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Ⅰ-新课标“新”在哪里
展开科学2022版新课标“新”在哪里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2022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出台后,不仅受到广大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一些家长中也引起了热议。下面我们就来把新旧课标做一下对比,看看两者有何不同
2017版和2022版对比 | |
课 标 内 容 | |
2017版本 | 2022版本 |
第 一 部分 前言 一 、课程性质 二 、课程基本理念 三 、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 、科学知识目标 二 、科学探究目标 三 、科学态度 目标 四 、科学 、技术 、社会与环境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 、物质科学领域 二 、生命科学领域 三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四 、技术与工程领域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 、教学建议 二 、评价建议 三 、教材编写建议 四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教学案例 案例1 认识空气 案例 2水沸腾现象的观察 案例 3 西瓜虫有“耳朵”吗 案例 4观察月相 案例 5暗盒里有什么 案例 6 水火箭
| 第一部分前言 一 、课程性质 二 、课程理念 三、 课程目标 (一)核心素养内涵 (二)总目标 (三)学段目标 四 、课程内容 (一)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二)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三)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四)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五)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六)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八)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九)宇宙中的地球 (十)地球系统 (十一)人类活动与环境 (十二)技术、工程与社会 (十三)工程设计与物化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二)学业质量描述 六、课程实施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五)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四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教学案例 附录1 核心素养的学段特征 附录2课程内容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附录3 教学案例 附录4学生必做探究实践活动 |
课 程 性 质(要点) | |
2017版本 | 2022版本 |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 |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有助于学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
课 程 理 念(要点) | |
2017版本 | 2022版本 |
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 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聚焦核心概念、精选课程内容、科学安排进阶、形成有序结构、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探究实践、重视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
课 程 总 目 标(要点) | |
2017版本 | 2022版本 |
一、科学知识总目标 1.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 、能量 、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2.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了解太阳系和一些星座;认识地球的面貌,了解 地球的运动;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 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 4.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 一、制定依据 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学段特征,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定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2.核心素养内涵: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 二、总目标 1.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形成初步的科学观念。 2.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 3.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实践能力. 4.树立基本的科学态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
学 段 目 标(要点)1-2年级 | |
2017版本 | 2022版本 |
知识目标 | 科学观念 |
领域:1.物质科学。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知道常见的力。 2.生命科学。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 3.知道与太阳月球相关的一些自然现象;知道天 气、土壤等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4.技术与工程。认识身边的人工世界,了解常见的 工具,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利用身边可制作加工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
| 1.认识常见物体的基本外部特征,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力,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认识周边常见的植物和动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和生长过程;知道植物和动物的生存需要环境条件。 3.能描述太阳升落、季节变化和月亮形状变化等自然现象,说出天气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的共同家园。 4.知道自然物和人造物存在区别;知道常见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决定了其功能,知道简单的制作问题需要定义和界定 |
探究目标 | 探究实践 |
提出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做出假设: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 制订计划:在教师指导下,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搜集证据: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处理信息: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表达交流: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反思评价:在教师指导下具有对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的意识 | ·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和比较,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作出简单猜想,并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具有初步的提出问题和制订计划的意识。 ·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并能对这些特征和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等。具有初步的收栠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意识。具有简单交流、 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能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捉出解决方案。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总结反思,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能利用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绘画、画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在教师指导下,辨别二维空间中的东西南北和上下左右;比较事物之间外在特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根据事物的外在特征,对常见事物进行分类;初步分清观点与事实,根据问题提出假设,具有提供证据的意识。 ·初步具有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意识,能突破对常见物品功能的思维定势,利用发散思维、重组思维等方法,提出不同想法 |
态度目标 | 态度责任 |
探究兴趣: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实事求是: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追求创新: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一个主题作出猜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 合作分享: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同时会产生废弃物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1.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常见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表现出直觉兴趣;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知道可以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尝试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认识事物;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千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知道科技产品有利也有弊;树立珍爱生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
学 段 目 标(要点)3-4年级 | |
2017版本 | 2022版本 |
知识目标 | 科学观念 |
物质科学: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描述物体的运动认识的作用,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 生命科学:初步了解植物体和动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知道动植物的生命周期;初步了解动物和植物都能产生后代 ,使其世代相传;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 生命活动 地球与宇宙科学:知道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特征;知道与它们有关的一些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 ;初步了解地球上大气、水、土壤、岩石的基本状况;初步认识大自然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 自然资源和能源,以及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灾害 技术与工程:知道人工世界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 ;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 ;知道设计包括一系列步骤,完成一项工程设计需要分工与合作,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任何设计都 受到一定的条件制约 | 认识常见物体的某些特征和常见材料的某些性能; 认识物体有多种运动形式,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了解日常生活中能存在的不同形式 能区分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并能对植物和动物进行简单分类; 认识植物的某些结构、动物的某些结构与行为具有维持自身生存的功能; 认识生物通过生殖、发育实现生命的延续 认识太阳、地球和月球,知道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知道大气、水、土壤都是地球系统的基本要素;知道人类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能认识到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知道生活中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存在区别;知道技术产品包含科学概念、原理;知道简单的设计问题存在限制条件,并有多种设计方案 |
探究目标 | 探究实践 |
提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 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作出假设: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 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 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 制订计划: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搜集证据: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 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处理信息: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 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 析、比推理 、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 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反思评价: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 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 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用较准确的科学词汇、统计图表等记录和整理信息,并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初步具有交流、反思以及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初步具有参与技术与工程实践的意识及使用常见工具的技能 掌握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能拆开简单产品并复原,制作某种产品的简化实物模型并反映其中的部分科学原理;能发现作品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初步具有描述对象外部特征和现象,以及分析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并描述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分析并表达要素之间的关系,找到它们之间重要的、 共同的特征;利用模型解释简单的科学现象。 ·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和比较,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基千巳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初步具有根据具体现象与事物提出探究问题,基于已有经验和知识制订简单探究计划的能力 ·能准确讲述并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能在教师引导下,用二维方式表达三维空间的物体;比较事物的某些本质特征,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分类,基于事物之间的功能相似性进行类比;分析事物的特征及结构,建立事实与观点之间的联系;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能提供支撑性的证据;可以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 ·初步掌握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突破定势等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能基于具体事物外在特征展开想象,突破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思维定势,提出有一定新颖性和合理性的观点,针对事物的外在特征进行设计,并对方案进行初步的科学分析 ·能在教师引导下,制订和执行学习计划,运用基本的学习方法,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与反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态度目标 | 态度责任 |
探究兴趣: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实事求是: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 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追求创新: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合作分享: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 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 在好奇心驱使下,乐于动手操作感兴趣的事物;知道科学学科的学习与实践要实事求是,能如实记录和报告观察与实验的信息,具有基于事实表达观点的意识;能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尝试运用不同思路和方法完成探究和实践;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乐于倾听他人观点,改进和完善探究活动。 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有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知道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学 段 目 标(要点)5-6年级 | |
2017版本 | 2022版本 |
知识目标 | 科学观念 |
物质科学:初步了解常见的物质的变化, 知道不 同能量之间的转换 生命科学: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生命活动和人体健康,初步了解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了 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与宇宙科学:知道太阳系及宇宙中一些星座 的基本概况;知道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分别与地 球自转和公转有关;初步了解地球上一些与大气 运动,水循环,地壳运动有关的自然现象的成因 ;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技术与工程:了解技术是人们改造周围环境的方 法,是人类能力的延伸,工程是依据科学原理设 计和制造物品,解决技术应用的难题,创造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的一系列活动,了解科学技术推 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 ·初步认识常见物质的变化,知道物体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知道自然界存在多种形式的能,不同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初步了解热能及其传递方式 ·认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初步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以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简单描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进化现象 ·知道太阳、 地球和月球的周期性运动以及相关的自然现象,能认识到太空探索拓宽了人类的视野;·知道地球系统不同圈层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各种自然现象;知道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和防灾减灾常识,能认识到调整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可以减少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知道利用技术与工程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知道技术与工程对科学发展有促进作用,知道简单工程存在一定约束条件及验收标准 |
探究目标 | 探究实践 |
提出问题: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作出假设: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 ,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制订计划: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 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 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搜集证据: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 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处理信息:能基于所学的知识,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得出结论: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 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表达交流: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采用不同的表述 方式,如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基于证据质疑并评价别人的 探究报告 反思评价: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 调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完善探究报告 | ·能基千所学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和研究假设,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案。 初步具有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问题和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的能力 ·能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信息,用科学语言、概念图、统计图表等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并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初步具有获取信息、运用科学方法描述和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采用不同方式(如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果,尝试运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和总结性评价,完善探究报告。初步具有交流探究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评价、反思、改进的能力 ·能利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观察并记录;应用所学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简单的装置,能进行模拟演示并简要解释;能根据证据改进实物模型的设计和制作。具有初步的构思、设计、实施、验证与改进的能力 ·能自主制订和执行学习计划,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策略,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反思。具有初步的 制订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总结反思的能力 |
科学态度目标 | 态 度 责 任 |
探究兴趣: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 相 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实事求是: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 、坚持正确的观点当多人观察、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追求创新: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 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 合作分享: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 ,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 在好奇心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发生原因的因果兴趣;不盲从,不迷信权威,能以事实为依据作出独立判断,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愿意调整自己的想法;善于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和方法完成探究和实践,初步具有创新的兴趣;就科学问题在认识上的分歧,乐于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和辩论,基千证据反思和调整探究活动。 |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 科 学 思 维 |
·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科学技术可以 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中必须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了解人类的好奇和 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了解地球上的资 源是有限的,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 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 ·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抓住简单事物的本质特征,展示对事物的系统、 结构、 关系、 过程及循环的理解,能使用或建构模型,解释有关的科学现象和过程 ·能形成事物动态变化的图景,掌握比较的方法和分类的基本要求,善千用类比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征,理解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基本方法并用千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简单问题,抽象概括常见事物的本质特征,比较全面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假设,基千交流情境提出观点,建立证据与假设或观点之间的联系;分析科学实验中的变批控制 ·具有基于事物的结构、功能等展开想象的能力,能运用重组思维、发散思维、 突破定势等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基于科学原理提出有一定新颖性和合理性的观点;能进行初步的创意设计,并利用影像、文字或实物表达自己的创意 |
课 程 内 容(要点) | |
2017版本 | 2022版本 |
综述: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从这四个领域中选择 适合小学生学习的18个主要概念,其中,物质科学领域6个,生命科学领域6个,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6个,技术与工程领域6个,通过以课程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初步培养和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综述:科学课程设置13个学科核心概念,是所有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掌握的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通过对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理解物质与能量、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4个跨学科概念 (如图 1所示)。将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入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过程中 |
2017结构内容图
物质科学领域
生命科学领域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技术与工程领域
2022内容结构图
2017版本 | 2022版本 |
学 习 内 容(要点) | 核 心 概 念(要点) |
一、物质科学领域 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通过物质传播。 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能量表现形式。 电可以在特定物质中流动,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 种能源。 磁铁有磁性,可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 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 自然界有多种表现形式的能量转换。 二、生命可科学领域 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 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 、 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能的转化与能最守恒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生 命 的延续与进化。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系统。 人类活动与环境。 技术、 工程与社会。 工程设计与物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