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北京市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
北京市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01物质的分类(1)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01物质的分类(1),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 01物质的分类(1)
一、单选题
1.(2022·北京通州·统考一模)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次使用CO2跨临界直冷新型环保制冰技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B.干冰中CO2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
C.冰中H2O分子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
D.此技术制冰的过程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2.(2022·北京·模拟预测)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烧铁器淬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中涉及的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B.“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中“瓦”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C.“稻以糠为甲,麦以麸为衣”中“糠”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D.“凡弓弦取食柘叶蚕茧,其丝更坚韧”中“丝”的水解产物为氨基酸
3.(2022·北京朝阳·统考一模)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液氨汽化 B.火炬中的燃烧
C.煤转化为汽油 D.聚乳酸塑料袋降解为和
4.(2022·北京·模拟预测)科技助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冬奥场馆使用CO2制冷剂制冰
B.火炬“飞扬”中的氢燃料燃烧
C.由碲和镉合成发电玻璃中的碲化镉
D.电动汽车的全气候电池充电
A.A B.B C.C D.D
5.(2021·北京丰台·统考一模)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胆矾炼铜 B.火药使用
C.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D.粮食酿醋
6.(2021·北京·模拟预测)新中国化学题材邮票记载了我国化学的发展历程,形象地呈现了人类与化学相互依存的关系。下列邮票内容所涉及的主要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齐鲁三十万吨乙烯工程
化学工业生产橡胶
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
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
B
C
D
A.A B.B C.C D.D
7.(2021·北京·统考模拟预测)从石油原料到口罩的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石油催化裂解得到丙烯
丙烯催化聚合生成聚丙烯
聚丙烯熔融后喷丝压成熔喷布
用环氧乙烷与微生物蛋白质发生反应消毒
A
B
C
D
A.A B.B C.C D.D
8.(2021·北京通州·统考一模)书法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其美尽在笔墨纸砚之间。下列关于传统文房四宝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制笔用的狼毫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墨汁是一种水溶液
宣纸是合成高分子材料
砚石的成分与水晶相同
A.A B.B C.C D.D
9.(2021·北京房山·统考二模)下列材料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A.新型锂电池的材料-硅酸铁锂
B.用于泳池消毒的材料-氯酸钠
C.京张高铁站台立柱的材料-硅酸盐
D.可生物降解塑料袋的材料-聚乙醇酸
10.(2021·北京昌平·统考二模)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
B
C
目的
研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研究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乙酸乙酯
实验方案
A.A B.B C.C D.D
11.(2021·北京海淀·统考二模)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
A.向酸性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褪色:
B.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溶液,胶体:
C.向银氨溶液中滴加乙醛,水浴加热,析出光亮银镜:
D.用作潜水艇供氧剂:;
12.(2021·北京·统考二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丁达尔效应可鉴别胶体与溶液
B.红外光谱可区分乙醇与二甲醚
C.碘水可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
D.乙醇易溶于水是因为其分子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
13.(2021·北京·统考二模)甲、乙、丙、丁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实现如图所示关系转化的是
选项
甲
乙
丙
丁
物质间的转化
A
CuO
CO2
CO
C
B
Fe
Fe(NO3)2
Fe(NO3)3
HNO3
C
AlCl3
Al(OH)3
NaAlO2
NH3·H2O
D
CO2
NaHCO3
Na2CO3
NaOH
A.A B.B C.C D.D
14.(2021·北京顺义·统考二模)在给定条件下,下列所示物质间转化合理的是
A.Mg(OH)2MgCl2(aq)Mg
B.CuCuSO4Cu(NO3)2
C.浓盐酸Cl2漂白粉
D.FeOFeCl3(aq)无水FeCl3
15.(2021·北京房山·统考一模)对文物和历史的研究,能够让我们领略到文化的传承。下列文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复原变形金属
补配玉器缺损
青铜器除锈见新
剥离丝绸残片
A.A B.B C.C D.D
16.(2021·北京西城·统考一模)下列材料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A.国家速滑馆用于蒸发制冷的材料-二氧化碳
B.长征五号的整流罩前锥段材料-聚甲基丙烯酰亚胺
C.港珠澳大桥锚具材料-特殊工艺的低碳钢
D.我国自主研发的5G芯片的材料-硅
17.(2020·北京·模拟预测)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不变蓝
C.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碘水变蓝
18.(2020·北京西城·统考一模)下列防疫物品的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
B
C
D
聚丙烯
聚碳酸酯
二氧化氯
丁腈橡胶
A.A B.B C.C D.D
19.(2020·北京·统考模拟预测)某金属有机多孔材料(MOFA)在常温常压下对CO2有超强的吸附能力,并能高效催化CO2与环氧乙烷衍生物的反应,其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材料的吸附作用具有选择性
B.该方法的广泛使用有助于减少CO2的排放
C.在生成化合物b的过程中,有极性共价键形成
D.其工作原理只涉及化学变化
20.(2020·北京西城·统考二模)下列图示的混合物不属于胶体的是( )
A氯化钠注射液
B云雾
C稀豆浆
D烟水晶
A.A B.B C.C D.D
21.(2020·北京朝阳·统考三模)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① 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② 实验Ⅱ:酸性 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③ 实验Ⅲ:微热稀 HNO3 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④ 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2020·北京朝阳·统考二模)漂白粉和漂粉精是常用的消毒清洁用品,有效成分均为Ca(ClO)2,相应的生产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B.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C.上述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
D.制备漂粉精过程中,Cl2转化为Ca(ClO)2时,Cl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23.(2020·北京西城·统考二模)下列物质转化关系,在给定条件下都能实现的是
① ②
③④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24.(2020·北京海淀·二模)下列资源利用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分馏
B.煤的干馏
C.发酵法制沼气
D.海水提镁
A.A B.B C.C D.D
25.(2020·北京昌平·统考二模)从石油原料到口罩的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
石油催化裂解得到丙烯
丙烯催化聚合生成聚丙烯
聚丙烯熔融后喷丝压成熔喷布
利用环氧乙烷与微生物蛋白质发生烷基化反应消毒
A.石油催化裂解得到丙烯 B.丙烯催化聚合生成聚丙烯
C.聚丙烯熔融后喷丝压成熔喷布 D.利用环氧乙烷与微生物蛋白质发生烷基化反应消毒
26.(2020·北京·模拟预测)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可以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B.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Na2CO3溶液
C.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D.收集NO2
27.(2020·北京通州·统考一模)纳米Fe3O4晶体材料可以作为核磁共振造影增强剂,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制备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在反应②中,的作用可能是促进氯化铁水解
B.直接加热FeCl3溶液也可以得到四氧化三铁
C.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6FeOOH+CO=2Fe3O4+3H2O+CO2
D.纳米四氧化三铁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有可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28.(2020·北京通州·统考一模)“暖冰”是科学家将水置于一个足够强的电场中,在20℃时,水分子瞬间凝固形成的。用“暖冰”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发现烧杯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若将烧杯中的溶液换成含有少量KSCN的FeCl2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条件下H2燃烧生成了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B.水凝固形成20℃时的“暖冰”所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该条件下H2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H2O2
D.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间更易形成氢键,因而可以制得“暖冰”
29.(2020·北京朝阳·模拟预测)下列家庭常用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
B
C
D
家庭常用消毒剂
有效成分
对氯间二甲苯酚
乙醇
次氯酸钠
过氧乙酸
A.A B.B C.C D.D
二、实验题
30.(2022·北京·一模)某小组同学为探究Zn与FeCl3溶液的反应,设计并完成了如表实验,已知固液反应速率与离子迁移速率有关。
实验
条件
现象
i
18℃
开始时无明显气泡,0.5min后有气体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加深,存在丁达尔效应
ii
65℃水浴
有气泡产生,12s后,气泡非常明显,溶液随之很快转为红棕色,一段时间后,红棕色消失,最后产生红棕色沉淀
(1)实验i中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是______。
(2)实验ii中发生了多个反应,它们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根据物质性质,推测体系中可能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至少写三个)。
(4)实验i和ii均先有气体生成,后有溶液颜色的变化,甲同学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此实验条件下氧化性:H+>Fe3+。
①乙同学根据已有知识______(结合化学用语说明),判断氧化性: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02物质的分类(2),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工业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01物质的分类(1),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高考化学三年(2020-2022)模拟题分类汇编-01物质的分类(1),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