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A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B(上海专用)(原卷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B(上海专用)(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B(上海专用)
(共21小题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沪教版•上海 中考全部内容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a-40
第Ⅰ卷 ( 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题,共20分,1~14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14分)。
1.属于混合物的是( )
A.酒精 B.盐酸
C.烧碱 D.冰水共存物
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氢氧化钠的潮解 B.石油的分馏
C.活性炭净化水 D.熟石灰变质
3.“共享单车”方便市民绿色出行。“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夏季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停止运动 B.分子本身体积变大
C.分子质量变大 D.分子间空隙变大
4.有关铁丝燃烧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火星四射 B.发出耀眼白光
C.放出热量 D.生成黑色固体
5.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
A.冰、干冰、CO2 B.碳酸钙、熟石灰、CaCO3
C.氢氧化钠、烧碱、NaOH D.汞、水银、Ag
6.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溶于水,溶液能导电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浓硫酸涂在木棒上,木棒变黑 D.点燃羊毛纤维,闻到烧焦羽毛气味
7.下列关于红磷和白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同种物质 B.互为同素异形体
C.着火点相同 D.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产物不同
8.集气瓶可以完成多种实验,以下实验正确的是( )
A.铁丝在O2中燃烧 B.储存H2
C.除去CO2 中HCl气体 D.气球收集20mL O2
9.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A.柠檬汁(2~3) B.鸡蛋清(7~8)
C.牙膏(8~9) D.肥皂水(10~11)
10.以甲醇为原料的一款新型手机电池,其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CO B.CO2 C.O2 D.H2
11.按如图进行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管连接电源正极、b管连接电源负极
B.实验所得a、b管内气体质量比约为2:1
C.该实验证明了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实验所得a、b管内气体分子数之比为2:1
12.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将试剂Y加入烧瓶中,充分振荡后,观察到气球膨胀,则气体X、试剂Y可以是( )
| A | B | C | D |
气体X | CO | CO2 | N2 | H2 |
试剂Y | 澄清石灰水 | NaOH溶液 | 稀盐酸 | 水 |
13.能鉴别Na2CO3溶液和Na2SO4溶液的试剂是( )
A.氯化钡溶液 B.硝酸钾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稀硫酸
14.将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M>Cu>Ag
B.滤渣中可能有金属M
C.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
D.滤渣中一定有Ag
15~17每题只有1~2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分。有2个正确选项的,选对1个得1分,多选或错选得0分。
15.不能用来鉴别盐酸和稀硫酸的试剂是( )
A.BaCl2 B.Zn
C.AgNO3 D.Ba(NO3)2
16.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单质生成 B.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为酸和碱
C.混合物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 D.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1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方案 | ||||
目的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 | 探究固体溶于水后能量变化 | 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共30分)
18.(7分)人类生存、生活、生产离不开化学。
(1)某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气体,不仅会造成该区域形成___________,还会危害人体健康。佩戴加活性炭层的口罩,利用活性炭的,可有效降低吸入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种植针对性树木可吸收一些二氧化硫,还可以减缓空气中___________含量过多引发的温室效应。
(2)合理使用化肥,不仅可以避免水污染,还可以节约成本。尿素(化学式为CO(NH2)2)是一种高效___________(选填“氮肥”“磷肥”“钾肥”),属于___________(选填“无机物”“有机物”);尿素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g/mol,0.5molCO(NH2)2中含N原子___________个。
19.(7分)某兴趣小组对某氯化钠样品(可能含有硝酸钾)进行实验探究。
(1)为检验氯化钠样品中是否含有硝酸钾,甲同学取少量样品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片观察,火焰呈___________色,证明样品中含有硝酸钾。
(2)为测定样品中氯化钠的含量,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溶于足量的水,再进行如下实验。
I.加入硝酸银溶液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II.为确定一定量样品中氯化钠的含量,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
(3)下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度(g/100g水) | 氯化钠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硝酸钾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I.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
II.80℃时,200g硝酸钾加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原温度,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不用计算)。
III.某样品中含38.9g氯化钠、9.8g硝酸钾。20℃时,在该样品中加入110g水,充分溶解后,蒸发浓缩;当蒸发至剩余水量为10g时,至60℃时过滤,用数据分析此过程中析出晶体的组成情况___________。
20.(7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A中现象是迅速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其原理主要是H2O2在某些催化剂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药品为_______。可用装置C收集二氧化碳,该收集气体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实验室若用装置D制二氧化碳,关闭弹簧夹后,容器内压强_______(选填“>”、“=”或“<”表示)容器外压强。
(3)0.lmol碳酸钙和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克。
21.(9分)实验室现有一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20%的氢氧化钠溶液(室温),需知道其是否变质,再进行处理及回收利用。甲乙两组探究性学习小组同学为此开展以下活动。
【理论分析】该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已经变质
(1)氢氧化钠可能变质的原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甲组实验】
(2)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
实验步骤及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1:取少许样品,滴加BaCl2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 | 证明氢氧化钠已变质 |
步骤2:继续步骤1,滴加BaCl2溶液至过量,再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及现象)。 | 证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
【乙组实验】利用物质的溶解性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
资料:下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水中和酒精中的部分溶解度。
温度 | 水中S(g/100g) | 酒精中S(g/100g) | ||
| 氢氧化钠 | 碳酸钠 | 氢氧化钠 | 碳酸钠 |
20℃ | 109 | 21.5 | 17.3 | 不溶 |
40℃ | 129 | 49 | 40 | 不溶 |
(3)40℃时,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
(4)原20%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室温下的___________溶液(选填“饱和”“不饱和”);
取样品溶液10g蒸发,将所得固体全部放入温度为___________℃的10g酒精中,充分振荡,固体部分溶解,证明氢氧化钠已变质且部分变质。
【处理与回收】将该瓶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回收再利用
(5)请你和学习小组一起完成回收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实验结论 |
回收氢氧化钠 | ___________ | 回收得到氢氧化钠溶液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B(武汉专用)(原卷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B(天津专用)(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押题超车卷B(重庆专用)(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某同学利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