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6古代诗歌阅读
展开四川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6古代诗歌阅读
一、古代诗歌阅读
(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读离骚
华岳①
楮衾封冷白凝霜②,展转无眠夜未央。
风欲送愁先卷帐,雨嫌多梦故敲窗。
自惭鼓瑟投齐好,谩接歌舆效楚狂。
起把离骚读幽闷,楚词还似楚江长。
【注释】①华岳,南宋爱国志士,诗人,曾因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下狱。后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杖死东市。一生屡遭打击,却坚守特立不驯的人格,其诗豪纵。②宋时,棉花尚未普及,多用藤纸和楮纸制作纸被。“白凝霜”“雪色鲜”是常用的两种纸。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实,漫漫长夜,纸被寒冷,诗人辗转难眠,交代诗人起身夜读的起因。
B.颔联赋予风雨情感,风起雨作,却似嫌诗人多梦,故意敲窗,欲为之送愁去。
C.颈联用典,“自惭”句悔恨自己如“先生善鼓瑟,齐国好吹竿”般不合时宜。
D.尾联使用比喻夸张,写自己的幽闷如屈原《离骚》之幽闷,似江水长流不断。
2.结合全诗,简析诗人“起把离骚读幽闷”读出的“幽闷”。
(四川省自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魏晋]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作为诗人《咏怀》组诗的第一首,表明这组诗的感怀主要集中在“忧思”上。
B.开篇以诗人半夜里“不能寐”、起来弹琴等活动,点明了诗歌“忧思”的主题。
C.与曹操《短歌行》相比,本诗的“忧”始终没有言明,可见阮籍之忧更加深广。
D.整首诗都在写“忧”,又并不点出忧思的具体内容,这就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4.阮籍的诗歌善于运用比兴的手法。请以五、六句为例,说明其表达效果。
(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咏 怀(其一)
阮籍①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①阮籍:《晋书.阮籍传》说他“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阮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时至夜半,诗人辗转难眠,于是起坐抚琴以消遣时光,暗示了内心情绪。
B.中间两联写诗人所见所闻,视听结合,以声衬静,为诗歌笼罩上一层凄婉色彩。
C.颈联中的“孤鸿”“翔鸟”,既是诗人眼前之景,也可理解为诗人自我的象征。
D.尾联实写诗人苦于夜色的阻碍,所见的景象不甚清晰分明,因而感到孤独愁苦。
6.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川省内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两句,既写夕阳余晖匆匆而落,又写池上月亮渐渐东升,景象变化之间暗含着对老友不在身边的失落、伤感。
B.诗歌第三、四句,写自己为了享受夏夜的凉爽,沐浴后披散头发,打开窗户,闲卧凉榻,这也暗点出了诗题中的“南亭”。
C.诗歌第七八句,写诗人受环境影响,想要取琴来弹奏,可是却生出“恨无知音赏”的感慨,流露出自己怀想友人的情愫。
D.诗歌最末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写自己到了夜半时分都还在梦中苦苦地思念老友,表达出对友人深切地关怀。
8.孟浩然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写出真切的感受。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人发掘出了哪些自然和生活之美?
(四川省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①
岑参
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种时。
遥传杜陵叟,怪我还山迟。
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棋。
东溪忆汝处,闲卧对鸬鹚。
【注】①魏晋以来,一些士人常以隐居山中时而读书时而耕种的方式,来求其志。本诗为诗人入仕长安后,收到山中来信,准备自长安回高冠潭口家中告别舍弟时所作。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昨天山里有信来,说现在正是耕种的时候,交代了留别舍弟的原因是诗人要回家务农了。
B.“遥传”“怪”二词耐人寻味,表达了山中故友杜陵叟对我的切切思念,突出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C.诗中描写山间耕种、潭上饮酒、林下对弈、东溪闲卧等场景,表达诗人寄情田园的超然脱俗之志。
D.本诗言简意丰,不忍离别的兄弟之情、朋友间的思念之意、山中幽居的闲适之趣等都深蕴其中。
10.“东溪忆汝处”句中的“汝”字,有人说是指舍弟,有人说是指诗人自己。你认为是指谁?请结合全篇脉络说说你的理解。
(四川省南充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和陶归园田居①(其二)
苏轼
穷猿既投林,疲马初解鞅②。
心空饱新得,境熟梦余想。
江鸥渐驯集,蜑叟己还往③,
南池绿钱生,北岭紫笋长。
提壶岂解饮,好语时见广。
春江有佳句,我醉堕渺莽④。
[注释]①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诗一组,共六首,这是第二首。②鞅:古时套在马颈上用以负轭的皮带。③蜑(dàn):古代南方民族之一。蜑叟,这里指岭南老人。④渺莽:烟波辽阔无际貌。
1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穷猿”“疲马”使用比喻,表现了诗人离开官场后身心解脱的欣喜,与陶诗中的“羁鸟”“池鱼”有异曲同工之妙。
B.“心空”二字,写出了诗人曾经内心空虚和苦闷;而“饱”“梦”二字,则表现出他在新境遇中的惬意和对未来的憧憬。
C.江边的沙鸥与人相熟,已不再惊飞,岭南的父老也与诗人有了亲切的往来,展现了诗人当时温暖而亲切的生活环境。
D.本诗不假雕饰,感情朴实,格调清新,画面宁静悠远,展现了与陶渊明诗歌相同的“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点。
12.本诗最后两句历来被认为是苏轼晚年的艺术高境。请结合诗句分析其妙处。
(四川省眉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
陶渊明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孟公①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注]①孟公:刘龚,字孟公,东汉人(见《后汉书·苏竟传》)。当时有文士张仲蔚,家里很穷,住的地方蓬蒿没人,时人都不注意,只有刘龚知道他(见《高士传》)。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少年罕人事”可与“少无适俗韵”相互阐释,“好六经”是平生安身立命的根本。
B.诗歌二、三联直抒胸臆,说自己虽年过半百,但一事无成,虽饥寒交迫却选择坚守节操。
C.第五联“敝庐”“悲风”“荒草”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凉破败的意境,与作者的心境相吻合。
D.此诗语言简练自然,包蕴着渊明一生的心路历程与心灵境界;辞气和婉,而精神凛然。
14.读此诗,读出了渊明在黑暗时代之中的莫大孤独寂寞,但同时,又读出了一种超越回上之精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之。
(四川省宜宾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凤凰台①
杨万里
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
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
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
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②。
【注】①相传南朝宋文帝年间,有三只凤凰,飞落在永昌里李树上,招来各种鸟类随其比翼飞翔,呈现百鸟朝凤的景象。为庆贺和纪念此美事,永昌里改名凤凰里,并在保宁寺的山上筑台,名凤凰台。李白曾游此地,作诗《登金陵凤凰台》。②蛛煤:蛛网尘埃。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凤凰台”照应题目。“潮回”句写出江水空流,凤凰不再的凄凉,与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意境相似。
B.颔联颜色、地名、方位、植物等对仗工整,写出江草萋萋、杏花开放,生机勃勃之景,写出了作者流连美景的陶醉。
C.颈联通过大跨度的时空,指出凤凰台地势雄伟险要,山川永固,王朝更迭,鼓声哀鸣,战事不断,有实有虚。
D.本诗围绕“登临”展开,咏史怀古,感叹历史沧桑,人世无常,层次分明,意蕴深长。
16.有人认为本诗尾联颇为精妙,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其精妙之处。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①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③,三谢不能餐。
【注释】①此诗作于李白晚年参加永王李瑞的起兵失败之后。②雕胡:菰米,秋季结实,色白而滑,古人当作美食。③漂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指馈赠食物。韩信贫贱时,有一位在江边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他富贵后,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即题而咏,交代夜宿荀媪家,“寂寥”二字既写出了诗人的孤寂落寞之感,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点面结合,写尽农家的酸辛悲苦。一“苦”一“寒”,语义双关,耐人寻味,折射出诗人的悲悯情怀。
C.颈联写荀媪热情款待了诗人。诗人吃光了荀媪做的菰米饭,写出了诗人的饥肠辘辘和对荀媪厨艺的赞美。
D.全诗即事抒情,风格朴素自然,于平铺直叙中颇见神韵,在以豪迈飘逸风格为主的李白诗歌中别具一格。
18.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尾联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川省达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①,诗人例作水曹郎②。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③。
注:①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②水曹郎:水部员外郎。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③压酒囊:宋时一些官吏额外支领作酿酒用的粮食。作者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
1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语言华丽典雅,内涵丰富,写出诗人复杂微妙的感情,显示作者高超的表达技巧。
B.“奋厉有当世志”的苏轼,正当年时蹉跌至此,首联“为口忙”“转荒唐”有自嘲自伤之意。
C.颈联写诗人以祸为福的宽慰心态。苦乐祸福互相转化。心胸开阔,个性旷达跃然纸上。
D.最后两句反话正说,绵里藏针,言已贬官还要破费朝廷许多“压酒囊”,体现幽默之感。
20.请赏析颔联的妙处。
参考答案:
1.C 2.①表面写读《离骚》的“幽闷”,实则写诗人自己的“幽闷”。②风雨交加的寒夜,诗人百感交集,思自己的不合时宜与终不愿改弦易辙;读屈原的幽闷和抱负,抒自己的无悔和坚持。③读《离骚》之“幽闷”,欲效先贤,将自己与屈原类比:一样遭遇奸佞当朝,“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一样空怀政治襟抱和复国壮志;一样忧愁幽思和怨愤;以及一样虽遭灾厄,但依然坚持理想,绝不同流合污。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自惭”句假说“自惭”,其实是抒发自己“先生善鼓瑟,齐国好吹竽”不能投当局者所好,“忠不必用”的愤懑,表达自己无悔选择,绝不同流合污的坚定立场。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起把离骚读幽闷”写诗人夜不能寐,起来手把《离骚》,读屈原的“幽闷”,表面写读《离骚》的“幽闷”,实则写诗人自己的“幽闷”。
屈原的幽闷是没有遇到明主,自己的一腔爱国之情无人能懂,“美政”理想无法实现,眼睁睁看怀王被骗,楚国被灭;遭遇奸佞小人,两次被流放沅湘,“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诗人幽闷而夜不能寐,风雨送愁,诗人百感交集,手把《离骚》来抒发自己的幽闷。诗人的幽闷正如颈联所说,“自惭鼓瑟投齐好,谩接歌舆效楚狂”,这两句均用典故,“先生善鼓瑟,齐国好吹竽”出自宋诗人王安石的《杂咏三首》,善于鼓瑟之人自然不能被喜欢吹竽的齐人喜欢,诗人借用典故表达自己不能投当局者所好,“忠不必用”的愤懑;而接舆,春秋楚隐士,佯狂不仕,诗人说自己要效仿接舆这个狂人的做法,其实是表达自己的无悔选择,绝不同流合污的坚定立场。诗人读《离骚》,思自己的不合时宜与终不愿改弦易辙;读屈原的幽闷和抱负,抒自己的无悔和坚持。
诗人和屈原处境一样,遭遇奸佞当朝,“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诗人和屈原一样,忧愁怨愤,心情压抑;诗人和屈原一样,空有理想和抱负,却无法实现,但依然坚持理想,绝不同流合污。
3.C 4.“孤鸿”“翔鸟”比喻诗人自己,诗人借“在野外悲号的孤鸿”和“在北林惊鸣的翔鸟”起兴,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孤独苦闷的心情。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可见阮籍之忧更加深广”错,二者之间没有可比性。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意思是孤鸿在野外悲号,翔鸟在北林惊鸣。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表面上看是在写景,写孤鸿在野外哀号,盘旋的飞鸟在北林上悲鸣。诗人借这种寂静凄清的环境,想要映衬自己孤独苦闷的心情。孤鸿的哀号、翔鸟的凄鸣都渲染出一种不安静而险恶的环境气氛,更加衬托了诗人“夜中不能寐”的忧伤。“孤鸿”“翔鸟”在这里就是比喻自己,诗人借在“野外悲号的孤鸿”和“在北林惊鸣的翔鸟”起兴,委婉含蓄地抒发了当时孤独苦闷的心情。诗人善于运用比兴手法,以自然界事物作象征,曲折含蓄地表现当时忧愤伤时的心情,创造出独特的风格。
5.D 6.①通过夜不能寐起坐弹琴、独自徘徊等动作描写,含蓄表达心中无法排解的隐忧。
②中间四句寓情于景,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等自然景物衬托内心的孤独和忧思。
③最后一句直抒胸臆,以“忧”“独”等抒发内心的孤独寂寞、忧闷愁苦之情。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内容的能力。
D.“诗人苦于夜色的阻碍,所见的景象不甚清晰分明”错,“徘徊将何见”是指“孤鸿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徘徊鸣叫”并非是诗人。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古诗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通过夜不能寐起坐弹琴、独自徘徊等动作描写,含蓄表达心中无法排解的隐忧。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写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写带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在诗人的衣襟上,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这似乎是在写自然景色,但是,景中有人。因为在月光下徘徊的是诗人,清风吹拂的是诗人的衣襟。所以,可以说写景正是为了写人。这样写,比直接写人,更富有艺术效果,使人感到含蓄不尽,意味无穷。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是继续写景。是写孤鸿在野外哀号,而盘旋的飞鸟在北林上悲鸣。如果说,上两句是写诗人的所见,这两句就是写诗人的所闻。所见者清风、明月,所闻者鸿号、鸟鸣,皆以动写静,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在月光下,清风徐来,诗人在徘徊,孤鸿、翔鸟也在空中徘徊,月光朦胧,夜色苍茫,他(它)们见到什么: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忧思独伤心”,作者直抒胸臆,以“忧”“独”等抒发内心的孤独寂寞、忧闷愁苦之情。。
7.A 8.夕阳西下,素月东升;披发闲卧,开窗乘凉;荷花飘香,露滴清响;感慨良宵,梦见故人。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A.“景象变化之间暗含着对老友不在身边的失落、伤感”错误,“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景象变化之间表现了诗人纳凉时满足的心理快感。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人内容情感的能力。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的意思是: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他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素月东升”的实际感觉,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对此诗人表现出了一种纳凉时满足的心理快感。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的意思是: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享受着清凉的感觉。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的意思是: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诗人从嗅觉、听觉两方面继续写纳凉的快感。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的意思是: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诗人是多么希望有朋友在身边,闲话清谈,共度良宵。可人期不来,自然会生出许多惆怅。这种怀念故人的情绪一直延续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居然在梦中会见了自己的好友。
9.A 10.指舍弟。全诗共两层,都围绕“还”字展开。前二联写还山原因,后二联设想还山后情景。诗人设想自己还山后,不能与弟弟同去潭边饮酒、携手林下对弈,就只能在“东溪”寂寞地“闲卧对鸬鹚”了,突出不忍分别的心情。
指诗人自己。整首诗通过转述山中来信的内容,讲了“留别舍弟”的两层意思:一是到了耕种之时要回去务农了,二是好友杜陵叟怪我迟迟不回。三、四两联是故友怪我还山迟的理由。诗人没还山,故友杜陵叟无人陪酒、对弈,只好对着水中的鸬鹚寂寞地躺着,苦苦地思念我,点出我不得不从速还山的留别之意,同时无奈离开弟弟的抱歉之情也隐含其中。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交代了留别舍弟的原因是诗人要回家务农了”错误。诗人留别的原因并不是要回家务农,从第二联山中故友杜陵叟对我迟迟不归的怪怨来看,好友间的彼此思念才是根本原因。
故选A。
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结合全篇脉络”。
诗的开头两句说山中带出信来,告诉诗人眼下已是耕种时节。“昨日”,不一定是确指,也可能是前些日子。不说故友捎信而说“山有信”,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同时引出下文“还山”。隐居山中,时而读书,时而就种,魏晋以来一些隐居以求其志的士人们常常以这种方式生活,故信中以“耕种时”相告,催还之意自在其中。次两句紧承前两句,直接点出催还之意。“怪我还山迟”,乃是山中故友即“杜陵叟”“遥传”来的意思,用“遥传”,用“怪”,可见山中故友盼归之切,也看出诗人与他的情谊,故而不可不还。以上四句叙述,写还山原因。
以下四句写还山后的情景,为诗人的设想。“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期”,“潭上”“林下”为高冠潭口的环境,“酌”和“期”为隐居之地的生活内容,说“独”,说“无”,可见诗人别弟还山后的孤独,其中透露出兄弟之间的深情。这两句虽是对别后情景的设想,但诗人也许在以往的山间生活中对此早有体验,因而不忍便与兄弟分别,“还山迟”的原因也许主要在于此。诗的最后两句仍设想还山后思念弟弟时的情景。“忆汝处”的“处”字,有彼时彼地之意。当诗人还山后想起弟弟的时候,既不能与弟弟同去潭边饮酒,又不能与弟弟携手林下同游,只能“闲卧对鸬鹚”,难以排遣的思念,难以割舍的留恋即在这一生活细节中含蓄地表现出来,不忍分别之情也就在其中了。
综合以上分析,“汝”指舍弟。
诗的首联说眼下已到耕种时节,昨日山中捎信摧我返回山中。句中不说是“家”信,而说“山有信”,便知诗的后六句是写杜陵叟寄来了信,若是这样,后四句是诗人把杜陵叟信的内容直接写在自己的别诗中。“耕种时”和杜陵叟“怪我还山迟”,都是写诗人尽快回隐居地高冠潭的理由。后四句用形象描写,把杜陵叟对诗人想念之深表现的淋漓尽致,由此突出诗人和故友之间的深情厚义,督促诗人近快返回。
第三联是接着第二联往下写的,依然是“遥传杜陵叟”带来的信息,不仅仅是怪还山迟,甚至具体到杜陵叟因为好友还山迟的后果:“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棋”。本来有岑参陪着林间下棋、潭上喝酒,这下好了,杜陵叟只能独自一人去喝闷酒,也没人陪着下棋了。尾联接着第三联,还是杜陵叟的口信,说杜陵叟在东溪闲卧看鸬鹚,思念着岑参。
综合以上分析,“汝”指诗人自己。
11.A 12.答案示例:①尾联描写那碧波荡漾的春江,定有无数佳句可寻觅,只是诗人的心已经沉醉,如同堕入那浩渺的春江之水中,神思摇动。②作者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写春江使人心醉,来表现春江之美。③诗人面对美丽的春江,从兴奋激动、灵感触发到陶然心醉的过程,表现了诗人的心灵与大自然相通,达到了物我两忘、融而为一的奇妙境界,以虚写实,构思奇特。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A.“表现了诗人离开官场后身心解脱的欣喜”,诗人并非“离开官场”,而是被贬“岭南”。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那碧波荡漾的春江里,一定有无数佳句可以寻觅,只是我的心已经沉醉,如同堕入那浩渺的春江之水中,神思摇动,不可自持了。
“南池绿钱生,北岭紫笋长”为正面描写,最后两句改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写春江使人心醉,来表现春江之美,遂使得文情曲折、摇曳生姿。这正反映出诗人表现力的丰富。
另外,“有佳句——堕渺莽”这个构思是十分奇特的,它通过写诗人面对美丽的春江,从兴奋激动、灵感触发、诗思泉涌,到陶然心醉、神思飘忽、不可自持这样一个感受过程,表现了诗人的心灵与大自然遇合感通,直至达到物我两忘、融而为一的奇妙境界。
13.B 14.①孤独寂寞表现在首联。渊明天性与世俗不合,故极疏于人事交际,而“游好在六经”,正谓渊明之志趣在潜心研习古代经籍,表达了特立独行的孤独寂寞。
②孤独寂寞表现在尾联。用孟公赏识张仲蔚之典,作者以张仲蔚自比,认为没有像孟公那样能了解自己的人,所以心中真情就始终不能表露,表达了知音难觅的孤独寂寞。
③超越向上之精神表现在第三联。渊明自谓始终抱定固穷之志节,纵然饱经饥寒交迫之困苦,亦决不向黑暗势力屈服。
④超越向上之精神表现在第五联。披衣坐守长夜,长夜漫漫,晨鸡不肯报晓。此二句诗,富于象征意味,可以说正象征着时代的黑暗与志士的操守。时代愈黑暗,志士愈孤独。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B.“年过半百”错误,“不惑”指四十岁。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首联“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中的“罕人事”表明陶渊明少年时就很少与外界交往,可见其天性与世俗不合,疏于人事;“游好在六经”表明他所喜好的就是儒家六经,可见其志趣在于潜心研究古代经书。因而,首联表明陶渊明在黑暗时代特立独行,是孤独寂寞的。
尾联“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中“孟公”指东汉人刘龚,曾赏识家贫的文士张仲蔚,作者借用典故,以张仲蔚自比,言孟公不在没有能理解自己的知己,所以自己的真情无法表露。因而,首联表明陶渊明在黑暗时代知音难觅,是孤独寂寞的。
第三联“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中“固穷”指安于穷困,“饱所更”指备历饥寒之苦,陶渊明饱经饥寒交迫之困苦,仍然始终坚守固穷之志节,不向黑暗势力屈服。因而,第三联表明陶渊明在黑暗时代具有超越向上之精神。
第五联“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中“守长夜”“晨鸡不肯鸣”指坐守长夜,长夜漫漫,晨鸡不肯报晓,很难熬到天明。陶渊明是因为夜寒而无眠,还是由于心情而不寐,或二者兼之。这两句诗象征着时代的黑暗与志士的操守,纵使时代黑暗,志士永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因而,第五联表明陶渊明在黑暗时代具有超越向上之精神。
15.B 16.①用典。照应李白诗歌《登金陵凤凰台》,抒发了凤凰台繁华不再、古今变迁的感慨。
②拟人。“春风掌管”“拂”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只有春风吹拂落满尘埃的蛛网,表现凤凰台的衰败,人迹罕至。
③以景结情。尾句以景结情,借凤凰台的破败荒芜,引发昔盛今衰的感慨。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B.“写出了作者流连美景的陶醉”错。颔联写眼前之景,数百年后,乌衣巷已不复昔日的繁华,没有了王谢等豪门士族的觥筹交错,没有了门庭若市,冠盖云集的盛况,有的只是“江草合”、“杏花开”这色彩明丽,春意盎然之景。草木无情,徒然疯长,乐景之中不免心生世事沧桑之慨。此处是以乐静衬哀情。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句的能力。
尾联“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意思是只留下李白曾写过诗歌的凤凰台,春风吹拂落满尘埃的蛛网。“只有谪仙留句处”指李白曾创作诗歌《登金陵凤凰台》,属于用典,抒发了凤凰台当年的繁华已不再、古今变迁的感慨。
“春风掌管拂蛛煤”一句中,“掌管”“拂”把“春风”人格化,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只有春风吹拂落满尘埃的蛛网,表现凤凰台的衰败,人迹罕至。
最后一联属于写景,以景物描写收束全篇,属于以景结情。借凤凰台的破败荒芜,引发昔盛今衰的感慨。
17.C 18.①对荀媪殷勤招待的感激之情。②对自己落魄失意而无法报恩的惭愧之情。③对农家辛劳与贫困深切的关注与同情。④以韩信自况,抒发自己孤寂郁闷之情。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诗人吃光了荀媪做的菰米饭,写出了诗人的饥肠辘辘和对荀媪厨艺的赞美”错。颈联写荀媪对诗人的热情款待。白色盘子里的菰米饭在月光的映照下格外耀眼,展示出主人的心灵品行。
1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尾联“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的意思是,这不禁使我惭愧地想起了接济韩信的漂母,一再辞谢而不敢进餐。
结合注释可知,尾句中“漂母”用的是《史记•淮阴侯列传》里韩信的典故。“漂母”用西汉淮阴侯韩信的典故。这里的漂母指荀媪。荀媪这样诚恳地款待李白,使他很过意不去,又无法报答她,更感到受之有愧。李白再三地推辞致谢,实在不忍心享用她的这一顿美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荀媪殷勤招待的感激之情,对农家辛劳与贫困深切的关注与同情。
“惭”字直接表达诗人对自己落魄失意而无法报恩的惭愧之情。
“惭漂母”,诗人更有以韩信自况,抒发自己孤寂郁闷之情。
19.A 20.①初到黄州,却因黄州三面为长江环绕而想到可有鲜美的鱼吃,因黄州多竹而犹如闻到竹笋的香味;
②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味觉嗅觉形象,虚实结合,运用联想,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③紧扣题目“初到”,亦表露了诗人善于自得其乐、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语言华丽典雅”错。这首诗语言平实清浅,如“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用自嘲的口吻写自己被贬黄州,“为口忙”“转荒唐”都带有口语化色彩。
故选A。
20.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能力。
颔联写“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意思是,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初到黄州,却因黄州三面为长江环绕而想到可有鲜美的鱼吃,因黄州多竹而犹如闻到竹笋的香味;
“知”是联想、想象,“美”是说鱼的味道鲜美。看到长江环绕,想到长江中的鱼味美,这是虚实结合,也是由视觉形象转化为味觉形象。“香”是嗅觉,看到满山竹子,联想到竹笋的脆嫩,好像闻到了竹笋的阵阵香气,这是有视觉形象转化为嗅觉形象。总之,此句虚实结合,运用联想,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此句紧扣“初到”题意,亦表露了诗人善于自得其乐、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苏轼这种“能从黄连中嚼出甜味来”的精神是最应令人钦敬的,这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使他在黄州的五年政治上的低谷时期(政治上不可能有任何作为),却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广西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4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广西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4古代诗歌阅读,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3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浙江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3古代诗歌阅读,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2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江西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2古代诗歌阅读,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