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知道南北极地季节相反。2. 会用地图、景观图片、气温降水量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3. 能探究极地资料,总结归纳出极地具有的考察价值。4.通过学习,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理解去极地地区考察,既是探险,又是梦想,更是一种使命,考察极地是为了更好的爱护极地,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教学重点:1、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环境特征。2、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价值。3、保护两极地区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1.在极地地区如何辨别方向。2.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加寒冷。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独特的自然环境1.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教师:极地地区包括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这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先来了解一下极地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多媒体展示“南极地区位置和范围”和“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大家读图讨论并说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及其周边的大洲或大洋。 学生互相讨论,并在教师引导下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2.在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上判定方向教师:在南北极点,所有的方向都指向哪里?学生: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3.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教师: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学生: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4.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气候特点多媒体展示“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极地大风”图。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教师:读图对比一下两极地区的气温值,分析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气候及其景观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回答。总结:南极地区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南极以陆地为主,南极表层厚厚的冰雪折射反光,得到热量更少,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地区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地区景象:北极以海洋为主,终年冰封,冰雪天地。南极比北极冷的原因:南极地区是高原大陆,海拔高,得到热量少;南极大陆的比热比北极的海洋的比热小小,降温块,所以比北极寒冷。5.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代表动物教师:两极地区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在这样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有生命存在吗?说一说两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分别是什么?多媒体展示“企鹅”、“北极熊”等代表南北两极地区的动物和人类图片。学生:南极地区——企鹅:北极地区——北极熊。承转:南极地区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二、科学考察的宝地1.极地考察价值多媒体继续展示“南极地区图”“北极地区图”,引导学生说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分别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学生:南极地区有丰富的铜、铁、锰、铀、铅锌、金、镍等金属矿产和煤、石油等非金属矿产;北极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教师补充:极地地区不仅矿产资源丰富,还是个巨大固体淡水资源库和生物资源库。设问;除了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极地地区还有其他方面的重要价值吗?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回答:南极地区还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南极地区有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最广阔的实验室。多媒体展示“国际科学考察队”图。学生讨论,教师引导。2.极地科考站教师:为此世界有很多国家在南极建立了科学考察站,我们中国也不例外。引导学生从“南极地区图”和“北极地区图”上,找出我国在两个极地地区建立的科考站名称及地理位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如下:中国已经在南极地区建立了4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62°12'59"S,58°57'52"W)中山站(69°37'31"S,76°37'22"E)昆仑站(80°25'01"S,77°06'58"E)泰山站(73°51'S、76°58'E)我国在北极的科学考察站:北极黄河站(78°55′N、东经11°56E′)多媒体展示“泰山站”图。教师:泰山站是我国较为年轻的科学考察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的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其名寓意坚实、稳固、庄严、国泰民安等,代表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含义。你们看图,查找资料,说一说泰山站这一科学考察站的特点。学生:泰山站选择快速、易建造的装配化钢结构体系,建筑材料应能抵抗强风、暴雪、酷寒、冻融、冻胀、强紫外线照射、盐蚀等各种不利作用。建筑物位于风场下行区,每年都会有积雪,建筑造型有利于大风通过,建筑整体架空,下方风力加大,可吹走积雪。教师:各国相继在南极地区建立科考站的同时,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也逐渐拉开序幕。二战后随着对北极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科学家对北极地区考察也越来越频繁。我国在2004年也建立北极科考站黄河站,黄河站的大致位置(78°55′N,11°56′E)。承转: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极地地区,随之而来的是极地地区环境破坏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1.极地的环境问题教师:随着人类活动越来越平频繁,极地地区的环境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邮轮漏油,动物遭到人们滥杀,两极地区的冰川正在融化,南极上空发现了大面积的臭氧空洞等种种环境问题接踵而来。极地地区种种的环境问题,会带来哪些影响呢?回答: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恶化….2.环境保护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措施,派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总结归纳。 提示: 总结:南、北两极地区可谓是全球的最后“一方净土”, 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本课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极地地区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