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三)(含考试版+解析版+参考答案)
展开2023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语文仿真模拟试卷C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须知 |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共16道小题。第2、3、4、5、6、8、9、12、13、14小题,必须用2B铅笔作答,其余小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 在横线上默写原句。(4分)
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雄姿英发,羽扇纶巾,_____,_____”用赤壁一战中的非凡气度与功业来赞美周瑜。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4分)
A.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教育对人的影响。《劝学》一文多处运用了比喻论证。
B.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提出的“文道合一”等散文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师说》一文多处运用了引用论证。
C.姚鼐,清代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他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
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
3.对下面《论语》中文句的理解与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①。子曰:“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注】①告朔之饩:诸侯用于祖庙祭祀的羊。
A.“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体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
B.“不纲”“不射宿”的观点反映了孔子的博爱思想。
C.孔子认为祭祀时使用祭品是对“礼”本身的敬重。
D.孔子“爱礼”甚于“爱羊”,反映仁爱具有差等性。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六国论》,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决定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以前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当……时候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
A.暴秦之欲无厌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B.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举匏樽以相属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D.赵尝五战于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B.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C.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D.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7.用文中的内容填空。(4分)
本文夹叙夹议的文字流溢着丰富情感,如:对“ ”的憎恶,对“ ”的赞赏,对“ ”的痛惜,对六国“ ”的警告。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红楼梦》(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取材于第三回)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甲】黛玉纳罕道:【乙】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忧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丙】更相和(mù)______了。”
选文二(取材于第二十九回)
(元春省亲后的第一个端午节,出资让贾家族长贾珍带着贾府的男子,从五月初一到初三,在清虚观打平安醮,唱戏献供。五月初一,凤姐、贾母等贾家内眷前来清虚观看戏。以下情节就出现在凤姐、贾母等人刚到清虚观之时。)
贾母的轿刚至山门以内,贾母在轿内因看见有守门大帅并千里眼、顺风耳、当方土地、本境城隍各位泥胎圣像,便命住轿。贾珍带领各子弟上来迎接。凤姐儿知道鸳鸯等在后面,赶不上来搀贾母,自己下了轿,忙要上来搀。可巧有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儿,拿着剪筒,照管剪各处蜡花,正欲得便且藏出去,不想一头撞在凤姐儿怀里。凤姐便一扬手,照脸一下,把那小孩子打了一个筋斗,骂道:“胡朝那里跑!”那小道士也不顾拾烛剪,爬起来往外还要跑。正值宝钗等下车,众婆娘媳妇正围随的风雨不透,但见一个小道士滚了出来,都喝声叫“拿,拿,拿!打,打,打!”
贾母听了忙问:“是怎么了?”贾珍忙出来问。凤姐上去挽住贾母,就回说:“一个小道士儿,剪灯花的,没躲出去,这会子混钻呢。”贾母听说,忙道:“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那里见的这个势派。倘或唬着他,倒怪可怜见的,他老子娘岂不疼的慌?”说着,便叫贾珍去好生带了来。贾珍只得去拉了那孩子来。那孩子还一手拿着蜡剪,跪在地下乱战。贾母命贾珍拉起来,叫他别怕,问他几岁了。那孩子通说不出话来。贾母还说“可怜见的”,又向贾珍道:“珍哥儿,带他去罢。给他些钱买果子吃,别叫人难为了他。”贾珍答应,领他去了。这里贾母带着众人,一层一层的瞻拜观玩。外面小厮们见贾母等进入二层山门,忽见贾珍领了一个小道士出来,叫人来带去,给他几百线,不要难为了他。家人听说,忙上来领了下去。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加点字的注音、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4分)
【甲】黛玉纳罕道
【乙】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
【丙】更相和(mù)_______了
A.“纳罕”是“稀罕”的意思;“屏”读作“bǐng”;横线上应填“睽”。
B.“纳罕”是“纳闷”的意思;“屏”读作“bǐng”;横线上应填“睦”。
C.“纳罕”是“稀罕”的意思;“屏”读作“píng”;横线上应填“睦”。
D.“纳罕”是“纳闷”的意思;“屏”读作“píng”;横线上应填“睽”。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选文一中,“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摹写了王熙凤“先声夺人”的出场情景,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B.选文一中,宝黛初会,宝玉觉得黛玉很眼熟,这一情节的描写恰恰照应了小说开头“木石前盟”的神话故事。
C.选文一中,作者从林黛玉的视角,详细地描写了贾母、王熙凤、贾宝玉等贾府中的几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
D.选文二中,贾母对没能及时躲出去的小道士展现出了其仁慈、怜悯之心,叫他别怕,还让贾珍妥善地安置他。
10.选文一中划线处的描写黛玉“形容”的句子,另一版本作“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请结合该段文字,并联系小说其它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哪一句更好。(4分)
11.结合两篇选文中的具体内容,分析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请答出三点,不能只就一篇选文作答)。(4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声音会被模仿,声纹还可靠吗
声纹是生物识别特征的一种,是在说话人发声时提取出来、作为说话人的表征和标识、与其他人相互区别的语音特征,以及基于这些特征或参数所建立的语音模型的总称。
语音信号被形容为“形简意丰”,是因为声音包含内容、身份、情感、年龄及健康状况等丰富的信息。人类语言的产生要在人体语言中枢与发音器官间经历复杂的生理物理过程。理论上说,每个人说话时的短时频谱、声源、时序动态、韵律、语言学特征等都有差异。因此,声纹就像指纹一样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
声纹识别是从说话人发出的声音频谱图中提取身份特征信息和声纹特征,再把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用计算机通过相关算法进行比对识别的技术。与人脸、指纹和虹膜识别相比。声纹识别有着诸多优势。声纹语料收集方式自然,无须进行眨眼、摆动脸部等特定动作,不受光线或隐私等特定场景的约束,人们接受度更高;声纹识别可以随机改变朗读内容,即使曾在网上或其他地方留下语音信息,也不易被复制或盗用;被识别人不需要近距离接触识别设备,声纹可以通过电话、APP等渠道传递语音到后台进行识别,并且可以在用户语音对话过程中自动完成识别,使用成本低而且方便快捷。
不过,生活中声音相似的人有很多,有些配音演员还可以模仿他人的声音,用声纹进行身份认证会不会很不安全?对此,声纹专家解释说,总体来说,声纹是稳定的生物特征。除了人一生中的某些年龄段如少年变声期,声纹可能会有所变化,大多数情况下声纹特征是稳定的。每个人在说话时使用的发声器官、如舌头、牙齿、口腔、声带、肺、鼻腔等在尺寸和形态方面有所差异,再加上年龄、性格、语言习惯等多有不同,致使每个人发出的声音必然有着各自的特点,每个人在说话过程中所蕴含的个性特征是独一无二的,体现了说话者最本质的特性。【甲】配音演员模仿其他人的声音,【乙】听觉上相似,【丙】也无法模仿说话者最本质的特性。
2014年,公安部发布了《安防声纹确认应用算法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声纹科技产品据此进行数据采集。目前,用户如果按照事先指定的文本读出内容,声纹识别准确率已达99.8%;如不照读事先指定的文本内容而随意发声,声纹识别准确率也能达到99.1%。虽然准确率不低,但还是存在误判的可能。因此,在金融领域,声纹用于金融产品的认证,需要看具体场景。在辅助核实身份、名单识别、防欺诈、声纹锁登录等场景中使用是合适的;但在大额支付类场景中,如果将声纹作为唯一的认证手段,就需要充分评估风险。
除了金融领域外,公共安全、智能家居、智慧教育、智能社区等行业正在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特点对声纹应用进行针对性开发。
(取材于李禾的同名文章)
12. 在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一项是(4分)
A. 因此 那么 不过
B. 因为 那么 但
C. 因为 虽然 不过
D. 因此 虽然 但
1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 声纹识别是一种新开的生物识别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多种行业。
B. 语音信号“形简意丰”,是指收集方式独特、方便、快捷,且包含丰富的信息。
C. 因发音器官、习惯、特点等存在差异,所以每个人声纹的本质特征具有唯一性。
D. 因准确率更高,在金融领域,声纹识别成为人脸、指纹和虹膜识别的替代产品。
14. 下列对文章行文思路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4分)
A. 声纹的定义——声纹的优势——声纹的安全性——声纹识别的应用
B. 声纹的定义和特性——声纹识别的优势——声纹识别的安全性声纹识别的应用
C. 声纹的定义——声纹识别的优势——声纹的安全性——声纹识别的局限
D. 声纹的定义和特性——声纹的优势——声纹识别的安全性——声纹识别的局限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44分。
阅读《乡土中国》(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社会最讲究“圈子”。费孝通早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就提出中国的乡村“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亲的交往,全凭相熟度、关系度,好比投石入水的涟漪效应,一圈圈扩展开,愈远愈疏,愈近愈密。
现代社会则是一个“陌生人社会”,“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于是应了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的描述: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也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陌生人保持日常互动,确定彼此的边界,必须依赖一系列契约规则,旗帜是教化的道德,底线是强制的法律。
诚然,看病找相熟的医生,求教知识难点找老同学……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则可。泛化开来,奉行“熟人是一宝,关系最重要”的庸俗哲学,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则不可。尤可畏者,是好些官员也盘桓在圈圈内,热衷私相授受。
现代社会的管理亟待新型组织纽带,去“圈子”化,树契约化。斯隆领导下的早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曾久盛不衰,要诀之一即平衡与部下的关系。后人忆述:“要想和他成为真正意义的朋友,那前提就是你先离开通用。”同事中难免有兴趣契合者,但他严格自律,跟所有部属等距离交往,其理由是:“假如我和某些同事有极深的交情,自然会有好恶之分,就会影响我决策的客观性。”
硬件变,软件也须变。在日益成长的契约社会、法治社会里,作为乡土社会、血缘社会遗迹的“圈子情结”还有什么立足之地?
15.依据文本,说说如何理解“涟漪效应”。(4分)
16.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按要求作文。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40分)
(1)传统社会最看重“圈子”。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中国的乡村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亲的交往,全凭相熟度,好比投石入水的涟漪效应,愈远愈疏,愈近愈密。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的生活里也不乏各种各样的“圈子”。比如:朋友圈、粉丝圈、艺术圈、健身圈……
对于各种“圈子”,你有怎样的经历、见闻或思考?
请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圈子”一词,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用得多的并非其本义——“圆而中空的平面形;环形;环形的东西”(《现代汉语词典》),而是其比喻义。其含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种:①指说话做事不直接,绕弯子。如“兜圈子”“绕圈子”等。②指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如“朋友圈”“演艺圈”等。③人们活动的范围界限。从作文的角度来看,后两种意思更有思考的意义。请以“我的圈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三)(含考试版+解析版+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三)(含考试版+解析版+参考答案),文件包含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三全解全析docx、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三参考答案docx、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三考试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A(含考试版+解析版+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A(含考试版+解析版+参考答案),文件包含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A全解全析docx、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A考试版docx、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A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二)(含考试版+解析版+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二)(含考试版+解析版+参考答案),文件包含2023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二解析版docx、2023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二考试版docx、2023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二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