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说明文阅读(知识串讲)-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展开专题15 说明文阅读
一、说明文的概念
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2.说明文分类
(1)按说明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以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以抽象的事理为说明对象,阐释抽象的事理、本质、关系、规律等。如《大自然的语言》《大雁归来》《被压扁的沙子》等。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2)按语言风格分
平实说明文: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更多的是给读者以理性认识。如《中国石拱桥》运用大量数据对说明对象作客观的说明。
生动说明文(包括科学小品文):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修辞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如《大雁归来》中有不少记叙、描写、议论结合的语句,使文章颇富感染力。
二、说明对象及特征
1.常见题型
(1)这篇文章(或第×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请简要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3)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点的标题。
2.答题方法
说明对象
(1)看题目。有的标题直接表明说明对象,如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这些都是事物说明文,标题就直接表明了文中要说明的事物,即说明对象。
(2)观首段。题目没有表明说明对象时,甚至有的文章没有题目时,那么我们就要看文章的第一段,在第一段的结尾处往往会点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3)找结尾段。有时文章标题与首段均找不出说明对象,作者会在文章的结尾处揭示文章的说明对象,所以要十分关注结尾段落。
(4)抓关键句。有些说明文还往往利用一些段首的总括句或段尾的总结句来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到这些句子,进而把隐含在文中的说明对象挖掘出来。
(5)归纳总结。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可行,那么这时候,只能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最后确定说明对象。一般表述: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局部段落有局部段落的说明对象,千万不要把局部说明对象当作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文的说明特征,可以通过对说明特征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情况进行归纳分类,以达到正确并快速的找出说明特征的目的。可分为三类:
(1)注意标题中的修饰性词语。
(2)注意文章的开头部分。
(3)注意文章各个段落的分布。
要求学生通篇阅读课文,筛选勾画出最能揭示说明对象特征的重点词句。部分词句可以直接使用,但部分词句需要归纳概况。
三、说明顺序
1.常见的说明顺序及作用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时间顺序一般都有明确的时间标志,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
作用: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等。空间顺序一般都有常用方位词,例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进行介绍。
作用:能把复杂的事物讲清楚,可使读者对该事物的本体面貌而后空间分布有清晰、具体的了解。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等。
作用:可以把复杂的事物降得更清楚,有利于说明、揭示事理的内在联系。
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文章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
3.常见考题一: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的说明顺序对××(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4.常见题型二:某几段能否调换位置。
(1)答题步骤
①分别概括各段说明内容;
②指出段落之间属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中的哪一种;与前文……内容是照应关系;属于哪一种结构关系,如总分式、递进式、承接式等;
③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所以不能调换。
(3)答题格式:这几段不可以调换,因为它们是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的,调换后不合逻辑。
四、说明方法及作用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引资料、画图表。
2.常见题型
(1)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第×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3)写出第×段画线句中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然后选择其中一种简析其说明效果。
(4)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通过列举……的事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2)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而准确地说明××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3)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比较:通过……和……的对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5)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的××特点。(对××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6)下定义: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7)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下定义和作诠释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它们形式相同,该如何区分呢?
下定义要求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科学准确的概括说明。下定义有两种固定格式:“××是……”和“……叫××”。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内容如果能够互换,就是下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之后,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成“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是雪”说法不够严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不一定是“雪”。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下定义,后一句是作诠释。
(8)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使文章具有可读性。
(9)引资料:通过引用……,说明了××的什么特点,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引资料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资料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10)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地说明的××的××特点。
4.答题格式:
这一句(段)采用了……的说明方法,……(作用)地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五、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在说明文阅读中,主要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中考阅读能力考查中,这是个重要的考点。
1.题型一: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
一般从两个角度谈:
(1)准确;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2)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答题格式: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XX事物的“XX”的特征/事理。
2.题型二:词语能否删除或替换
(1)文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能否删除的词语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词表估计,“多”“有余”等词表数量。
答题步骤:
①不能删。
②这个词是……意思,从程度/范围/数量/时间/语气上起限制作用。
③词语在句中说明……内容。
④若删去,句子变成……意思,说话过于绝对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
⑤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的特点。
(2)第×段中加点词语“××”能否换成“××”?请说明理由。
答题步骤:
①不可以。
②分析原词的词义,原词语在句中说明……内容。
③分析换词语后意思有何改变。
④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语言表达不准确、不科学。
⑤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的特点。
3.题型三:字词的作用
这些词语一般涉及的词语为副词,如“可能”“据说”“大约”“最”“也许”“大多数情况下”“一般”“大概”等。
答题步骤:
(1)加点字词的原意。
(2)加点字词在这里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XX事物“XX”的特征/事理。
(3)加点字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词语在句中起……(限制、修饰)作用,准确(生动、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或事理)。
4.题型四: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形象特点的词语并简要分析。
答题格式:如“……”一句中的“××”二词,准确地说明了……的……特点,语言准确周密。
5.题型五:分析词语指代内容
“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含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答题步骤:
(1)从上下文中找原句。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很少是在代词后面的,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2)将找到的原句或概括的内容,放进原文中看内容是否恰当,可以以此验证对错。
6.题型六:引用俗语、诗歌、神话传说有什么作用?
从内容上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文学性或增添了文章的神奇色彩(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从结构上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或者是引出说明对象。
六、说明文拓展延伸开放题
说明文阅读中的开放性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探究能力,表达个人独特见解的创新能力,围绕文本材料、链接材料所透露的信息进行迁移、整合的能力。这一考点的考查形式一般是针对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谈看法或认识;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谈认识或进行探究。而且这类试题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赋分一般也比较高,复习时必须引起重视。
1.试题特点:
(1)设题注重实际。
(2)设题讲求依据。一般依据材料的内容(植根于文本)来进行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
(3)思考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少有现成的答案,主要依靠考生的自我感悟和体验,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4)答案有限制。阅卷时总会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案,在设置试题时也确定了某个探究的角度。
(5)题干表述有区别。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请结合“……”进行探究,等等。还有的结合语言积累运用进行命题。
2.常见题型:
(1)请发挥你的想象……/请你设想……
(2)请针对……提出建议。/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方法?
(3)请对谈谈你对看法。
(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
3.答题技巧
解答开放性问题,首先要对所给材料有准确的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这类题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己见,鼓励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答题时要注意深入挖掘事物、事理、人物背后隐含的意义,然后联系自身生活联系时代特征作答。
(1)想象类
要求联系文章内容,展开联想,发挥想象,解决问题或进行设计。
答题思路:
①读懂文章,审清题干要求,从题干找出答题角度。
②调动想象、利用积累的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进行设计,力求新颖,有个性,符合科学原理。
③最后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尽量做到明白、有条理。
(2)列举类
此类试题要求考生列举出与选文内容相关的材料。
答题思路:
①审清题干要求。
②理清文中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③参照文中所举的例子。
④打开思路,联系自己的生活,以及新事物、新科技和文章的科学原理相关的事例,简洁地写出即可。
⑤所举例子不能与文中的例子重复,一定要有科技含量。
(3)谈观点看法(辩论)类
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联系原文或自身实际进行分析。
答题思路:①根据原文,进行思维拓展。
②结合自身经历,找准自身与材料的联系点,谈感受。(语言要简明)
③答题格式:自己的观点+联系原文或自身实际分析+总结。
(4)献策建议类
一般要求针对选文说明内容中关于环保、资源开发利用、说明对象对人类产生的危害等问题,提出建议、措施或对策。
答题思路:①弄清所要解决的问题,找准答题角度,合理发挥想象。
②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想办法, 所提对策必须合乎情理,具有科学性,与文本所说明的知识、道理、原理等有关联性,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③所提出的对策,必须针对选文中说明对象对人类的影响或造成的危害进行设计或构思,应紧扣文中的内容要点,说明具体的建议、措施或对策。
④可以有合情合理的新想法。
(5)宣传类
这类试题要求考生针对选文中说明的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人类生存的问题拟写广告词或标语。
答题思路:①审清题目要求,找准拟写点。
②紧扣选文内容,或呼吁,或警示,或劝告,避免语言暴力。
③表述时应尽力做到用语简洁、准确,最好用警句,可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6)链接类
材料链接类题目即在原文的基础上附上一则或多则链接材料,要求依据材料内容与原文内容进行作答。
答题思路:
①审题读文,提取题目中的关键词,观照全文,确定文中可借助的内容。
②筛选要点,明确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
③转换归纳,将原文与材料对应梳理,归纳答题重点,并按题干转换说明对象,组织语言简要准确作答。
4.做好这类题首先要对所给材料有准确的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题目中来。开放性试题可以各抒己见,没有规定的标准答案,但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脱离文本,要以准确把握文意为基础;
(2)要根据文本的表达去感知理解,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倾向;
(3)要从原文意旨出发联系现实,视角独到,对待问题的看法要与原文的主旨相符;
(4)语言表述必须准确而流畅,可分条作答(答案个数可根据赋分判断确定)增加条理性;
(5)鼓励有独立的见解和创新意识、探究精神。
专题15:说明文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5:说明文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文件包含专题15说明文阅读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docx、专题15说明文阅读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原卷版docx、专题15说明文阅读知识串讲-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5:说明文阅读(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专题15:说明文阅读(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原卷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1米每秒的速度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5:说明文阅读(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5:说明文阅读(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1米每秒的速度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