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教案设计
展开《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教学设计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备课专业化
课题 | 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 课型 | 新授课 | 课时 | 1 | 授课对象 | 高二级学生 | ||
日期 |
| 设计人 | 廖俊远 | 节次 |
| 教材来源 |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第2-6页 | ||
目标确立依据 | 课标分析 | 课标摘录:1.1 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 课标分解: 1.学生学什么 理解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理解民法基本原则。 2.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理解民法的含义;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理解坚持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解析民法基本原则。 3.学生怎么学 (1)结合教材P2-3,运用有关民法漫画的形式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了解我国民法典的作用。 (2)结合教材P3-4,设计情境,围绕议学任务,分析民事法律关系中涉及的三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 (3)结合教材P5,设计情境,围绕议学任务,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评析事例中小林及其父母的观点,从而理解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同时,设计了1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 (4)结合教材P6,设计情境,围绕议学任务,结合生活中通常的取名方法,讨论案例中的取名行为是否合理合法,并说明理由,理解民法基本原则。同时,设计了1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 | |||||||
教材 分析 | 在我国,以宪法为核心构建的法律体系中,民法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关系尤为密切,民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许多条纹包含“权利”二字,民事权利表现为各种各样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并贯穿人的一生。那么,民法包含哪些民事权利和义务权利?人应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义务人没有履行义务可能承担什么法律责任?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民法的世界:第一课讲述“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分两框题内容:第一框: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二框: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 ||||||||
学情分析 | 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在初中及高中已经学过法律的基本知识。 已有生活经验:学生生活在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在生活中已经在遵循和运用相关法律知识。 已有策略经验: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反思的学习方式较为熟练;学生的思辨能力较强。 学习困难障碍: 1.对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及内容的准确理解较难掌握; 2.对民法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较难掌握; 突破措施:在议学情境中设计议学任务,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尊重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多让学生思辨,并联系实际社会热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目标叙写 | 学习目标 | 1.结合教材P2-3,运用有关民法漫画的形式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了解我国民法典的作用。 2.结合教材P3-4,设计情境,围绕议学任务,分析民事法律关系中涉及的三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3.结合教材P5,设计情境,围绕议学任务,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评析事例中小林及其父母的观点,从而理解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4.结合教材P6,设计情境,围绕议学任务,结合生活中通常的取名方法,讨论案例中的取名行为是否合理合法,并说明理由,理解民法基本原则。 | |||||||
教学重难点 | 重难点: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及内容。 | ||||||||
评估任务 | 1.结合教材P2-3,运用有关民法漫画的形式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了解我国民法典的作用。(对应目标1) 2.结合教材P3-4,设计情境,围绕议学任务,分析民事法律关系中涉及的三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应目标2) 3.结合教材P5,设计情境,围绕议学任务,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评析事例中小林及其父母的观点,从而理解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同时,设计了1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应目标3) 4.结合教材P6,设计情境,围绕议学任务,结合生活中通常的取名方法,讨论案例中的取名行为是否合理合法,并说明理由,理解民法基本原则。同时,设计了1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对应目标4) | ||||||||
活动设计 | 1.活动一: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并课前完成练习册的主干知识的填空题。 2.活动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究、分享各个议学任务。 2.活动三:限时完成针对性训练题。 3活动四: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 ||||||||
教 学 过 程 |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评估要点 | |||||||
新课预习检查 | 学生:提前预习教材P2-6,课前自主预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并课前完成练习册的主干知识的填空题。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资料,并在课堂上反馈。 | 全体学生都能完成。 | |||||||
展示学习目标 |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掌握的学生目标。 1.结合教材P2-3,运用有关民法漫画的形式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了解我国民法典的作用。 2.结合教材P3-4,设计情境,围绕议学任务,分析民事法律关系中涉及的三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3.结合教材P5,设计情境,围绕议学任务,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评析事例中小林及其父母的观点,从而理解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4.结合教材P6,设计情境,围绕议学任务,结合生活中通常的取名方法,讨论案例中的取名行为是否合理合法,并说明理由,理解民法基本原则。 | 全体学生明确学生内容和学习任务。 | |||||||
讲授新课 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一)民法的含义
| 议学情境 运用有关民法漫画的形式设计议学情境, 议学任务: 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了解我国民法典的作用 议学提示: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议学小结 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一)民法的含义 民法: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思辨训练:下列情形中适合民法调整吗? 1.张某与前妻因为离婚产生的财产纠纷。 2.李某拒绝缴纳交警罚款金额。 3.小米在微信朋友圈辱骂班上某同学。 4.某老师因违反疫情防控相关规定被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批评。
| 结合教材P2-3,运用有关民法漫画的形式设计议学情境,学生根据议学任务开展合作、探究,了解我国民法典的作用。 | |||||||
讲授新课 (二)民事法律关系
1.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1)民事主体 (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 议学情境 案件:15周岁的原告李某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某平台先后七次从被告经营的网店“X游戏”购买374个游戏账号,共计支付36652元,上述游戏账号内的装备都是皮肤、面具、小花裙子等。原告父母次日发现后,及时与被告经营网店的客服人员联系,表示对原告购买游戏账号及付款行为不予追认并要求被告退款,被告不同意全额退款。 议学任务: (1)此案件调整的是人身关系还是财产关系?此民事法律关系中涉及的三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李某实施的购买行为有效吗?为什么?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议学小结 (二)民事法律关系 1.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包含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 (1)民事主体 (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针对性限时训练 小女孩甲(9岁)与小男孩乙(11岁)放学后常结伴回家,一天甲对乙讲:“听说我们回家需要经过的王家昨天买了一条狗,我们能否绕道回家?”乙答:“不要怕!被狗咬了,我负责。”后甲和乙路经王家时都被狗咬伤住院。对该案赔偿责任的承担,理解正确的是( ) ①乙自行承担责任,乙的家长和王家共同赔偿甲的损失 ②王家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③甲和乙明知有恶犬而不绕行,应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④本起伤害属于无过错侵权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下列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是( ) A.7个月的胎儿 B.满月的婴儿 C.会画画的猩猩 D.英雄烈士
| 结合教材P3-4,设计情境,围绕议学任务,分析民事法律关系中涉及的三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同时,设计了2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 | |||||||
讲授新课
(1)依据: (2)表现:
| 议学情境 小林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只皮包,里面装有票据和现金。小林和父母商量后,准备第二天交给老师处理。当晚,电台播出一则寻物启事,失主声明,若有人归还拾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谢。小林心想,自己捡到的皮包可能就是这位失主的。当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时,他的父母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可他觉得,如果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 议学任务:请你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评析事例中小林及其父母的观点。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议学小结 2.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1)依据: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表现: ①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 (法中有德) ② 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德中有法)
针对性限时训练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国家保护英雄烈士,对英雄烈士予以褒扬、纪念,加强对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的宣传教育,维护英雄烈士尊严和合法权益。该规定( ) ①体现了权利和责任的统一 ②维护了英雄烈士的生命权和身份权 ③体现了德治与法治的统一 ④维护了英雄烈士的名誉权和荣誉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结合教材P5,设计情境,围绕议学任务,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评析事例中小林及其父母的观点,从而理解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同时,设计了1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 | |||||||
讲授新课 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 | 议学情境 孟某、江某夫妇决定为他们刚出生的女儿取名为“北燕南飞”,但在为女儿申请办理户口登记时,却被当地公安机关以该姓名违背公序良俗为由拒绝办理。孟某认为其女儿享有姓名权,作为父母有为子女取名的自由。有人则认为,这种取名方法不带有父母任何一方姓氏,过于任性,与习惯做法不符,不应提倡。 议学任务:请你结合生活中通常的取名方法,讨论案例中的取名行为是否合理合法,并说明理由。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小结。 议学小结 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3.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4.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5.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针对性限时训练 甲、乙双方连续几年都签订有买卖“交流电机”的合同。在一次合同中,双方在“标的物”一栏只写了“电机”两字。当时正值交流电机热销,而甲方供不应求,故甲方就以直流电机交货。就民法的基本原则而言,甲方违反了( ) A.自愿原则 B.诚信原则 C.平等原则 D.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 结合教材P6,设计情境,围绕议学任务,结合生活中通常的取名方法,讨论案例中的取名行为是否合理合法,并说明理由,理解民法基本原则。同时,设计了1道针对性训练题及时跟踪学生的掌握情况。 | |||||||
课堂小结 | 1.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2.学习对应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反思,对没有达成的学习任务进行跟进。 | 全体学生进行知识回顾与反思 | |||||||
作业布置 |
(1)反思课堂学习内容、整理笔记; (2)限时完成练习册配套练习题; (3)熟记原理内容 2.选做:《五三高考》 3.预习:下节课教材内容、练习册预习内容 | 笔记留痕、错题的归因分析 | |||||||
板书设计 |
| ||||||||
复盘反思 |
| ||||||||
基于目标的复盘式评课 |
| ||||||||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夫妻地位平等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夫妻地位平等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平等的人身关系,平等的财产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教学设计,共7页。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