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18--20课复习学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3305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上册历史18--20课复习学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3305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学案
- 七年级上册历史1-3课复习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七年级上册历史4-6课复习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七年级上册历史7-8课复习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七年级上册历史12-15课复习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 七年级上册历史16-17课复习学案 学案 0 次下载
七年级上册历史18--20课复习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历史18--20课复习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识记:东晋的建立与统治,南朝的由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祖冲之、贾思勰的科技成就和王羲之、顾恺之的代表作。理解:劳动人民在开发江南经济中的作用;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艺术繁荣的原因。学习重点:学会列表归纳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难点: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成功第一步:巩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东晋的兴亡1、西晋灭亡: 年,匈奴灭掉西晋。2、东晋建立: 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健康为都城,史称东晋。3、东晋统治特点: 王与马共天下 。4、东晋北伐: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最终未能恢复中原。5、东晋的统治: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 , ”的景象。6、东晋灭亡: 年,东晋灭亡。二、南朝的政治1、南朝名称由来: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相继出现 、 、 、 四个王朝,都在 定都,历史上成为“南朝”。2、 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背景:①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是全国经济重心。②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③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流域布满南迁的流民,犹以江苏一带为多。2、原因:① ;② ;③ ;④ ;⑤ 。3、表现(1)农业: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②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③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2)手工业:南方的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进步。(3)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 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一个大都市。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淝水之战双方:_________与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影响: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___________的战役。战后,_______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①②③④2、内容:北魏______即位后,494年迁都________。汉化措施:_________、穿汉衣、________、与汉人通婚3、影响: 。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北朝时期 编写的,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2、《齐民要术》的影响:这不农学著作凸显了古代科学家 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 达到很高水平;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农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二、科学家祖冲之1、 是南北朝著名的科学家。 2、祖冲之的成就:(1) 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 位数,领先世界 年。 (2)祖冲之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只差 (3)祖冲之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4)祖冲之擅长 ,设计制造出了 、 、 。三、书法、绘画和雕塑 <一>书法: 1、 时的 被称为书圣。 他的 行书 代表作是《 》 。《兰亭序集》被尊称为 <二>绘画 1、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 盛行, 占了主要地位。 2、东晋人 精于绘画,他擅长 画。 他的作品有《 》和《 》。 <三>石窟艺术 1、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了宣扬 开凿了许多石窟2、最著名的有 大同的 石窟和 洛阳的 石窟。 ◆成功第二步:课堂练习,学以致用!(相信自己,力量在心中!)一、选择题1.西晋末年至南朝初期的170年间,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口向北迁移 B.经历了无法抗拒的瘟疫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减少2.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水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3.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曾被描述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但在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开发。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江南开发因素的是(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北方人口的南迁C.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D.经济重心的南移4.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5.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最准确的描述是(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C.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D.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6.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教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A.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B.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C.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7.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著名的改革家,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D.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8.“将都城有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通婚.”材料中的措施促进了( )A.民族融合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北魏政权的建立 D.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9.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史前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夏商周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题号123456789答案 二、填空题1、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局面的政权是 。2、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 ; 年,北魏 把都城迁到 。3、“医圣”指的是 (人物),著作《 》。 4、“书圣”指的是 (人物),代表作《 》。5、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 撰写的《 》。6、东晋的 是最著名的画家,代表作品是《 》和《 》。三、材料题: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材料二 (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的什么精神?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商鞅所处的战国时代有哪些特点? (2)依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改革的内容(2分)。除此之外,请再写出一项其改革的内容。(2分) (3)对于上述两次改革的影响问题,史学界曾有这样的认识:商鞅遭车裂而死,有人据此说变法失败了;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导致了鲜卑族灭亡,所以改革是历史的倒退。你是如何认识的?(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认识即可)
18—20课复习 答案一、选择题:1—5 CDDAC 6—9 ADAD二、填空题:1.北魏;2.殷,494年,孝文帝,洛阳;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4.王羲之,兰亭集序;5.贾思勰,齐民要术;6.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三、材料题(1)勇于“改革”“变革”“创新”的精神;战国时代特点: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七雄并立战争频繁,铁农具和牛耕使用和推广,出现了私田,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2)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通婚。(3)商鞅遭车裂而死有人据此说变法失败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商鞅虽然被处死了,但变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变法成功了。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导致了鲜卑族灭亡,是历史的倒退,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孝文帝汉化改革实际上是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过程不是倒退,而是历史的进步,鲜卑族并没有消亡,而是融合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所以说孝文帝改革是历史的进步。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历史16-17课复习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成功之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历史12-15课复习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光武中兴,黄巾起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历史7-8课复习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造福千秋的都江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