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中国的初中地理差异——2023年初中地理会考复习专题突破卷
展开专题15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选择题
1.【情境·地理生活】谚语“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中的“山”是指( )
A.横断山脉 B.秦岭 C.大兴安岭 D.南岭
2.【情境·民族文化】独竹漂即利用一根楠竹在水面上漂行,最早是苗族人民的水上交通工具,后演变成一项独特的体育运动。该项运动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是( )
A.气候炎热,降水稀少 B.开阔坦荡,水草丰美
C.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D.降水丰沛,河流众多
3.【地理实践力】我们可以从地图中获取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王同学对图进行解读后得到以下信息,他的解读正确的有( )
①渭河有结冰期②汉江在此段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向东③汉江流域属于暖温带④大巴山呈东北—西南走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跨学科·文学】徐霞客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其《徐霞客游记》是不可多得的地理学巨著。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途经甲地时,能看到“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景象。
B.行走于乙地,能看到“峭峰离立,分行竞颖”的地貌奇观。
C.泛舟于丙地,能感受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
D.在丁地,随处可见“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的场景
【地理实践力】学生利用暑假研学旅行考察中国各地自然差异和风土人情,根据四位学生的旅游照片和中国的疆域及行政区划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我国自然差异和风土人情错误的描述是( )
A.自然环境差异巨大,可划分为三大自然区 B.领土辽阔,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
C.语言为汉语,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普通话 D.以汉族人为主,风土人情各地差别不大
6.四位学生旅游地区的省区位置和简称正确的是( )
A.①同学游览的是b地,简称湘 B.②同学游览的是d地,简称藏
C.③同学游览的是c地,简称新 D.④同学游览的是a地,简称冀
7.关于这四个地点旅游信息错误的描述是( )
A.②④两位同学拍摄地是我国的世界遗产 B.①同学拍摄地被誉为鱼米之乡
C.c处旅行有机会到达我国领土的最西端 D.d处主要民族为藏族信奉佛教
8.【情境·传统文化】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等。下列关于甲、乙两幅剪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居民多穿藏袍 B.乙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C.甲地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D.乙地区的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跨学科·语文】“北方那消失的一抹黄色,就是荒凉的黄土高原, 面积要占全省版图的百分之四十五”;“展现在眼前的这几百里绿色平原, 当然是全省的‘白菜心’了”;“南边云雾缭绕的蔚蓝色山峦,是亚细亚两个庞大水系的分水岭。”这是《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的某内陆省的 三种截然不同的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内陆省区代表性的地方戏曲是( )
A.京剧 B.秦腔 C.豫剧 D.昆曲
10.文中“蔚蓝色的山峦”和“白菜心”描述正确的是( )
A.山峦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白菜心”南侧山麓地带为落叶阔叶林
C.“白菜心”年降水量大于800mm D.山峦处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
11.有关“亚细亚两个庞大水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大水系都自西向东流入东海 B.南侧水系有结冰期和凌汛现象
C.北侧水系含沙量小,汛期比较长 D.北侧水系下游几乎无支流汇入,流域面积小
12.【情境·传统文化】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油桐果实榨的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根据油纸伞的制作原料推断,油纸伞的原产地最有可能位于下列地区中的
A.东南丘陵 B.黄土高原
C.华北平原 D.内蒙古高原
【跨学科·语文】“唐诗之路”是中国山水诗歌的摇篮,唐朝300多位诗人在此留下诗篇。下图是唐诗之路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3.图中唐诗之路( )
A.位于江苏省 B.大致与纬线平行
C.呈东西走向 D.山水相依,气候湿润
14.李白在此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句。以下诗句中描写此地景色的是( )
A.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B.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C.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D.日照庐山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5.【地理实践力】图1示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福建某班级通过角色扮演学习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图2是他们在微信群中的聊天记录。读图,关于图1中的四大地理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区域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地跨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B.甲、乙两区域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季风
C.甲区域的民居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小
D.“早穿皮袄午穿纱”是对丁区域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
16.【情境·地理生活】《中国诗词大会》引发收视热潮,古诗词中也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结合图,“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位于我国( )
A.青藏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17.【区域认知】下列几组组合是关于西北干旱气候的成因表述,正确的是( )
a.降水稀少
b.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c.气候干旱
d.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e.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A. B. C. D.
【情境·民族文化】为了让古老藏毯技艺更好地走进现代生活,当地企业融合现代地毯编织手法,将藏毯产品从最初的手工编织,延伸到机织、手工枪刺、荧光等多种样态。如今,青海藏毯不仅“飞入寻常百姓家”,还远销海外,以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璀璨和雄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藏毯的主要原料最可能是( )
A.羊绒 B.棉花
C.蚕丝 D.亚麻
19.藏毯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主要得益于藏( )
A.产品品质提高 B.生产技术进步
C.产品种类增多 D.获得政策支持
20.藏毯产业发展壮大的文化意义是( )
A.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B.扩大藏毯传承人群
C.解决贫困人口就业 D.传播藏传佛教理念
二、解答题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情境·粮食危机】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主要农作物种子的自主选育。甘肃、四川、海南三省有我国三大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基地。其中,海南省南繁基地被誉为“国家种业硅谷”。
材料二习总书记2022年海南之行第一站是三亚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成立于去年5月的涯州湾种子实验室是为服务国家“南繁硅谷”建设和种业发展而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主要承担攻关培育新品种子等任务,保障国家种子安全,助力我国种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材料三“我国三大国家级育种基地及部分农作物分布示意图”。
(1)大豆主产区与油菜主产区气候特征的共同点是____。
(2)三大育种基地中,最容易受寒潮影响的是____;该育种基地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级阶梯。海南育种基地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地区,与甘肃、四川育种基地相比,海南育种基地的气候优势是____。除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外,涯州湾种子实验室能实现孕育出了众多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主要依托____(交通运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3)为确保粮食安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国策是( )
A.围湖造田 B.防治土地沙化、盐碱化
C.合理放牧 D.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22.【情境·人地协调观】梯田,诞生于山河之间,是大地上最美的等高线,用无声的语言讲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奇迹。下图是我国主要梯田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避免土壤肥力下降,婺源人设计了油菜—___________(粮食作物)轮作的方式,部分油菜种子成为梯田的肥料,改善了土壤肥力。
在婺源,梯田如链似带,蜿蜒的小河缓缓流过,河边是粉墙黛瓦的村庄,这幅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
(2)婺源有“中国最美乡村”之称,该地发展旅游业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
①以梯田花海打造摄影基地 ②大量修建宾馆,增加旅客承载力
③以古村落带动乡村旅游 ④平整梯田、开山修路,便利游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哈尼梯田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形成了“森林、水系、村寨、梯田”为一体的完整生态系统,体现了人地和谐的理念。2013年哈尼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请根据资料完成示意图,认识当地的生态系统,感悟人地和谐的理念。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宁夏彭阳县坚持生态立县理念,开展改坡造地、修建梯田、封育造林等一系列“治山改水”工程。
(4)彭阳梯田位于我国__________(地形区),当地居民将坡地变为一层层平整的台阶和田埂,改变了地表坡度,改善了当地__________的环境问题。
(5)我国地形多种多样,__________面积广大,耕地资源有限,其中梯田占耕地面积的1/4以上。我国是世界上梯田面积最广、类型最多的国家。联系地理学习,说一说梯田在我国的重要价值______。(至少三条)
23.【地理实践力】为认识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了解藏族同胞民风民俗,陕西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了一次从西宁乘火车到拉萨的雪域高原研学之旅,读青藏地区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西宁前往青海湖的研学旅程中,向北遥望甲山脉,其山脉名称是____。
(2)同学们在野生动物的天堂——三江源地区,找到了长江的源头是____(填序号);观察到能适应青藏高原独特的____气候的黑颈鹤,通过查询资料知道,黑颈鹤是唯一生长繁殖在青藏高原的鹤类。
(3)在青藏铁路沿途,常见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____;在青藏铁路南端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同学们见到了当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____和小麦。
(4)在与藏族同胞交往中,同学们发现藏民早晚将双手戴于凝胞袖中,中午脱下一只或两只抽子,系于腰间,该独特的穿衣方式与当地气候的关系是____;在冰天雪地中泡温泉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也是青藏地区特有的现象,请分析青藏地区南部地热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____。
专题20 中国在世界中——2023年初中地理会考复习专题突破卷: 这是一份专题20 中国在世界中——2023年初中地理会考复习专题突破卷,文件包含专题20中国在世界中解析版docx、专题20中国在世界中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9 青藏地区——2023年初中地理会考复习专题突破卷: 这是一份专题19 青藏地区——2023年初中地理会考复习专题突破卷,文件包含专题19青藏地区解析版docx、专题19青藏地区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7 南方地区——2023年初中地理会考复习专题突破卷: 这是一份专题17 南方地区——2023年初中地理会考复习专题突破卷,文件包含专题17南方地区解析版docx、专题17南方地区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