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RNA的合成需要核仁的直接参与
B.多糖、脂质、DNA都是生物大分子
C.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有C、H、O、N、S、Mg
D.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2.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是所有光合自养型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内质网是进行蛋白质、脂质合成的场所,其膜上附着多种酶
C.中心粒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体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D.溶酶体内合成并储存了大量的酸性水解酶,参与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自噬作用
3.在适宜条件下,将月季的花瓣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A溶液中,测得细胞液渗透压与A溶液渗透压的比值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水分子不进出花瓣细胞
B.A溶液中的溶质能被花瓣细胞吸收
C.t2时,花瓣细胞的吸水能力大于t0时
D.t0~t2时,花瓣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4.端粒学说是细胞衰老机制的学说之一。端粒DNA序列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逐渐缩短。人体细胞中存在由催化蛋白和RNA模板组成的端粒酶,其活性受到严密调控,被激活的端粒酶可修复延长端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端粒酶可能是一种逆转录酶,在细胞核中起作用
B.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端粒
C.端粒严重缩短后,细胞质膜的通透性可能发生改变
D.若用药物使肿瘤细胞中的端粒酶失活,可治疗癌症
5.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的一个卵原细胞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下图)。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这对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仅在某个位点发生一次交换(不考虑发生突变),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得到一个基因型为mn的卵细胞和一个极体,则该极体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MN B.Mn C.mN D.mn
6.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人的红细胞形态时,需在载玻片上先滴加适量清水
B.PCR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变蓝说明有目的DNA产生
C.新鲜的洋葱、鸡血、猪肝等均可作为DNA粗提取的实验材料
D.观察有丝分裂时,统计视野中各时期的细胞数目,可计算出细胞周期的时长
7.某种噬菌体DNA可采用滚环复制方式,复制过程中,双链DNA环状分子先在一条单链的复制起点上产生一个切口,然后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复制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L端为DNA单链的3′端
B.经过过程①可产生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④过程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参与
D.图示过程可为生物体内双链DNA复制为半保留半不连续性提供证据
8.下图甲、乙、丙代表不同的种群,已知甲和乙原本属于同一物种,都以物种丙作为食物。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能确定甲和乙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
B.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甲、乙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若甲和乙能交配产生后代,则它们不存在生殖隔离
D.若甲和乙仍为同一物种,则它们具有相同的种群基因库
9.下列有关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患者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
B.患者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血红蛋白等
C.患者内环境的pH值比正常人的偏大
D.该病是基因突变引起的,不能通过显微镜观察诊断
10.下列有关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波长的光可作为信号调节植物细胞的分化
B.光敏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能吸收红光调节植物生长
C.植物年轮的形成主要是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节的结果
D.植物根向地、茎背地生长都是重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节的结果
11.长期生活在极端温度环境中的生物,通过气候驯化或进化变异,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变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在冬眠状态下比活动状态下低
B.生活于寒温带的貂熊耳小、尾短、毛长,有利于抗寒
C.草原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蜡质层,主要是有利于适应低温环境
D.沙漠中的仙人掌气孔在夜晚才开放,主要是有利于适应高温干旱环境
12.下列有关发酵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酵生产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
B.发酵液中氧含量可通过通气量和搅拌速度来调节
C.为提升发酵进程和产品质量,所用菌种必需来源于诱变育种
D.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对数期菌体在生产上常作为“种子”
13.利用胡萝卜根段培养获得试管苗的过程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步骤②消毒方法一般是先用70%酒精浸泡3min,再用无菌水冲洗2~3次
B.步骤③切取的组织块中需带有形成层,原因是其分裂旺盛易脱分化
C.步骤⑤和步骤⑥所用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对含量不同
D.对试管苗炼苗(驯化)的操作步骤之一是用流水除去根部培养基
14.我国科研人员利用大鼠、小鼠两个远亲物种创造出世界首例异源二倍体胚胎干细胞(AdESCs),具体流程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项技术说明大鼠和小鼠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AdESCs的获得涉及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早期胚胎培养技术等
C.AdESCs的染色体数目与大鼠一小鼠体细胞融合的杂种细胞相同
D.利用AdESCs进行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可培育出可育的二倍体雄鼠
二、多选题
15.突变酵母的发酵效率高于野生型,常在酿酒工业发酵中使用。下图为呼吸链突变酵母呼吸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酵母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B.氧气充足时,野生型酵母增殖速率大于突变酵母
C.氧气充足时,突变酵母细胞中不消耗[H]
D.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分解都可产生ATP
16.生态金字塔可表示自然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各营养级间某种比例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金字塔的最顶层代表的是分解者( )
B.生物量金字塔的常用单位是Kg/m2或g/m2
C.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均不会出现倒置
D.生态金字塔说明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7.基因启动子中胞嘧啶甲基化与生物的表观遗传密切相关。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是测定基因是否甲基化的常用方法,其主要原理及过程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启动子中胞嘧啶甲基化造成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B.MSP过程中应根据亚硫酸钠处理前后的碱基序列设计两对引物
C.PCR过程中甲基化组的退火温度比非甲基化组的高
D.PCR完成后,可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或紫外分光光度计对MSP产物进行鉴定分析
18.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与应用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微生物所用的培养基中都必须含有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等基本营养成分
B.若要检测饮水机的直饮水中大肠杆菌是否超标,待检测水样需要经过灭菌后再检测
C.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后,不同浓度的菌液均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菌落
D.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菌纯化培养后,利用含酚红的尿素培养基可作进一步鉴定
19.迷走神经是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不仅对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起作用,还可影响机体的炎症反应,相关机理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迷走神经中促进胃肠蠕动的神经属于交感神经
B.胃酸杀灭胃内的细菌属于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
C.迷走神经兴奋时,有利于食物消化、炎症反应减弱
D.乙酰胆碱与N受体结合后能抑制肠巨噬细胞分泌TNF-α
三、综合题
20.玉米植株高大,叶窄长,需氮肥多;大豆植株矮小,叶小而平展,需磷肥多。玉米光合作用部分途径如图1,大豆光合作用部分途径如图2,生产上往往将二者间作(如图3)。科研人员研究发现,玉米产量间作时比单作时显著提高,而大豆产量间作时比单作时略有下降。为探究其原因,科学家在实验室中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当其他条件均适宜时,玉米和大豆在不同光照强度和叶面CO2浓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分别如图4、图5(注:光照强度用PPFD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图2可推测,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H]和ATP在___________细胞中被利用;玉米对CO2利用率比大豆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酶能增强其对CO2的固定能力。
(2)研究表明,玉米与大豆间作时,玉米能从大豆的根际环境中获得部分氮,这种对氮元素竞争的结果,可刺激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作物吸收的氮可用于合成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等物质,从而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
(3)与单作相比,间作可使玉米获得更多的___________,使其产量增高;大豆间作产量略低于单作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
(4)田间作物种植提倡“正其行,通其风”,能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5)据图4、5可知,当叶面CO2浓度超过400(μmolmol)时,限制玉米净光合速率增加的外界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叶面CO2浓度为600(μmol·mol')时,用PPFD-600光照强度分别照射玉米与大豆10小时,___________积累的有机物相对更多。
21.随着科技和医疗的发展,核酸疫苗已成为疫苗研发的新领域。下图是一种自扩增mRNA疫苗的设计、制备及作用机理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疫苗通常是利用病原体经人工____________方法而制成的。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种疫苗实质上是______________。
(2)自扩增mRNA中存在起始密码的区域有___________和病毒抗原蛋白编码区。
(3)包裹自扩增mRNA的脂质体进入细胞__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经过识别过程。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质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
(4)从存在部位分析,过程④所用核糖体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过程⑥所用核糖体____________。上述两过程中,核糖体在自扩增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选填“3′→5′”或“5′→3”)。
(5)核糖体上合成的抗原肽经过__________(细胞器)修饰加工后输送出细胞,可诱导人体产生____________。
(6)与传统疫苗相比,自扩增mRNA疫苗效果更好的的原因是__________。
22.十年来,我国生态学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某湖泊由于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科研人员为探寻有效的生态修复途径,利用菹草、苦草等沉水植物在该湖泊不同处理区域进行实验,并检测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含量,实验结果如图1。
资料二:塞罕坝历史上曾是一片绿洲,由于大肆砍伐,绿洲逐渐变成了树木稀少、土壤沙化的荒芜之地。1962年,国家批准在塞罕坝建立机械化林场,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建成了林地面积108.6万亩的全国最大的人工林场,成为了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森林天然更新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一直是塞罕坝机械林场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人员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不同林分密度的华北落叶松幼苗年龄和株数进行调查后,所得结果如图2。
(1)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后,人工引入植物浮床及菹草、苦草等沉水植物,它们通过与浮游藻类主要竞争_____________和无机盐等,可抑制藻类生长,改善水质。种植的苦草与浮游藻类在湖泊中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少量污水排放到湖泊,一段时间后污水被净化,该过程的完成主要依赖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__。
(2)根据图1所示的检测结果说明:
①种植菹草和苦草均能____________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含量;
②____________。
(3)向湖泊排放少量污水和对森林进行适度采伐都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稳定性,维持该稳定性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
(4)塞罕坝地区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以上,年均气温-1.4℃。若你是林场建设者,根据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人工造林时应选择当地原有的、_____________强的树种。
(5)据图2推测,不同林分密度下的幼苗年龄和株数存在显著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林分密度较小时,林下_____________更充分,可促进幼苗生长。结果表明,林分密度为____________株/hm2的区域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前景最理想。
23.In-Fusion技术是一项新型的无缝克隆技术。该技术关键是要在目的基因两端构建与线性化质粒末端相同的DNA序列(即同源序列,通常为15~20bp),然后用In-Fusion酶(能识别双链线性化DNA片段5'→3'末端任意16个碱基,使其降解)处理即可实现无缝连接。其操作步骤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获得线性化质粒,除了图示利用PCR方法外,还可利用____________方法实现。
(2)热启动PCR可提高扩增效率,方法之一是:先将除____________以外的各成分混合后,加热到80℃以上再混入酶,然后直接从94℃开始PCR扩增。与常规PCR相比,这样做的目的是可减少反应起始时____________形成的产物。
(3)图中,同源序列1、2中的碱基序列___________(选填“相同”、“不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还能防止线性化质粒或目的基因自身环化。
(4)据图分析,引物A或引物B要依据____________序列进行设计。过程②经过____________轮循环就可能首次得到符合要求的目的基因片段。
(5)含同源序列的线性化质粒与目的基因混合后,In-Fusion酶的作用可能是处理线性化质粒与目的基因的同源序列,形成___________,然后降温使其发生____________,进而在DNA聚合酶及_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完成质粒的环化,形成重组质粒。
(6)与传统构建重组质粒的方法相比,In-Fusion术的优势之一是______________。
24.果蝇因取材方便、容易培养与繁殖、子代数量大、相对性状区分明显等优点而成为动物遗传实验的理想材料。现有足量纯合突变品系果蝇A、B、C、D和纯合野生型果蝇E,科研人员利用这些果蝇进行了如下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注: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1)已知突变品系A是由某一基因突变形成的,为确定该基因的突变类型和所属染色体,请完成下表中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实验设计
正交:①____________
分别观察两组交配产生子代的性状表现
反交:②___________
结果分析
若某一交配产生的子代表现为③___________,则可判定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上的显性突变。其它实验结果(略)。
(2)已知突变品系B和C的表型相同,与野生型差异很大。科研人员利用B和C进行了如下杂交并获得相应的实验结果(部分结果未显示)。
①该性状的遗传最可能与____________对基因有关,遗传过程遵循___________定律。
②正交组合的F2中,野生型雌果蝇有___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③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用柱形图画出反交组合的F2中雌性果蝇的性状表现及比例情况。____________
(3)已知突变品系D性状表现为紫眼卷翅,而野生型E则表现为红眼正常翅。为了研究该品系相关基因的传递规律,研究人员所做实验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控制果蝇紫眼卷翅的相关基因位于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F1中所进行的两组测交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是母本的卵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由此推测发生该种变化的性母细胞所占比例约为___________%。
③按照上述分析,若让亲本杂交产生的紫眼正常翅果蝇雌雄随机交配,则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分析】无机盐的作用:(1)组成复杂化合物;(2)可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3)对维持细胞和 生物体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详解】A、mRNA的合成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合成的单链RNA,不需要核仁直接参与,A错误;
B、多糖、DNA都是生物大分子,脂质不是生物大分子,B错误;
C、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有C、H、O、N、Mg,C错误;
D、无机盐作用之一是对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D。
2.B
【分析】1、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2、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3、中心体分布在动物与低等植物细胞中,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4、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详解】A、叶绿体是所有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除此之外,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内质网是进行蛋白质、脂质合成的场所,也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其膜上附着多种酶,B正确;
C、中心体是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能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错误:
D、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自噬作用都与溶酶体有关,含溶酶体的细胞一般都有自噬作用,但是不一定有吞噬作用,D错误。
故选B。
3.A
【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当细胞不断失水时,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详解】A、据图分析,t0~t1时间内花瓣细胞液浓度与A溶液浓度的比值始终小于1,细胞逐渐失水体积变小,A错误;
B、t0~t1时间内花瓣细胞液浓度与X溶液浓度的比值越来越大,说明溶质微粒可以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液浓度越来越大,B正确;
C、t2时,细胞液渗透压与A溶液渗透压的比值等于3,则花瓣细胞的吸水能力大于t0时,C正确;
D、在t1之前细胞液渗透压与A溶液渗透压的比值小于1,则花瓣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t1~t2时细胞液渗透压与A溶液渗透压的比值大于1,花瓣细胞自动复原,D正确。
故选A。
4.B
【分析】细胞衰老的特征:(1)水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酶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3)色累: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4)核大: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5)透变: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详解】A、端粒是存在于每条染色体两端的结构,具有防止染色体DNA降解的作用,端粒酶由催化蛋白和RNA模板组成,则可能是一种逆转录酶,在细胞核中起作用,A正确;
B、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每条染色体有两个染色单体,则含有4个端粒,B错误;
C、端粒严重缩短后,细胞可能发生衰老,则细胞质膜的通透性可能发生改变,C正确;
D、激活的端粒酶可修复延长端粒,使细胞能不断分裂成为恶性增殖的肿瘤细胞,则若用药物使肿瘤细胞中的端粒酶失活,可治疗癌症,D正确。
故选B。
5.A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的排布与细胞内;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由图可知,该两对等位基因发生连锁,正常情况下可产生MN和mn的配子。若发生交叉互换的位点为N,则产生mn的卵的次级卵母细胞基因型为mmNn,卵细胞为mn,则极体为mN;若发生交叉互换的位点为M,则产生mn的卵的次级卵母细胞基因型为Mmnn,卵细胞为mn,则极体为Mn;若发生交叉互换的位点不是M和N,则产生mmnn的卵的次级卵母细胞基因型为mmnn,卵细胞为mn,则极体为mn。综上,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6.C
【分析】观察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时,制作临时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详解】A、用显微镜观察人的红细胞形态时,需在载玻片上先滴加适量生理盐水,A错误;
B、PCR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变蓝说明有DNA产生,B错误;
C、新鲜的洋葱、菠菜叶、猪肝等均可作为DNA粗提取的实验材料,但处理方法有所不同:动物细胞需要加蒸馏水使细胞吸水涨破,植物细胞需要加洗涤剂和食盐研磨,C正确;
D、统计视野中各细胞数目,只能推算每个时期时长在细胞周期总时长中占的比例,不能计算细胞周期的时长,D错误。
故选C。
7.A
【分析】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过程: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特点:半保留复制。
【详解】A、DNA复制时,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DNA分子链的3′端(R端),DNA子链延伸方向是5'→3',所以L端为5′端,A错误;
B、过程①用限制酶将DNA单链切开一个切口,破坏一个磷酸二酯键,产生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正确;
C、④过程需要限制酶对母链的切割,需要DNA连接酶对子链进行连接,C正确;
D、由图可知,环状DNA分子滚环复制过程是半保留复制,且L端的母链合成子链时是不连续的,为生物体双链DNA半保留半不连续性提供证据,D正确。
故选A。
8.A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进化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详解】A、题干中说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能确定甲和乙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所以甲和乙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A正确;
B、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不定向的,所以不能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B错误;
C、若甲和乙能交配产生后代,且后代可育,则它们不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
D、若甲和乙仍为同一物种,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则它们的种群基因库可能相同,可能不同,D错误。
故选A。
9.B
【分析】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正常情况下,内环境不存在血红蛋白等胞内物质。
【详解】A、一般而言,内环境中血浆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A错误;
B、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红细胞容易破裂,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导致患者血红蛋白进入血浆,故其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血红蛋白等,B正确;
C、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pH值应和正常人的一样,C错误;
D、该病是基因突变引起的,但患者的红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诊断,D错误。
故选B。
10.B
【分析】1、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1)光的作用①提供能量。②作为一种信号。(2)光的信号传导①光敏色素a.本质: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b.分布: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②调控机制光敏色素在光照条件下被激活,结构发生变化,信号经过转导,传代到细胞核内,细胞核内特定基因的转录变化,在细胞质中进行翻译,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2、年轮形成的原因是:a.春夏季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b.秋冬季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较小,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深的带。
3、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①作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②作用机制:植物的根、茎中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的不均衡,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
【详解】A、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二者波长不同,植物体内除了光敏色素,还有感受蓝光的受体,A正确;
B、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B错误;
C、年轮形成的原因是:a.春夏季细胞分裂快、细胞体积大,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b.秋冬季细胞分裂慢、细胞体积较小,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深的带,C正确;
D、植物的根、茎中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的不均衡,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D正确。
故选B。
11.C
【分析】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1)荒漠生物群落分布在极度干旱区,这里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荒漠里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早的特性。(2)草原生物群落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千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草原上动植物的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3)森林生物群落森林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详解】A、冬眠状态的动物体内酶的活性比活动状态下低,有利于其减少冬眠期间的物质消耗,A正确;
B、耳小、尾短、毛长利于保温,减少散热,以适应寒冷环境,有利于抗寒,B正确;
C、草原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蜡质层,主要是有利于适应干旱环境,C 错误;
D、沙漠中的仙人掌气孔在夜晚才开放,白天关闭,有利于减低蒸腾作用,同时不影响光合作用中CO2的供应,是其适应高温干旱的环境的一种表现,D正确。
故选C。
12.C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详解】A、发酵罐内发酵是发酵的中心阶段,A正确;
B、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解氧、通气量和搅拌速度等条件,发酵液中氧含量可通过通气量和搅拌速度来调节,B正确;
C、用于发酵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来,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获得,C错误;
D、微生物生长分为延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其中对数生长期的微生物常作为“种子”,是科学研究理想的实验材料,D正确。
故选C。
13.A
【分析】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一段时间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体。
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使用比例对植物细胞发育的影响: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详解】A、步骤②消毒方法一般是先用70%酒精浸泡10s(时间过程会伤害植物细胞),再用无菌水冲洗2~3次,A错误;
B、步骤③切取的组织块中要带有形成层。其原因是形成层有大量的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它们分裂迅速,组培时容易形成愈伤组织,继而获得组培苗,B正确;
C、步骤⑤(脱分化)和步骤⑥(再分化)所用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对含量不同,C正确;
D、对试管苗炼苗(驯化)的操作步骤之一是用流水除去根部培养基,将幼苗需移植到消过毒的新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等幼苗长壮后再移栽到土壤中,D正确。
故选A。
14.B
【分析】分析题图:小鼠的卵母细胞体外培养到囊胚时期,取内细胞团细胞培养成孤雌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取大鼠的精子体外培养到囊胚时期,取内细胞团细胞培养成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两种胚胎融合成异种杂合二倍体胚胎干细胞(AdESCs)。
【详解】A、图示是将大鼠、小鼠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诱导融合形成AdESCs,由于该项技术能突破生殖隔离,因此不能说明大鼠和小鼠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B、图示将生殖细胞培养为单倍体囊胚利用了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将大鼠、小鼠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诱导融合形成AdESCs,利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B正确;
C、AdESCs的染色体是由大鼠、小鼠体细胞中各一半的染色体数组成的,而大鼠—小鼠体细胞融合的杂种细胞内的染色体是由大鼠、小鼠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之和构成的,因此AdESCs的染色体数目与大鼠—小鼠体细胞融合的杂种细胞的不相同,C错误;
D、根据题意“利用大鼠、小鼠两个远亲物种创造出世界首例异源二倍体胚胎干细胞(AdESCs)”,说明大鼠、小鼠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都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因此图中囊胚中的所有细胞都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由于大鼠、小鼠是两个远亲物种,因此AdESCs细胞也不含有同源染色体,AdESCs不能发育成二倍体雄鼠,D错误。
故选B。
15.AB
【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又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图示突变酵母由于线粒体内有氧呼吸链中断,因此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发酵效率高于野生型。
【详解】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中的真菌,因此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线粒体,A正确;
B、氧气充足时,野生型酵母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更多能量增殖速率大于突变酵母,B正确;
C、突变酵母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H],第二阶段消耗[H],C错误;
D、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ATP,在线粒体基质中分解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可产生ATP ,D错误。
故选AB。
16.BD
【分析】生态金字塔是指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单位、能量单位和个体数量单位,采用这些单位所构成的生态金字塔就分别称为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一般而言,生态金字塔呈现正金字塔形。
【详解】A、生态金字塔的最顶层代表的是最高营养级,分解者不参与生态金字塔的构建,A错误;
B、生物量金字塔的常用单位是g,可为Kg/m2或g/m2,B正确 ;
C、数量金字塔可能会出现倒金字塔形,例如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乔木等植物的数量比昆虫等小动物的数量少,则数量金字塔也会出现倒金字塔形,C错误;
D、生态金字塔告诉人们,大自然的负载能力是有限的,绝不可能超过负载能力去供养金字塔顶端的消费者。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这个自然的法则,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D正确。
故选BD。
17.BCD
【分析】MSP是一种简便、特异的、敏感的检测单基因甲基化的方式,其基本原理是用亚硫酸氢钠处理基因组DNA,未甲基化的胞嘧啶变成尿嘧啶,而甲基化的胞嘧啶不变,然后用3对特异性的引物对所测基因的同一核苷酸序列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凝胶扫描观察分析结果。此原理的关键在于特异引物的设计。野生型引物只能扩增出未经亚硫酸氢钠处理的基因片段,甲基化引物对与非甲基化引物对只能分别扩增甲基化与非甲基化的基因片段,由此达到检测基因甲基化的目的。
【详解】A、甲基化不会造成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MSP过程中根据亚硫酸钠处理前后的碱基序列设计甲基化引物和非甲基化引物,从而分别扩增甲基化片段和非甲基化片段,B正确;
C、甲基化程度低的基因MSP产物中的G-C碱基对变成了U-A碱基对,因而其中氢键的数目减少、热稳定性会较低,因此PCR过程中甲基化组的退火温度比非甲基化组的高,C正确;
D、PCR完成后,由于两种MSP产物的碱基序列存在差异,可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或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鉴定分析,D正确。
故选BCD。
18.ABC
【分析】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详解】A、自养型微生物不需要提供碳源,A错误;
B、若要检测饮水机的直饮水中大肠杆菌是否超标,待检测水样需要直接进行检测,待检测水样不能进行灭菌处理,B错误;
C、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后,稀释到合适的浓度的菌液才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菌落,C错误;
D、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合成脲酶,催化尿素分解产生的NH3可以作为细菌生长的氮源。如果培养基中加入了酚红指示剂,尿素分解的产物 NH3会使培养基的pH升高,酚红指示剂将变红,D正确。
故选ABC。
19.CD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
【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副交感神经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A错误;
B、胃酸存在于胃液中,胃液不属于体液,因此胃液杀灭胃内细菌的过程属于第一道防线,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免疫防御是指机体对外来物质的识别、排除,B错误:
C、TNF-α能够促进炎症反应,迷走神经释放的乙酰胆碱能抑制肠巨噬细胞释放TNF-α,因此迷走神经的兴奋能抑制炎症反应即具有抗炎症作用,图示还显示迷走神经能促进胃腺和肠腺分泌消化液,因此,迷走神经兴奋后胃肠糯动加快、消化液分泌增加,有利于消化,C正确;
D、根据图示信息:乙酰胆碱与肠巨噬细胞膜上的N受体结合后能抑制肠巨噬细胞释放TNF-a,D正确。
故选CD。
20.(1) 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 PEP羧化
(2)ATP、叶绿素、[H](NADPH)、蛋白质等
(3) 光照和氮肥 光照强度低
(4)通风提高田间CO2含量,促进光合作用(或通风提高田间O2含量,促进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从而提高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的速率)
(5) 光照强度 大豆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
【详解】(1)据图可知,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NADPH)在图示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据图可知,与C大豆相比,玉米细胞中所的PEP羧化酶对CO2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可以把大气中浓度很低的CO2固定下来,并集中到维管束鞘细胞内的叶绿体中被利用,因而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
(2)作物吸收的氮可用于合成ATP(元素组成是C、H、O、N、P)、叶绿素(元素组成是C、H、O、N、Mg等)、[H](NADPH)、蛋白质(主要是C、H、O、N等)等。
(3)与单作相比,间作可使玉米获得更多的光照(利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氮肥使其产量增高;大豆间作产量略低于单作的原因最可能是光照强度低。
(4)二氧化碳是暗反应的原料,通风提高田间CO2含量,促进光合作用(或通风提故高田间O2含量,促进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从而提高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的速率),故田间作物种植提倡“正其行,通其风”。
(5)据图4、5可知,当叶面CO2浓度超过400(μmolmol)时,净光合速率不再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CO2浓度相同时,光照强度增强,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速率增加,限制玉米净光合速率增加的外界因素最可能是光照强度;叶面CO2浓度为600(μmol·mol')时,用PPFD-600光照强度分别照射玉米与大豆10小时,玉米积累的有机物积累=10×11=110,而大豆的有机物积累≈15×10-9×2=132,故大豆积累的有机物相对更多。
21.(1) 灭活或减毒 抗原
(2)病毒RNA复制酶编码区
(3) 需要 (一定的)流动
(4) 先是游离于细胞质基质,后来附着到内质网上 5'→3'
(5)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抗体和记忆细胞(或特异性免疫反应)
(6)可多次激发机体的免疫过程,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分析】用于免疫预防接种的疫苗分为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是选用抗原性和毒性都较强的细菌菌株和病毒毒株,经人工培养后再将其杀死而制成的疫苗;减毒活疫苗是用人工的方法使病原体减毒或从自然界筛选某病原体的无毒或微毒株而制成的疫苗。
【详解】(1)用于免疫预防接种的疫苗分为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传统疫苗通常是利用病原体经人工灭活或减毒方法而制成的。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种疫苗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该种疫苗实质上是抗原。
(2)由图可知,自扩增mRNA中存在起始密码的区域有病毒RNA复制酶编码区(RNA能够进行自我扩增)和病毒抗原蛋白编码区。
(3)据图示可以看出,包裹自扩增mRNA的脂质体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需要经过细胞膜上糖蛋白的识别过程,胞吞过程体现了细胞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特点)。
(4)过程⑥合成的蛋白质(抗原肽)送出细胞,故过程⑥所用核糖体先是游离于细胞质基质,后来附着到内质网上。根据题图中肽链的长度判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5'→3'。
(5)抗原肽在核糖体上合成,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修饰加工后输送出细胞,抗原肽分泌出细胞后可作为抗原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6)与传统疫苗相比,自扩增mRNA疫苗可多次激发机体的免疫过程,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比传统疫苗的效果更好。
22.(1) 阳光 垂直 生产者和分解者
(2) 有效降低 菹草能更有效降低总氮含量,苦草能更有效降低总磷含量
(3) 抵抗力 负反馈调节
(4) 协调 耐寒性
(5) 光照 450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沉水植物的种类,因变量是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含量,与无草处理的对照组相比,两种沉水植物处理后总氮(TN)、总磷(TP)含量都下降了。
【详解】(1)人工引入植物浮床及菹草、苦草等沉水植物,这些植物都属于生产者,会与浮游藻类竞争阳光和无机盐等,进而抑制藻类的疯长。根据题意分析,苦草等沉水植物在下层,浮游藻类在上层,这种分层分布说明了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对污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2)由实验结果可知,与无草处理相比,种植菹草和苦草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含量均下降,但菹草能更有效降低总氮含量,苦草能更有效降低总磷含量。
(3)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向湖泊排放少量污水和对森林进行适度采伐都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4)塞罕坝地区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以上,年均气温-1.4℃,根据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人工造林时应选择当地原有物种、选择耐寒性强的物种。
(5)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林分密度下的幼苗年龄和株数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林分密度450>750>1050株/hm2,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林分密度较小时,林下光照更充分,充足的光照可促进幼苗生长。结果表明,林分密度为450株/hm2的区域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前景最理想。
23.(1)限制酶处理(单酶切或双酶切)
(2) TaqDNA聚合酶(Taq酶) 引物错配
(3) 不同 防止目的基因反向连接
(4) 质粒(或引物1、2)与目的基因碱基(或脱氧核苷酸) 3/三
(5) 黏性末端 碳基互补配对 DNA连接
(6)不受限制酶切位点的限制;可以把目的基因插入任何位点;避免限制酶切割对质粒功能区的破坏等
【分析】PCR技术:(1) 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 原理:DNA双链复制。
(3) 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 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 过程: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 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
【详解】(1)为获得线性化质粒,除了利用PCR方法外,还可利用限制酶直接切割质粒。
(2)常规PCR过程中,最初加热过程中,样品温度上升到70℃之前,在较低温度下引物可能与部分单链模板形成非特异性结合,并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延伸,结果会导致引物错配形成的产物扩增。热启动PCR可提高扩增效率,方法之一是:先将除TaqDNA聚合酶以外的各成分混合后,加热到80℃以上再混入酶,然后直接从94℃开始PCR扩增。这样做的目的可减少反应起始时引物错配形成的产物。
(3)过程③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的过程,该过程中,同源序列1、2中的碱基序列不同,这样设计的好处是防止防止目的基因反向连接以及防止线性化质粒或目的基因自身环化。
(4)据图分析,目的基因经引物A和引物B扩增后需要与线性化质粒连接,故为保证扩增出所需的目的基因,引物A和引物B要依据目的基因和质粒序列进行设计;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可知PCR第3轮循环产生的DNA分子存在等长的两条核苷酸链,即仅含引物之间的序列,因此,至少经过3轮循环就可能首次得到符合要求的目的基因片段。
(5)In-Fusion酶能识别双链线性化DNA片段5'→3'末端任意16个碱基,使其降解,In-Fusion酶的作用可能是处理线性化质粒与目的基因的同源序列,形成黏性末端,降温后使其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进而在DNA聚合酶及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完成质粒的环化,形成重组质粒。
(6)与传统构建重组质粒的方法相比,In-Fusion术的优点有:不受限制酶切位点的限制;可以把目的基因插入任何位点;避免限制酶切割对质粒功能区的破坏等
24.(1) 突变品系A(雄)[或A(雄)]×野生型E(雌)[或E(雌)] 突变品系A(雌)[或A(雌)]×野生型E(雄)[或E(雄)] 雄性全为野生型,雌性全为突变型
(2) 两 (分离和)自由组合 4 1/6
(3) 一 同源染色体的交换 16 紫眼正常翅:紫眼卷翅:红眼正常翅=2:1:1
【分析】两个纯合品系果蝇B和C都是突变品系,根据表格数据,用B和C进行了正反交实验,发现正反交结果不一致,说明与性别有关系,且正交的F1均为野生型,可以推测野生型为显性性状,由于受两对基因控制,假设用A/a和B/b控制,根据正交的F1交配结果,F2中雌性中野生型:突变型=≈3:1,雄性中野生型:突变型≈3:5,可以推测同时含有A和B基因是野生型,其余是突变型。因此正交的亲本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F1是AaxBxb,AaXBY均为野生型符合题意。反交的亲本是AAXbXb和aaXBY,F1是AaxBxb(野生型),AaXbY(突变型)符合题意。
【详解】(1)若已知性状的显隐性,可通过一次杂交实验进行判断:选择纯合隐性雌性个体与纯合显性雄性个体杂交,据子代性状表现是否与性别相关联予以确认。若不知性状的显隐关系时,利用正交和反交实验通过一代杂交实验进行判断,正反交结果一致,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结果不一致,基因在X染色体上。由结果该突变基因为X染色体上的显性突变,逆推可知突变品系A(雌)[或A(雌)]×野生型E(雄)[或E(雄)]交配产生的子代表现为雄性全为野生型,雌性全为突变型,才符合要求。
(2)纯合突变B和纯合C作为亲本杂交F1全为野生型,F2中由图可知野生型雄约占3/16,野生型雌性占6/16,突变型雄占5/16,突变型雌占2/16,野生型:突变型=9:7,F2中合为16,综上推测该性状的遗传最可能与2对等位基因有关,遗传过程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F2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中有性别之分,所以有一对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对在常染色体上,假设这两对基因分别是A/a、B/b,其中B/b在X染色体上,F2中野雌:野雄:突雌:突雄=6:3:2:5,F1均为野生型,推出正交的亲本基因型是aaXBXB和AAXbY,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根据比例推出F2野生型雄基因型为A-XBY=3/4×1/4=3/16,野生型雌性基因型为A-XBX-=3/4×2/4=6/16,突变型雌性基因型为aaXBX-=1/4×2/4=2/16,突变型雄基因型为aaX-Y和A-XbY=2/16+3/16=5/16,因此野生型雌果蝇基因型有4种,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6。
反交组合的亲本是AAXbXb和aaXBY,F1中野生型雌性:突变型雄性=1:1,F2中野生型雄性:突变型雄性=3:5,推出F2雌性果蝇的性状表现及比例野生型:突变型=3:5。结果见答案。
(3)根据测交结果可以看出控制果蝇紫眼卷翅的相关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测交是指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的杂交过程,若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测交时能产生1∶1∶1∶1的性状分离比。
根据F1测交的正反交结果推断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根据题意,紫眼和正常翅为显性性状,假设紫眼、红眼用D、d表示,正常翅、卷翅用E、e表示,可知D、e在一条染色体上,d、E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紫眼正常翅作为母本时出现4份紫眼正常翅和红眼卷翅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交换,说明该母本在产生配子时比例为De:DE:dE:de=46:4:46:4,假设DE4个,de4个,则有4个卵原细胞发生了互换,由于互换后也会产生De和dE配子,因此有46-4=42个De和dE配子事未交换产生的配子,而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不发生互换会产生4个、2种配子,因此有21个原始生殖细胞没有发生互换,发生该种变化的性母细胞所占比例约为。
紫眼正常翅基因型为DdEe,为父本时产生De和dE两种配子,比例为1:1,为母本时产生De:DE:dE:de=46:4:46:4,二者随机杂交,子代紫眼正常翅:紫眼卷翅:红眼正常翅=100:50:50=2:1:1。
2023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3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共10页。
2023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三模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