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13空气
展开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13空气,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13空气
一、单选题
1.(2023·福建漳州·统考模拟预测)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温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对实验记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b点压强最大,说明红磷燃烧结束
B.a→b段压强增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热
C.t1—t2时段,压强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氧气大量被消耗
D.若在t3前打开止水夹,则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
2.(2023·福建南平·统考一模)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分别收集满一瓶(集气瓶容积为500mL)二氧化碳气体的过程中,利用数字传感器测定二氧化碳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对比曲线①②数据可知,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纯度更高
B.根据曲线①数据计算,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体积为440.5mI
C.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8.52%
D.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更直观可见,不需要验满
3.(2023·福建莆田·统考一模)如图1所示,向袋内缓缓吹气(袋内装有下雨天收集的空气样品),用传感器采集O2、CO2、湿度(测水蒸气)的相关数据如图2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据图回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表示CO2变化的曲线是X
B.通过实验探究,呼出气体中O2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O2含量低
C.200s时保鲜袋内含量最多的是O2
D.Y曲线60s之后逐渐下降,推测保鲜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保鲜袋内壁有水雾产生
4.(2023·福建·模拟预测)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D.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铜,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
5.(2023·福建·模拟预测)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瓶内的气压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应检查图1装置的气密性
B.b点对应的实验操作是打开止水夹
C.c点气压低于a点是由于白磷燃烧消耗O2,且产物不是气体
D.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瓶中液面上升至1处
6.(2023·福建南平·统考一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现代传感器技术进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测得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要保证实验的准确性,白磷必须过量
B.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温度先增大后减小至起始温度
C.曲线BC段是装置逐渐冷却至室温的过程
D.在t2时打开了弹簧夹
7.(2023·福建福州·模拟预测)南平市空气质量连续六年全省排名第一、下列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数报告的对象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氮 D.PM2.5
8.(2023·福建福州·模拟预测)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足量的白磷和装置气密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B.实验成功标志是集气瓶中水面最终停在接近1处
C.用激光笔点燃白磷可防止测量数据的不准确性
D.实验过程中集气瓶的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9.(2023·福建·模拟预测)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B.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D.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大约占21%
10.(2023·福建·模拟预测)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燃烧匙内的白磷用电加热装置点燃,瓶内气压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其变化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t1s-t2s压强迅速升高到最高点,容器中温度保持不变
B.t2s-t3s压强迅速下降,是瓶内氧气被消耗的过程
C.根据t4s时瓶内的气压值,不能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D.t5s后的实验操作是打开弹簧夹使水进入瓶内的过程
11.(2023·福建·模拟预测)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9年“世界环境日”的中文口号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行动不利于“保卫蓝天”的是
A.积极治理沙漠、荒山 B.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C.有条件的地区大量使用太阳能 D.露天焚烧固体垃圾
12.(2023·福建·模拟预测)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
13.(2023·福建·模拟预测)下列图示与相应的文字描述完全相符合的是
A.图①表示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图②表示电解水
C.图③ 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D.图④表示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
14.(2023·福建·模拟预测)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氧气用于潜水和医疗急救 B.干冰升华
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电光源 D.金刚石制钻探机的钻头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由温度变化曲线可知,c点温度最高,说明c点红磷燃烧结束,放出热量最多,分析不正确;
B、a→b段压强增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气压增大,分析正确;
C、红磷燃烧:红磷与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图中t1—t2时段,压强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氧气大量被消耗,分析正确;
D、由图示可知,t3是装置冷却,若在之前即冷却前打开止水夹,因气体受热膨胀,倒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小,则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分析正确。
故选A。
2.C
【详解】A、对比曲线①②,可知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较高,则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纯度更高,该选项分析正确;
B、根据数据,可知排水法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体积为500mL×88.1%=440.5mL,该选项分析正确;
C、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则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500mL×(1-72.4%)×21%=28.98mL,体积分数是该选项分析错误;
D、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由于直观可见,则不需要验满,该选项分析正确。
故选C。
3.C
【分析】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0.036%,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增大,曲线X表示二氧化碳;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0.77%,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氧气的含量逐渐降低,则Z表示氧气;Y曲线表示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含量增大,60s后含量下降,Y曲线表示水蒸气。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曲线是X,说法正确;
B、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0.77%,随着呼吸作用的进行,氧气的含量逐渐降低,则Z表示氧气;通过实验探究,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Z表示氧气,则Z中呼出气体中约含有17.17%的氧气,200s时保鲜袋内含量最多的不是氧气,说法错误;
D、温度降低,水蒸气会冷凝成水滴,所以Y曲线60s之后逐渐下降是因为水蒸气冷凝造成的,可推测保鲜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保鲜袋内壁有水雾产生,说法正确。
故选C。
4.C
【详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黑色固体逐渐变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详解】A、进行实验1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证装置不漏气,故说法正确;
B、ab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b点压强开始减小是因为红磷燃烧完后,开始冷却,故说法不正确;
C、bc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且不生成气态物质,使瓶内气压减小,所以c点气压低于a点,故说法正确;
D、气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会进入瓶中最终液面上升至1处,故说法正确。
故选B。
6.C
【详解】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为保证氧气尽可能的消耗,故白磷的量要过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示可知,温度先升后降,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示可知,BC段中有一段温度上升说明白磷还燃烧,后面一段才是逐渐冷却至室温,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时压强开始增大至大气压,说明打开了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气压增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A
【详解】A、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不是空气的污染物,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数报告的对象,选项正确;
B、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污染环境,所以二氧化硫是空气的污染物,属于空气质量指数报告的对象,选项错误;
C、二氧化氮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污染环境,所以二氧化硫是空气的污染物,属于空气质量指数报告的对象,选项错误;
D、PM2.5是一种可吸入颗粒物,会吸入人体内危害人体健康,属于空气质量指数报告的对象,选项错误,故选A。
8.D
【分析】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水进入装置,进入装置中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
【详解】A、足量的白磷可以保证氧气被消耗、装置气密可以防止漏气,都是实验成功的保证,正确;
B、磷燃烧消耗了氧气,装置中压强减小,水进入装置,进入装置中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实验成功标志是集气瓶中水面最终停在接近1处,正确;
C、用激光笔点燃白磷可防止在点燃白磷过程中气体逸出,可防止测量数据的不准确性,正确;
D、实验过程中开始白磷燃烧放热,压强变大,集气瓶中水被压出,液面先下降;反应后氧气被消耗,压强减小,水进入集气瓶,集气瓶的液面后上升,错误;
故选D。
9.D
【详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的防腐,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烟尘,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减少空气污染,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大约占21%,不是质量分数,是体积分数,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详解】A、t1s-t2s压强迅速增大到最高点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体膨胀,压强增大,故A项不符合题意;
B、t2s-t3s压强迅速下降,不只是因为瓶内氧气被消耗,还与温度下降有关,故B项不符合题意;
C、t4s时压强为80kPa,开始是100kPa,可以得出减少的体积为原来体积的,因此可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故C项不符合题意;
D、t5s后气压又显著增加其原因是打开弹簧夹使水进入瓶内,液体进入瓶内后,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导致气压显著增大。故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1.D
【详解】A、积极治理沙漠、荒山,可以改善环境,防止土壤沙漠化,有利于“保卫蓝天”,不符合题意;
B、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有条件的地区大量使用太阳能,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露天焚烧固体垃圾,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造成空气污染,符合题意。
故选D。
12.B
【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13.C
【详解】A.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放热导致压强增大,完全反应后氧气消耗,温度降低,压强减小至小于原来压强,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质量比是1:8,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锰元素质量不变,因此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分数增大,完全反应后锰元素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由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2Mg+O22MgO,参加反应镁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2,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后,镁反应完全,氧气有剩余,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C。
14.A
【详解】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用于潜水和医疗急救,利用其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利用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通电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制作电光源,利用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是自然界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可以制钻探机的钻头,利用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38实验题,共4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探究发热剂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探究发热剂的化学反应,探究发热剂发热原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31流程题,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知识点模拟新题专项练习(福建专用)-30推断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