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陕西省铜川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陕西省铜川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简答题组,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陕西省铜川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跟踪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一个突出而强烈的感受是:小说故事化倾向。故事情节作为小说的第二大元素,跃升为主导性元素。它不仅反映出小说内在本质规律的变迁,也折射了社会历史的运演。同时,小说故事化也给小说的人物、结构、意蕴、写法等,带来诸多嬗变,特别是负面的蜕变。
小说与故事的本质特性,教科书、工具书讲得明白。小说:“以叙述为主,具体表现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相互关系、行动和事件以及相应的心理状态、意识流动等,从不同角度反映社会生活。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表现手法最丰富,表现方式也最灵活,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可以并用,也可有所侧重,一般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基本手段。”故事:“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生动性和联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通俗易懂。”时世变迁,这样的概括依然是“普遍真理”。比较而言,小说年轻,故事古老,后者是前者的“鼻祖”。不管是中国小说还是西方小说,都根植于通俗故事。
中国小说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发生在20世纪最初的二十多年。正如陈平原在《中国小说小史》中所说:“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基本是由以梁启超、林纾、吴趼人为代表的与以鲁迅、郁达夫、叶圣陶为代表的两代作家共同完成的。前者于1902年创办《新小说》杂志,催生出一大批带有明显过渡色彩的作品,时人称其为‘新小说’。后者以1918年《狂人日记》的发表为标志,在主题、文体、叙事方式等层面全面突破传统小说的藩篱,正式开创了延续至今的中国现代小说。”
小说是由人物、故事、环境三大元素构成的。但人物与故事一直处于纠缠不清的状态。英国作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说:“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不成为小说了。可见故事是一切小说不可或缺的最高要素。不过,我倒希望这种最高要素不是这种流传于古代的低级故事,而是别的什么东西。”中国现代小说家的卓越贡献,就在他们提高了小说的地位,小说成为“为社会”“为人生”的“重器”;变革了小说的内在结构与特性,由以故事为最高元素变成了以人物为最高元素。他们凭借的有两种资源与优势,一是作家自身的主体性修养与精神,这成为他们批判现实、启蒙民众乃至知识分子的坚实根基。二是作家开放的文学思想与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方法,在他们那里兼容并蓄,并锻造成锐利的文学工具。但在新世纪小说中故事却具有了主导性地位。故事向传奇性、戏剧性、复杂性、精微性等一步步发展,深刻地改变着小说的整体构成与功能。首先是复杂的故事情节淹没了人物形象。人物被故事所牵制、支配,人物性格精神难以彰显,出现了众多意象化、理念化甚至物化人形象。其次是对思想意蕴的冲击。一个有序而完整的故事,往往会衍生出一个简单而明晰的主题来。此外是对创作方法的简化。从“五四”到当今的小说创作,创作方法与表现形式已经非常现代而多样了,但故事情节自身的起承转合规律,使用写实的、描述的方法足矣,它不需要更多样、复杂的创作方法与手法,这无疑降低了现代小说的艺术品位与品格。这种故事化倾向,不仅短篇小说中存在,中长篇小说中更为凸显。
小说故事化倾向绝不仅仅是小说内部运动的结果,它是社会现实趋于物质化、戏剧化的自然折射;是人们对小说故事性、娱乐性阅读需求的一种迎合。但小说是一种超越现实、物质的形而上精神形态,它肩负着照亮社会、人生的“灯火”的使命。因此,把小说的归小说,故事的归故事,就是一个十分紧要的问题了。
(摘编自 2023.2.3《文学报·“小说”不能沦为“故事”》作者段崇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跟踪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最激动人心的感受是:作为小说第二大元素的故事情节,跃升为小说的主导性元素。
B.作者认为,比较而言故事古老小说年轻,故事是小说的“鼻祖”。不管是中国小说还是西方小说,都根植于通俗故事。
C.1902年梁启超等人创办的《新小说》杂志,催生出一大批色彩鲜明的新小说,完成了中国小说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
D.中国现代小说家凭借的有两种资源和优势,其中之一便是开放的文学思想与方法,使他们具有批判与启蒙的坚实根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跟踪新时期以来的小说创作的突出感受写起,提出了小说故事化倾向的问题,作者认为小说的归小说,故事的归故事,小说才能健康发展。
B.文章分析小说与故事的本质特征时,引用定义并运用比较的方法指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小说一般以塑造人物为基本手段故事侧重事件过程描述。
C.文章紧紧围绕新时期“小说故事化倾向”这一中心论点,从定义的内涵以及小说发展历史的角度,对其形成的原因和正负面结果做了深入的分析。
D.文章引用英国作家福斯特的观点,一方面说明小说中人物与故事一直处于纠缠不清的状态,另一方面也说明小说还是应该有超越故事的别的东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故事化倾向是小说内在本质规律的变迁造成的,这种倾向给小说的人物、结构、意蕴、写法等,带来诸多嬗变。
B.20世纪最初的二十多年,中国小说从主题、文体、叙事方式等层面逐步突破传统藩篱,完成了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
C.小说故事化倾向表现在故事向传奇性、戏剧性、复杂性、精微性等逐渐发展,深刻地改变着小说的整体构成与功能。
D.小说是一种超越现实、物质的形而上精神形态,故事化倾向不仅会淹没人物形象,还会对小说的思想意蕴形成冲击。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对老百姓利益的维护是医保谈判人的初心,也是他们使命必达的最大动力。
“4.4元的话,4太多,难听,再降4分钱行不行?”近日,一段国家医保准入谈判现场的视频被争相转发。视频中,企业报价从5.62元一路直降5次到4.4元,但谈判专家最终将价格砍到全球最低价4.36元。这种以百姓健康为重、分厘必争的精神令人动容,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今年的这次谈判,可称是这一领域成果丰硕的谈判。近日,国家医保局公布2019年医保药品准入谈判结果,共谈成97个药品,新增药品中有70个谈判成功,价格平均降幅为60.7%。全球知名的突破性创新药、价格高昂的药品,就这样“低调”地来到中国患者身边。据估计,癌症、丙肝、罕见病、糖尿病等患者,个人负担将降至20%以下,个别药品价格甚至只有原来的5%。这样的砍价,将大大改善绝大部分患者的生存质量,挽救无数人的生命,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摘自李红梅《药价分厘必争,彰显为民情怀》,《人民日报》2019年12月5日)
材料二
11月24日,国家医保局在山东济南举行全国医保电子凭证首发仪式,启动全国医保电子凭证系统,签发全国首张医保电子凭证。其中,山东省济南、青岛、淄博、烟台等城市和9个省本级统筹区为医保电子凭证和移动支付工作试点地区。医保电子凭证可以实现就医买药不刷卡、在医院挂号取药、在药店凭医保码付款等功能,患者看病时可带手机凭码轻松支付,没带手机可“刷脸”。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医疗机构仍然使用纸质医疗票据,医疗票据电子化的呼声很高,此前浙江等地推出医疗电子票据时,曾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医疗票据电子化之后,不仅避免了患者开票据或因票据遗失带来的麻烦,而且还能减少纸张消费,可谓既环保又便民。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当然是好事,不过近年来出现一种现象,一些地方推出的创新举措,很可能等到普及时就已被淘汰。比如,早年前各医院发行就诊卡被视为一大创举,但很快人们发现,各不兼容的就诊卡带来了许多麻烦,不利于信息交流和检查结果互认。医疗信息化需要统一标准,应该注重顶层设计,国家医保局推出的全国医保电子凭证,值得寄予积极期待,但各地医院如何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统一步伐、少走弯路,也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摘自秋实《医保电子凭证让看病报销不再“堵”,《北京青年报》2019年11月25日)
材料三
近日,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50元;原则上个人缴费标准同步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280元。同时,立足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大病保险运行情况,统筹提高大病保险筹资标准。
相关部门此次发文,是积极执行落实政府决策部署,提出的一系列细则,使居民医保待遇进一步提高。医保覆盖努力不让一人掉队,是全面小康的另一种体现,也是公民平等的映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从新冠肺炎患者治疗费医保均按规定报销,到基本医保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党和政府所做的一切无不体现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住院报销,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保与救助涵盖越细致,人们获得的保障就越多。后顾之忧减少,人们将轻装前进,为个人和家庭幸福而奋斗,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摘自蒋萌《城乡居民医保待遇今年有啥变化?》,“人民网”2020年6月19日)
4.下列对医保谈判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医保谈判分厘必争,灵魂砍价的背后彰显为民情怀。这样的砍价,将大大改善绝大部分患者的生存质量,挽救无数人的生命。
B.李先生是一位糖尿病患者,经过2019年国家医保局的医保谈判,李先生如今看病用药的个人负担已经降至20%以下。
C.经过谈判,全球知名的突破性创新药、价格高昂的药品“低调”地来到中国患者身边,有利于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D.无论是医保谈判过程中的艰难砍价,还是谈判结束后的丰硕成果,无一不体现着医保谈判人的初心、责任和使命。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医保电子凭证可以实现就医买药不刷卡、在医院挂号取药、在药店凭医保码付款等功能,集医疗票据、医保卡、就诊卡的功能于一身。
B.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及时纳入新冠肺炎治疗项目,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民生。
C.早年前各医院发行就诊卡被视为一大创举,但因其各不兼容带来了许多麻烦,不利于信息交流和检查结果互认,未及普及就已被淘汰。
D.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医保相关部门积极执行落实政府决策部署,医保覆盖努力不让一人掉队,是全面小康的另一种体现。
6.从2019到2020年,国家医保局交出了怎样的答卷?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干
汪曾祺
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
他家的门面很好认,是个石库门。麻石门框,两扇大门包着铁皮,用铁钉钉出如意云头。本地的店铺一般都是“铺闼子门”,十二块、十六块门板,晚上上在门槛的槽里,白天卸开。这样的石库门的门面不多。城北只有那么几家。一家恒泰当,一家豫丰南货店。恒泰当倒闭了,豫丰失火烧掉了。现在只剩下北市口老正大棉席店和东街连万顺酱园了。这样的店面是很神气的。尤其显眼的是两边白粉墙的两个大字。黑漆漆出来的。字高一丈,顶天立地,笔画很粗。一边是“酱”,一边是“醋”。这样大的两个字!全城再也找不出来了。白墙黑字,非常干净。
店堂也异常宽大。西边是柜台。东边靠墙摆了一溜豆绿色的大酒缸。酒缸高四尺,莹润光洁。这些酒缸都是密封着的。有时打开一缸,由一个徒弟用白铁筒把酒汲在酒坛里,酒香四溢,飘得很远。
往后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青砖铺地,整整齐齐排列着百十口大酱缸。酱缸都有个帽子一样的白铁盖子。下雨天盖上。好太阳时揭下盖子晒酱。有的酱缸当中掏出一个深洞,如一小井。原汁的酱油从并壁渗出,这就是所谓“抽油”。西边有一溜走廊,走廊尽头是一个小磨坊。一头驴子在里面磨芝麻或豆腐。靠北是三间瓦屋,是做酱菜切萝卜干的作坊。有一台锅灶,是煮茶干用的。
从外往里,到处一看,就知道这家酱园的家底是很厚实的。单是那百十缸酱就值不少钱!
连万顺的东家姓连。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信用好,为人和气,勤快。
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作“茶干”。连老大监制茶干,是很认真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闯出来了。车站、码头、茶馆、酒店都有卖的。后来竟有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双黄鸭蛋、醉蟹、董糖,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
连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没有什么特别处。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要说他的特别处,也有。有两点。
一是他的酒量奇大。他以酒代茶。他极少喝茶。他坐在账桌上算账的时候,面前总放一人豆绿茶碗。碗里不是茶,是酒,一般的白酒,不是什么好酒。他算几笔,喝一口,什么也不“就”。一天老这么喝着,喝完了,就自己去打一碗。他从来没有醉的时候。
二是他说话有个口头语:“的时候”。什么话都要加一个“的时候”。“我的时候”“他的时候”“麦子的时候”“豆子的时候”“猫的时候”“狗的时候....他说话本来就慢,加了许多”的时候”,就更慢了。如果把他说的“的时候”都删去,他每天至少要少说四分之一的字。
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门口的两个大字,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
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起来?”他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
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后记 :近来有人写文章,说我的小说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怀恋,我看后哑然。当代小说寻觅旧文化的根源,我以为这不是坏事。但我当初这样做,不是有意识的。我写旧题材,只是因为我对旧社会的生活比较熟悉,对我旧时邻里有较真切的了解和较深的感情。我也愿意写写新的生活,新的人物。但我以为小说是回忆。必须把热腾腾的生活熟悉得像童年往事一样,生活和作者的感情都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感伤主义,这样才能形成小说。但是我现在还不能。对于现实生活,我的感情是相当浮躁的。
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简直近似随笔。结构尤其随便,想到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这样做是有意的(也是经过苦心经营的)。我要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一次冲决: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小说当然要讲技巧,但是:修辞立其诚。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夜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台锅灶, 是煮茶千用的。”小说在介绍酱园时写茶干只此一句,后文又具体写了茶干的制作工艺,巧用伏笔,详略得当,可见作者匠心。
B.小说写连老大酒量奇大和惯用的口头语,与其做茶干无关,但能体现出老舍先生的观点:“一篇好的小说,人物形象是立在读者面前的。”
C.酱园的底子很厚实,但最终消失了,连老大的儿子不愿将其恢复,作者表面上对他的不作为有着抱怨和无奈,深层上则是借以展现社会变迁。
D.“后记”部分体现出了作者关于小说创作的理念,他认为小说的创作需要沉淀情感,去除浮躁,与技法相比,创作者的真诚态度更加重要。
8.小说开头部分详细介绍酱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后记中说“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请结合正文对此加以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谬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
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讽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赋奏,天子以为郎。
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馀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居岁馀、复召为郎。
相如口吃而善着书。常有消渴疾。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不慕官爵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着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
(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不慕官爵/
B.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不慕官爵/
C.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不慕官爵/
D.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不慕官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B.孝景帝,指汉景帝刘启,谥号孝景皇帝。谥号是人去世之后,后人评定其生平事迹,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
C.邑人,有亲缘关系之人,如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中有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D.苑囿,古代畜养禽兽供帝王玩乐的皇家专属园林,具有游赏、生产等功能,先秦时多称“囿”,汉时多称“苑”。
12.下列对原文内容有关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相如字长卿,小时候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所以他父母给他取名犬子。他完成学业后,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
B.汉武帝读到相如所作《子虚赋》,相如在此赋中借“子虚”“乌有先生”“无是公”三人,将赋的主旨归到节俭上,以规劝皇上。
C.相如做了许多年官之后,因有人上书状告他出使时接受了别人的贿赂而失掉了官职。在家一年后,他又被重新召到朝廷担任郎官。
D.相如因病免官后,皇上试图派人去把他的书取回来,而派去的人发现相如已经去世,他生前只留下一卷关于封禅的书,以待献给天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2)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赠郭将军①
李白
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②。
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
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
【注】①此诗当是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出翰林后在长安作。②紫微,紫微星又叫北极星,古人认为北极星是帝星,此处用于比喻皇帝。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郭将军少年武威事迹,后又晋升到银台门担任护卫皇帝的重任。
B.颔联写对郭将军的赞美,由此可以联想到李白奉诏翰林时受到礼遇时的满足。
C.颈联通过郭将军对家中爱子吹笛、美人起舞景象的回忆,寄托其对归家的渴望。
D.全诗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直爽的性格以及其诗歌中蕴含的浪漫主义色彩。
15.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郭将军形象?使用了何种手法?请结合整首诗具体分析。
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嗟来之食”出自《礼记》中的一个故事,常用来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化用了这个典故。
(2)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说:“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也暗含了类似的人们常常忘却历史之意。
(3)“雪”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但有时真假难分,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句以梨花写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一句则以雪写浪花。
七、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反正他没见过梅花,我就 ① 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是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 ② ,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有个叫林和靖的,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 ③ ,无人能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的消息。我怎么才能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独自迎雪吐艳,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么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17.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并列词语间的逗号改为顿号好不好?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谪居黄州,虽是苏轼人生命运的滑铁卢,却是其词作艺术的高峰时期。标志有二:一是词作数量最多,二是 ① 。为什么在人生低谷困顿时期,苏轼能创造词作的辉煌? ② 。
从外在的客观条件来看,当时诗尊词卑的词体观念,为苏轼提供了自由作词的适宜环境。苏轼因写诗而酿成乌台诗案,所以在谪居黄州期间,他不敢多写诗,以免再惹事端。作词在北宋当作一种娱乐方式,苏轼在谪居黄州期间不敢写诗,而且可以放心大胆地作词,作词成了苏轼挥洒苦闷、宣泄才情的方式。
从内在的主观条件来看,在痛苦的磨砺中,苏轼的思想境界、人格精神逐步走向成熟,从而为作词提供了新的情思。黄州词作全面立体地展现了苏轼在痛苦中挣扎、探求、超脱的心路历程,提升了词的思想深度、情感力度和艺术精度。苏轼的黄州词,标志着其词体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深刻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开启了词作的新路向,提供了新的抒情范式。
黄州与苏轼成就了彼此:黄州成就了苏轼及其词作; ③ ,让小城黄州声名远扬。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请结合材料简要阐释文中加点词语“滑铁卢”“成就”的含义。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八、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孙子兵法》中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水能漂石,可见“势”的力量巨大。合乎“势”,顺势而为,往往事半功倍;反之,则可能举步维艰;因而,人们要正确地认识“势”,灵活地把握“势”。面对不同的局面,有的人蓄势待发,有的人谋势而动,有的人乘势而上。
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C 3.A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最激动人心的感受”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一个突出而强烈的感受”,且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对“小说故事化倾向”是持否定态度的,所以选项褒贬理解错误。
C.“完成了中国小说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错误。这类“新小说”仅仅是“过渡”而非“完成”。
D.“开放的文学思想与方法,使他们具有批判与启蒙的坚实根基”错误。“具有批判与启蒙的坚实根基”的资源与优势是“自身的主体性修养与精神”。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
C.“‘小说故事化倾向’这一中心论点”错误。文章的中心论点不是“小说故事化倾向”,而是“小说”不能沦为“故事”。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及观点的能力。
A.“小说故事化倾向是小说内在本质规律的变迁造成的”错误。原文是“小说故事化倾向绝不仅仅是小说内部运动的结果”,选项缩小了范围。
故选A。
4.B 5.C 6.①医保谈判成果丰硕:药品丰富,质优、价低,将大大改善绝大部分患者的生存质量,挽救无数人的生命;②推出全国医保电子凭证:患者“一卡行天下”将变成现实,可以便捷就医并享受医保福利;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进一步提高居民医保待遇,医保覆盖努力不让一人掉队。
【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李先生如今看病用药的个人负担已经降至20%以下”错。原文,“据估计,癌症、丙肝、罕见病、糖尿病等患者,个人负担将降至20%以下”。可见,原文说的是“据估计”,不能肯定患者的个人负担已经降至20%以下。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C项,“未及普及就已被淘汰”错。原文中说的是“很可能等到普及时就已被淘汰”,并非“未及普及”,文中也没有提到就诊卡被淘汰。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中的“今年的这次谈判,可称是这一领域成果丰硕的谈判。近日,国家医保局公布2019年医保药品准入谈判结果,共谈成97个药品,新增药品中有70个谈判成功,价格平均降幅为60.7%。全球知名的突破性创新药、价格高昂的药品,就这样“低调”地来到中国患者身边。据估计,癌症、丙肝、罕见病、糖尿病等患者,个人负担将降至20%以下,个别药品价格甚至只有原来的5%。这样的砍价,将大大改善绝大部分患者的生存质量,挽救无数人的生命,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分析,可知医保谈判成果丰硕:药品丰富,质优、价低,将大大改善绝大部分患者的生存质量,挽救无数人的生命。
根据材料二中的“国家医保局在山东济南举行全国医保电子凭证首发仪式,启动全国医保电子凭证系统,签发全国首张医保电子凭证。其中,山东省济南、青岛、淄博、烟台等城市和9个省本级统筹区为医保电子凭证和移动支付工作试点地区。医保电子凭证可以实现就医买药不刷卡、在医院挂号取药、在药店凭医保码付款等功能,患者看病时可带手机凭码轻松支付,没带手机可‘刷脸’”分析,可知推出全国医保电子凭证:患者“一卡行天下”将变成现实,可以便捷就医并享受医保福利。
根据处理三中的“明确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50元;原则上个人缴费标准同步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280元。同时,立足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大病保险运行情况,统筹提高大病保险筹资标准”“相关部门此次发文,是积极执行落实政府决策部署,提出的一系列细则,使居民医保待遇进一步提高。医保覆盖努力不让一人掉队”分析,可知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进一步提高居民医保待遇,医保覆盖努力不让一人掉队。
7.C 8.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②突出了连万顺酱园的历史悠久、别具风采、财力雄厚;③典型化的场景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从侧面展现出连老大精明能干、经营有方;④开头详写酱园与小说结尾酱园的消失形成呼应,突出了呼吁抢救文保护传统手工艺的主旨。 9.小说呈现出明显的散文化特点。①情节淡化。正文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没有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片段式生活的叙写。②人物弱化。正文写连老大,只是简单概述,并没有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来进行塑造。③语言诗化。在介绍酱园和茶干时,语言洗练干净,文白相间,平淡、清新而富有诗意。④结构“形散神聚”。小说结构松散,分别写了酱园、茶干、连老大等,但都与传统上艺相关,结构呈现出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对他的不作为有着抱怨和无奈”错,结合“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分析,“抱怨”应是“惋惜”。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他家的门面很好认,是个石库门”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背景,介绍详细,增强了可信度。
内容方面,“城北只有那么几家。一家恒泰当,一家豫丰南货店。恒泰当倒闭了,豫丰失火烧掉了。现在只剩下北市口老正大棉席店和东街连万顺酱园了”,突出了连万顺酱园的历史悠久;“这样的店面是很神气的”“全城再也找不出来了”,表明万顺酱园别具风格;“从外往里,到处一看,就知道这家酱园的底子是很厚实的。——单是那百十缸酱就值不少钱”,表现财力雄厚。
表达效果,“店堂也异常宽大。四边是柜台。东……铁唧筒把酒汲在酒坛里,酒香四溢,飘得很远”“往后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青砖铺地,整整齐齐排列着百十口大酱缸。酱缸都有个帽子一样的白铁盖子。下雨天盖上……靠北是三间瓦屋,是做酱菜、切萝卜干的作坊。有一台锅灶,是煮茶干用的”,典型化的场景侧面烘托人物形象。“连万顺的东家姓连。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信用好,为人和气,勤快”,从侧面展现出连老大精明能干、经营有方。
结构上开头详写酱园与小说结尾酱园的消失形成呼应,突出了呼吁抢救保护传统手工艺的主旨。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意即小说呈现出散文化的特点。散文化可以从情节、人物、语言、意境和结构等方面思考。其中,后记中专门提及了结构:“结构尤其随便,想到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这样做是有意的(也是经过苦心经营的)。”作答本题,可以借助后记与正文的关系,然后结合文本的具体特点组织答案。
小说呈现出明显的散文化特点。①情节不像小说那么严格按照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布局安排,故事性不强,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情节无波澜起伏,大部分内容是随着作者的思绪组织安排。
②人物不是很突出,没有侧重性格特征的表现。正文写连老大,只是简单概述,并没有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以及肖像或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或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来进行塑造。
③语言追求诗化。“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闯出来了,车站、码头、茶馆、酒店都有卖的。后来竟有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双黄鸭蛋,醉蟹、董糖,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可见在介绍酱园和茶干时,语言洗练干净,文白相间,平淡、清新而富有诗意。
④结构“形散神聚”。小说结构松散,分别写了酱园、茶干、连老大等,但都与传统工艺相关,结构呈现出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多角度多侧面取材,却共同表现了一个主题思想,即对连万顺茶干的怀念,体现了散文的特这——形散而神不散。
10.D 11.C 12.B 13.(1)(司马相如)一向与临邛县令王吉互相交好,王吉说:“长卿你长期外出任官,不太顺心,可以到我里看看。”
(2)皇上听说这种情况,就派相如去责备唐蒙,趁此机会把这(唐蒙所为)并不是皇上的本意告知巴蜀百姓。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他同卓文君结婚后,很有钱。他担任官职,不曾愿意同公卿们一起参与商讨国家大事,而借病在家闲呆着,不追慕官爵。
“仕宦”是“进”的宾语,故“其进仕宦”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
“闲居”,偏正短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C.“邑人,有亲缘关系之人”错。邑人,是同乡之人。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汉武帝读到相如所作《子虚赋》,相如在此赋中借“子虚”“乌有先生”“无是公”三人,将赋的主旨归到节俭上,以规劝皇上”错。相如为武帝写作的游猎之赋,假托三个虚构的人物,来阐明做天子的大义的,不是《子虚赋》。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善”,交好;“宦游”,外出做官;“遂”,顺心、称心、如意;“过”,造访、拜访。
(2)“责”,责备,责罚;“因”,趁机;“喻告”,告知,晓示;“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状语后置,应为“以非上意喻告巴蜀民”。
参考译文: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他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所以他父母给他取名犬子。司马相如完成学业后,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最初,他凭借家中富有的资财而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正赶上汉景帝不喜欢辞赋,这时梁孝王前来京城朝见景帝,跟他来的善于游说的人,有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相如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因此就借生病为由辞掉官职,旅居梁国。梁孝王让相如这些读书人一同居住,相如才有机会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正赶上梁孝王去世,相如只好返回成都。然而这时家境变穷,又没有可以维持自己生活的职业。相如一向同临邛县令王吉相处得很好,王吉说:“长卿,你长期离乡在外,求官任职,不太顺心,可以来我这里看看。”于是,相如前往临邛,暂住在城内的一座小亭中。临邛县令佯装恭敬,天天都来拜访相如。最初,相如还是以礼相见。后来,他就谎称有病,让随从去拒绝王吉的拜访。然而,王吉却更加谨慎恭敬。
过了较长一段时间,蜀郡人杨得意担任狗监。侍奉汉武帝。一天,武帝读《子虚赋》,认为写得好,说:“我偏偏不能与这个作者同时。”杨得意说:“我的同乡人司马相如自称,是他写了这篇赋。”武帝很惊喜,就召来相如询问。相如说:“有这件事。但是,这赋只写诸侯之事。不值得看。请让我写篇天子游猎赋,赋写成后就进献皇上。”武帝答应了,并命令尚书给他笔和木简。相如用“子虚”这虚构的言辞,是为了陈述楚国之美;“乌有先生”就是哪有此事,以此为齐国驳难楚国;“无是公”就是没有此人,以阐明做天子的道理。所以假借这三个人写成文章,用以推演天子和诸侯的苑囿美盛情景。赋的最后一章主旨归结到节俭上去,借以规劝皇帝。把赋进献天子后,天子特别高兴。赋成,武帝封他为郎。
相如担任郎官数年,正逢唐蒙受命掠取和开通夜郎及其西面的棘中,征发巴、蜀二郡的官吏士卒上千人,西郡又多为他征调陆路及水上的运输人员一万多人。他又用战时法规杀了大帅,巴、蜀百姓大为震惊恐惧。皇上听到这种情况,就派相如去责备唐蒙,趁机告知巴、蜀百姓,唐蒙所为并非皇上的本意。
自那以后,有人上书告相如出使时接受了别人的贿赂,因而,他失掉了官职。他在家呆了一年多,又被召到朝廷当了郎官。
相如口吃,却善于写文章。他经常患消渴病(糖尿病)。他同卓文君结婚后,很有钱。他担任官职,不曾愿意同公卿们一起参与商讨国家大事,而借病在家闲呆着,不追慕官爵。相如已因病免官,家住茂陵。天子说:“司马相如病得很厉害,可派人去把他的书全部取回来。如果不这样做,以后就散失了。”派所忠前往茂陵,而相如已经死去,家中没有书。询问相如之妻,她回答说:“长卿本来不曾有书。他时时写书,别人就时时取走,因而家中总是空空的。长卿还没死的时候,写过一卷书,他说如有使者来取书,就把它献上。再没有别的书了。”他留下来的书上写的是有关封禅的事,进献给所忠。所忠把书再进献给天子,天子对之感到惊异。
(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删节)
14.C 15.①塑造了一位功高得宠、生活惬意、潇洒豪放,先得宠后失意的将军形象;②主要使用反衬(对比)手法,前六句层层铺垫,用铺叙的手法从各个角度层层渲染表现郭将军的志得意满,功高得宠,生活美满顺利;③紧接着笔锋一转,以前面的得意反衬如今的失意,失意的悲哀更深,也表现了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感。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寄托其对归家的渴望”错误。颈联“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意思是在家中看着玉树临风的儿子吹着玉笛,看着姬妾对着月亮翩翩起舞。应是通过郭将军家中这些美好的景象,写出郭将军家庭生活的美满。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中艺术形象以及表现手法的把握能力。
由首联“少年出武威”“护紫微”可知,郭将军从武威发迹,又担任起护卫皇帝的重任,可见其功勋卓著且位高权重,并深得皇帝的信任和宠爱。
颔联“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写郭将军早上擦拭宝剑去上朝,晚上喝醉酒垂着马鞭回家,可见郭将军工作顺利且生活惬意,潇洒豪放。
颈联中“爱子吹玉笛”“美人舞罗衣”通过写将军心爱的儿子玉树临风潇洒地吹笛和姬妾翩翩起舞,极写郭将军家庭生活的美满。
尾联中“畴昔雄豪如梦”,如今“相逢醉春晖”,从得意直落到失意,写郭将军过去的雄豪事迹如同在梦中一般,如今失去权力和职务,成为一个失意之人。
前六句极写其位高权重、生活美满、惬意潇洒,人生得意至极,后两句写其失去权势不受宠爱,主要运用反衬(对比)的手法,以前面的得意反衬现在的失意,突出其怀才不遇的失落和失意的悲哀之情,也借尾句“相逢且欲醉春晖”表现了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感。
16. 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千树万树梨花开 卷起千堆雪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弗、佛狸、祠、梨。
17.① 信口开河 ②自强不息 ③独占鳌头 18.不好。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语之间。而用逗号作隔,将词语变为几个短句,使停顿时间变长,加强了语气,既突显出意象意境之美,也强化了此地此景中赏梅的愉悦心情。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语境“反正他没见过梅花,我就 起来”,这里是说“我”觉得他没见过梅花,就随口乱说了一番,可用“信口开河”。信口开河:比喻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
第二处,解答此处可以结合自己对“梅花”的象征意义的掌握情况以及后文的“我怎么才能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独自迎雪吐艳,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进行分析,语境体现的是梅花努力向上,毫不服输毫不松懈的精神状态,可用“自强不息”。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不松懈。
第三处,后文描述梅花时说“无人能比”,说明林和靖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位居第一名,可用“独占鳌头”。独占鳌头:原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及赏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回答“不好”。
然后分析顿号和逗号的区别,解释为什么“不好”。
原因: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表示并列词语之间和序次语之后的停顿,表示的是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并且顿号可以用在并列的词语之间,也可以用在当作词语用的短语之间。而逗号表示的是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此处使用逗号,目的是将词语变为几个短句,使停顿时间变长,最终加强了语气,既突显出意象意境之美,也强化了人们在此地此景中赏梅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19.①名篇佳作最多;②这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③苏轼及其词作也成就了黄州。 20.①滑铁卢,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失败了,代指遭遇失败;这里指的是苏轼的什途遭遇失败。
②成就,指事业上的成绩,也指完成。这里指谪居黄州的经历助力苏轼逐步走向成熟,也提升了苏轼黄州词的思想深度、情感力度和艺术精度。黄州也因为苏轼及其词作而声名远扬。 21.作词在北宋被当作一种娱乐方式,苏轼在谪居黄州期间不敢写诗,却可以放心大胆地作词,作词成了苏轼宣泄苦闷、挥洒才情的方式。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对应“词作数量”,这里应是说词作的“质量”,所以可填:名篇佳作最多。
第②空,依据下文“从外在的客观条件来看”“从内在的主观条件来看”可知,这里是统领句,可填:这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第③空,前文说“黄州与苏轼成就了彼此”,所以这里可填:“苏轼及其词作也成就了黄州”。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词语含义的能力。
“滑铁卢”一词是出自滑铁卢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反法联军获得了决定性胜利,拿破仑失败了,所以滑铁卢代表失败。后也代指职业生涯遭遇失败。文中“滑铁卢”对应的语境是苏轼被贬。所以此处“滑铁卢”的意思就是指苏轼的人生命运遭遇挫折、失败。
依据后文“黄州成就了苏轼及其词作;苏轼及其词作也成就了黄州,让小城黄州声名远扬”可知,这里的“成就”应是动词,是说黄州和苏轼彼此成全、造就:谪居黄州的经历助力苏轼逐步走向成熟,也提升了苏轼黄州词的思想深度、情感力度和艺术精度;而黄州也因为苏轼及其词作而声名远扬。
2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的语病有:
1.成分残缺,“作词在北宋当作一种娱乐方式”应是“作词在北宋被当作一种娱乐方式”;
2.不合逻辑,“不敢写诗”和“放心大胆地作词”是转折关系,“而且”可改成“却”;
3.搭配不当,“挥洒苦闷、宣泄才情”应改成“宣泄苦闷、挥洒才情”。
22.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材料第一句引出材料整体内容“势”,引自《孙子兵法》对于“势”的阐述,意思是湍急的流水飞快奔腾,以至于能将石块冲走,这就是储蓄着巨大能量而一发不可遏止的客观态势。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解说,点明并强调“势”的突出特征就是具有力量巨大。“势”是一种客观存在,标示着事物发展的形势、态势、趋势。身处变动不居的时代环境,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我们离不开对“势”的认知与把握。材料第三句在前两句揭示对“势”客观力量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表明“势”的影响力,这句话由三个分句组成,前两个分句分别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势”的影响力,第三个分句承接前文,得出材料的核心要义——正确认识“势”,灵活把握“势”。面对力量巨大、影响巨大的“势”,唯有准确认识,灵活把握,才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分句承上启下,既是对前文的小结,也同时引出第二层。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我们要敏锐把握“势”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积极主动作为,善于积势蓄势谋势乘势。第二层即材料的第四句,这句话由四个分句组成,进一步指出在准确认识“势”的前提下,因应时势变化,应如何把握“势”——或“蓄势”,或“谋势”,或“乘势”。当时机未成熟、力量尚薄弱时,要“蓄势”,不露圭角, 持续积累,方可积厚成势,最终势如破竹,不可阻挡;当形势不利于己、处于被动时,要“谋势”,综合分析态势,施计用谋造势,变不利为有利;一旦时机成熟,已晦养厚积,势在必行时,要“乘势”,把握时机,赢得胜利,孟子就曾指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值材料第二层对“势”把握的不同方式是在第一层的基础上提出的。这就要求我们站在青年的立场上,面对时代,辩证思考。不论“蓄势”“谋势”还是“乘势”,前提都是对“势”的正确认知。写作时不必三者都谈,而应联系自身实际,重点谈其中一点,从而体现对“势”的判断以及所采取的把握“势”的策略。综上所述,解读材料的关键,把握材料的核心在于:正确认识“势”,灵活把握“势”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鉴别、判断与思考。
行文可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乘势而为,善作善成。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正确认识“势”是合理乘“势”而上的先决条件。二、明晰了“势”之方向后,在不同局面中选择不同把握“势”的方法没极其关键。三、把握当下之“势”,青年大有作为。时代大势,“风正劲,帆高悬”,青年当“乘势沧浪巅”。最后呼吁青年们当“顺势而上”,追求理想。
立意:
1.辨清“势”而知所向,乘“势”上而知所为。
2.把握时代大势,奏响时代强音。
3.蓄势谋势方得势,乘势而上步青云。
4.知势之力,顺势而为,势为我用。
5.悟顺势之哲理,赴时代之所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高三二模(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简答题组,选择 简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高级中学高三二模强化训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简答题组,选择 简答,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上海嘉定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上海市嘉定区2022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上海市嘉定区2022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