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分类和回收利用_教科版
展开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分类和回收利用_教科版,共2页。
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分类和回收利用教科版 《分类和回收利用》一课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研讨为什么要建立一个资源回收中心,怎样建立这个回收中心,使学生明白这个回收中心,表面上是一个垃圾回收中心,实际上是一个资源回收中心。二是探讨垃圾回收利用的好处。让学生以报告会的形式来探讨、研究回收垃圾的好处和如何进行回收再利用。 我觉得,教材这样的设计,从内容上考虑的比较全面,但是,在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如果让学生把所以的活动都仔细的在课堂进行探究的话,可能就会出现面面俱到,探讨的不深入的情况。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建立一个资源回收中心”这个对学生具有现实意义的环节,弱化了“探讨垃圾回收利用的好处”这一内容。 对于“建立一个资源回收中心”这部分的教学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通过学生的探究以后所有的学生以至于班级、家庭、学校能否改掉混装混倒垃圾的坏习惯,坚持回收可再利用的资源。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了让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物品以小组为单位集中到一起,观察这些物品中以哪几种材质为主,它们一般都来自哪里,再按制作的材料归类,最后统计出每一类的数量并在统计的时候填好统计表,以便在回报是使用。然后引导学生:“面对这么多可以回收、而且已经初步进行分类的物品,我们应该怎么处理才能确保它们真正成为资源呢?”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讨论怎样建立一个资源回收中心的问题。并提示学生讨论时,要考虑以下问题:怎样制作回收箱?贴什么样的标志?需要文字说明吗?回收箱适合放在哪里?谁负责管理?如何管理?回收来的资源该怎么办?需要注意些什么?等等。最后号召学生和班级都行动起来在自己家中建一个回收小站,在班级建一个回收大站,回收这些可利用的宝贵资源。教学以后,我通过观察,我们六年级的所有班级的孩子们都行动起来了,在班上都建立了垃圾回收中心。这说明我的这部分教学是比较成功的,是达到了教学目标的。 对于“探讨垃圾回收利用的好处”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大量的资料,如:有关玻璃、金属、纸和塑料这4类可回收材料的再利用成本和直接用天然原料制取成本的数据比较;我国每年因回收不利导致的严重浪费和巨大的资源消耗;由于回收不利给垃圾处理带来的沉重负担和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等等。引导学生在理论上了解回收垃圾的重要价值,是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创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以报告会的形式把自己,通过图书、网络、向父母咨询等途径获取关于玻璃、金属、纸和塑料这4类最常见的回收垃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交流。因为回收再利用垃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所以在教学时,我特别设计了一个讨论的活动:让学生谈谈:“如果回收利用花的钱更多,那就不值得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最后让学生观察他们带来的物品,找到回收标志并认识回收标志,这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识别并按要求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逐步彻底的改变垃圾混装、混倒的坏习惯。 通过教学,我发现不足的地方有以下两点:一是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教学目标中的“度”把握的不够好。课堂教学中,都有一个共性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在举行科学报告会的时候,发言不够积极、主动。究其原因,主要是自己对教学目标中的“度”把握的不够好,给学生定的目标较高,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收集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能力。结果造成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找不到说的。另外,在学生汇报的时候,没有给足充分的时间,结果造成一些学生想说,没有让他表达,使得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二是对学生了解不够,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不够精细,给学生的思维造成了混乱,从而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和科学组全体教师的相互交流,让我收获很大,在教学方面也得到启示:教师不能将科学教材当作圣经一样去教学,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时必须理解编者“这样”设计的意图。如果这个意图你认为不合理,你就可以创新改革。反之,如果连编者的意图都没有理解,而随意去更改教材,那是不恰当的。只有了解了编者的意图,才能去取舍教材,创新教材。另外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去不断实践探索,才能真正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看来,科学课中,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真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科学说课分类和回收利用_教科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教学目标,学生情况分析,说教法,教学策略与过程,教学评价,教学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分类和回收利用_教科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导入,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家庭开展垃圾分类和回收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铁生锈了_教科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