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化学模拟卷02
展开2023年山东省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
化学仿真模拟试卷02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氢氟酸是HF的水溶液,HF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从组成和性质划分,HF属于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答案】B
【解析】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为酸;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因此HF属于酸,答案选B。
2.分离两种沸点差异较大且相溶的液体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离两种沸点差异较大且相溶的液体需要用蒸馏的方法,用到仪器有蒸馏烧瓶,温度计,直形冷凝管,牛角管,酒精灯和锥形瓶,所以答案选C。
3.把少量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A.自来水 B.盐酸 C.醋酸 D.食盐水
【答案】B
【解析】自来水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较小,固体加入到自来水中,NaOH溶解完全电离产生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增多,溶液导电能力变化大; 盐酸中未加固体时,导电的有氯离子和氢离子,加入氢氧化钠后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导电的主要是钠离子,氯离子,未反应的氢离子,而参加反应的氢离子正好与钠离子的量相当,所以导电性变化不大;醋酸为弱酸,部分电离,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较少,加入固体,反应生成醋酸钠,醋酸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增多,溶液导电能力变化大;食盐水中NaCl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加入NaOH固体后,溶液中含有两种强电解质,离子的浓度变化大,故导电性变化较大,因此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盐酸,故选B;
答案选B。
4.为使以面粉为原料的面包松软可口,通常用碳酸氢钠作膨松剂,其原因是
①热稳定性差②增加甜味③产生二氧化碳④提供钠离子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由2NaHCO3Na2CO3+H2O+CO2↑可知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气体在面团里形成大量气泡,使得面包变得松软,即原因是①③;故选B。
5.氢气还原氧化铜:CuO + H2 Cu + H2O,在该反应中
A.CuO作还原剂
B.铜元素化合价降低,Cu作氧化剂
C.CuO作氧化剂
D.氢元素化合价升高,H2O是还原产物
【答案】C
【详解】A.该反应中氧化铜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则CuO作氧化剂,选项A错误;
B.反应前后,铜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所以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u为还原产物,选项B错误;
B.该反应中氧化铜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所以CuO作氧化剂,选项C正确;
D.反应前后,氢气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H2O是氧化产物,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6.下列各组微粒属于同位素的是
A.H2O和 B.和 C.O2和O3 D.和
【答案】D
【详解】
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之间的关系,故只有和符合定义,故答案为:D。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2.4L N2中一定含有2molN原子
B.18g 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C.在标准状况下,20mLNH3和60mLO2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3
D.80g NaOH溶解在1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答案】C
【详解】A.没有指明温度和压强,无法计算22.4L氮气中含有的N原子数,A错误;
B.标准状况下水是液体,18 g 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是22.4 L,B错误;
C.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体积比等于分子数之比,所以在标准状况下,20 mL NH3 与60 mL O2所含的分子数比为20:60=1:3,C正确;
D.将80 g NaOH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L,其物质的量浓度不是2 mol/L,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判断与计算需要注意:①概念中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剂和溶质的体积之和,计算体积时应该用溶液的质量和密度计算。②溶液浓度与体积多少无关,即同一溶液,无论取出多少体积,其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离子浓度)均不发生变化。
8.下列关于离子半径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Fe > Fe2+ > Fe3+ B.Ca2+ > Cl-
C.Na+ >Mg2+ D.S2-> Cl- >K+
【答案】B
【解析】
A.同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离子所带电荷越多,阳离子半径越小,半径:Fe > Fe2+ >Fe3+,故A正确;
B.Cl-、Ca2+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半径:Cl->Ca2+,故B错误;
C.Na+、Mg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分别为11、12,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半径:Na+ >Mg2+,故C正确;
D.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离子半径:S2->Cl->K+,故D正确;
故选B。
9.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铝与盐酸反应:Al + 6H+ = Al3+ + 3H2↑
B.CO2通入NaOH溶液中:CO2+ OH- = CO+H2O
C.澄清石灰水与盐酸反应:Ca(OH)2 + 2H+ = Ca2++ 2H2O
D.碳酸钠与氯化钙混合: CO+Ca2+= CaCO3↓
【答案】D
【详解】A.电荷不守恒,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故A错误;
B.二者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CO2+OH-=HCO,故B错误;
C.澄清的石灰水可拆成离子形成,与稀盐酸反应实质是中和反应,离子方程式为:OH-+H+=H2O,,故C错误;
D.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离子方程式为CO+Ca2+=CaCO3↓,故D正确;
故选:D。
10.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对四种溶液中所含的离子进行检验,所得结果如下,其中一定错误的结果是
甲:K+、Na+、OH-、
乙:OH-、、Cl-、K+
丙:Cu2+、、OH-、Cl-
丁:Ba2+、Na+、OH-、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详解】甲:K+、OH-、Na+、之间不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正确;
乙:OH-、、Cl-、K+离子之间不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正确;
丙:Cu2+、OH-之间能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共存,错误;
丁:Ba2+、Na+、OH-、之间不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正确;
检验结果错误的是丙,故选C。
11.检验某无SO的溶液中是否含有Cl-,正确的操作是
A.取样,滴加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
B.取样,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C.取样,先加稀H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D.取样,加少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HNO3,看白色沉淀是否消失
【答案】D
【详解】A.碳酸根离子也能够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不一定含氯离子,故A错误;
B.加入盐酸酸化,溶液中引进了氯离子,无法证明原溶液中是否存在氯离子,故B错误;
C.溶液中若含亚硫酸根离子会被稀硝酸氧化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能够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沉淀,干扰了氯离子的检验,故C错误;
D.检验氯离子时,先加入硝酸银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然后加入硝酸,若白色沉淀不消失,则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否则不含氯离子,故D正确;
故选D。
12.下列物质久置于空气中均会变质,其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①金属钠 ②过氧化钠 ③硫酸亚铁溶液 ④漂白粉 ⑤亚硫酸钠溶液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③⑤
【答案】A
【详解】
①金属钠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成氧化钠而变质,其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②过氧化钠在空气中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而变质,其过程有氧气生成,反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③硫酸亚铁在空气被氧气氧化成硫酸铁而变质,其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④漂白粉在空气中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次氯酸见光分解,其过程中次氯酸分解反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⑤亚硫酸钠在空气中会被氧气氧化成硫酸钠而变质,其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A. ①②③④⑤
【点睛】
本题中的漂白粉变质,会因没考虑到次氯酸分解而误认为其过程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误选答案B 。
13.某化学兴趣小组选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U形管中液面发生如图所示变化,试管里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生石灰和水 B.硫酸和氢氧化钠
C.镁条和盐酸 D.盐酸和碳酸氢钠
【答案】D
【解析】A项,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锥形瓶内温度升高,气体膨胀,U形管中液面左低右高,错误;B项,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放热,锥形瓶内温度升高,气体膨胀,U形管中液面左低右高,错误;C项,镁条和盐酸反应放热,锥形瓶内温度升高,气体膨胀,U形管中液面左低右高,错误;D项,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吸热,锥形瓶内温度降低,气体体积缩小,U形管中液面左高右低,正确。
14.配制450mL0.100mol•L-1的NaCl溶液,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量瓶需用蒸馏水洗涤、干燥后才可使用
B.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NaCl溶液浓度偏低
C.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①②④①③
D.实验中需用到的仪器有:天平、45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答案】B
【详解】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由于后面还需要加蒸馏水定容,无需干燥即可使用,A错误;
B.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得液面高于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B正确;
C.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装瓶特标签。①为溶液的转移;②为NaCl固体的溶解;③为定容;④为洗涤小烧杯和玻璃棒,所以顺序为②①④①③,C错误;
D.实验室没有450mL容量瓶,应使用500mL容量瓶,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5.下列变化中,气体反应物既被氧化又被还原的是
A.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迅速变暗
B.露置在空气中的过氧化钠固体变白
C.将氨气与氯化氢混合,产生大量白烟
D.充满氯气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试管内液面上升
【答案】D
【解析】A.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4Na+O2=2Na2O,氧气被还原,故A错误;
B.露置在空气中的过氧化钠固体变白:2Na2O2+2CO2=2Na2CO3+O2,二氧化碳化合价不变,则该反应中的气体既没有被氧化也没有被还原,故B错误;
C.将氨气与氯化氢混合,产生大量白烟:NH3+HCl=NH4Cl,无化合价不变,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充满氯气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试管内液面上升:Cl2+H2O⇌HCl+HClO,氯气的氯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则该反应中的气体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故D正确;
故选:D。
16.利用石墨、锌片、铜片、导线、电流计、橙汁、烧杯等用品探究原电池的组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B.原电池由电极、电解质溶液和导线等组成
C.图中电极a为石墨、电极b为锌片时,导线中会产生电流
D.图中电极a为锌片、电极b为铜片时,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答案】D
【详解】
A.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A正确;
B.原电池由电解质溶液、电极、导线组成闭合回路,B正确;
C.因为橙汁为酸性,所以图中a极为石墨、b极为锌片时,则Zn作原电池的负极,石墨作原电池的正极,导线中会产生电流,C正确;
D.图中a极为锌片、b极为铜片时,则Zn为负极,Cu为正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所以电子从Zn片流向Cu片,D错误;
答案选D。
17.下列物质属于不饱和烃的是
A. B.正丁烷 C.CH2=CH-CH3 D.C8H18
【答案】C
【详解】A.是环己烷,属于环烷烃,是饱和烃,A错误;
B.正丁烷属于烷烃,是饱和烃,B错误;
C.CH2=CH-CH3是丙烯,属于烯烃,是不饱和烃,C正确;
D.C8H18属于烷烃,是饱和烃,D错误;
答案选C。
18.反应从正反应方向,经过2s后B的浓度减少了0.04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04 mol⋅L-1⋅s-1
B.在这2s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相同的
C.在2s末时的反应速率,用反应物B来表示是0.02 mol⋅L-1⋅s-1
D.2s后,D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答案】B
【解析】A.A是固体,不能表示反应速率,A错误;
B.B和C的计量数相同,则在这2s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相同的,B正确;
C.经过2s后B的浓度减少了0.04 mol⋅L-1,则v(B)=0.04 mol⋅L-1÷2s=0.02 mol⋅L-1⋅s-1,此速率为2s内的平均速率,不是在2s末时的反应速率,C错误;
D.不知道容器的体积,无法计算,D错误。
故选B。
19.一定温度下,在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列能证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压强不再变化
B.的浓度不再变化
C.容器内气体总质量不再变化
D.生成的与消耗的物质的量比为1∶1
【答案】B
【解析】A.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因此随反应进行体系的压强始终不变,故体系压强不再变化,不能证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A错误;
B.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证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B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容器内气体总质量始终不变,故容器内气体总质量不再变化,不能证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C错误;
D.生成的与消耗的物质的量比为1∶1,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证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B。
20.下列物质,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其产生H2的速率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C2H5OH;②CH3COOH(aq);③H2O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答案】D
【解析】①C2H5OH;②CH3COOH;③H2O,均能和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羟基氢原子越活泼则反应速率越快。
乙醇中的羟基氢能和钠反应生成氢气,醋酸电离出的氢离子能和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可以和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且醋酸电离出氢离子的能力大于水,三者的氢的活泼性顺序是②>③>①,所以产生H2速率顺序是②>③>①,D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21.(10分)几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
族
周期
IA
0
1
④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2
⑤
⑥
3
①
③
⑦
4
②
⑧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⑥元素的氢化物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①③⑦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表中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
(4)①②③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________________(填电子式)。
(5)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H3 (2)Na>Al>Cl (3)第三周期ⅠA族 (4)K+[∶∶H]- (5)2Na+2H2O=2Na++2OH-+H2↑
【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推知:①是Na,②是K,③是Al,④是H,⑤是C,⑥是N,⑦是Cl,⑧是Br元素,然后结合元素周期律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1)⑥是N元素,其氢化物的化学式是NH3;(2)①是Na,③是Al,⑦是Cl,它们是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小,则这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Al>Cl;(3)表中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若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则其电子层数是3,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2、8、1,该元素是Na元素,Na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钠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IA族;(4)①是Na,②是K,③是Al,由于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同一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则三种元素的金属性强弱顺序为:K>Na>Al。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因此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KOH,其电子式为K+[∶∶H]-;(5)①是Na,Na与水反应产生NaOH、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
22.(10分)氨催化氧化法是工业生产中制取硝酸的主要途径,某同学用该原理在实验室探究硝酸的制备和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
(1)甲装置不需要加热即能同时产生氨和氧气,写出烧瓶内固体X化学式__________。
(2)乙装置的名称_______________。
(3)反应过程中,若将丙装置中铂丝加热到红热,撤去酒精灯,反应仍能持续续进行,写出受热时丙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戊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说明已制得硝酸。
(5)某同学按上图组装仪器并检验装置气密性后进行实验,没有观察到此现象,请分析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2O2 (2)球形干燥管 (3)4NH3+5O24NO+6H2O (4)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5)①过量的氨气致使戊中溶液不一定显酸性
【解析】氨水滴入固体甲中,同时产生氨气和氧气,则固体甲与水反应能产生氧气,则甲为过氧化钠;经过乙干燥后,氨气、氧气在铂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等,一氧化氮可进一步被氧化成二氧化氮,溶于水后生成硝酸,与紫色石蕊试液作用。
(1)甲装置不需要加热便能同时产生氨和氧气,由上分析可知,烧瓶内固体X为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答案为:Na2O2;(2)乙装置的名称:球形干燥管。答案为:球形干燥管;(3)受热时丙装置中氨气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答案为:放热;4NH3+5O24NO+6H2O;(4)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则当戊中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现象,则说明已制得硝酸。答案为:紫色石蕊溶液变红;(5)没有观察到溶液变红,表明溶液不呈酸性,则只能是反应时氨气剩余过多,从而得出失败的可能原因是:过量的氨气致使戊中溶液不一定显酸性;为看到石蕊变红色,可设法先除去过量氨气。
23.(10分)已知A为淡黄色固体,R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单质,T为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单质,D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C、F是无色无味的气体,H是白色沉淀。
(1)检验W溶液中金属阳离子所用试剂为_______(填化学式);
(2)H在潮湿空气中变成M的现象是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A和水反应生成B和C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
(4)D中加入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KSCN
(2) 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4Fe(OH)2+O2+2H2O=4Fe(OH)3
(3) 2Na2O2+2H2O=4Na++4OH−+O2
(4)
【解析】R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单质,则R为Al,A为淡黄色固体,且A与水反应生成无色无味气体C,则A为Na2O2,B为NaOH,C为O2,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F为H2,T为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单质,且T与氧气反应生成的D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则T为Fe,D为Fe3O4,四氧化三铁与足量的盐酸、足量的Fe反应都得到E,E与B(NaOH)反应得到白色沉淀H,则E为FeCl2,H是Fe(OH)2,H在潮湿的空气中得到M为Fe(OH)3,M与HCl反应生成W是FeCl3。
(1)由分析可知,W的化学式为FeCl3,可用KSCN检验Fe3+;
(2)由分析可知,H的化学式为:Fe(OH)2,M的化学式为Fe(OH)3,
H在潮湿空气中变成M的现象是: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H转化为M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3)由分析可知,A的化学式为Na2O2,水反应的生成NaOH和O2,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
(4)D即Fe3O4中加入盐酸发生生成FeCl2、FeCl3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4.(10分)A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其产量被用作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水平的标志,F是高分子化合物,有机物A可以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
(2)D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__,④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室中,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G,试管a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答案】(1) (2)羧基 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3)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4)饱和碳酸钠溶液
【解析】A的产量被用作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则A为CH2=CH2,A与水加成反应得到B,则B为CH3CH2OH,B氧化可得到C,则C为CH3CHO,C继续氧化得到D,则D为CH3COOH,B与D发生酯化反应得到G,则G为CH3COOCH2CH3,G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B和E,则E为CH3COONa,F是高分子化合物,则F为聚乙烯。
(1)由分析可知,A为乙烯,结构式为:;故答案为:;(2)由分析可知,D为CH3COOH,其官能团名称为:羧基;反应④为乙酸与乙醇的反应,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故答案为:羧基;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3)反应⑤为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故答案为: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4)在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时,试管a中盛放的试剂为: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除去乙酸和乙醇杂质,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
卷02—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卷(广东专用): 这是一份卷02—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卷(广东专用),文件包含卷02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卷解析版广东专用docx、卷02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模拟卷原卷版广东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化学模拟卷03: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化学模拟卷03,文件包含2023年山东省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化学模拟卷03解析版docx、2023年山东省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化学模拟卷03原卷版docx、2023年山东省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化学模拟卷03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化学模拟卷01: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化学模拟卷01,文件包含2023年山东省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化学模拟卷01解析版docx、2023年山东省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化学模拟卷01考试版docx、2023年山东省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化学模拟卷01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