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2怎样放得更大_教科版
展开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2怎样放得更大_教科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探究怎样放得更大 ,自制简易显微镜,了解显微镜的发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2怎样放得更大教科版 一、引入 1、课前分发好苔藓,分别用肉眼和一个放大镜观察,并比较。师:课前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份小礼物,认识它吗?生……师:有办法把它放大吗?生:用放大镜。师:来领个放大镜去看看。生领取放大镜,观察。师:这与直接用眼看有什么不同?生:放大了。2、设法把苔藓放得更大。师:能放得更大吗?板书:放得更大。师:怎样放?板书:怎样生:能,用两个放大镜或显微镜。(评注:教材上提供了几种供观察的材料,不是由于时令关系难以找到就是观察效果不够明显,于是改为观察蚂蚁的足。一块载玻片,一条较宽的透明胶带,中间粘个活的蚂蚁,观察起来效果不错,学生的兴致很高,但是难以保存。一重叠,蚂蚁就缺胳膊断腿了。最后改为青苔,对比效果明显。青苔要求是天鹅绒式的那种,又矮又细又密,这样学生用肉眼就不容易看清每根青苔的样子,用放大镜才能比较清楚地观察,显示出放大观察的迫切性。)二、探究怎样放得更大 。1、学生尝试用两个放大镜放大苔藓,说说有什么新发现。师:我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放大镜。学生再领取放大镜。师:两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一样吗?生:不一样。这个大,这个小。2、探究两个不同倍数放大镜的摆法。师:用这两个放大镜观察有哪几种看法?生:重叠的。小大、大小。生:分开的。小大、大小。生回答,师板书。师:还有吗?生:没有了。师:这些摆法中哪种能放得又大又清楚?我们来试试看。学生逐一验证四种摆法。师:我们发现哪种摆法能放得又大又清楚?选出最佳摆法,形成共识(①倍数大的放下面更清楚;②两个放大镜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比直接叠在一起放得更大。③清晰看到放大倒立的像时最大)如有不同意见的,就不同意见再验证。师:你是怎样操作的,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评注:提供两个不同倍数的放大镜引领学生思考放置方法,培养逻辑思维;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试两个不同倍数放大镜的放置秩序,培养严谨的探究态度。)三、自制简易显微镜。1、过渡:这样观察有什么不方便吗?生:能固定就好了。2、讨论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师:要固定的话,需要哪些材料?生边说师边出示。师:怎样固定?我们小组里先讨论一下。组内讨论。抽两位学生班内交流。师适时演示并提醒操作步骤。如两个都固定还是固定下面一个。操作步骤:① 调节第一个放大镜,直到看到很清晰的像;② 用双面胶把这个放大镜固定;③ 调节第二个放大镜的位置高低,直到看到很清晰的像;④ 在第二个放大镜柄的下方粘住两侧胶片。3、制作: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评注:由设计到演示到制作,学生思维经历了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旨在兼顾中差生。允许简易显微镜个别程序的个性化,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讲解原理:师:我们刚才经历的过程就是人类发明显微镜的过程。300多年前,人们就是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提高了放大倍数,发明了最早的显微镜。5、师:现在我们也制作出了显微镜,想体验一下吗?可以用它观察指纹、汗毛等细小的东西。学生观察。6、师:用它观察与用一个放大镜观察比,有什么不同?生:放得更大了。生:能看到细小的东西。7、了解自制显微镜的倍数:师:那它能放大多少倍?我可以告诉大家小的是2倍,大的是5倍①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倍数相加等于7.5倍、倍数相乘等于12.5倍。②师:到底放大了多少倍呢?我们留到课外探究,看谁能先探究出来?四、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1、过渡:关于显微镜,你们还想了解什么?2、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生:最早的显微镜是谁发明的?能放大多少呢?生:显微镜是怎样发展的?师: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了解?生:上网、看书……师:还可以同学间帮忙。如最早的显微镜是谁发明的,谁能解答。师展示列文虎克的单式显微镜结构图(资料卡):老师也从网上找到的列文虎克的单式显微镜结构图。这是镜头,这是放标本的地方,这儿可以调节上下左右距离。我把它贴在后面布栏里和大家分享。贴图。师:我们通过这些途径课外收集资料,做成资料卡,建个专栏共享,好吗?生:好。师:那让我们课外继续研究,现在下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铁生锈了_教科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日食和月食_教科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分类和回收利用_教科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导入,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家庭开展垃圾分类和回收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