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十五中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十五中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 下列关于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生理盐水 B. 稀碘液染色有利于观察
C. 应先用低倍物镜进行观察 D. 能观察到细胞壁
2. 沙漠中生物种类稀少、企鹅不能生活在热带、文竹不能放在太阳下暴晒,造成这些生物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分别是( )
A. 阳光、水、温度 B. 温度、阳光、水 C. 水、温度、阳光 D. 水、阳光、温度
3. 皮肤在人体表面起保护作用,当皮肤划破时人会感到疼痛,有时会流血。以上现象说明皮肤中包含的组织有( )
A. 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B. 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分生组织
C. 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肌肉组织 D. 营养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4. 下面所列物质与对应缺乏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碘——地方性甲状腺肿 B. 维生素C——贫血症
C. 胰岛素——糖尿病 D. 维生素D——佝偻病
5. 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①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B. 细胞③不具有止血、凝血的功能
C. 血浆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血红蛋白
D. 如果要从血细胞中提取DNA,要选择图中③
6. 下列关于动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蝗虫具有坚韧的外骨骼,有利于体内水分散失
B. 鲫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
C. 家鸽用气囊辅助呼吸,适应飞行生活
D. 蚯蚓用湿润体表呼吸,适应土壤生活
7. 下列植物的生殖方式中,后代具有双亲遗传特性的是( )
A. 玉米用种子繁殖 B. 竹用地下茎繁殖 C. 椒草用叶繁殖 D. 马铃薯用块茎繁殖
8. 海带、葫芦藓、银杏、花生都是我们常见的植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带中不含叶绿素,不能制造有机物 B. 葫芦藓依靠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C. 银杏树上的白果由子房发育而来 D. 花生种子储存营养的结构是子叶
9. 如图是鸟卵结构示意图,将来能发育成雏鸟的重要结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下列关于生命的起源与生物进化叙述错误的是( )
A. 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一般越简单越低等
C. 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D. 生物产生的变异是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11. 关于图中四种生物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B. 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
C.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 是植物细胞,有液泡、细胞壁等结构
12. 某同学提开水壶时不小心被烫了一下,立刻缩手。如图是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B.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C. 若图中⑤结构受到损伤,则不能完成反射活动
D. 该反射在图中神经结构中传导的顺序是:②→④→⑤→③→①
13. 户外旅行遇到电闪雷鸣的极端天气,人们会寻找安全地点躲避,人体感受电闪雷鸣的感受器位于( )
A. 视网膜听小骨 B. 巩膜鼓膜 C. 视网膜耳蜗 D. 虹膜耳蜗
14. 下列关于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蜻蜓点水”属于繁殖行为
B. 家蚕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C. 蝴蝶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D. 蜻蜓、家蚕和蝴蝶的受精方式都是体内受精
15. 谚语“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植物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 根冠 B. 分生区 C. 伸长区 D. 成熟区
16. 在学农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参与了番茄幼苗的移栽和田间管理。他们的做法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
A. 中耕松土——提高土壤空气含量 B. 在傍晚移栽——增强呼吸作用
C. 移栽时根部带土坨——保护根毛和幼根 D. 及时锄去杂草——减少杂草与番茄竞争
17. 豌豆种子中贮存营养物质的主要结构是( )
A. 胚乳 B. 胚根 C. 子叶 D. 胚芽
18. 生物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制作酸奶利用发酵技术 B. 培育多莉羊采用的是转基因技术
C. 培育高产抗倒伏小麦采用杂交技术 D. 培育太空番茄利用诱变育种
19.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首选措施,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新冠病毒没有遗传物质,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
B. 核酸检测是为了筛查出人群中潜在的传染源
C. 接种新冠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的保护易感人群
D. 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进入人体的新冠疫苗与其引发的免疫反应分别是抗原、特异性免疫
20. 今年入春银川市连续出现严重沙尘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健康带来严重影响,这再次提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列环保措施中,错误的是( )
A.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B. 节能减排绿色出行
C. 核废水直接排入太平洋 D.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0分)
21. 2021年,教育部明确要求在中小学开展手机管理、睡眠管理、课外读物、作业管理、体质健康管理(简称“五项管理”),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根据相关生物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青少年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 ______ ,其主要吸收场所为 ______ 。
(2)充足的睡眠有助于 ______ 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同学们的生长发育。
(3)长时间玩手机会导致用眼疲劳,造成眼球结构中 ______ 凸度过大,使物像落在 ______ 前方,形成近视。
(4)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呼吸频率和深度加大,吸气时膈肌处于 ______ 状态,此时空气中的氧气经肺泡壁扩散进入血液,再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供其进行 ______ 。氧气进入血液循环后,最先到达图中心脏的 ______ (填图中序号)。在心脏四个腔中,心肌壁最厚的是 ______ 。
(5)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 ______ 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再由肾小管将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 ______ 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余废物形成尿液暂时储存在 ______ 内,最终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22. 如图为人的生殖和胚胎发育简图,A、C表示人体不同细胞,B表示人体生殖器官,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男性生殖细胞A与卵细胞在女性生殖器官 ______ 中经过受精作用形成细胞C,这意味着新生命的诞生,细胞C发育成胎儿的过程中,需要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和 ______ 。若C细胞最终发育成一个男孩,则该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______ ,性染色体位于细胞的控制中心 ______ 中。
(2)准妈妈为避免手机辐射应尽量少看手机,可以通过阅读书籍陶冶情操,舒缓情绪,进行胎教。宋诗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的雄蛙鸣叫,呈现了青蛙的 ______ 行为(从动物行为的作用考虑)。青蛙从受精卵开始经历不同阶段发育到成蛙,它的发育属于 ______ 发育。
(3)一对有耳垂的夫妇生了一个没有耳垂的孩子,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______ ,由此判断:有耳垂是 ______ 性状(“填显性或隐性”)。
(4)若耳垂性状用字母D表示,显性基因D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d控制隐性性状,一对有耳垂的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没有耳垂的孩子,可以推断这对夫妻的基因组成都是 ______ 。他们打算生二胎,他们再生一个有耳垂的男孩的可能性是 ______ 。
23. 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部,贺兰山中生物资源较为丰富,植物有青海云杉、山杨、白桦、油松、蒙古扁桃等665种。动物有马鹿、獐、盘羊、金钱豹、青羊、石貂、蓝马鸡等180余种,其中昆虫资源17目123科905种,其中珍贵稀有的包括金蝠蛾、丝粉蝶、黑凤蝶等。其次还有大量鼠、兔等动物。这里夏时凉爽宣人,冬来银妆素毫。请据题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贺兰山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尽管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但生物数量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 能力。贺兰山中的青海云杉、山杨、白桦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 。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把 ______ 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绿色植物通过 ______ 作用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2)炎炎夏日时,植物有着自己独特的防晒方式以免被烈日灼伤,这个“秘密武器”是植物的 ______ ,它降低了叶片温度。
(3)贺兰山保护区的金钱豹、蓝马鸡、黑凤蝶等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较近的动物是 ______ ,其生殖特点为 ______ 、哺乳。
(4)小明同学骑自行车去贺兰山游玩,骑车过程中主要依靠骨、 ______ 和骨骼肌构成的运动系统完成相应的动作;小明根据交通指示灯做到“红灯停、绿灯行”的安全文明行为属于 ______ 反射(选填“条件”或“非条件”)。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24. 某校兴趣小组向全校同学提出了“关注健康,远离酒精”的倡议,并进行了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影响的实验,以验证酒精的危害。请根据如下表回答问题:
组别 | 第1组 | 第2组 | 第3组 | 第4组 | 第5组 |
酒精浓度(%) | 0(清水) | 5% | 10% | 15% | 20% |
水蚤心率平均值(次/分) | 198 | 144 | 126 | 102 | 80 |
(1)针对该实验,兴趣小组作出的假设是 ______ 。
(2)该实验的变量为 ______ ,设置清水组是为了起到 ______ 作用。
(3)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水蚤心率 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由此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______ 。
(4)健康不仅体现在身体健康,还包括 ______ 健康和 ______ 。结合该实验结论,请对同学和家人提出一条健康生活的建议: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人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滴加和人体细胞液浓度相同的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原有形状,便于观察,A正确。
B、观察和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为了观察的更清楚,应该用稀碘液染色,B正确。
C、应先用低倍镜进行观察口腔上皮细胞,C正确。
D、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没有细胞壁,D不正确。
故选:D。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步骤包括:擦、滴、刮、涂、盖、染。滴的是生理盐水,用稀碘液染色,用显微镜观察时,先用低倍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熟练掌握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规范的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是答题关键。
2.【答案】C
【解析】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沙漠干旱缺水,而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地区水分严重缺乏导致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企鹅可以说是天生最不怕冷的鸟类.它全身羽毛密布,并且皮下脂肪厚达二至三公分,这种特殊的保温设备,使它在摄氏零下六十度的冰天雪地中,仍然能够自在生活,而不能生活在热带主要是受温度影响的;文竹不能放在太阳下暴晒,是因为文竹保水能力较差,放在太阳下因为光照过强蒸腾作用过于旺盛,失水较多而萎蔫,影响文竹生长.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3.【答案】A
【解析】解:表皮位于皮肤的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表皮内没有血管和神经。
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感觉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属于神经组织。
人不慎划破了皮肤,感到疼,说明伤到了真皮,真皮内有神经组织,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故选:A。
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组织是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人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4种。
明确人的主要组织及特点即能正确答题。
4.【答案】B
【解析】解: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如果饮食中长期缺乏含碘的无机盐会成形地方性甲状腺肿,也叫大脖子病。A正确。
B、饮食中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一般的贫血患者,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B错误。
C、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C正确。
D、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乏钙或者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D正确。
故选:B。
人体对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需要量很小,但作用却很大,人体一旦缺乏,甚至引发疾病,据此分析解答。
掌握各类维生素的作用及缺乏症和无机盐的作用等知识即可解答。
5.【答案】A
【解析】解:A、①红细胞最多,而且呈两面凹的圆饼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正确。
B、细胞③血小板的体积最小,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能够止血和凝血,错误。
C、血浆有运载血细胞的功能,主要成分是水,约占91%~92%,错误。
D、②白细胞含细胞核,因此如果要从血细胞中提取DNA,要选择图中②,错误。
故选:A。
在观察血涂片时,视野中个体最大的是②白细胞,高倍的显微镜下可见它里面含有细胞核;①红细胞,最多,而且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视野中几乎看不见③血小板,因为它的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显微镜下各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6.【答案】A
【解析】解:A、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分节,体表具有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的水分蒸发,使蝗虫能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A错误;
B、鲫鱼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B正确;
C、家鸽等鸟类体内有发达的气囊,它分布于内脏之间、肌肉之间和骨的空腔里,气囊与肺相通。吸气时,吸进的空气一部分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则直接进入气囊;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又返回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鸟不论吸气还是呼气,肺内都有富含氧气的空气通过,从而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C正确;
D、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生活,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环形体节构成,靠前端有环带,靠体壁发达的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蠕动,依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D正确。
故选:A。
适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动物的类群及其主要特征。
7.【答案】A
【解析】解:A、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因此玉米用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BCD、竹用地下茎繁殖、椒草用叶繁殖、铃薯用块茎繁殖,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遗传特性,无性生殖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因此后代具有双亲遗传特性的是玉米用种子繁殖。
故选:A。
(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的特点。
8.【答案】D
【解析】解:A、海带属于藻类植物,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只有短而细的假根,起固着作用,依靠茎和叶匍匐在地面上吸收水分和无机盐。B错误。
C、银杏属于裸子植物,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白果”实际是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C错误。
D、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子叶两片,储存营养物质。D正确。
故选:D。
1、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2、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无输导组织。
3、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
理解掌握各类绿色植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①气室--贮存空气,有利于胚胎进行呼吸;②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鸟;③系带--固定卵黄的作用;④卵白--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
故选:B。
观图可知:①气室、②是胚盘、③是系带、④是卵白。
鸟卵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考试的重点,可结合鸡卵的结构图来掌握。
10.【答案】D
【解析】解:A、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正确。
B、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B正确。
C、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C正确。
D、生物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错误。
故选:D。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可结合生命的起源--化学进化论进行分析。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注意灵活答题。
11.【答案】D
【解析】解:A、图中生物是草履虫,草履虫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A正确。
B、图中生物是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B正确。
C、图中生物是细菌,细菌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
D、图中生物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不是植物细胞,D错误。
故选:D。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细菌都是单细胞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酵母菌能出芽生殖,有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等。
熟练掌握草履虫运动方式、病毒的结构及生活方式、细菌的结构特点、酵母菌生殖方式及结构特点是答题关键。
12.【答案】D
【解析】解:A、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A正确。
B、人体对内部或外部的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是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B正确。
C、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若图中⑤神经中枢受到损伤,则不能完成反射活动。C正确。
D、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⑤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②效应器。即图中①→③→⑤→④→②。D错误。
故选:D。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③传入神经、④传出神经、⑤神经中枢。
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及反射弧中神经冲到传导的路线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视觉的形成是这样的: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接受电闪的感受器是视网膜;
听觉的形成是这样的: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可见接受雷鸣的感受器是耳蜗。
故选:C。
某同学之所以能够感受到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并迅速寻找避雨地点,这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形成以及神经系统的调节是分不开的。电闪是看见的,与视觉有关;雷鸣是听到的,与听觉有关;产生视觉的感受器是视网膜,产生听觉的感受器是耳蜗。
掌握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关键。
14.【答案】B
【解析】解:A、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是属于繁殖行为,正确。
B、家蚕的发育经历了卵→若虫→蛹→成虫四个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错误。
C、蝴蝶是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正确。
D、蜻蜓、家蚕和蝴蝶的受精方式都是体内受精,它们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正确。
故选:B。
(1)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
(2)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成虫。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
15.【答案】D
【解析】解:A、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
B、分生区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属于分生组织。细胞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B不符合题意;
C、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根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C不符合题意
D、成熟区,也称根毛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D符合题意.
故选:D.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解答即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根尖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16.【答案】B
【解析】解:A、中耕松土是为了提高土壤中的空气含量,有利于植物的呼吸作用。正确。
B、傍晚移栽植物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成活。错误。
C、移栽植物带土,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正确。
D、及时除去杂草,是为了减少减少杂草与番茄竞争水肥。正确。
故选:B。
(1)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7.【答案】C
【解析】解: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内,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内。豌豆属于双子叶植物,所以其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内。C正确。
故选:C。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内,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内。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种子的结构。
18.【答案】B
【解析】解:A、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具有甜酸风味,A正确;
B、克隆又称“体细胞的无性繁殖”。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由甲羊提供细胞核,乙羊提供去核卵细胞,丙羊是代孕母羊,多莉的相貌与甲羊相似,说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可见,“多莉”羊的培育利用了克隆技术,B错误;
C、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培育高产抗倒伏小麦采用杂交技术,C正确;
D、诱变育种是通过采用射线照射和药物处理等手段,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如太空椒、太空番茄等,D正确。
故选:B。
1、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技术。常见的生物技术有植物的组织培养、克隆、转基因技术等。
2、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
本题考查了生物技术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19.【答案】A
【解析】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只营寄生生活。A错误。
B、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易感人群是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所以核酸检测是为了检测出携带病毒的患者,也就是传染源。B正确。
C、接种的疫苗能刺激人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C正确。
D、从免疫的角度看,接种的疫苗能刺激人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因此疫苗属于抗原。D正确。
故选:A。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0.【答案】C
【解析】解:A、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A正确。
B、节能减排绿色出行,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减少二氧化碳等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B正确。
C、核废水直接排入太平洋,会造成海水的污染,会破坏生态环境。C错误。
D、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防止土壤沙化,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D正确。
故选:C。
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既要考虑短期效益,更要考虑长远影响。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植被的作用及保护。
21.【答案】氨基酸 小肠 垂体 晶状体 视网膜 收缩 呼吸作用 ⑧ 左心室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 葡萄糖 膀胱
【解析】解:(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和修复等都离不开蛋白质。青少年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其主要吸收的场所为小肠.
(2)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具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讲同学们的生长发育。
(3)人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看远处物体时,正好相反。若不注意用眼卫生,如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就会使晶状体凸度过大,甚至眼球的前后径变长,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可以戴凹透镜来纠正。
(4)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呼吸频率和深度加大,吸气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此时空气中的氧气经肺泡壁扩散进入血液,再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供其进行呼吸作用。
氧气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进入血液,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氧气通过肺静脉进入⑧左心房。心脏四个腔中,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体循环输送血液路线最长,压力最大,所以左心室的壁最厚。
(5)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每天形成的原尿约为18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暂时储存在膀胱内,最终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1)氨基酸;小肠。
(2)垂体。
(3)晶状体;视网膜。
(4)收缩;呼吸作用;⑧;左心室。
(5)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葡萄糖;膀胱。
(1)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
(2)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
(3)尿液的形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即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
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
图中:①上腔静脉、②右心房、③右心室、④下腔静脉、⑤主动脉、⑥肺动脉、⑦肺静脉、⑧左心房、⑨左心室。
该题是关于人的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泄等生理活动的综合性题目,应仔细分析解答。
22.【答案】输卵管 生长 XY 细胞核 繁殖 变态 变异 显性 Dd 37.5%
【解析】解:(1)图中A表示睾丸产生的精子,B表示卵巢,是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相融合形成C受精卵的现象叫做受精。细胞C发育成胎儿的过程中,需要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若C细胞最终发育成一个男孩,则该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性染色体位于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中。
(2)宋诗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的雄蛙鸣叫,雄蛙鸣叫为了吸引雌蛙前来抱对,呈现了青蛙的繁殖行为。青蛙的受精是在水中进行的,其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时期,且蝌蚪和成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明显,这种发育方式属于变态发育。
(3)一对有耳垂的夫妇生了一个没有耳垂的孩子,体现了亲子代之间性状上的差异,因此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变异。由此判断,没有耳垂是新出现的性状,无耳垂是隐性性状,有耳垂是显性性状。
(4)若耳垂性状用字母D表示,显性基因D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d控制隐性性状,一对有耳垂的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没有耳垂的孩子,控制孩子无耳垂的基因为dd,分别由父母各提供一个基因d,因此控制他们父母有耳垂的基因组成均为Dd,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他们打算生二胎,他们再生一个有耳垂的孩子的可能性是75%。又因为生男生女的机会各占50%,因此该夫妇再生一个有耳垂男孩的几率是75%×50%=37.5%。
故答案为:
(1)输卵管;生长;XY;细胞核
(2)繁殖;变态
(3)变异;显性
(4)Dd;37.5%
(1)生殖是指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成新个体,这一过程是由生殖系统完成的。人体的生殖系统包括男性生殖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图示A表示精子细胞,B表示卵巢,C表示受精卵。
(2)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3)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并能借助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问题。
23.【答案】自动调节 生产者 二氧化碳和水 光合 蒸腾作用 金钱豹 胎生 关节 条件 大脑皮层
【解析】解:(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贺兰山中的青海云杉、山杨、白桦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该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水由液态到气态要吸收热量,因此在此过程中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
(3)金钱豹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体温恒定,与人亲缘关系最近。
(4)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小明根据交通指示灯做到“红灯停、绿灯行”,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积累形成的反射,因此属于条件反射。此反射过程中,参与该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有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躯体运动中枢。
故答案为:(1)自动调节;生产者;二氧化碳和水;光合。
(2)蒸腾作用。
(3)金钱豹;胎生。
(4)关节;条件;大脑皮层。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各种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3)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大脑皮层内有许多调解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如听觉中枢、视觉中枢、语言中枢等。
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联系实际,灵活作答。
24.【答案】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或促进)作用 酒精浓度 对照 降低 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心理 社会适应能力 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解析】解:(1)本实验是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影响的实验,因此作出的假设是: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或促进)作用。
(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本实验除了酒精浓度不同以外,其他均相同且适宜,因此实验变量为酒精浓度。设置清水组是为了起到对照作用。
(3)根据表格和曲线可知,当酒精浓度分别是0( 清水)、5%、10%、15%、20%,对应的水蚤心率分别是198、144、126、102、80,从而说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水蚤心率降低。
由此得出的探究结论是: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4)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完好状态”,即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三个方面。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故答案为:
(1)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或促进)作用
(2)酒精浓度;对照
(3)降低;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4)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合理即可)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对照实验的特点及提高学生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六中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六中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
宁夏银川十五中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宁夏银川十五中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十五中八年级(下)开学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十五中八年级(下)开学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