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海南高考真题变式题1-4(含解析)
展开2022年海南高考真题变式题1-4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脊髓灰质炎病毒已被科学家人工合成。该人工合成病毒能够引发小鼠脊髓灰质炎,但其毒性比天然病毒小得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人工合成病毒的结构和功能与天然病毒的完全相同
B.该人工合成病毒和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无细胞核
C.该人工合成病毒和真核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D.该人工合成病毒、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含有遗传物质
2.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和N分别指的是病毒表面的两大类蛋白质——血细胞凝集素和神经氨酸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以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来培养
C.病毒表面的两类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中合成的
D.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独立自我繁殖
3.人感染SARS-CoV-2(新型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临床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时,中国科学家发现,除了新冠病毒外,还有其他许多病原微生物也在推波助澜,加重病情,增大治疗难度。科学家从患者体内分离出来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以及支原体等微生物。关于这些病原微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支原体肺炎和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均无效
B.与人体细胞相比,细菌在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有细胞壁
C.支原体和新冠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都是四种
D.细菌和支原体都不具备细胞核和细胞器
4.肺炎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等因素引起的炎症,可分为细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肺炎(如支原体肺炎等)、病毒性肺炎(如新冠肺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都含有糖类且都不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B.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都是四种
C.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的蛋白质都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D.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非典型病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均有效
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一种具包膜的人类疱疹病毒)感染造成淋巴细胞异常而导致的疾病,被感染的淋巴细胞与正常淋巴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很大差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EB病毒和淋巴细胞都有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
B.EB病毒和淋巴细胞的遗传物质载体都是染色体
C.EB病毒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氧化分解供能
D.镜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有助于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6.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检测SARS-CoV-2的碱基种类可判定其核酸类型
B.SARS-CoV-2可在电梯、门把手等处繁殖而引起广泛传播
C.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有利于机体清除SARS-CoV-2
D.SARS-CoV-2大量繁殖导致肺细胞膜破裂而发生细胞坏死
7.奥密克戎是2019新型冠状病毒(RNA病毒)的变种,奥密克戎入侵人体细胞后,其RNA直接指导合成两条超长复制酶多肽,再剪切成多个多肽链,然后该病毒RNA才能经这些剪切后形成的复制酶的催化开始复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奥密克戎增殖过程所需要的酶都是由病毒RNA控制合成的
B.奥密克戎增殖过程中只需要宿主细胞提供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
D.一个含32P的奥密克戎以31P为原料增殖,产生的子代病毒中含放射性的有2个
8.一般情况下,细胞核中的DNA不易从核孔进入细胞质的原因是DNA被结合蛋白束缚,即使在高度压缩的状态下也比核孔的直径大。原核细胞中的DNA受到拟核结合蛋白的物理约束,使得原核细胞即使没有核膜也不能随意移动DNA的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核膜的存在限制了核DNA在细胞中的移动,导致其不能进入细胞质
B.DNA通过转录为与其碱基序列相同的mRNA将遗传信息传递至细胞质
C.HIV的遗传物质经逆转录形成的DNA可经核孔进入肝脏细胞的细胞核中
D.mRNA穿核孔时是不与蛋白结合的游离状态,进入细胞质可与核糖体结合
9.困扰美洲及加勒比地区的寨卡(Zika)病毒,已在我国发现多例感染者。该病毒通过伊蚊叮咬进行传播,导致婴儿患上“小头症”,该病毒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 M 蛋白、E 蛋白二聚体经过酶解后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均不同
B.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得到尿嘧啶和核糖核苷酸等化合物
C.如图所示,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RNA,在HIV中也能找到这类物质
D.寨卡病毒体内,水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其含量不断变化又相对稳定
10.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T2噬菌体只有一种细胞器,所以要寄生生活
②乳酸菌能进行有丝分裂,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③蓝藻的遗传物质只有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④培养病毒的方法是将其直接接种在无菌培养基上
⑤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都不含叶绿素,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⑥硝化细菌、蓝藻都是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⑦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异养型生物,都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A.①③⑤⑥ B.③⑥⑦ C.③⑥ D.②③④⑤
11.人体细胞会经历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历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的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
B.细胞分化只发生在胚胎发育阶段
C.细胞产生的自由基可攻击蛋白质,导致细胞衰老
D.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可清除受损的细胞器,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1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蛙的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
B.从分子水平看,细胞分化的标志是细胞能合成某些细胞特有的蛋白质
C.体外培养的球形的正常成纤维细胞癌变后会变成扁平梭形
D.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13.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高度分化改变了物种的遗传信息
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异常的生命活动
C.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细胞癌变
D.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小
14.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多细胞的真核生物,身体微小透明、易饲养、繁殖快,成虫仅含有959个体细胞,常作为发育生物学的模式生物。它的整个发育过程要经过四次蜕皮。研究发现,lin-14基因参与调控线虫蜕皮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秀丽隐杆线虫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B.秀丽隐杆线虫的幼虫中不含衰老的细胞
C.秀丽隐杆线虫蜕皮的过程受到基因的调控,属于细胞凋亡
D.秀丽隐杆线虫发生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5.人体不同细胞的寿命和分裂能力不同(见下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细胞种类
小肠上皮细胞
红细胞
肝脏细胞
心肌细胞
神经细胞
白细胞
寿命
1-2d
120d
很长
很长
很长
5~7d
能否分裂
能
不能
能
不能
绝大多数不能
不能
A.寿命长的细胞中不存在DNA的复制
B.小肠上皮细胞寿命最短,故其细胞周期也最短
C.皮肤表皮细胞的寿命较短,由此表可推测它也具有分裂能力
D.白细胞凋亡速率比红细胞快,这与白细胞的特定功能有关
16.图为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⑥过程中,细胞内都会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④过程水分减少会导致细胞核体积变小,代谢减慢
C.⑤过程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细胞形态功能不会改变
D.⑥过程是由基因决定,且有利于单细胞生物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17.受“糖卡活动”启发,某班研发了“细胞生命历程卡”游戏并邀请老师参加。游戏规则如下:老师打出“历程卡”,然后组长打出“细胞卡”,若“细胞卡”契合“历程卡”则得1分,反之不得分;随后三个组员分别打出“活动卡”,若“活动卡”同时契合“历程卡”与“细胞卡”则得1分,反之不得分,满分为4分。根据如下赛况,获胜的小组是( )
老师
组长
组员1
组员2
组员3
甲组
有丝分裂
蛙的红细胞
DNA复制
着丝点分裂
出现染色体
乙组
细胞衰老
发菜细胞
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
核膜内折
细胞体积减小
丙组
细胞分化
造血干细胞
发出纺锤丝
产生红细胞
自动结束生命
丁组
细胞癌变
成纤维细胞
形态结构变化
无限增殖
程序性死亡
A.甲组 B.乙组 C.丙组 D.丁组
18.动物细胞的存活与存活因子有密切关系。存活因子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启动细胞内部信号途径,抑制细胞凋亡程序的启动,下图表示其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存活因子与受体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直接调控Bc1-2基因的表达
B.凋亡的细胞中BcI-2基因表达量增加,促进细胞加速凋亡
C.动物体细胞中都存在Bc1-2基因,细胞凋亡与特定基因的表达量有关
D.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凋亡是所有细胞都必须要经历的阶段
19.科学家发现遗传物质的交换不仅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样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以发生交换。现有一只杂合野生型果蝇(Yy),下列关于该果蝇某一体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果蝇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该果蝇可能出现基因型为YY的体细胞,也可能出现基因型为yy的体细胞
C.该果蝇体内可能出现基因型为Y的细胞,也可能出现基因型为y的细胞
D.该果蝇的某一体细胞在衰老的过程中出现细胞以及细胞核体积减小的现象
20.研究表明,造血干细胞不仅可分化为包括红细胞在内的各种血细胞,经诱导可以分化为肝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等非造血系统的组织细胞,有望用于多种组织再生和创伤修复治疗,成为现代医学异军突起的重要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造血干细胞经诱导分化为多种组织细胞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B.人的红细胞寿命很短,在其衰老后细胞内与凋亡有关的基因开始表达,最终促使细胞走向凋亡
C.造血干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中心体在间期复制并在前期移向细胞两极
D.血液中的血细胞只能通过造血干细胞的增殖来增加其数量
21.某小组为了探究适宜温度下CO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将四组等量菠菜叶圆片排气后,分别置于盛有等体积不同浓度NaHCO3溶液的烧杯中,从烧杯底部给予适宜光照,记录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长,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中,温度、NaHCO3浓度和光照都属于自变量
B.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长主要取决于叶圆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速率
C.四组实验中,0.5%NaHCO3溶液中叶圆片光合速率最高
D.若在4℃条件下进行本实验,则各组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长均会缩短
22.图示为科研人员探究施肥及CO2浓度对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其中NPK指施加氮肥、磷肥和钾肥;NP指施加氮肥和磷肥。据图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结果显示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因素只有CO2浓度
B.a点代表了施加氨肥和磷肥时(NP组)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CO2浓度
C.单独施用钾肥净光合速率较低的原因可能与体内的酶、ATP、叶绿素等有限有关
D.图中显示CO2浓度升高,净光合速率增大
23.大多数植物的气孔都遵循昼开夜闭的节律,这与叶片胞间CO2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但在干旱条件下,气孔会以数十分钟为周期进行周期性的闭合称为“气孔振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片细胞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导致气孔张开
B.夜晚胞间CO2浓度升高,气孔关闭可减少水分的散失
C.胞间CO2浓度下降,气孔一定会张开
D.“气孔振荡”是植物对干旱条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24.为探究有机锗(Ge)对正常植株以及盐胁迫植株的影响,科研人员以大蒜幼苗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其实验处理如下表,部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叶面喷施
根部浇灌
CK
纯净水
纯净水
Ge
0.60g·L-1的有机锗溶液
纯净水
NaCl
纯净水
150 mmol·L-1NaCl溶液
Ge+NaCl
0.60g·L-1的有机锗溶液
150 mmol·L-1NaCl溶液
A.设置CK组的目的是作为对照实验 B.NaCl组叶绿体中合成的活跃化学能最少
C.正常大蒜苗添加Ge能促进光合速率 D.Ge能缓解盐胁迫对大蒜幼苗的不良影响
25.下图甲表示某种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M和N代表两种气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不考虑无氧呼吸)( )
A.图甲中的纵坐标数值即为图乙中的m4
B.图甲中c点时,图乙中有m1=n1=m4=n4
C.图甲中e点以后,图乙中n4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m1值太低
D.图甲中a、b、c、d、e任意一点,图乙中都有m1=n1>0,m2=n2>0
26.如图甲为在一定浓度CO2缓冲液,其它最适合条件下培养的植物,图乙的a、b为培养过程中的一些相对值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乙表示甲图中植物叶肉细胞内C3化合物变化,则a到b可能是突然停止光照或光照减弱
B.若图乙表示甲图完全培养液中镁离子的浓度,由a到b的变化说明植物对镁离子的吸收的相对速率小于对水分的吸收相对速率
C.若图乙表示在对甲图植物呼吸速率的变化,则可能是由照光改为遮光
D.若图乙表示甲图植物光合速率由a到b变化,则可能是适当提高了CO2缓冲液的浓度
27.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影响光合作用的外因主要包括温度、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如图是实验人员测得的光吸收对单个叶片的光合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田作物群体对光能的利用与单个叶片不同,对应的光极限范围应该更大
B.CO2极限时,限制光合作用增加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或温度
C.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条件下适当升温,呼吸速率可能增大,补偿点可能左移
D.实际生产中施肥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到光合作用速率
28.为探究低温胁迫对小粒花椒和大粒花椒的影响,科研人员对两种花椒的幼苗进行为期3天的低温(4℃)培养,随后复温(25℃)培养3天,测定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三种酶的相对表达量,低温处理前测定数值记为第0天数值(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低温对ATP合成酶的相对表达量基本无影响
B.小粒花椒的CO2固定酶Y需经过低温诱导才能合成
C.低温抑制两种花椒的光合作用,且对大粒花椒的影响更大
D.小粒花椒复温培养后光合速率能更快恢复到第0天水平
29.与野生型拟南芥WT相比,突变体t1和t2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分布及位置不同(图a),造成叶绿体相对受光面积的不同(图b),进而引起光合速率差异,但叶绿素含量及其它性状基本一致。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是反映植物需光特性的两个主要指标(图c),在不考虑叶绿体运动的前提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比t2具有更高的光饱和点
B.t2比WT具有更低的光补偿点
C.t2在图c中B点时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D.t1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变大
30.科研人员以梧桐叶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CO2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图1为实验装置示意图,图2为适宜光照条件下随NaHCO3浓度变化装置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各实验组中所用叶圆片数量和生理状况应该相同
B.为保证实验准确性,开始实验前需将装置遮光
C.和b点比较,a点叶绿体中C5消耗得更快,ATP生成更慢
D.NaHCO3相对浓度超过20后,曲线可能下降
31.肌动蛋白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研究表明,Cofilin-1是一种能与肌动蛋白相结合的蛋白质,介导肌动蛋白进入细胞核。Cofilin-1缺失可导致肌动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细胞核变形,核膜破裂,染色质功能异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肌动蛋白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
B.编码Cofilin-1的基因不表达可导致细胞核变形
C.Cofilin-1缺失可导致细胞核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的能力
D.Cofilin-1缺失会影响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的能力
32.(图1)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中伞藻由“帽”、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细胞核在基部。科学家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做嫁接和核移植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代谢越旺盛的细胞中图1中结构4越小
B.染色质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C.图1中结构2是对大分子物质进出具有选择性
D.某同学将图2中乙伞藻的细胞核与伞部去掉,并将甲伞藻的细胞核移入乙伞藻中,则长期存活下来的乙伞藻其外形是B
33.一位生物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他研究了100个细胞,把每个细胞都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含有细胞核,另一部分没有细胞核。所有细胞都放在一定条件下培养。他得到下面的实验数据,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表1
时间/d
1
2
3
4
细胞无核部分的存活个数
81
62
20
0
表2
时间/d
1
2
3
4
10
30
细胞有核部分的存活个数
79
78
77
74
67
65
A.细胞无核也能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细胞的死活与细胞核无关
B.有细胞核的细胞随着培养的进行大部分能存活
C.没有细胞核,细胞的生命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D.表2中有细胞死亡,可能是细胞的正常衰老死亡或人为因素对细胞造成了伤害
34.科研人员将变形虫甲培养在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磷脂介质中,随后将已经标记的核取出,移植到正常的去核变形虫乙中培养,观察到变形虫乙有丝分裂所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的核膜均带有放射性标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膜的消失与重建伴随着染色单体的形成与消失
B.实验中可以用3H、14C或15N来标记磷脂成分
C.该实验说明了亲代核膜可参与子代核膜的重建
D.该实验能够证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35.细胞核中富含热胁迫敏感蛋白,在热胁迫条件下会发生错误折叠。为探究错误折叠蛋白的修复机制,研究者让融合蛋白L-G在细胞中表达,该蛋白分布在细胞核中,其中L是受热胁迫易错误折叠的部分,G是能发出绿色荧光的热稳定部分。研究发现,错误折叠蛋白在热胁迫条件下进入核仁,若破坏核仁,错误折叠的蛋白将不能修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融合蛋白在细胞质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B.正常温度和热胁迫条件下融合蛋白均能发出绿色荧光
C.修复好的热胁迫敏感蛋白主要在核仁内发挥作用
D.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36.研究发现一类称做“分子伴侣”的蛋白质可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通过改变自身空间结构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其本身不参与组成最终产物并可循环发挥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内“分子伴侣”发挥作用的场所可能在内质网
B.“分子伴侣”介导加工的环状八肽化合物中至少含有8个氧原子和8个氮原子
C.蛋白质空间结构一旦发生改变,则一定不可逆转
D.“分子伴侣”折叠蛋白质的过程中可能涉及氢键的形成
37.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内涵是指一定结构必然有其对应的功能,而一定功能需要对应的结构来完成。下列有关“结构与功能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内膜凹陷形成了嵴,便于丙酮酸快速分解成CO2
B.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中起交通枢纽作用,是由于其能接收和形成囊泡
C.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使其成为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D.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有利于杀死侵入机体的病毒或病菌
38.亲核蛋白是指在细胞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亲核蛋白由细胞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核输入受体a亚基、核输入受体β亚基、胞质纤维、Ran均为相关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解旋酶、ATP合成酶等亲核蛋白均以该方式进入细胞核
B.亲核蛋白依次识别并结合核输入受体α亚基、核输入受体β亚基后再由胞质纤维运入细胞核
C.Ran与核输入受体α亚基的结合与分离过程需要GTP提供能量
D.核输入受体α亚基、核输入受体β亚基、Ran可往返核孔重复利用
39.亲核蛋白是在细胞质内合成,然后输入到细胞核中发挥作用的一类蛋白质。非洲爪蟾中有一种亲核蛋白具有头、尾两个不同的部分。科学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对其输入细胞核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表明亲核蛋白的尾部对于亲核蛋白通过核孔摄入具有关键作用
B.本实验中可以用15N对亲核蛋白进行标记
C.同位素的物理性质相同,但组成的化合物化学性质可能有差异
D.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的蛋白质结构不同,所以不能形成对照
40.有人把变形虫的核取出,观察无核变形虫短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特点后,预测出a~d四个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推测理由①~④。请选出预测现象和推测理由均正确的一个组合预测现象:( )
a.失去核的变形虫,虽然停止伸出伪足,但几天后核将再生,能正常活动
b.失去核的变形虫,细胞质功能逐渐衰退,几天后将死亡
c.失去核的变形虫,虽将会反复进行数次分裂,但结果还是死亡
d.除去核以后,细胞质活动反而暂时提高,因此细胞分裂将更加旺盛
推测理由:
①核能抑制细胞的过度分裂
②没有核的细胞也具备分裂的能力
③如果没有核,就不能制造出合成众多蛋白质所必需的核酸
④许多生物结构都有再生能力,核也能再生
A.a~④ B.b~③ C.c~② D.d~①
参考答案:
1.D
【分析】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结构简单,一般只有蛋白质和核酸,不能进行细胞呼吸,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
【详解】A、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毒性比天然病毒小得多,据此可推测二者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差异,A错误;
BC、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细胞呼吸,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BC错误;
D、人工合成病毒、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含有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2.C
【分析】命系统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病毒无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器,不进行细胞呼吸,需利用宿主细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动,其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详解】A、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A错误;
B、病毒无细胞结构,需利用宿主细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动(生存和繁殖),B错误;
C、病毒无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器,需利用宿主细胞才能完成生命活动,其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C正确;
D、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具有独立的代谢能力,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生存,因此不能独立自我繁殖,D错误。
故选C。
3.A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特征是均有细胞膜、细胞质构成,均有核糖体这一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差异是有无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详解】A、支原体和新冠病毒均没有细胞壁,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支原体肺炎和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均无效,A正确;
B、人属于真核生物,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差异是有无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
C、支原体的核酸有DNA和RNA,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有A、T、C、G、U五种,新冠病毒的核酸只有RNA,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有A、U、C、G四种,C错误;
D、细菌和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都有核糖体,D错误。
故选A。
4.B
【分析】1.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2.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细菌(如色球蓝细菌、发菜等)、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3.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A、细菌、支原体和新冠病毒都含有核酸,核酸中有五碳糖,细菌、支原体均为原核生物,细胞中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而新冠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A错误;
B、细菌、支原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NA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是A、T、C、G四种,RNA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是A、U、C、G四种,B正确;
C、细菌和支原体是原核生物,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其蛋白质都是在自身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新冠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其蛋白质的合成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完成的,C错误;
D、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非典型病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均无效,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更谈不上有细胞壁,D错误。
故选B。
5.D
【分析】EB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 核酸 ,其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详解】A、E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没有核糖体,A错误;
B、E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其没有染色体,B错误;
C、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E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进行细胞呼吸,C错误;
D、由于被感染的淋巴细胞与正常淋巴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很大差异,因此镜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有助于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D正确。
故选D。
6.B
【分析】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详解】A、由于组成DNA的碱基(A、C、G、T)和组成RNA的碱基(A、C、G、U)不完全相同,因此检测SARS-CoV-2的碱基种类可判定其核酸类型,A正确;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繁殖,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后代,B错误;
C、侵入到人体内的病毒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过程阻止病毒的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过程予以消灭,因此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有利于机体清除SARS-CoV-2,C正确;
D、SARS-CoV-2大量繁殖导致肺细胞膜破裂,这对有机体是不利的,属于细胞坏死,D正确。
故选B。
7.C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奥密克戎的RNA进入宿主细胞之后,能指导合成复制酶催化自身RNA的复制过程,此后病毒蛋白质合成过程所需要的酶是由宿主细胞提供,A错误;
B、奥密克戎增殖过程中需要宿主细胞提供核糖体,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错误;
C、新型冠状病毒的组成成分包括蛋白质和RNA,RNA和蛋白质均具有特异性,且宿主产生的抗体能与病毒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据此设计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三种,即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C正确;
D、一个含32P的奥密克戎以31P为原料增殖,病毒RNA是单链的,若亲代病毒RNA不作为子代病毒的组分,则子代病毒不具有放射性,D错误。
故选C。
8.D
【分析】细胞核结构:
(1)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4)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
【详解】A、核DNA不能随意出入核孔的原因是核DNA被结合蛋白束缚,其直径大于核孔,导致核DNA不能进入细胞质,A错误;
B、DNA通过转录为与其模板链互补的mRNA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传递至细胞质,B错误;
C、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在T淋巴细胞内可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DNA,DNA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中与染色体DNA结合到一起,C错误;
D、mRNA穿核孔时是不与蛋白结合的游离状态,进入细胞质后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D正确;
故选D。
9.C
【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专性寄生物,没有独立的酶系统,其结构包括蛋白质和核酸两部分。蛋白质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有关。
题图分析,该病毒是RNA病毒,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RNA,其中RNA是遗传物质,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核糖、磷酸及A、U、G、C碱基。
【详解】A、图中M蛋白、E蛋白二聚体是两种不同的蛋白质,但二者水解产生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可能不完全相同,A错误;
B、寨卡(Zik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彻底水解后得到尿嘧啶、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核糖和磷酸等6种化合物,B错误;
C、由分析可知,寨卡(Zik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HIV的遗传物质也是RNA,即在HIV中也能找到这类物质,C正确;
D、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因此水不是病毒含量最多的化合物,D错误。
故选C。
【点睛】
10.C
【分析】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是指病毒类生物,而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其中原核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原生动物、低等植物、真菌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
【详解】①T2噬菌体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细胞器,①错误;
②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一般进行二分裂,并且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真核生物,②错误;
③蓝藻的遗传物质只有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③正确;
④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④错误;
⑤乳酸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⑤错误;
⑥硝化细菌、蓝藻都是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⑥正确;
⑦硝化细菌能够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自养生物,⑦错误;
综上所述,③⑥正确,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1.B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正常的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发生分裂和分化,但不能无限增殖,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A正确;
B、细胞分化发生在个体发育中的各个阶段,B错误;
C、细胞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的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C正确;
D、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可清除受损的细胞器,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D正确。
故选B。
12.C
【分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详解】A、在蛙的红细胞中需要合成血红蛋白进行氧气的运输,所以在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A正确;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所以,从分子水平看,细胞分化的标志是细胞能合成某些细胞特有的蛋白质,B正确;
C、正常成纤维细胞是扁平梭形,癌变后会变成球形,C错误;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编程性死亡,D正确。
故选C。
13.C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的高度分化不会改变物种的遗传信息,A错误;
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B错误;
C、细胞癌变的内因是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突变,C正确;
D、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大,D错误。
故选C。
14.B
【分析】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在执行生命活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退的变化过程。细胞的生命历程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生长、成熟、衰老和死亡几个阶段。单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等于个体衰老,而多细胞生物细胞衰老个体不一定衰老。
【详解】A、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多细胞的真核生物,真核细胞的增殖主要是通过有丝分裂来进行的,故A正确;
B、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在不断更新着,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死亡的状态,因此幼虫中也有衰老的细胞,故B错误;
C、lin-14基因参与调控线虫蜕皮过程,属于细胞凋亡,故C正确;
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D正确。
故选B。
15.D
【分析】据表格信息可知,细胞的寿命与分裂能力之间没有关系,寿命短的细胞不一定能分裂,如白细胞,寿命长的细胞不一定不能分裂,如肝脏细胞。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的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不仅保证了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而且在维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方面也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详解】A、据表格信息可知,肝脏细胞寿命很长,但能分裂,说明其DNA能复制,A错误;
B、据表格信息无法得知小肠上皮细胞细胞周期的长短,B错误;
C、据表格信息可知,细胞的寿命与分裂能力之间没有关系,故皮肤表皮细胞的寿命较短,不能由此表推测它也具有分裂能力,C错误;
D、据表格信息可知,白细胞比红细胞寿命短,白细胞凋亡速率比红细胞快,这与白细胞的特定功能(如吞噬、消化病原体)有关,D正确。
故选D。
16.A
【分析】分析题图:①和②表示细胞分裂,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的种类不变;③表示细胞分化,这会使细胞的种类增多,但细胞数目不变;④为细胞衰老;⑤为细胞癌变;⑥为细胞凋亡。
【详解】A、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会导致细胞分化,并且细胞分化发生在细胞的一生当中,故①~⑥过程中,细胞内都会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
B、④过程表示细胞衰老,衰老的细胞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增大,代谢减慢,B错误;
C、⑤过程表示癌变,其实质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即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细胞的形态功能发生显著改变,C错误;
D、⑥过程表示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维持内部 环境的稳定,D错误。
故选A。
17.D
【分析】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细胞分裂、生长、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
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数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产生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细胞分化的本质是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
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它是一种程序性死亡。
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基因突变,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A、由题意可知,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不契合“历程卡”有丝分裂,故不得分;三个组员的“活动卡”虽然满足有丝分裂,但无法契合组长的“细胞卡”,故甲组得0分,A不符合题意;
B、乙组组员1打出的“活动卡”为细胞癌变,而非细胞衰老,不得分;组员2因原核生物发菜不具备核膜,不得分,故乙组得2分,B不符合题意;
C、丙组组员1的“活动卡”为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不得分;组员3“活动卡”为细胞凋亡,不得分,故丙组得2分,C不符合题意;
D、丁组组员3的“活动卡”为细胞凋亡,不得分,故丁组得3分获胜,D符合题意。
故选D。
18.C
【分析】由图可知: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的表达和外界环境因子共同调节;存活因子作为调节凋亡的信号分子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进而引发Bcl-2基因的表达,其产物Bcl-2蛋白可以抑制细胞的凋亡。
【详解】A、据图可知,存活因子与受体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通过激活转录因子进而调控Bc1-2基因的表达,A错误;
B、据图可知,BcI-2表达后产生的BcI-2蛋白对细胞凋亡起抑制作用,B错误;
C、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细胞中基因都相同,动物体细胞中都存在Bc1-2基因;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故细胞凋亡与特定基因的表达量有关,C正确;
D、不是所有细胞都经历裂、分化、衰老、凋亡过程,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即无分裂、分化等过程,D错误。
故选C。
19.D
【分析】根据题意,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既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杂合野生型果蝇(Yy)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型为YY/yy,交换之后,染色体上的基因型为Yy/Yy。
【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
B、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交换后,染色体上的基因型为Yy/Yy,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YY的子染色体可能移向一极,yy的子染色体移向一极,形成的就是基因型为YY的体细胞,和基因型为yy的体细胞, B正确;
C、该果蝇既可进行有丝分裂,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只含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即生殖细胞的基因型是Y或y,C正确;
D、衰老的细胞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核的体积增大,D错误。
故选D。
20.C
【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详解】A、造血干细胞经诱导分化,能产生多种组织细胞,但未能形成各种细胞或个体,故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
B、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即没有凋亡基因,不存在凋亡有关基因的表达,B错误;
C、造血干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中心体在间期复制,进入分裂期(前期)时移向细胞两极,C正确;
D、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中的B细胞和T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进行增殖从而增加其数量,同时通过分化形成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而产生免疫效应,D错误。
故选C。
21.B
【分析】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可表示不同的CO2浓度,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叶圆片浮起需要的时间缩短,说明光合速率增加。
【详解】A、本实验是探究适宜温度下CO2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自变量为CO2浓度(NaHCO3溶液浓度),温度和光照为无关变量,A错误;
B、当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细胞呼吸释放的氧气时,叶圆片上浮,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长主要取决于叶圆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速率,B正确;
C、四组实验中,0.5%NaHCO3溶液中叶圆片上浮需要的时间最长,光合速率最小,C错误;
D、若在4℃条件下进行本实验,由于低温会使酶的活性降低,净光合速率可能降低,故各组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长可能均会延长,D错误。
故选B。
22.C
【分析】由图可知,自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施肥的种类,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
【详解】A、图中结果显示,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因素有二氧化碳浓度和施肥,A错误;
B、a点代表了NP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时的二氧化碳浓度,B错误;
C、单独使用钾肥,可能是由于体内酶、ATP、叶绿素等有限,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C正确;
D、在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范围内,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净光合速率增大,超过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净光合速率不再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大而增大,D错误。
故选C。
23.C
【分析】多数植物气孔的开闭都遵循昼开夜闭的近似昼夜节律。但在干旱条件下,气孔会以数十分钟为周期进行周期性的闭合称为“气孔振荡”。气孔的昼开夜闭与叶片胞间CO2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详解】A、叶片细胞光合作用强度大干呼吸作用强度时需要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导致气孔张开,A正确;
B、夜间没有光照,不进行光合作用,不需要通过气孔吸收过多二氧化碳,气孔关闭,减少水分的散失,但可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胞间CO2浓度升高,B正确;
C、由题可知,干旱条件下也会发生气孔振荡,即使胞间CO2浓度下降,气孔不一定会张开,C错误;
D、通过“气孔振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分的流失,也可保证二氧化碳的供应,对于干旱条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D正确。
故选C。
24.C
【分析】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特征是在光驱动下生成氧气、ATP和NADPH的过程。暗反应阶段是利用光反应生成NADPH和ATP进行碳的同化作用,使气体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由于这阶段基本上不直接依赖于光,而只是依赖于NADPH和ATP的提供,故称为暗反应阶段。
【详解】A、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对照组,而本题中施用纯净水就是对照组,即CK组,A正确;
B、根据题图对比,NaCl浇灌组即盐胁迫组,叶绿素含量最少,因此光反应最弱,合成的ATP(活跃的化学能)最少,B正确;
C、通过比较CK组与单独添加Ge组,叶绿素含量几乎不变,因此不能得出正常大蒜苗添加Ge能促进光合速率,C错误;
D、通过NaCl浇灌组和Ge+NaCl浇灌组对比,发现Ge+NaCl浇灌组对叶绿素含量有所恢复,说明Ge能缓解盐胁迫对大蒜幼苗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25.B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细胞内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绿色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分析坐标曲线时,一看横、纵坐标意义,二看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的意义,三看曲线的变化趋势。
【详解】A、图甲中的纵坐标数值是CO2的吸收量,图乙中m3表示CO2的吸收量,A错误;
B、图甲中c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因此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刚好能供叶绿体利用,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刚好供线粒体利用,因此图乙中有m1=n1=m4=n4,B正确;
C、图甲中e点以后,图乙中n4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m3值太低,或温度的限制,C错误;
D、图甲中a、b、c、d、e任意一点,图乙中都有m1=n1>0,但由于d、e点细胞呼吸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应为m3=n3>0,c点细胞呼吸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m3=n3=0,c、d、e点时,m2=n2=0,D错误。
故选B。
26.C
【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A、若图乙表示甲图中植物叶肉细胞内C3化合物的变化,则a到b表示C3化合物的含量增多,可能是突然停止光照或光照减弱,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C3化合物的还原减弱所致,A正确;
B、若图乙表示甲图完全培养液中镁离子的浓度,由a到b表示镁离子的浓度上升,这说明植物对镁离子的吸收的相对速率小于对水分的吸收相对速率,B正确;
C、光照条件不会直接影响呼吸速率的变化,C错误;
D、若图乙表示图甲植物光合速率由a到b变化,则a到b表示光合速率加快,适当提高了CO2缓冲液的浓度,可以加快光合速率,D正确。
故选C。
27.C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实验是探究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增加,此后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速率不再增加。
【详解】A、群体对光能的利用更充分,光饱和点较单个叶片更大,所以光极限范围会增大,A正确;
B、CO2极限时,曲线趋于水平,说明限制因素不再是光吸收( 光照强度),可能是其他外界因素,如温度和CO2浓度,B正确;
C、在光合最适温度的基础上升高温度,会导致光合速率下降,而呼吸速率可能增大,光补偿点应该右移,C错误;
D、实际生产中施肥过多会影响植物吸水,施肥不足可能影响叶绿素和相关酶的合成,故施肥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到光合作用速率,D正确。
故选C。
28.C
【分析】分析题图:低温处理可以诱导小粒花椒CO2固定酶Y的合成,经过低温处理后,大粒花椒的CO2固定酶X和小粒花椒的CO2固定酶X表达量都减少,但是恢复温度后,小粒花椒CO2固定酶X的表达量能够迅速恢复。
【详解】A、将第3天的柱形图与第0天的柱形图对比可知,ATP合成酶的表达量基本不变,说明低温处理对ATP合成酶的相对表达量基本无影响,A正确;
B、对比第3天与第0天(CO2固定酶Y为0)小粒花椒的CO2固定酶Y的柱形图可知,小粒花椒的CO2固定酶Y需经过低温诱导才能合成,B正确;
C、低温处理后,小粒花椒的CO2固定酶X表达量减少,但CO2固定酶Y的表达量增加,所以小粒花椒的光合作用不一定降低,C错误;
D、对比小粒花椒的第0天、低温培养的第3天和复温培养的第3天后的ATP合成酶的表达量、CO2固定酶X的表达量柱形图可知,复温(25℃)培养3天后,两种柱形图表达量基本恢复实验前,说明小粒花椒复温培养后光合速率能更快恢复到第0天水平,D正确。
故选C。
29.C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在正常光照下,t2中叶绿体的相对受光面积低于t1,则二者光合作用速率相同时,t2所需的光照强度高于t1。
【详解】A、在正常光照下,t2中叶绿体的相对受光面积低于t1,则二者光合作用速率相同时,t2所需的光照强度高于t1,因此当二者光合速率分别达到最大时,t2所需光照强度高于t1,即t2具有比t1更高的光饱和点,A错误;
B、在正常光照下,t2中叶绿体的相对受光面积低于WT,吸收光能更少,因此当呼吸作用释放CO2速率等于光合作用吸收CO2速率时,t2所需光照强度高于WT,即t2的光补偿点>WT的光补偿点,B错误;
C、图c中B点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正确;
D、由图c可知,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变大,D错误。
故选C。
30.C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详解】A、叶圆片数量和生理状况为无关变量,故各实验组中所用叶圆片数量和生理状况应该相同,A正确;
B、为保证实验准确性,开始实验前需将装置遮光,消耗原有的氧气,B正确;
C、和b点比较,a点CO2浓度较低,叶绿体中C5消耗得更慢,ATP生成更慢,C错误;
D、NaHCO3相对浓度超过20后,若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不再产生氧气,而呼吸作用仍然消耗氧气,因此曲线可能下降,D正确。
故选C。
31.A
【分析】肌动蛋白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 、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肌动蛋白不能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肌动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 Cofilin -1的介导,A错误;
B、编码Cofilin-1的基因不表达,Cofilin-1缺失,可导致肌动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细胞核变形,核膜破裂,染色质功能异常,B正确;
C、Cofilin-1缺失可导致肌动蛋白不能进入细胞核,从而引起细胞核变形,可能会导致细胞核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的能力,C正确;
D、Cofilin-1缺失会导致染色质功能异常,染色质上含有控制细胞代谢的基因,从而影响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的能力,D正确。
故选A。
32.A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题图分析,图1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内质网,2为核孔,3为染色质,4为核仁,5为核膜,包括内膜和外膜。
【详解】A、代谢越旺盛的细胞中核仁越大,核孔越多,即图1中结构4核仁越大,A错误;
B、[3]染色质主要由蛋白质以及DNA共同组成,是DNA的主要载体,B正确;
C、图1中2核孔的功能是实现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核孔具有选择性,C正确;
D、某同学将图2中乙伞藻的细胞核与伞部去掉,并将甲伞藻的细胞核移入乙伞藻中,则长期存活下来的乙伞藻其外形是B,因为重组后的乙伞藻的细胞核来自甲,引起其伞帽的形状与B相似,这说明细胞核决定了伞帽的形状,D正确。
故选A。
33.A
【分析】分析表格:
(1)表1中细胞无核部分的死亡个数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而增加直至全部死亡。
(2)表2中细胞有核部分存活个数和时间都要比无核部分多和长。
【详解】A、细胞无核也能存活一段时间,由于细胞代谢所需的物质、酶等大量存在于细胞质中,所以刚刚去核后这些物质还能发挥作用维持细胞代谢,当这些物质不能维持,需要细胞核控制合成时,无核的细胞无法合成,继而不能进行细胞代谢,便会死亡,说明细胞核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是不可或缺的,A错误;
B、据表分析可知,有细胞核的细胞随着培养的进行,大部分个体皆能存活,B正确;
C、表1和表2数据对比可知,细胞核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即没有细胞核,细胞无法正常进行生命活动,C正确;
D、表2中有细胞死亡,是由于细胞的正常凋亡和人为实验操作所致的,D正确;
故选A。
34.C
【分析】题意分析:将变形虫培养在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磷脂介质中,随后将已经标记的核取出,移植到正常的去核变形虫中培养,观察到有丝分裂所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的核膜均带有放射性标记,说明亲代细胞核膜解体后的碎片参加了子代细胞核膜的重建。
【详解】A、染色单体的形成是在间期随着DNA复制而形成,而核膜的消失是在前期,染色单体的消失是在后期,而核膜的重建是在末期,A错误;
B、题意中是用含放射性的同位素标记,而15N不属于放射性同位素,是稳定性同位素,B错误;
C、根据实验结果,即有丝分裂所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的核膜均带有放射性标记,说明亲代核膜碎片可参与子代核膜的重建,C正确;
D、本实验不能证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D错误。
故选C。
35.C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错误折叠蛋白在热胁迫条件下进入核仁,若破坏核仁,错误折叠的蛋白将不能修复。说明错误折叠蛋白的修复与核仁有关。
【详解】A、融合蛋白是大分子物质,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A正确;
B、融合蛋白L-G中,G是能发出绿色荧光的热稳定部分,因此正常温度和热胁迫条件下融合蛋白均能发出绿色荧光,B正确;
C、核仁是错误折叠蛋白修复的场所,修复好的热胁迫敏感蛋白应该回到细胞核内发挥作用,C错误;
D、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
故选C。
36.C
【分析】蛋白质变性是指天然蛋白质因受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使蛋白质分子的构象发生了异常变化,从而导致生物活性的丧失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异常变化。蛋白质变性不涉及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即由氨基酸构成的肽链并不发生改变。
【详解】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分子伴侣”发挥作用的场所可能在内质网,A正确;
B、每一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环状八肽化合物由 8 个氨基酸脱去8个水形成,其中 8 个氨基酸中至少的氧原子数为 8×2=16,至少的氮原子数为 8×1=8,8分子水(H2O)包含的氧原子数 8,氮原子数为 0,则环链八肽化合物至少有氧原子 8×2-8=8,氮原子 8×1=8,B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分子伴侣在发挥作用时会改变自身空间结构,并可循环发挥作用,因此可以判断“分子伴侣”的空间结构的改变是可以逆转的,C错误;
D、“分子伴侣”折叠蛋白质的过程中,即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形成,其过程中可能涉及二硫键、氢键的形成,D正确。
故选C。
【点睛】
37.B
【分析】1、线粒体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高尔基体能接收和形成囊泡,使其在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中起交通枢纽作用。
3、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详解】A、丙酮酸分解成CO2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在内膜上分布有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的酶,便于还原氢与氧结合生成水,A错误;
B、高尔基体能接收和形成囊泡,使其在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中起交通枢纽作用,B正确;
C、遗传信息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C错误;
D、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而不是溶酶体,D错误。
故选B。
38.D
【分析】亲核蛋白是在细胞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核孔是该类物质进入细胞核的通道,这种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亲核蛋白可能参与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转录过程。
【详解】A、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解旋酶均以该方式进入细胞核,但ATP合成酶在细胞质内发挥作用,不属于亲核蛋白,A错误;
B、亲核蛋白依次识别并结合核输入受体β亚基、核输入受体α亚基后再由胞质纤维运入细胞核,B错误;
C、Ran与核输入受体β亚基的结合与分离过程需要GTP提供能量,C错误;
D、分析题图可知,核输入受体α亚基、核输入受体β亚基、Ran可往返核孔重复利用,D正确。
故选D。
39.A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膜上有核孔,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据图分析可知,尾部以及含有尾部的亲核蛋白整体都可以进入细胞核,而单独的头部不能进入细胞核,因此可推知亲核蛋白能否进入细胞核由尾部决定。
【详解】A、实验一、二、三表明能进入细胞核的物质有亲核蛋白和亲核蛋白的尾部,实验四将尾部结构包裹在胶体金颗粒上,再注入细胞质,也能在核内积累,这些实验结果表明亲核蛋白的尾部能引导亲核蛋白通过核孔,A正确;
B、本实验不能用15N对蛋白质进行标记,因为15N没有放射,B错误;
C、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可能有差异,但是组成的化合物化学性质相同,C错误;
D、实验一为完成的亲核蛋白,实验二为亲核蛋白的头部,二者形成对照,说明只有头部的亲核蛋白不能进入到细胞核中,D错误。
故选A。
40.B
【分析】本题是考查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的功能是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然后分析预测的现象和推理。
【详解】A、失去核的变形虫,能暂时伸出伪足,细胞核不会再生,细胞会死亡,预期的现象错误,细胞核不能再生,推理错误,A错误;
B、失去核的变形虫,细胞质功能逐渐衰退,几天内将死亡,原因是如果没有核,就不能制造出合成众多蛋白质所必需的核酸,细胞最终死亡,预期现象推理都正确,B正确;
C、失去细胞核的变形虫不进行细胞分裂,没有核的细胞不具备分裂的能力,预期的现象和推理都错误,C错误;
D、除去细胞核以后细胞质短时间内可以持续其生命活动,但细胞不能进行分裂,没有细胞核细胞不能进行分裂,预期现象推理都错误,D错误。
故选B。
2022年新教材海南生物高考真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2年新教材海南生物高考真题(原卷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新教材海南生物高考真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年新教材海南生物高考真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新高考湖北高考生物真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新高考湖北高考生物真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