①③④均需使用体积分数95%的酒精
B.实验②③中的细胞需始终保持生活状态
C.实验②③④均需使用显微镜
D.以上实验均需使用染色试剂
3.下图显示了人体某细胞的细胞膜对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与细胞外葡萄糖浓度的关系。实线表示仅葡葡糖存在,虚线表示同时存在稳定浓度的半乳糖。据图推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与葡萄糖浓度持续呈正相关
B.葡萄糖的跨膜转运一定伴随着ATP的水解
C.半乳糖对葡萄糖的转运有抑制作用
D.转运葡萄糖的转运蛋白也可以转运半乳糖
4.遗传病唐氏综合征是由21号染色体为“三体”引起的。研究表明,父亲与婴儿21三体的关系不大,约95%的21三体都源于母亲卵子形成过程中的异常。请问21三体产生的可能机制是( )
A.初级卵母细胞产生过程中,减数分裂异常导致
B.次级卵母细胞产生过程中,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导致
C.次级卵母细胞产生过程中,有丝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异常导致
D.卵子产生过程中,减数分裂时着丝粒未分裂导致
5.下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DNA相似度)。 DNA 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下列相关论述合理的是( )
A.四个物种都由共同祖先通过基因重组而形成
B.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
C.拉马克认为不同物种适应的形成与可遗传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有关
D.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
6.环丙沙星、利福平、红霉素等抗菌药物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增殖,其抗菌机制如下表,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下列有关耐药性的推测,错误的是( )
抗菌药物
抗菌机制
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DNA的复制
利福平
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活性
红霉素
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肽链的延伸
A.变异产生可以分解抗生素的酶类
B.变异产生运输抗生素的转运蛋白,构建主动外排系统
C.变异抑制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
D.变异使核糖体成分发生改变,不易被外源化学物质结合
7.下列有关人体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均受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B.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都离不开大脑皮层的参与
C.人体缺Na+,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
D.感受器能将不同的感觉信息转换为神经冲动并产生感觉
8.为研究“圆褐固氮菌对某植物枝条生根作用的影响”,设计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试管内基质为灭菌的珍珠岩(起固定、通气和吸水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组枝条所带有的嫩芽、幼叶数量不影响实验结果
B.A组枝条没有生根是因为枝条下端切口处没有生长素
C.B组结果表明灭菌培养液中不含促进枝条生根的物质
D.本实验结果表明圆褐固氮菌能够产生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
9.一些人对猫过敏。目前研究发现,在猫体内存在的过敏原约有10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猫唾液中的蛋白质Fel d1(简称F蛋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对F蛋白有过敏史的人若接触猫,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B.猫的舔毛行为不会增加人接触过敏原F蛋白的概率
C.人体内能产生抗F蛋白抗体的细胞不能识别F蛋白
D.如果夫妇二人都对猫过敏,则子女对猫过敏的概率大大提高
10.我国北方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N1和N2的种群数量总是此消彼长,呈周期性波动
B.a点时,N1的种群数量为该种群的K值,N2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从N1传递到N2的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
D.该生态系统分解落叶的速度小于热带雨林与温度有关,与湿度无关
11.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为更好的管理、利用林木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影响,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龄组/年
生物量/thm-2
砍伐强度/%
24.0
25.9
38.6
10
13.24
14.73
15.64
20
72.54
75.09
81.08
30
161.87
166.10
171.12
A.塞罕坝由荒漠变成林场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可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
C.适度砍伐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D.与治理前相比,林场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均提高
12.下列有关光与生命系统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可被高等植物细胞和高等动物细胞感知,调节其生命活动
B.光可被高等植物细胞和高等动物细胞吸收,用于制造有机物
C.光可影响植物种群的种群密度,也可影响动物种群的种群密度
D.光既参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也参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3.培育“试管山羊”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若要培育成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过程中可通过给母山羊注射有关激素使用其超数排卵
B.乙过程可直接采用电融合法使两细胞融合形成重构胚
C.丙过程中胚胎的细胞数目不断增加的同时,体积也随之增大
D.丁过程中早期胚胎须移植到与供体同种且性状相同的母羊体内
14.下图是生产抗新冠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应给小鼠反复注射大量新冠病毒,以便获得足量相应B淋巴细胞
B.②过程使用胰蛋白酶有利于获得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C.③过程经过选择培养后,只有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死亡
D.④过程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若结果为阴性,则应重新实验
15.某科研小组的PCR产物鉴定结果如图所示:1号泳道为标准(Marker),2号泳道为阳性对照(提纯的目的基因片段),3号泳道为实验组。标准(Marker)的实质为不同已知长度的DNA片段混合物,3号泳道的杂带出现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模板受到污染
B.引物的特异性不强
C.退火温度偏低
D.退火温度偏高
二、多选题
16.下图表示细胞凋亡过程,其中酶I为DNA酶,能够切割DNA形成片段;酶II为一类蛋白酶,能选择性地促进某些蛋白质的水解,从而造成细胞凋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酶I、酶II最可能分别作用于磷酸二酯键、肽键
B.图示过程发生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衰老之后
C.细胞凋亡是通过信息交流调控凋亡相关基因实现的
D.细胞凋亡过程中有蛋白质的降解,没有蛋白质的合成
17.鱼鳞病(相关基因为A、a)和遗传性肾炎(相关基因为B、b)都属于单基因遗传病(注:基因位置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图1是某鱼鳞病患者家系;图2是某遗传性肾炎患者家系,每个家系中只有一种遗传病。现将相关DNA片段进行酶切,分离得到控制这两种遗传病的相关基因片段,下表1记录了两个家族中部分家庭成员的检测结果(注:“+”表示存在,“-”表示不存在,“×”表示未检测),综上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表1
图1家族
图2家族
II-5
II-6
I-1
I-2
II-2
II-3
基因A、a
基因1
+
-
+
×
×
+
基因2
+
+
+
+
基因B、b
基因3
+
+
×
+
-
+
基因4
-
+
+
+
+
A.据图1和图2判断,鱼鳞病为伴X隐性遗传,遗传性肾炎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若仅考虑各家系中的遗传病,结合表1,图1中“?”为正常女性的概率是1/2
C.根据表格信息,表中基因1~4中,代表基因A的是1,代表基因B的是3
D.综上,若图1中的III-8与图2中的II-1婚配,则其子女两病都不患的概率是11/16
18.胰高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主要由肠道L细胞所产生的肽类激素。研究发现,猪不易患糖尿病与猪胆酸有关。已知,猪胆酸的消耗与GLP-1的分泌呈正相关,而GLP-1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与GLP-1合成有关的基因只在肠道L细胞中表达
B.胰岛B细胞和胰岛A细胞的GLP-1受体的结构是不同的
C.猪的血糖升高时,猪胆酸消耗增加,促进GLP-1的分泌
D.猪胆酸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以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新药物
19.非洲草原上生长的金合欢树,其枝条上生有很多大而空的刺,金合欢蚁可以在其内部栖息,金合欢蚁会以金合欢树嫩叶的尖端组织为食,也会取食金合欢叶片上蜜腺分泌的糖分。研究调查了金合欢蚁对金合欢的影响,结果如下表。下列推论不合理的是( )
蚂蚁对金合欢的生存和生长的影响
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10个月中的存活率
43
72
生长(cm) 5月25日-6月16日
6.2
31.0
6月16日-8月3日
10.2
72.9
A.金合欢蚁的粪便可为金合欢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能量
B.金合欢蚁可能保护金合欢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
C.金合欢蚁和金合欢之间最可能是寄生关系
D.若将树上的金合欢蚁全部移走,金合欢可能会被其他植物排挤
三、单选题
20.下图为通过DNA分子杂交鉴定某特定DNA是否导入细菌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培养皿中菌落数可以准确计算样品中含有的活菌实际数目
B.重组质粒与探针能进行分子杂交是因为碱基排列在DNA分子内侧
C.放射自显影结果可显示原培养皿中含有特定DNA的细菌菌落位置
D.外源DNA必须位于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进行复制
四、综合题
21.图1表示某种植物在不同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其氧气产生速率和氧气释放速率的坐标曲线图。
(1)温度为20℃,当光照强度为b时,该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结构有________。
(2)温度为30℃,光照强度由f→g,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该植物在光照强度为c时,温度为20℃时的CO2还原速率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温度为30℃时的CO2还原速率。
(3)植物吸收的光能有3条去路: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和热能。根据能量守恒,叶绿素荧光产量的下降(淬灭)有可能是由光合作用的增加或热能耗散的增加引起的。由光合作用引起的荧光淬灭称之为光化学淬灭(qP);由热能耗散引起的荧光淬灭称之为非光化学淬灭(qN)。植物叶片吸收的过剩光能,会造成自由基等有害物质的积累。自然条件下,依赖于叶绿体中叶黄素循环的qN机制将过剩光能以热能形式散失。图2表示光照强度对光化学猝灭(qP)率和非光化学猝灭(qN)率的影响。
①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素和叶黄素的原理是_______。将叶绿体的色素滤液点在圆形滤纸的中央,会得到近似同心环形的四个色素带,如图3,其中标号____为叶黄素。
②qN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的________。通过qN机制散失的能量_______(填“能”或“不能”)被植物用于自身生长。
③结合图1、图2中,在光照强度为0〜dklx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用于光合作用的光能逐渐______(填“增多”、“不变”或“减少”)。非光化学猝灭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逐渐增大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从而减轻高强度光照对叶绿体结构的破坏。
22.斑马鱼的酶D由17号染色体上的D基因编码。具有纯合突变基因(dd)的斑马鱼胚胎会发出红色荧光。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G)基因整合到斑马鱼17号染色体上,带有G基因的胚胎能够发出绿色荧光。未整合G基因的染色体的对应位点表示为g。用个体M和N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1)根据上述杂交实验推测,亲代M的基因型是______。子代胚胎中只发绿色荧光的胚胎基因型包括______。
(2)杂交后,出现红·绿荧光(既有红色又有绿色荧光)胚胎的原因是亲代________(填“M”或“N”)的初级精(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_______发生了交换,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重组。通过记录子代中红·绿荧光胚胎数量与胚胎总数,可计算得到该亲本产生的重组配子占其全部配子的比例,算式为_______。
(3)待子代胚胎发育成熟后,让红·绿荧光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不考虑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等任何变异),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
(4)转录时,首先与绿色荧光蛋白(G)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酶是_____,基因刚转录出来的RNA全长有4500个碱基,而翻译成的绿色荧光蛋白仅由167个氨基酸组成,说明________。
(5)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4秒钟,实际上合成100个绿色荧光蛋白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1分钟,其原因是_____;随着核糖体的移动,读取下一个密码子,催化肽键形成的酶不断连接新的tRNA上的氨基酸,则该酶的作用是____(单选)。
A.将肽链从核糖体转移到另一个tRNA上
B.将肽链从一个氨基酸转移到另一个氨基酸
C.将正在延伸的肽链转移到一个新的氨基酸上
D.将氨基酸从tRNA转移到正在伸长的肽链
23.回答下列有关小鼠水平衡调节的问题:
(1)水分子可以借助于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跨膜运输。水分子也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运输,但速度较慢,原因之一是水分子从磷脂分子的缝隙进出细胞,______。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快速重吸收水,其原理是:抗利尿激素与受体结合,经过信息转换,促使囊泡向靶细胞膜转移,进而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加快对水的重吸收。据此推测,囊泡膜上很可能含有______。
(2)研究人员构建了用特定光束控制脑部神经元X激活的小鼠模型,以考察神经元X对体内水分平衡的作用。经过多次实验,结果发现,当用特定光束刺激神经元X时,小鼠的舔水次数明显增加。
①根据已有知识,神经元X最可能位于_______。光刺激神经元X一段时间后,小鼠尿量增加,其原因是_____,小鼠是通过__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方式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②为了进一步探究光诱导的小鼠舔水行为是否与口渴程度有关。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图为接受不同处理的三组小鼠15分钟内的饮水量。据此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另有研究发现,乙醇通过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来影响尿量。为验证此结论,研究小组将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均分成两组,甲组小鼠灌胃适量蒸馏水,乙组小鼠________,半小时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小鼠的指标是______。
(4)除了抗利尿激素,小鼠体内还有多种信息分子参与水平衡的调节,如:神经递质、醛固酮等,这些信息分子共同的作用特点是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4.大连前关湿地是国内唯一位于城市中心的湿地公园。其前身是一个水塘,因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等造成水体污染,导致藻类疯长,水华频繁发生。
(1)为治理水体污染,当地环保部门引入以当地原有的睡莲、芦苇、草鱼、螺蛳等为主的动植物进行修复,这主要符合生态工程的_______原理。种植的睡莲能够吸收水体中的重金属,净化水质,但由于睡莲从水体吸收并积蓄重金属,使其______,称为生物富集;而且重金属可以通过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即生物富集具有_____的特点,所以要及时收割并无害化处理。种植的芦苇属于大型挺水植物,能够抑制藻类疯长,试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利用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2)经过治理,此地旧貌换新颜。如今的前关湿地在涵养水源、改善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湿地中的阳光、芦苇、游鱼、绿头鸭等共同构成了一个____;其中植物种类多样,如水中有沉水植物、浮游植物、挺水植物等,堤岸边有杨、柳等,这反映了群落的
_____结构。这样的分布使群落中各种群的______重叠较少,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营养物质等资源。
(3)湿地中存在一条食物链:植物→食草鱼→绿头鸭。植物同化的能量与食草鱼同化的能量的百分比不能代表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原因是_____。单位时间内食草鱼同化的能量与绿头鸭同化的能量之间存在差值,差值能量的去向有______。
25.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从胃活检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常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感染后主要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疾病有密切的关系,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第一类生物致癌因子。
(1)幽门螺杆菌的遗传物质集中分布的区域称为______。
(2)上图4支试管分别代表4种微生物在半固体培养基(琼脂含量3.5g/L)中的生长状态,其中②号试管代表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状态,由图判断,该菌在________条件下不能生长。破伤风杆菌的生长状态能由试管________代表。
(3)下表是某培养基的配方。
成分
葡萄糖
KH2PO4
MgSO4
NaCl
CaSO4
CaCO3
琼脂
蒸馏水
含量
10g
0.2g
0.2g
0.2g
0.2g
5g
3.5g
1L
将幽门螺杆菌接种到pH适宜的该培养基中,置于37℃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在该培养基中幽门螺杆菌的数目比刚接种时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
(4)幽门螺杆菌作为生物致癌因子的原理是导致胃部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_______,其中抑癌基因一旦发生变异就会失去______的功能,从而引起癌变。
(5)早期人们都认为没有细菌能在极酸的动物胃液中生存。一直以来,都认为胃炎胃溃疡是因为压力或者辛辣食物导致,请结合下图幽门螺杆菌的形态特征,推测其能在胃中生存的原因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分析】原核生物不具有染色体,不具有众多细胞器,只具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支原体作为原核生物不具有细胞壁,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A、肺炎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也不能以无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A错误;
B、肺炎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所以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B正确;
C、肺炎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有核糖体,所以膜蛋白在肺炎支原体的核糖体合成,C错误;
D、溶菌酶和抗生素都是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支原体不具有细胞壁,所以不能增强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D错误。
故选B。
2.C
【分析】1、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需要用酒精对DNA和蛋白质进行分离,在鉴定时,需要在沸水浴条件下加入二苯胺,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2、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详解】A、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试剂之一,如DNA的粗提取和鉴定中可以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进一步纯化DNA、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与盐酸配制成解离液对材料进行解离、检测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等,A错误;
B、观察叶肉细胞的细胞质流动的细胞需始终保持生活状态,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的细胞经解离液处理后死亡,B错误;
C、实验②③④均需要观察细胞内的结构,需使用显微镜,C正确;
D、观察叶肉细胞的细胞质流动无需染色即可观察,D错误。
故选C。
3.C
【分析】由图可知,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与葡萄糖浓度持续呈正相关,当达到一定浓度后,葡萄糖的转运速率受到了其它因素的影响。
【详解】A、由图可知,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与葡萄糖浓度持续呈正相关,当达到一定浓度后,葡萄糖的转运速率受到了其它因素(如:转运蛋白)的限制,A错误;
B、有题中信息可知,葡萄糖的跨膜转运不一定需要能量,即不一定伴随着ATP的水解,B错误;
C、由曲线分析可知,仅存在葡萄糖的情况比同时存在一定浓度的半乳糖时葡萄糖的转运速率高,所以半乳糖对葡萄糖的转运具有抑制的作用,C正确;
D、转运蛋白具有专一性,且根据“半乳糖的浓度稳定”可知,转运葡萄糖的转运蛋白不能转运半乳糖,D错误。
故选C。
4.B
【分析】据题干约95%的21三体都源于母亲卵子形成过程中的异常,可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也可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造成。
【详解】A、初级卵母细胞是卵原细胞经DNA分子复制,细胞略微长大形成的,不是减数分裂异常导致,A错误;
B、次级卵母细胞产生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导致移向细胞同一极,会引起21三体,B正确;
C、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分离,C错误;
D、卵子产生过程中,减数分裂时着丝粒未分裂不会导致21三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移向细胞同一极,会造成21三体,D错误。
故选B。
5.B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黑猩猩与人类的DNA相似度最高,非洲猴与人类的DNA相似度最低,说明人与它们的亲缘关系不一样。
【详解】A、由题图可知,非洲猴、大猩猩、黑猩猩、人类是由共同祖先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在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A错误;
B、黑猩猩和人类的DNA相差(100-99.01)=0.99%,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B正确;
C、拉马克认为适应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达尔文认为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
D、大猩猩和人类相差1.1%,大猩猩和非洲猴相差1.24%,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不同,D错误。
故选B。
6.C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霉素能与细菌细胞中的核糖体结合,进而抑制翻译过程,导致细菌不能合成蛋白质,不能正常的进行生命活动;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 DNA 的复制,进而抑制细菌的增殖;利福平抑制 RNA 聚合酶的活性,抑制转录过程,不能合成 mRNA ,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A、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有可能是变异产生可以分解抗生素的酶类,将抗生素分解,产生耐药性,A正确;
B、变异可能产生运输抗生素的转运蛋白,构建主动外排系统,使得抗生素运输到细胞外,无法在细胞内起作用,产生抗药性,B正确;
C、变异如果抑制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则不会产生抗药性,C错误;
D、变异使核糖体成分发生改变,不易被外源化学物质例如抗生素的结合,不能抑制肽链的延伸,从而具有抗药性 ,D正确;
故选C。
7.D
【分析】非条件发射是指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
【详解】A、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均受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与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相似,是通过反射进行的,A正确;
B、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正确;
C、无机盐离子对生命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例如Na+对动作电位的产生很重要,人体缺Na+,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C正确;
D、感受器可以接受一定的刺激,产生兴奋,感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D。
8.C
【分析】本实验是为了探究“圆褐固氮菌是否分泌了促生根物质”,自变量是是否添加圆褐固氮菌,因变量是植物的生根情况。
【详解】A、本实验是为了探究“圆褐固氮菌是否分泌了促生根物质”,各组枝条所带有的嫩芽、幼叶会合成生长素等影响植物的生根,因此其数量影响实验结果,A错误;
B、A组枝条没有生根是因为其所在的溶液为灭菌水,没有圆褐固氮菌分泌促生根物质,B错误;
C、B组加入的是灭菌培养液,没有生根,表明灭菌培养液中不含促进枝条生根的物质,C正确;
D、C和D组实验分别加入灭菌水+生长素、灭菌培养液+圆褐固氮菌,而且两组实验都有根生出,因此圆褐固氮菌能够分泌物质,其作用跟生长素类似可以促进枝条生根,但具体是不是生长素,无法确定,D错误;
故选C。
9.B
【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详解】A、对F蛋白有过敏史的人若接触猫,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A正确
B、猫的舔毛行为使得毛发上面沾有猫的唾液,猫唾液中含有F蛋白,会增加入接触过敏原F蛋白的概率, B错误;
C、人体内能产生抗F蛋白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正确;
D、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夫妇二人都对猫过敏,则子女对猫过敏的概率大大提高,D正确。
故选B。
10.C
【分析】由图可知,N1的最大种群数量大于N2,且N2的种群数量随着N1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两者是捕食关系,N1是被捕食者。
【详解】A、由图可知,N1和N2的种群数量不是此消彼长,而是N2的种群数量随着N1的变化而变化;该波动中,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是基本相等的,属于周期性波动,A错误;
B、a点时,N1的种群数量为该种群的最大值,但不是K值;a点时,N2种群的数量呈增长趋势,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
C、N1是被捕食者,N2是捕食者,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且物质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故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从N1传递到N2的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C正确;
D、分解落叶依靠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该生态系统分解落叶的速度小于热带雨林与温度有关,也与湿度有关,D错误。
故选C。
11.A
【分析】据表格数据分析,在相同年龄组中,随着砍伐强度的提高,林木生物量也呈增长趋势,各不同龄组中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因此,合理的砍伐有利于提高林木的生物量,同时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
【详解】A、塞罕坝由荒漠变成林场的过程中,保留了土壤条件,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
B、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需要注意随机取样,B正确;
C、据图所示,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适度砍伐有利于提高生物量,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C正确;
D、治理前荒漠中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均比较差,治理后,林场中营养结构较复杂,林场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均提高,D正确。
故选A。
12.B
【分析】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也是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对细胞、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等各种生命系统都具有重要意义。
【详解】A、光可以作为调节动植物生命活动的环境因子,可以被高等植物细胞和高等动物细胞感知,A正确;
B、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等能够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用于制造有机物,而动物细胞不能吸收光能,B错误;
C、光可以作为物理信息影响植物种群的繁衍,从而影响植物种群的种群密度,对不同种类的动物的繁衍也有影响,可以影响动物种群的种群密度,C正确;
D、光能可以被生产者固定,从而进入生态系统,参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光也可以作为物理信息参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D正确;
故选B。
13.A
【分析】(1)试管动物生殖实质是正常的有性生殖,只不过受精、早期胚胎发育是在试管中(体外)进行。
(2)克隆动物生殖的实质是无性生殖,依赖动物细胞核(高度分化的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特有的操作程序是核移植。
【详解】A、甲过程中可通过给母山羊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超数排卵,A正确;
B、乙过程是体外受精,若是从屠宰场已屠宰母畜的卵巢中或者从活体动物的卵巢中获得的卵母细胞,都要在体外经人工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若是从输卵管中冲取的卵子,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B错误;
C、卵裂期在透明带内进行,胚胎中细胞数目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缩小,C错误;
D、丁过程是胚胎移植,该过程必须将早期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代孕母羊的子宫内,代孕母羊不一定与供体性状相同,D错误。
故选A。
14.D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是生产抗新冠病毒的单克隆抗体过程,其中①表示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②表示细胞融合,③表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④表示专一抗体检测和克隆化培养。
【详解】A、为保证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①过程应给小鼠注射适量的新冠病毒的相应抗原,A错误。
B、②过程使用胰蛋白酶,有利于获得单个细胞,进行细胞的融合,B错误;
C、③过程经过选择培养后自身融合细胞和未融合的细胞都死亡,C错误;
D、④过程若进行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说明细胞融合失败,需要重新实验,D正确;
故选D。
15.D
【分析】DNA分子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DNA分子中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可以带上正电荷或负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它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在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凝胶的浓度、DNA分子的大小和构象等有关。
【详解】鉴定通过PCR技术形成的DNA常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标准(Marker)的实质为不同已知长度的DNA片段混合物,若实验的模板受到污染、引物的特异性不强、退火(复性)温度偏低,则3号泳道会出现杂带。
故选D。
16.BD
【分析】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详解】A、酶I为DNA酶,能够切割DNA形成片段;酶II为一类蛋白酶,故酶I、酶II最可能分别作用于磷酸二酯键、肽键,A正确;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无凋亡相关基因,不能发生图示过程,B错误;
C、细胞凋亡过程中,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结合,可反映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调控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执行细胞凋亡,C正确;
D、细胞凋亡过程中有蛋白质的降解,也有与凋亡相关的蛋白质的合成,例如酶I、酶II,D错误。
故选BD。
17.BD
【分析】分析图1可知,II-3和II-4表型为正常,III-7表型为患病,所以鱼鳞病为隐性遗传,其可能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分析图2可知,I-1和I-2表型为正常,II-2表型为患病,所以遗传性肾炎为隐性遗传,遗传性肾炎可能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详解】A、分为析图1可知,II-3和II-4表型为正常,III-7表型为患病,所以鱼鳞病为隐性遗传,其可能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分析图2可知,I-1和I-2表型为正常,II-2表型为患病,所以遗传性肾炎为隐性遗传,遗传性肾炎可能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错误;
B、经过图1和图2 的分析,得出鱼鳞病其可能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果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II-5和II-6的基因型都为Aa,在表1中,II-5和II-6的含有的基因应该是一样的都含基因1和基因2,但是分析表1,发现II-5基因1和基因2即A和a都有,II-6只有一个基因,因此鱼鳞病为伴X隐性遗传,而且II-6是男性表现为正常,因此其基因型XAY,即基因2为XA;I-3基因型为XAY,II-4基因型为XAXa,后代中XAX-为1/2,所以图1中“?”为正常女性的概率是1/2,B正确;
C、经过AB中的分析,得出鱼鳞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II-6是男性表现为正常,因此其基因型XAY,即基因2为A ;分析图2可知,I-1和I-2表型为正常,II-2表型为患病,所以遗传性肾炎为隐性遗传,遗传性肾炎可能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果为伴X隐性遗传,则图2的 I-2未患病,基因型XBY,其对应的表1中,应该只含3和4基因中的一种,但其含3和4两种基因,因此I-2应为Bb,即遗传性肾炎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II-2患病,其为男性,因此基因型为XbY ,表1中,其有4基因,因此4基因为b,C错误;
D、图1中的III-8患鱼鳞病,不患遗传性肾炎,因此基因型为1/2BBXaY和1/2BbXaY,图2中的II-1不患遗传性肾炎,由于其兄弟II-2患遗传性肾炎,因此父母的基因型都为Bb,所以II-1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1/3,为Bb的概率为2/3,由于其不患鱼鳞病,因此有1/2的概率为的XAXA,有1/2的概率为XAXa,所以II-2的基因型为1/6BBXAXa、1/6BBXAXA、2/6BbXAXa、2/6BbXAXA,图1中III-8和图2中II-1后代中患鱼鳞病的概率为1/4,患遗传肾炎的概率为1/12,其子女两病都不患的概率是(1-1/12)×(1-1/4)=11/16,D正确。
故选BD。
18.BCD
【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详解】A、GLP-1是一种主要由肠道L细胞所产生的肽类激素,与GLP-1合成有关的基因不只在肠道L细胞中表达,A错误;
B、GLP-1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胰岛B细胞和胰岛A细胞的GLP-1受体的结构是不同的,B正确;
C、猪胆酸的消耗与GLP-1的分泌呈正相关,猪的血糖升高时,猪胆酸消耗增加,促进GLP-1的分泌,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浓度,C正确;
D、根据题意,猪不易患糖尿病与猪胆酸有关,猪胆酸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以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新药物,D正确。
故选BCD。
19.AC
【分析】1、据表分析,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比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
2、互利共生:指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详解】A、金合欢蚁的粪便可被分解者分解,分解后的无机盐可以为金合欢的生长提供养分,但能量不能循环,A错误;
B、金合欢蚁为保护它们自己的生存场所和食物来源,可能会攻击食草动物,阻止其取食金合欢,B正确;
C、蚂蚁和金合欢的相互关系,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蚂蚁需要金合欢为它提供食宿,金合欢蚁为保护它们自己的生存场所和食物来源,可能会攻击食草动物,阻止其取食金合欢,C错误;
D、若将树上的金合欢蚁全部移走,金合欢的存活率明显下降且生长速度慢,可能是金合欢会被其他植物排挤,D正确。
故选AC。
20.C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通过DNA分子杂交鉴定含有某特定DNA的细菌克隆示意图,先采用DNA分子杂交鉴定含有某特定DNA的细菌,再采用放射自显影显示原培养皿中含有特定DNA的细菌菌落位置,最后进行克隆化培养。
【详解】A、通过菌落数只能大约推测活菌数,不能准确计算样品中含有的活菌实际数目,A错误;
B、重组质粒与探针能进行分子杂交是因为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过程中DNA分子需要解旋为单链暴露碱基与探针配对,B错误;
C、放射自显影结果可以显示原培养皿中含有特定DNA的细菌菌落位置,因为菌落附着在膜上的位置是固定的,放射自显影后可以一一对应起来,C正确;
D、外源DNA必须位于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表达,而复制需要有复制原点,D错误。
故选C。
21.(1)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
(2) 不变 小于
(3) 不同的色素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 类囊体(囊状结构) 不能 增多 以热能形式散失植物吸收的过剩光能,减少自由基积累
【分析】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
【详解】(1)据图可知,温度为20℃,当光照强度为b时,氧气的释放速率>0,说明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则该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
(2)据图可知,温度为30℃,f光照强度是其光饱和点,若光照强度由f→g,光合速率基本不变,故,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不变; 据图可知,该植物在光照强度为c时,温度为20℃时氧气释放速率小于温度为30℃时,即净光合速率前者小于后者,故温度为20℃时的CO2还原速率小于温度为30℃时的CO2还原速率。
(3)①叶绿素和叶黄素都属于光合色素,由于不同的色素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故可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素和叶黄素;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外到内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故图中标号2为叶黄素。
②分析题意,qN是热能耗散引起的荧光淬灭称之为非光化学淬灭,结合图2可知,非光化学淬灭随光强度增加而增加,与光反应相关,据此推测qN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通过qN机制散失的能量属于散失的能量,不能被植物用于自身生长。
③结合图1、图2中,在光照强度为0〜dklx时,随光照增强,非光化学淬灭增加,光化学淬灭变小,说明用于光合作用的光能逐渐增多;据题意可知,植物叶片吸收的过剩光能,会造成自由基等有害物质的积累,非光化学猝灭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逐渐增大的生物学意义是以热能形式散失植物吸收的过剩光能,减少自由基积累,从而减轻高强度光照对叶绿体结构的破坏。
22.(1) Ddgg DDGg 、DdGg
(2) N 非姐妹染色单体 4×(红·绿荧光胚胎数量/胚胎总数)
(3)红·绿荧光:红色荧光=3:1
(4) RNA聚合酶 转录出来的RNA需要加工才能翻译
(5) 一条mRNA上有多个核糖体同时翻译 C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可推知,胚胎会发出红色荧光个体的基因组成为ddgg,胚胎无荧光个体的基因组成为D -gg;M和N要产生ddgg后代,亲代M的基因型为Ddgg;因为D(d)和G(g)连锁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亲代M(基因型为Ddgg)产生的配子有Dg和dg两种,比例为1:1;亲代N(基因型为DdGg)产生的配子有DG和dg两种,比例也为1:1;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有DDGg(绿色荧光)、Ddgg(无荧光)、DdGg(绿色荧光)、ddgg(红色荧光)。
(2)既有红色荧光又有绿色荧光的胚胎的基因组成为ddG-,亲代M(基因型为Ddgg)不管是否发生(交叉)互换,产生的配子只有Dg和dg两种,既有红色荧光又有绿色荧光的胚胎的基因组成应该为ddGg;亲代N(基因型为DdGg)应该提供dG配子,由基因在染色体分布图可以直接看出,亲代N只有在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交叉互换的前提下,才能产生dG配子。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三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在(交叉)互换的情况下,产生dG配子的概率是1/4,所以题目要求写的算式为4×(红•绿荧光胚胎数量)/胚胎总数。
(3)子代出现红·绿荧光个体的基因型为ddGg,让红·绿荧光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不考虑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等任何变异),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GG:ddGg:ddgg=1:2:1,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绿荧光:红色荧光=3:1。
(4)转录时,首先与B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酶是RNA聚合酶,合成RNA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由于RNA的碱基数远远多于氨基酸数目的3倍,所以推测是由于转录出来的RNA需要加工才能翻译。
(5)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4秒钟,实际上合成100个绿色荧光蛋白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1分钟,其原因是一条mRNA上有多个核糖体同时翻译,可以加快蛋白质的合成速度;
随着核糖体的移动,读取下一个密码子,催化肽键形成的酶不断连接新的tRNA上的氨基酸,将正在延伸的肽链转移到一个新的氨基酸上,将新的氨基酸固定到肽链上,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3.(1) 磷脂分子的尾部是疏水的 (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 水通道蛋白
(2) 下丘脑 小鼠舔水次数增多,饮水多,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 神经-体液调节 光刺激诱导的小鼠舔水行为与口渴程度无关
(3) 灌胃等量乙醇溶液 尿量和抗利尿激素的含量
(4)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分析】水盐平衡中枢在下丘脑,与水盐平衡调节有关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详解】(1)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磷脂双分子层外部(头部)是亲水的,内部(尾部)是疏水的,水分子可以借助于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跨膜运输。水分子也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运输,但速度较慢,原因之一是水分子从磷脂分子的缝隙进出细胞,而磷脂分子的尾部是疏水的 (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
结合题干“水分子可以借助于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跨膜运输。水分子也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运输,但速度较慢”推测,囊泡膜上很可能含有水通道蛋白,使得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快速重吸收水。
(2)①调节尿量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分泌抗利尿激素的是下丘脑的某些细胞,故神经元X最可能位于下丘脑;尿量增加,意味着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故光刺激神经元X一段时间后,小鼠尿量增加,其原因是:小鼠舔水次数增多,饮水多,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该过程既涉及神经中枢也涉及激素的作用,故小鼠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方式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②分析题图:M2组测量前不限水,不给予光刺激,M1组测量前48h限水,不给予光刺激,M3组测量前不限水,给予光刺激,结果M3组的水摄入量> M1组的水摄入量> M2组的水摄入量,说明光刺激诱导的小鼠舔水行为与口渴程度无关。
(3)实验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实验的自变量为乙醇的有无,对照组的处理为灌胃适量蒸馏水,故实验组的处理应为灌胃等量乙醇溶液;结合题干“另有研究发现,乙醇通过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来影响尿量”可知实验的检测指标是尿量和抗利尿激素的含量。
(4)信息分子不直接参与各项生命活动,而是起到调节作用,需要与相应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发挥调节作用,而且神经递质和激素一般作用完之后会被灭活。
24.(1) 协调 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 全球性 从物质角度看挺水植物可以吸收氮、磷等净化水质;从能量角度看挺水植物有效阻挡阳光
(2) 直接价值和间接 生态系统 垂直结构和水平(空间) 生态位
(3) 每个营养级中应包含多种生物,不能用一种生物的能量代表整个营养级的能量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食草鱼自身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和食草鱼未利用的能量
【分析】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1) 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2) 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线明暗、地形起伏、湿度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 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 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1)当地环保部门引入以当地原有的睡莲、芦苇、草鱼、螺蛳等为主的动植物进行修复,这符合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睡莲从水体吸收并积蓄重金属,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该现象称为生物富集。重金属可以通过水循环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和其他物质循环一样,生物富集也具有全球性的特点。从物质角度看,挺水植物可以吸收氮、磷等无机盐,从而能净化水质;从能量角度看,挺水植物有效阻挡阳光,使藻类获得的光能不足,从而能够抑制藻类疯长。
(2)修复后的前关湿地在涵养水源、改善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又叫生态功能;同时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区域中的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故湿地中的阳光、芦苇、游鱼、绿头鸭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该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类多样,如水中有沉水植物、浮游植物、挺水植物等,堤岸边有杨、柳等,这体现了群落中植物存在分层现象以及镶嵌分布现象,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空间)结构。
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群落中各种群充分利用光照、营养物质等资源,使生态位重叠较少。
(3)自然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与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而植物→食草鱼→绿头鸭只是湿地中存在一条食物链,计算能量传递效率时每个营养级中应包含多种生物,不能用一种生物的能量代表整个营养级的能量。食草鱼同化的能量除了部分流入绿头鸭之外,还有部分流向分解者的能量、食草鱼自身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和食草鱼未利用的能量。
25.(1)拟核
(2) 氧气浓度过高或过低 ③
(3) 少 缺少氮源或缺少氮源和生长因子
(4) 基因突变 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
(5)幽门螺杆菌利用它的螺旋状结构,钻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寄生在环境相对中性的胃黏膜上皮细胞中
【分析】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影响转化而来,具有无限增殖和能在体内转移的特点。
【详解】(1)幽门螺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DNA集中分布在拟核。
(2)根据②号试管代表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状态可知,该菌在氧气含量过高或过低条件下不能生长。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菌,对应试管③。
(3)将幽门螺杆菌接种到pH适宜的该培养基中,由于该培养基缺少氮源,故置于37℃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在该培养基中幽门螺杆菌的数目比刚接种时低。
(4)癌细胞形成的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抑癌基因是一类抑制细胞过度生长、增殖从而遏制肿瘤形成的基因,抑癌基因的丢失或失活可能导致肿瘤发生。
(5)分析题图,幽门螺杆菌进入胃腔后,利用它的螺旋状结构,钻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寄生在环境相对中性的胃黏膜上皮细胞中,以便继续生存和繁殖。
2023届辽宁省大连市二十四中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辽宁省大连市二十四中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辽宁省锦州市某校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辽宁省锦州市某校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题组,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