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精讲精练(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0 次下载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精讲精练(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0 次下载
-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精讲精练(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0 次下载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精讲精练(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0 次下载
-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精讲精练(中外历史纲要上) 试卷 0 次下载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精讲精练(中外历史纲要上)
展开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一、三国至隋唐在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科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外交流
|
| 魏晋南北朝 | 隋唐 |
思想 宗教 | 儒学 | 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 |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于儒” 唐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
佛教 | 佛教盛行, 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 | 武则天时,佛教形成不同宗派。 其中禅宗修行简便,易于传播,影响后世 | |
道教 | 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 |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 |
文学 |
| 东汉末年开始,出现了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 | 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他们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 |
艺术 | 书法 | 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完备; 东晋王羲之被尊为“书圣” | 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颜筋柳骨”最为有名 |
绘画 | 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 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 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 |
石窟 | 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 | ||
科技 |
| (南朝)祖冲之:圆周率 (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 提出绘制地图方法 | 李春:赵州桥 雕版印刷术 唐末火药用于战争 僧一行:测定地球子午线 “药王”孙思邈:《千金方》、唐高宗时编《唐本草》 |
对外 交流 |
| 东汉~北朝: 中亚、天竺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 东晋: 法显西行,收集大批梵文经典 | 唐朝: 玄奘西行,成为公认佛学大师 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 日本高僧空海长安求法,带走佛经和诗文集 |
★特别提醒: (1)魏晋~隋唐佛教、道教盛行,儒学受到冲击,但始终占正统地位;三者的发展相互影响,佛教逐渐本土化 (2)魏晋~隋唐文学艺术领域名家辈出,诗歌、书法、绘画等领域达到高峰;文艺风格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
二、三国至隋唐取得众多文化成就的原因
1 | 社会环境宽松:魏晋时期的分裂客观上推动文艺的发展; 隋唐总体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开放包容的政策也推动文艺的发展 |
2 | 隋唐时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
3 | 科举制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人才基础;统治者的支持 |
4 | 艺术家本人的努力 |
1.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
2.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成就突出,到唐朝达到新的高峰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在诸多领域取得新成果,隋唐时期科技走在世界前列
4.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1.唐朝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
A.儒学出现危机 B.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C.道教突破发展 D.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2.从两汉至隋唐,约有五千多卷佛经被译为汉文。中国古代学者往往以儒道学说和人们易于理解的概念来翻译和讲解佛经,如“道”“心”“理”“本无”。它们成为佛教与儒道等中国文化融汇的重要概念。这反映了( )
A.佛教渐趋本土化 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C.儒学吸收佛道思想 D.佛教的发展受到了遏制
3.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 )
A.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B.宣扬“孝道”成为佛经里的主要内容
C.佛教文化逐渐并入中国传统文化 D.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
4.始建于北魏时期的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这说明当时( )
A.儒学独尊 B.三教合流 C.儒学式微 D.佛教一统
5.唐朝某诗人,其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他最有可能是( )
A.杜甫 B.李白 C.元稹 D.白居易
6.东晋画家的某幅绘画,仅用画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故事的内容。这部作品最可能是( )
A.阎立本的《步辇图》 B.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C.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7.东晋画家顾恺之强调绘画要“以形写神”,其代表作是( )
A.《胡旋舞》 B.《禹贡地域图》 C.《洛神赋图》 D.《坤舆万国全图》
8.魏晋至隋唐时期,修建了大量的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生产技术进步 B.艺术种类众多 C.佛教广泛传播 D.社会持续动荡
9.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以说明( )
A.唐代战争时使用地雷
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
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
10.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有一部典籍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是综合性的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该书的作者被后世尊为“药王”。该典籍是( )
A.《神农本草经》 B.《唐本草》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1.《宋书·倭国传》记载,倭国是位于高丽东南方大海上的岛国,曾派遣使者来华觐见,其首领获封“安东大将军倭国王”。据此判断,倭国位于今天的( )
A.墨西哥 B.印度 C.俄罗斯 D.日本
12.“然东海风骤浪高,或船覆,或粮匮,或失向,历十二载,五渡未成。其时僧目盲,唯志不渝。天宝十二年,竟至日,翌年与奈良东建戒台,授戒法。”与材料描述的事件相关的人物是( )
A.东晋法显 B.唐朝玄奘 C.唐朝鉴真 D.日本空海
13.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古代史上友好交往也曾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下列诗句中能加以佐证的是( )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西行天竺求真本,力辩乌荼占顶峰
C.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14.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佛教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密不可分。唐招提寺就是历史的见证,它是日本奈良仿唐制建造的寺院。下列高僧与唐招提寺建造有关的是( )
A.空海 B.鉴真 C.法显 D.玄奘
【参考答案】
1.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王维被称为“诗佛”,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习道家的炼丹术,又虔诚礼佛,柳宗元主张援用佛学以发展儒学,体现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B项正确;儒学出现危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A项;道教发展不符合材料中三教合一的思想,排除C项;此时儒学一直占据统治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解析】中国古代学者以儒道学说来翻译和讲解佛经,使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反映了佛教渐趋本土化,A项正确;从两汉至隋唐,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的正统思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并非强调儒学吸收佛道思想,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佛教的发展受到了遏制,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解析】佛教属于传入中国的外来文化,子女感恩、孝顺父母属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佛经中出现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的内容说明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传统结合,D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说明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并不是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排除A项;B项内容说法过于夸张,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佛教文化向中国的传播,而非并入中国传统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解析】根据“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出现了“三教合流”的局面,B项正确;“儒学独尊”是在西汉,排除A项;“儒学式微”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C项;“佛教一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唐朝诗人李白山水诗歌风格具有想象力和浪漫情怀,B项正确;杜甫、白居易是现实主义风格,排除AD项;元稹诗风与白居易相近,现实主义风格,排除C项。故选B项。
6.C
【解析】根据“东晋画家”、“用画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故事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部作品应该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C项正确;阎立本和吴道子是唐朝画家,排除AB项;张择端是宋朝画家,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洛神赋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C项正确;胡旋舞出现于唐朝,东晋的顾恺之不可能以此为题材,排除A项;《禹贡地域图》是魏晋时期地图学家裴秀绘制的历史地图集,排除B项;《坤舆万国全图》是明朝时期意大利耶稣会的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时与李之藻合作刊刻的世界地图,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典型的代表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C项正确;石窟制作不能体现生产技术进步,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到佛教的石窟艺术,并没有种类众多,排除B项;“持续”的说法太绝对,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解析】地雷是明朝才有的,排除A;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唐末出现“发机飞火”,说明唐末军事上已经使用火药,故B正确;材料没有揭示火药与新航路的关系,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火药的外传问题,排除D。
10.C
【解析】根据材料“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是综合性的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该书的作者被后世尊为“药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本书是唐朝时期“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C项正确;《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汉代,排除A项;《唐本草》是药学巨著,排除B项;《本草纲目》成书于明朝,是李时珍的著作,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解析】根据材料“倭国是位于高丽东南方大海上的岛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倭国是中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D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与“倭国”不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2.C
【解析】材料“然东海风骤浪高,或船覆,或粮匮,或失向,历十二载,五渡未成。其时僧目盲,唯志不渝。天宝十二年,竟至日,翌年与奈良东建戒台,授戒法。”可翻译为:但是东海风急浪高,有时翻船、有时缺少粮食、有时失去方向。经历了两年,五次渡海都没有成功。那时鉴真已经失明,只有志向始终没变。天宝十二年,终于到达日本,第二年在奈良东面建起了戒台,教授佛教的清规戒律。可知与材料所述事件相关的人物是唐朝鉴真,C项正确;东晋法显并非材料所述事件的人物,排除A项;唐朝玄奘并非材料所述事件的人物,排除B项;日本空海并非材料所述事件的人物,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日两国友好交往在历史上的表现,唐朝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影响日本奈良城的建筑风格。C项正确;A项是唐朝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汉藏交流,排除A项;B项是唐朝僧人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反映了中印交流,排除B项;D项是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解析】唐招提寺是中国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后建造的,故选B;空海是日本僧人,法显是东晋高僧,唐朝高僧玄奘曾到达印度取经,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精讲精练(中外历史纲要上): 这是一份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精讲精练(中外历史纲要上),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框架,知识梳理,赋税制度的变化创新——租庸调制,考点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精讲精练(中外历史纲要上): 这是一份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精讲精练(中外历史纲要上),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框架,知识梳理,重陷分裂,考点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9课 辛亥革命——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精讲精练(中外历史纲要上): 这是一份第19课 辛亥革命——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精讲精练(中外历史纲要上),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识框架,知识梳理,学习聚焦,考点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