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2023年高中数学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2.5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5.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导学案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数学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2.5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5.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导学案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数学第三章圆锥曲线的方程3.1椭圆3.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导学案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数学第三章圆锥曲线的方程3.2双曲线3.2.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导学案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数学第三章圆锥曲线的方程3.2双曲线3.2.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导学案新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学案 0 次下载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3.1 椭圆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
3.1 椭圆
3.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知识点一 椭圆
(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焦距的一半称为半焦距.
(2)集合的语言描述为P={M||MF1|+|MF2|=2a,2a>|F1F2|}.
知识点二 椭圆的标准方程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标准方程
+=1
(a>b>0)
+=1
(a>b>0)
图形
焦距
|F1F2|=2c
焦点坐标
(±c,0)
(0,±c)
a,b,c的
关系
a2=b2+c2
1.椭圆定义的应用
(1)椭圆的定义式:|PF1|+|PF2|=2a(2a>|F1F2|).在解题过程中将|PF1|+|PF2|看成一个整体,可简化运算.
(2)椭圆的定义中要求一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和为常数,因而在解决问题时,若出现“两定点”“距离之和”这样的条件或内容,应考虑是否可以利用椭圆的定义来解决.
2.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应用
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可以确定焦点坐标,或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
(1)求椭圆的焦点坐标时,若方程不为标准方程,应先将其化为标准方程,确定a2,b2的值和焦点所在的坐标轴,再利用关系式a2=b2+c2求出c,即可写出焦点坐标.
(2)已知方程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时,需注意:对于方程+=1,当m>n>0时,方程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当n>m>0时,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特别地,当n=m>0时,方程表示圆心在原点的圆.若已知方程的形式不是标准方程,需先进行转化.
3.求椭圆标准方程的常用方法
(1)关键量代入法;
(2)待定系数法;
(3)定义法;
(4)相关点法.
4.椭圆的焦点三角形问题
解答此类问题可结合椭圆的定义列出|PF1|+|PF2|=2a,利用这个关系式便可求出结果,因此回归定义是求解椭圆的焦点三角形问题的常用方法.在求解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
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中,虽然焦点位置不同,但都有a2=b2+c2.( )
(2)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
(3)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可以写成统一形式:Ax2+By2=1(其中A>0,B>0,A≠B).( )
答案 (1)√ (2)× (3)√
2.做一做
(1)设F1,F2为定点,|F1F2|=6,动点M满足|MF1|+|MF2|=10,则动点M的轨迹是( )
A.椭圆 B.直线
C.圆 D.线段
(2)a=5,c=3,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
(3)椭圆的方程为+=1,则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4)椭圆+=1上一点P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4,则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________.
答案 (1)A (2)+=1 (3)3 2 (4)6
题型一 椭圆的定义
例1 (1)已知点M是平面α内的动点,F1,F2是平面α内的两个定点,则“点M到点F1,F2的距离之和为定值”是“点M的轨迹是以F1,F2为焦点的椭圆”的( )
A.充要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已知△ABC的周长是8,且B(-1,0),C(1,0),则顶点A的轨迹方程是( )
A.+=1(x≠±3) B.+=1(x≠0)
C.+=1(y≠0) D.+=1(y≠0)
[解析] (1)若点M到点F1,F2的距离之和恰好为F1,F2两点之间的距离,则轨迹不是椭圆,所以前者不能推出后者.根据椭圆的定义,椭圆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2a,所以后者能推出前者,故前者是后者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C.
(2)∵|AB|+|AC|=8-|BC|=6>|BC|=2,∴顶点A的轨迹是以B,C为焦点的椭圆,设其方程为+=1(a>b>0),则a=3,b=2.又A,B,C三点不共线,∴顶点A的轨迹方程为+=1(x≠±3).
[答案] (1)C (2)A
1.对椭圆定义的三点说明
(1)椭圆是在平面内定义的,所以“平面内”这一条件不能忽视.
(2)定义中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是常数,而不能是变量.
(3)常数(2a)必须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否则轨迹不是椭圆,这是判断一曲线是否为椭圆的限制条件.
2.椭圆定义的两个应用
(1)若|MF1|+|MF2|=2a(2a>|F1F2|),则动点M的轨迹是椭圆.
(2)若点M在椭圆上,则|MF1|+|MF2|=2a.
[跟踪训练1]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到点F1(-4,0),F2(4,0)的距离之和等于8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B.到点F1(-4,0),F2(4,0)的距离之和等于6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C.到点F1(-4,0),F2(4,0)的距离之和等于12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D.到点F1(-4,0),F2(4,0)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答案 C
解析 A中,|F1F2|=8,故到点F1,F2的距离之和为8的点的轨迹是线段F1F2;B中,到点F1,F2的距离之和为6的点的轨迹不存在;C中,根据椭圆的定义,知该轨迹是椭圆;D中,点的轨迹是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
(2)已知圆A:(x+3)2+y2=100,圆A内一定点B(3,0),圆P过点B且与圆A内切,求圆心P的轨迹方程.
解 设圆P的半径为r.
又圆P过点B,∴|PB|=r.
又圆P与圆A内切,圆A的半径为10.
∴两圆的圆心距|PA|=10-r,即|PA|+|PB|=10(大于|AB|).
∴点P的轨迹是以A,B为焦点的椭圆.
∴2a=10,2c=|AB|=6,
∴a=5,c=3.∴b2=a2-c2=25-9=16.
即点P的轨迹方程为+=1.
题型二 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2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焦点坐标分别为(0,-2),(0,2),且经过点(4,3);
(2)a=8,c=6;
(3)经过两点P1,P2.
[解] (1)由题意,得2a=+=12,
得a=6.
又c=2,∴b2=a2-c2=32.
∴所求的椭圆的方程为+=1.
(2)∵a=8,c=6,∴b2=a2-c2=64-36=28.
当焦点在x轴上时,椭圆的方程为+=1;
当焦点在y轴上时,椭圆的方程为+=1.
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1或+=1.
(3)①当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时,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a>b>0),
依题意知解得
∵a2=<=b2,∴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不存在.
②当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时,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1(a>b>0).
由题意得解得
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解法探究] 本例(1)(3)有没有其他解法呢?
解 (1)∵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
设所求的椭圆方程为+=1(a>b>0).
由题意得得
∴所求的椭圆方程为+=1.
(3)设所求椭圆的方程为Ax2+By2=1(A>0,B>0,A≠B).
由题意得解得
∴所求的椭圆方程为5x2+4y2=1,即+=1.
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
(1)关键量代入法:先确定椭圆的焦点位置,明确其标准方程的形式,再利用定义及a2-b2=c2求出参数a,b,最后代入椭圆标准方程.
(2)待定系数法:构造a,b,c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解方程组求出a,b.但是要注意先确定焦点所在的位置,其主要步骤可归纳为“先定位,后定量”.
当焦点位置不确定时,可设椭圆方程为mx2+ny2=1(m>0,n>0,m≠n).因为它包括焦点在x轴上(m
(3)定义法:利用椭圆的定义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应先根据动点具有的条件,验证是否符合椭圆的定义,即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是否是一常数,且该常数(定值)大于两点间的距离,若符合,则动点的轨迹为椭圆,然后由定义确定椭圆的基本量a,b,c,这就是定义法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但注意检验.
(4)相关点法:当题目中所求动点和已知动点存在明显关系时,一般利用相关点的方法求解.用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为
①设点:设所求轨迹上动点坐标为P(x,y),已知曲线上动点坐标为Q(x1,y1).
②求关系式:用点P的坐标表示出点Q的坐标,即得关系式
③代换:将上述关系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得到所求动点轨迹的方程,并把所得方程化简即可.
[跟踪训练2] (1)设F1,F2分别是椭圆E:x2+=1(0 答案 x2+=1
解析 设点A在点B上方,F1(-c,0),F2(c,0),其中c=.因为AF2⊥x轴,所以点A的坐标为(c,b2),设点B的坐标为(x0,y0),由|AF1|=3|F1B|,可得=3,
即解得
代入椭圆方程可得+b2=1,得b2=,
所以椭圆方程为x2+=1.
(2)求过点(-3,2)且与+=1有相同焦点的椭圆的方程.
解 ∵c2=9-4=5,焦点在x轴上,
∴设椭圆的方程为+=1.
∵点(-3,2)在椭圆上,∴+=1,∴a2=15,
∴所求椭圆方程为+=1.
题型三 椭圆标准方程的应用
例3 若方程+=1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9
[解析] 依题意可得
解得
[条件探究] 若将本例条件“y轴”改为“x轴”,其他条件不变,试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 依题意可得
解得-9
解 由题意得c2=(m+9)-(16-m)=2m-7,
所以c=,又
方程+=1表示椭圆的条件是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条件是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条件是
[跟踪训练3] (1)“3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B
解析 由方程+=1表示的曲线是椭圆,可得解得3
解 ∵2c=6,∴c=3.
当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时,由椭圆的标准方程知a2=25,b2=m2 ,a2=b2+c2,得25=m2+9,∴m2=16,又m>0,故m=4.
当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时,由椭圆的标准方程知a2=m2,b2=25, a2=b2+c2,得m2=25+9=34,又m>0,故m=.
综上,实数m的值为4或.
题型四 椭圆的焦点三角形问题
例4 已知椭圆+=1中,点P是椭圆上一点,F1,F2是椭圆的焦点,且∠PF1F2=120°,求△PF1F2的面积.
[解] 由+=1可知a=2,b=,所以c==1,从而|F1F2|=2c=2.
在△PF1F2中,由余弦定理得|PF2|2=|PF1|2+|F1F2|2-2|PF1||F1F2|cos∠PF1F2,即|PF2|2=|PF1|2+4+2|PF1|.①
由椭圆定义得|PF1|+|PF2|=2a=4.②
由①②联立可得|PF1|=.
所以S△PF1F2=|PF1||F1F2|sin∠PF1F2=××2×=.
[条件探究] 本例中“∠PF1F2=120°”改为“∠F1PF2=60°”,其他条件不变,应该怎样解答?
解 由已知a=2,b=,得c===1.
∴|F1F2|=2c=2.
在△PF1F2中,|F1F2|2=|PF1|2+|PF2|2-2|PF1|·|PF2|cos60°,
即4=(|PF1|+|PF2|)2-2|PF1||PF2|-2|PF1|·|PF2|cos60°.
∴4=16-3|PF1||PF2|.∴|PF1||PF2|=4,
∴S△PF1F2=|PF1||PF2|sin60°=×4×=.
1.椭圆中焦点三角形的解题策略
在解焦点三角形的相关问题时,一般利用两个关系式:
(1)由椭圆的定义可得|PF1|,|PF2|的一个关系式,|PF1|+|PF2|=2a.
(2)利用正、余弦定理可得|PF1|,|PF2|的一个关系式.
这样我们便可求解出|PF1|,|PF2|.
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把|PF1|±|PF2|,|PF1|·|PF2|看成一个整体进行转化求解,而不是具体求出|PF1|与|PF2|的值,所以在解题时注意椭圆定义及正、余弦定理的灵活运用.
2.焦点三角形的常用公式
(1)焦点三角形的周长L=2a+2c.
(2)在△MF1F2中,由余弦定理可得|F1F2|2=|MF1|2+|MF2|2-2|MF1||MF2|cos∠F1MF2.
(3)焦点三角形的面积S△F1MF2=|MF1||MF2|·sin∠F1MF2=b2tan.
[跟踪训练4] 椭圆+=1的焦点为F1,F2,点P在椭圆上,若|PF1|=4,则∠F1PF2的大小为________.
答案 120°
解析 ∵|PF1|=4,∴|PF2|=2a-4=6-4=2.
∵|F1F2|=2c=2,∴在△F1PF2中,利用余弦定理可得,
cos∠F1PF2==-,
∴∠F1PF2的大小为120°.
1.若平面内点M到定点F1(0,-1),F2(0,1)的距离之和为2,则点M的轨迹为( )
A.椭圆 B.直线F1F2
C.线段F1F2 D.直线F1F2的垂直平分线
答案 C
解析 |MF1|+|MF2|=2=|F1F2|,所以点M的轨迹为线段F1F2.
2.以两条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过点P和Q,则此椭圆的方程是( )
A.+x2=1
B.+y2=1
C.+y2=1或x2+=1
D.以上都不对
答案 A
解析 设椭圆方程为mx2+ny2=1(m>0,n>0,m≠n),则解得∴椭圆方程为x2+=1.故选A.
3.(多选)与椭圆+=1有公共焦点的椭圆是( )
A.+=1 B.+=1
C.+=1 D.+=1
答案 BCD
解析 设与椭圆+=1有公共焦点的椭圆系方程为+=1(λ>-16).对比各选项可知,当λ=-2时,得+=1;当λ=5时,得+=1;当λ=-9时,得+=1.故选BCD.
4.已知F1,F2是椭圆C:+=1(a>b>0)的两个焦点,P为椭圆C上的一点,且⊥,若△PF1F2的面积为9,则b=________.
答案 3
解析 设|PF1|=r1,|PF2|=r2,
则由题意得
由①得r+2r1r2+r=4a2,
由②得r1r2=18,所以r+r+36=4a2,④
④-③得36=4a2-4c2,即4b2=36,所以b2=9,b=3.
5.点M(x,y)与定点F(2,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x=8的距离的比是1∶2,求点M的轨迹方程.
解 设d是点M到直线x=8的距离,根据题意,所求轨迹就是集合P=,
由此得=.
将上式两边平方,并化简,得3x2+4y2=48,
即点M的轨迹方程为+=1.
A级:“四基”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已知点A(-3,0),B(0,2)在椭圆+=1上,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A.+=1 B.+=1
C.+y2=1 D.+=1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得解得m2=9,n2=4,所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2.如图所示,一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F是圆内一定点,M是圆周上一动点,把纸片折叠使M与F重合,然后抹平纸片,折痕为CD,设CD与OM交于点P,则点P的轨迹是( )
A.椭圆 B.直线
C.射线 D.圆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意知,CD是线段MF的垂直平分线,所以|MP|=|PF|,所以|PF|+|PO|=|PM|+|PO|=|MO|(定值),又因为|MO|>|FO|,所以根据椭圆的定义可判断出点P的轨迹是以F,O两点为焦点的椭圆.故选A.
3.方程 +=10化简的结果是( )
A.+=1 B.+=1
C.+=1 D.+=1
答案 B
解析 由方程左边的几何意义及椭圆定义可知,方程表示的曲线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且c=2,a=5.所以b2=a2-c2=21,故化简结果为+=1.
4.椭圆+=1上一点M到焦点F1的距离为2,N是MF1的中点,则|ON|等于( )
A.2 B.4
C.6 D.
答案 B
解析 设椭圆的另一个焦点为F2,因为椭圆+=1上一点M到焦点F1的距离为2,即|MF1|=2,又|MF1|+|MF2|=2a=10,所以|MF2|=8.因为N是MF1的中点,O是F1F2的中点,所以|ON|=|MF2|=4.
5.我们把由半椭圆+=1(x≥0)与半椭圆+=1(x<0)合成的曲线称作“果圆”(其中a2=b2+c2,a>b>c>0).如图所示,设点F0,F1,F2是相应椭圆的焦点,A1,A2和B1,B2是“果圆”与x轴和y轴的交点,若△F0F1F2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则a,b的值分别为( )
A.,1 B.,1
C.5,3 D.5,4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知,a2-b2=2=,b2-c2=2=,∴a2-c2=1.又a2=b2+c2,∴b2=1,b=1.∴a2=,a=.
6.(多选)椭圆+=1上一点P到两焦点的距离之积为m,则m取最大值时,P点坐标可以是( )
A.(0,-3) B.
C.(0,3) D.
答案 AC
解析 记F1(-4,0),F2(4,0),|PF1|·|PF2|≤2=2=25,当且仅当|PF1|=|PF2|时,等号成立.∴P应在椭圆与y轴的交点处,∴P(0,3)或(0,-3).
二、填空题
7.已知F1,F2为椭圆+=1的两个焦点,过F1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若|F2A|+|F2B|=12,则|AB|=________.
答案 8
解析 如图,由椭圆的定义知,|F1A|+|F2A|=2a=10,|F1B|+|F2B|=2a=10,∴|AB|=20-|F2A|-|F2B|=20-12=8.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ABC的顶点A(-4,0)和C(4,0),顶点B在椭圆+=1上.则=________.
答案
解析 由椭圆方程+=1知,a=5,b=3,∴c=4,
即点A(-4,0)和C(4,0)是椭圆的焦点.
又点B在椭圆上,
∴|BA|+|BC|=2a=10,且|AC|=8.
于是,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
==.
9.已知A,B是椭圆+=1与x轴的交点,P是椭圆上不同于A,B的一点,直线PA,PB的倾斜角分别为α,β,则=________.
答案
解析 设P(x0,y0),则kAP·kBP=·===-,所以tanαtanβ=-,
故====.
三、解答题
10.如图,已知点P(3,4)是椭圆+=1(a>b>0)上一点,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若·=0.
(1)求椭圆的方程;
(2)求△PF1F2的面积.
解 (1)∵·=0,
∴△PF1F2是直角三角形,∴|OP|=|F1F2|=c.
又|OP|==5,∴c=5.
∴椭圆方程为+=1.
又P(3,4)在椭圆上,∴+=1,
∴a2=45或a2=5.
又a>c,∴a2=5舍去.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1.
(2)由椭圆定义知,|PF1|+|PF2|=6,①
又|PF1|2+|PF2|2=|F1F2|2,②
由①2-②得2|PF1|·|PF2|=80,
∴S△PF1F2=|PF1|·|PF2|=×40=20.
B级:“四能”提升训练
1.已知P是椭圆+y2=1上的一点,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
(1)当∠F1PF2=60°时,求△F1PF2的面积;
(2)当∠F1PF2为钝角时,求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解 (1)由椭圆的定义,得|PF1|+|PF2|=4且F1(-,0),F2(,0).①
在△F1PF2中,由余弦定理,得
|F1F2|2=|PF1|2+|PF2|2-2|PF1||PF2|cos60°.②
由①②得|PF1||PF2|=.
所以S△PF1F2=|PF1||PF2|sin∠F1PF2=.
(2)设点P(x,y),由已知∠F1PF2为钝角,得·<0,
即(--x,-y)(-x,-y)=x2+y2-3<0.
又y2=1-,所以x2<2,解得-
2.设F1,F2分别为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
(1)若椭圆C上的点A到F1,F2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4,写出椭圆C的方程和焦点坐标;
(2)设点K是(1)中所得椭圆上的动点,求线段F1K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解 (1)椭圆C的焦点在x轴上,由椭圆上的点A到F1,F2两点的距离之和是4,得2a=4,即a=2.又点A在椭圆上,因此+=1,得b2=3,则c2=a2-b2=1.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焦点为F1(-1,0),F2(1,0).
(2)设椭圆C上的动点K(x1,y1),线段F1K的中点Q(x,y),则x=,y=,即x1=2x+1,y1=2y.
因为点K(x1,y1)在椭圆+=1上,所以+=1,即2+=1,此即为所求点的轨迹方程.
高中数学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3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3.1 椭圆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3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3.1 椭圆导学案,共8页。
高中人教A版 (2019)3.1 椭圆优秀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A版 (2019)3.1 椭圆优秀导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小试牛刀,经典例题,跟踪训练,当堂达标,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3.1 椭圆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3.1 椭圆学案设计,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