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学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10章第3节随机事件与概率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10章第3节随机事件与概率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材概念·结论·性质重现,基本技能·思想·活动经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节 随机事件与概率
考试要求: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2.了解概率的意义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3.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一、教材概念·结论·性质重现
1.确定试验的样本空间
(1)样本点和样本空间
我们把随机试验E的每个可能的基本结果称为样本点,全体样本点的集合称为试验E的样本空间.一般地,我们用Ω表示样本空间,用ω表示样本点.
(2)有限样本空间
如果一个随机试验有n个可能结果ω1,ω2,…,ωn,则称样本空间Ω={ω1,ω2,…,ωn}为有限样本空间.
2.事件类型的判断
(1)随机事件
我们将样本空间Ω的子集称为随机事件,简称事件,并把只包含一个样本点的事件称为基本事件.随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B,C,…表示.在每次试验中,当且仅当A中某个样本点出现时,称为事件A发生.
(2)必然事件
Ω作为自身的子集,包含了所有的样本点,在每次试验中总有一个样本点发生,所以Ω总会发生,我们称Ω为必然事件.
(3)不可能事件
空集∅不包含任何样本点,在每次试验中都不会发生,我们称∅为不可能事件.
3.事件的关系
(1)互斥(互不相容)
定义
一般地,如果事件A与事件B不能同时发生,也就是说A∩B是一个不可能事件,即A∩B=∅,则称事件A与事件B互斥(或互不相容)
含义
A与B不能同时发生
符号表示
A∩B=∅
图形表示
(2)互为对立
定义
一般地,如果事件A与事件B在任何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即A∪B=Ω,且A∩B=∅,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A的对立事件记为
含义
A与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
符号表示
A∩B=∅,A∪B=Ω
图形表示
4.事件的运算
(1)包含关系
定义
一般地,若事件A发生,则事件B一定发生,我们就称事件B包含事件A(或事件A包含于事件B)
含义
A发生导致B发生
符号表示
B⊇A(或A⊆B)
图形表示
特殊情形
如果事件B包含事件A,事件A也包含事件B,即B⊇A且A⊇B,则称事件A与事件B相等,记作A=B
(2)并事件(和事件)
定义
一般地,事件A与事件B至少有一个发生,这样的一个事件中的样本点或者在事件A中,或者在事件B中,我们称这个事件为事件A与事件B的并事件(或和事件)
含义
A与B至少一个发生
符号表示
A∪B(或A+B)
图形表示
(3)交事件(积事件)
定义
一般地,事件A与事件B同时发生,这样的一个事件中的样本点既在事件A中,也在事件B中,我们称这样的一个事件为事件A与事件B的交事件(或积事件)
含义
A与B同时发生
符号表示
A∩B(或AB)
图形表示
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都是指两个事件的关系,互斥事件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而对立事件除要求这两个事件不同时发生外,还要求必须有一个发生.
5.概率的基本性质
性质1:对任意的事件A,都有P(A)≥0.
性质2: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即P(Ω)=1,P(∅)=0.
性质3: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斥,那么P(A∪B)=P(A)+P(B).
性质4:如果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那么P(B)=1-P(A),P(A)=1-P(B).
性质5:如果A⊆B,那么P(A) ≤P(B).
性质6:设A,B是一个随机试验中的两个事件,我们有P(A∪B)= P(A)+P(B)-P(A∩B).
1.随机事件A,B互斥与对立的区别与联系
当随机事件A,B互斥时,不一定对立;当随机事件A,B对立时,一定互斥.
2.从集合的角度理解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
(1)几个事件彼此互斥,是指由各个事件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的交集为空集.
(2)事件A的对立事件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是全集中由事件A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的补集.
二、基本技能·思想·活动经验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是相同的. ( × )
(2)随机事件和随机试验是一回事. ( × )
(3)在大量重复试验中,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 ( √ )
(4)两个事件的和事件发生是指这两个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
( √ )
(5)若A,B为互斥事件,则P(A)+P(B)=1. ( × )
(6)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
( √ )
2.(2021·莆田期末)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8个红球,2个白球,除颜色外,球的大小、质地完全相同,采用不放回的方式从中摸出3个球.下列事件为不可能事件的是( )
A.3个都是白球
B.3个都是红球
C.至少1个红球
D.至多2个白球
A 解析:由于袋子中白球的个数为2个,摸出的3个球都是白球是不可能事情,故A选项正确.摸出的3个球都是红球是随机事件,故B选项错误.摸出的球至少一个红球是必然事件,故C选项错误.摸出的球至多2个白球是必然事件,故D选项错误.故选A.
3.(2022·烟台期末)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正六面体骰子,其六个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5,6,观察朝上一面的点数,设事件A=“点数为奇数”,B=“点数为4”,则A与B的关系为( )
A.互斥 B.相等
C.互为对立 D.相互独立
A 解析:事件A与B不可能同时发生,但能同时不发生,故A与B是互斥事件.
4.(多选题)口袋里装有1红,2白,3黄共6个形状相同的小球,从中取出2球,事件M=“取出的两球同色”,N=“取出的两球中至少有一个黄球”,S=“取出的两球至少有一个白球”,T=“取出的两球不同色”,H=“取出的两球中至多有一个白球”则( )
A.M与T互为对立 B.N与S互斥
C.S与H互斥 D.N与H不互斥
AD 解析:对于选项A,事件M=“取出的两球同色”,T=“取出的两球不同色”,显然不可能同时发生,且也不可能都不发生,所以M和T是对立事件.故选项A正确.对于选项B,如果“取出的两个球为一个白球和一个黄球”,则N和S同时发生,所以N和S不是互斥事件,故B选项错误.对于选项C,如果“取出的两个球为一个白球和一个黄球”,则S和H同时发生,所以S和H不是互斥事件,故C选项错误.对于选项D,如果“取出的两个球为一个白球和一个黄球”,则N和H同时发生,所以N和H不是互斥事件,故D选项正确.
5.容量为20的样本数据,分组后的频数如下表:
分组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频数
2
3
4
5
4
2
则样本数据落在区间[10,40)的频率为_________.
0.45 解析:落在[10,40)的频率为=0.45.
6.一个口袋内装有2个白球和3个黑球,则在先摸出1个白球后放回的条件下,再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先摸出1个白球后放回,再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实质上就是第二次摸到白球的概率.因为袋内装有2个白球和3个黑球,因此所求概率为.
考点1 随机事件的关系——基础性
(1)(多选题)(2021·枣庄期末)一个袋子中有大小和质地相同的4个球,其中有2个红色球(标号为1和2),2个绿色球(标号为3和4),从袋中不放回地依次随机摸出2个球,每次摸出一个球.设事件R1=“第一次摸到红球”,R=“两次都摸到红球”,G=“两次都摸到绿球”,M=“两球颜色相同”,N=“两球颜色不同”,则( )
A.R1⊆R B.R∩G=∅
C.R∪G=M D.M=
BCD 解析:由题意知,R=“两次都摸到红球”,R1=“第一次摸到红球”,所以R⊆R1,故选项A错误.
因为R=“两次都摸到红球”,G=“两次都摸到绿球”,两个事件没有公共的基本事件,所以R∩G=∅,故选项B正确.
因为R=“两次都摸到红球”,G=“两次都摸到绿球”,M=“两球颜色相同”,故R或G表示摸的两个球的颜色相同,所以R∪G=M,故选项C正确.
因为M=“两球颜色相同”,N=“两球颜色不同”,由对立事件的定义可知,M=,故选项D正确.
(2)把红、黑、蓝、白4张纸牌随机地分发给甲、乙、丙、丁4人,每人分得1张,事件“甲分得红牌”与事件“乙分得红牌”的关系是( )
A.既不互斥也不对立
B.既互斥又对立
C.互斥但不对立
D.对立
C 解析:把红、黑、蓝、白4张纸牌随机地分发给甲、乙、丙、丁4人,每人分得1张,事件“甲分得红牌”与事件“乙分得红牌”不能同时发生,但能同时不发生,
所以事件“甲分得红牌”与事件“乙分得红牌”的关系是互斥但不对立.
故选C.
判断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两种方法
(1)定义法:判断互斥事件、对立事件一般用定义判断,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为互斥事件;两个事件,若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则这两个事件为对立事件,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
(2)集合法:①由各个事件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彼此的交集为空集,则事件互斥.
②事件A的对立事件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是全集中由事件A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的补集.
1.同时投掷两枚硬币一次,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
A.“至少有1枚正面朝上”与“2枚都是反面朝上”
B.“至少有1枚正面朝上”与“至少有1枚反面朝上”
C.“恰有1枚正面朝上”与“2枚都是正面朝上”
D.“至少有1枚反面朝上”与“2枚都是反面朝上”
C 解析:在A中,“至少有1枚正面朝上”与“2枚都是反面朝上”不能同时发生,且“至少有1枚正面朝上”不发生时,“2枚都是反面朝上”一定发生,故A中的两个事件是对立事件.在B中,当2枚硬币恰好1枚正面朝上,1枚反面朝上时,“至少有1枚正面朝上”与“至少有1枚反面朝上”能同时发生,故B中的两个事件不是互斥事件.在C中,“恰有1枚正面朝上”与“2枚都是正面朝上”不能同时发生,且其中一个不发生时,另一个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故C中的两个事件是互斥而不对立事件.在D中,当2枚硬币同时反面朝上时,“至少有1枚反面朝上”与“2枚都是反面朝上”能同时发生,故D中的两个事件不是互斥事件.故选C.
2.口袋里装有6个形状相同的小球,其中红球1个,白球2个,黄球3个.从中取出两个球,事件A=“取出的两个球同色”,B=“取出的两个球中至少有一个黄球”,C=“取出的两个球中至少有一个白球”,D=“取出的两个球不同色”,E=“取出的两个球中至多有一个白球”.下列判断中正确的序号为________.
①A与D为对立事件;②B与C是互斥事件;③C与E是对立事件;④P(C∪E)=1;⑤P(B)=P(C).
①④ 解析:显然A与D是对立事件,①正确;当取出的两个球为一黄一白时,B与C都发生,②不正确;当取出的两个球中恰有一个白球时,事件C与E都发生,③不正确;C∪E为必然事件,P(C∪E)=1,④正确;P(B)=,P(C)=,⑤不正确.
考点2 随机事件的频率与概率——基础性
如图,A地到火车站共有两条路径L1和L2,现随机抽取100位从A地到达火车站的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所用时间(分)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选择L1的人数
6
12
18
12
12
选择L2的人数
0
4
16
16
4
(1)试估计40分钟内不能赶到火车站的概率;
(2)分别求通过路径L1和L2所用时间落在上表中各时间段内的频率;
(3)现甲、乙两人分别有40分钟和50分钟时间用于赶往火车站,为了尽最大可能在允许的时间内赶到火车站,试通过计算说明,他们应如何选择各自的路径.
解:(1)由已知共调查了100人,其中40分钟内不能赶到火车站的有12+12+16+4=44(人),
所以用频率估计相应的概率p==0.44.
(2)选择L1的有60人,选择L2的有40人,
故由调查结果得频率为
所用时间(分)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选择L1的频率
0.1
0.2
0.3
0.2
0.2
选择L2的频率
0
0.1
0.4
0.4
0.1
(3)设A1,A2分别表示甲选择L1和L2时,在40分钟内赶到火车站;B1,B2分别表示乙选择L1和L2时,在50分钟内赶到火车站.
由(2)知P(A1)=0.1+0.2+0.3=0.6,
P(A2)=0.1+0.4=0.5.
因为P(A1)>P(A2),所以甲应选择L1.
同理,P(B1)=0.1+0.2+0.3+0.2=0.8,
P(B2)=0.1+0.4+0.4=0.9.
因为P(B1)<P(B2),所以乙应选择L2.
1.概率与频率的关系
频率反映了一个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繁程度,频率是随机的,而概率是一个确定的值,通常用概率来反映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时也用频率来作为随机事件概率的估计值.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
2.随机事件概率的求法
利用概率的统计定义求事件的概率,即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事件发生的频率会逐渐趋近于某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概率.
提醒:概率的定义是求一个事件概率的基本方法.
1.在投掷一枚硬币的试验中,共投掷了100次,正面朝上的频数为51次,则正面朝上的频率为( )
A.49 B.0.5 C.0.51 D.0.49
C 解析:由题意,根据事件发生的频率的定义可知,“正面朝上”的频率为=0.51.
2.某学校共有教职工120人,对他们进行年龄结构和受教育程度的调查,其结果如下表:
本科
研究生
合计
35岁以下
40
30
70
35~50岁
27
13
40
50岁以上
8
2
10
现从该校教职工中任取1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校教职工具有本科学历的概率低于60%
B.该校教职工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概率超过50%
C.该校教职工的年龄在50岁以上的概率超过10%
D.该校教职工的年龄在35岁及以上且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概率超过10%
D 解析:对于选项A,该校教职工具有本科学历的概率p===62.5%>60%,故A错误.对于选项B,该校教职工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概率p===37.5%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5章第4课时复数学案,共16页。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精品导学案第76讲 随机事件与概率(学生版)+教师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古典概型与统计的综合,对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的概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8章第6节双曲线学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材概念·结论·性质重现,基本技能·思想·活动经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