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布置作业-----挑战“乡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首美丽哀婉的恋曲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乡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乡愁》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诵读欣赏的课文,是一首现代诗,余光中的经典之作。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和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二、学生分析 家乡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小学、中学都是在自己家乡的学校学习,很少有机会离开家乡,因此对思乡的认识大都来自于文本或电视电影,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导入。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2、从不同角度品味美丽的乡愁,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诵读品析,准确理解诗歌的主题。 2、学以致用,运用学法赏析新的诗歌。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产生的思乡爱国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多角度品味乡愁,领悟独创的意象、丰富情感等,掌握赏析诗歌的主要方法。难点:“现学现卖”,运用学法赏析席慕蓉的《乡愁》。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赏析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节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一、情感激趣, 走近乡愁。课前多媒体音画播放思乡歌曲《故乡的云》,渲染忧伤的乡愁。上课伊始,教师深情的语言,开门见山导入课题,并板书。 歌曲渲染思乡氛围,教师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1、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49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二十一岁离开家乡,六十四岁才还乡。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更是漂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他本人被誉为“乡愁诗人”。、2、《乡愁》写于1972年,诗人离开大陆已经20来年。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既不能通信,也不能通航,在一个深秋的冷雨夜,诗人思乡心切,心潮澎湃,用不到20分钟就写下了这首令无数人为之动容的《乡愁》。 “知人论世”、“知人论诗”,为下文主题内容的学习做铺垫。三、初读乡愁,感知诗情。过渡:诗歌是讲究情感、节奏的艺术,我们一起来来聆听乡愁。1、音画录音范读,注意感情基调、语速、重音、节奏。2、明确:语调深沉忧伤,语速舒缓。3、学生参照教师划出的重音、节奏自由放声练读。乡愁余光中小时候 长大后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而现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外头 我/在这头母亲/在里头 大陆/在那头 多媒体范读把学生带入乡愁的意境。 指导学生把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 4、指名读、评价后齐读。(配乐朗读)5、提问:诗歌只有4节,言简意赅,情深意长。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明确:思乡、怀亲、爱国。(板书) 配乐朗读的同时多媒体相机呈现每一节诗歌的美丽哀婉的画面,渲染氛围,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诗情。四、品读乡愁、领悟“诗”美。1、提问:乡愁是抽象的,诗人把它寄托在哪些具体的事物上?2、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意象)3、合作探究:围绕着情感,从意象、语言、结构等赏析《乡愁》的美。4、交流汇报,及时引导。如:A、诗歌美在意象(1)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内涵——抓住和生活经历紧密相关的事物来写,以小见大。小时候离家在外求学,惟有通过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邮票代表母子之情。 长大后,为了生计四处奔波,与爱人分离,只能坐船回来相见。船票代表夫妻之爱。 到后来,诗人人到中年,母亲离开了人世,一方矮矮的坟墓把诗人与母亲永远地隔开了,坟墓代表丧母之哀。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把游子和大陆隔开了,有家不能归,海峡代表眷恋祖国,期盼两岸早日回归(2)四个意象不能互换——诗人寄托的情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深化主题,余味无穷。B、美在语言——(1)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读起来声音拉长,情感叠加,乡愁越浓越重。朗读时要重读。(2) 时间词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按时间的变化组诗,写出四个阶段的乡愁。这四个阶段是诗人一生的写照,浓缩了一生的乡愁。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越长,乡愁越重。(3) 方位词: 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语言口语化,用距离表达乡愁。读起来重章叠句,朗朗上口,有一种音律美……C、美在精巧的结构——每一小节句式整齐,匀称,长句短句相间,有一种错落有致之美。……5、过渡:同学们都能从多个角度品味出乡愁的美丽忧伤,厚重绵长。好的诗歌是品出来的,也是读出来的。请找出最能触动你心灵的那一节读一读6、在品味的基础上配乐深情朗读。7、小结:《乡愁》是一首海外游子深情而美丽的恋曲。刚才我们从情感、意象、语言、结构等方面赏析了这首诗歌。《乡愁》这首诗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独创的意象,将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诗歌的语言情长意深,句句含情,诗歌的结构精巧,诗歌的情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个人的悲欢离合和祖国之爱、民族之情很好地交融在一起,升华了诗歌的主题,体现了海外游子在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历史中的那一份殷殷的赤子情怀,这正是这首诗最大的艺术魅力。(相机板书)8、拓展阅读:余光中其他的乡愁诗片段。(1)展示乡愁诗片段。给我一瓢长江水呀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乡愁四韵》昨夜,月光在沙上铺一条金路,渡我的梦回到大陆。——《舟子的悲歌》“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当我死时》“大陆是母亲,不用多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魄唐魂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厚土。 ——《从母亲到外遇》 (2)师生配乐深情朗读,简谈感受。(如可用词语:魂牵梦绕、叶落归根、至老不衰、至死不渝等。)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自主、合作探究,教会学生赏析诗歌的主要方法。 预设与生成可相辅相成 诗歌之美靠品味,也靠美读。品读结合,升华情感。 围绕板书小结,突出教学重点。 引导更深入了解诗人,感悟深沉厚重的爱国情。五、拓展延伸、赏析新“乡愁”。乡愁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 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 模糊的怅惘 仿佛/ 雾里的/ 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 是一棵/ 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1) 问题:从诗歌的意象、语言、结构等角度中任选一个进行赏析。(2) 交流汇报:如意象独特,语言清丽,画面朦胧,结构错落有致等(3)假如有一天,你走出家门,远离故土,此时你的乡愁会是什么?用“乡愁是……”的句式仿写,将抽象的乡愁具体化。 学以致用,运用学法赏析诗歌,培养与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理解意象,创设意象六、课堂小结、寄予希望。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诗歌的殿堂里自由飞翔,品味出了那别样的乡愁。请说说最大的收获——生分享知识成果,师强调赏析诗歌的方法。是的,乡愁是苦涩的,也是醉人的。乡愁是那一缕缕扯不断的情思,是对家的向往,根的企盼。无论你身处何方,漂泊多久,心中永远牵挂的是家人故土。也许山水能隔开距离,却隔不断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相信这深情一定会填满这浅浅的海峡,因为我们有一颗共同的心,那就是——《我的中国心》。(播放音乐)深情寄语,升华主题,而且与板书教学互相照应,相得益彰。歌曲点燃激情七、布置作业-----挑战“乡愁”(任选两题)1、背诵《乡愁》,收集有关“愁”的诗句,赏析余光中其他作品,如《乡愁四韵》等。2、《乡愁》诗每一节都是一场凄美的离别,试当诗中主角,演绎离别,描写画面。3、 仿《乡愁》写法,以《童年》、《青春》为题创作一首小诗。给学生自由选择的 权利,发挥其主动权。作业侧重从诗歌主题和写作方法上加强训练。附板书:乡愁 余光中 情感 语言 结构 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重点突出,主题深刻,简洁明了,富有新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唯唯诺诺而麻木的生活着,梳理故事情节,赏析人物形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故乡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整体感知,研读探讨,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