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现代文阅读之议论文阅读训练(试题)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3554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之议论文阅读训练(试题)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435540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之议论文阅读训练(试题)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小升初现代文阅读之议论文阅读训练(试题)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小升初现代文阅读之议论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 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①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②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③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1.加横线的句子是 说的,句子的“或”可以解释为 ,整句话的意思: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句子①指出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的缺点;句子②指出 ;句子③指出 ;句子④明确指出“正确批评”的标准,即“ ”。3.《为人民服务》的作者是 同志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 同志而作的一篇 。(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航天员也要被隔离?①太空回来的,也要隔离14天?难道外太空也有新冠?②其实原因也简单,第一,太空高辐射和失重环境下,宇航员容易出现骨流失,肌肉蒌缩等情况,需要恢复以及观察。长时间的太空生活还会导致航天员们的免疫系统出现问题,即便一个非常普通的病毒,都可能会导致他们生病,或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为了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回到地球后,需要隔离一段时间。观测后发现身体没有问题,同时重新适应了地球重力环境后,就可以解除隔离了。③第二个原因是:出于对人类安全的考虑。航天员们执行太空任务后,可能将太空中的细菌和病毒带回地球,如果这些太空细菌和病毒接触到人类,也可能会对人类造成严重的伤害。④因此,参照传染病的隔离制度,对宇航员进行三级隔离制度的管理。然后逐步过渡到二级以及一级隔离制度,直至解除隔离。⑤其实,航天员不仅仅在返回地球之后需要被隔离。在发射的两个月前,航天员就进入了隔离状态,不能随便外出,一周只能回家一次,但也要对家中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家中所有的食品用品,都由航天中心专门提供。4.航天员从太空回来要被隔离,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 ;二是 。 5.选文第③段中加点词“可能”的意思是 ,用上“可能”一词,在表达上体现了说明文 。6.阅读材料,关于航天员隔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空回来的,也要隔离14天,这是没必要的一项措施。B.在发射的两个月前,航天员就进入了隔离状态,不能随便外出,也不能回家。C.航天员如果不隔离会导致新型传染病的发生。D.航天员返回地球后,对他们实施的是三级隔离制度的管理。(三)课外阅读。关于方言和普通话ㅤㅤ2018年在“台州19楼”论坛出现一个题为“台州话专业六级考试”的测试,很多人给自己和孩子测试,结果……ㅤㅤ民间声音(摘自“台州19楼”论坛,有删改)ㅤㅤ关于测试的讨论帖:ㅤㅤ1楼:我家孩子是地地道道的台州人,今年10岁,最后测出来的结果是“零分”!作为土生土长的台州人,竟然完全不会讲台州本地话。儿子还说,他一个同学偶尔说几句方言,他们全班都像听天书一样,完全不懂。没想到孩子会说地道方言竟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ㅤㅤ2楼:我家女儿就是这样,英语能说得很溜,但方言完全是一窍不通,跟她爷爷奶奶说话,还要找翻译呢!ㅤㅤ3楼:关于“考试”失利的原因,我觉得问题应该出在生活中。平时学习生活中讲普通话的机会多,无形中降低了孩子的方言水平。ㅤㅤ4楼:我突然感觉自己不是台州人,貌似只有两道题目能答出来。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台州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吧!ㅤㅤ5楼:也许有一天,台州方言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ㅤㅤ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里有文化,台州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不应该消亡。ㅤㅤ学者言论ㅤㅤ①类似的方言测试虽然不尽科学严谨,但能让本地人想起“方言”,这个东西,能进一步普及台州方言,让台州方言能够永远流传下去。——程和平(台州方言专家)ㅤㅤ②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用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程乃珊(著名作家)ㅤㅤ③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ㅤㅤ④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敬文东(文学博士)ㅤㅤ⑤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ㅤㅤ新闻链接(摘自《浙江日报》)ㅤㅤ台州某小学将《本地话》正式列入全校必修课课程,想方设法邀请一些对方言有一定研究的人士,每周一次开展教学活动。7.关于台州话的测试,你发现了什么现象?8.测试成绩不理想,台州19楼的网友们分析的原因不包括哪个方面?( ) A.学讲台州话比学讲普通话困难。B.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C.孩子缺少讲台州话的环境。D.台州话太“土”,跟外地人沟通,他们听不懂。9.下列哪项不是“学者言论”讲到的?( ) A.方言测试能引起本地人对“方言”的关注。B.不会讲这个城市的方言,你就很难融入这个城市。C.全球化的时代,方言应该成为公共交流语言。D.我们需要推广普通话,也需要保护方言。10.“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对于这样的学者言论,你有什么想法?11.方言是否有必要进入课堂?作为一名小学生,你又有什么看法?要求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具体阐述支持这个观点的理由。(四)读短文,做题。说“勤”①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②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艰苦奋斗了四十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一千五百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五十八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青年数学家陈景润为了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室,翻阅了国内外的有关上千本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③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声音浑浊,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但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雨雪风霜,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我国宋代学者朱熹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元的人,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可是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终于“无书不读”,成了一个博学之士。这说明,即使有些天资比较差、反映比较迟钝的人,只要勤奋好学,同样也是可以弃拙为巧的。④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这就是说,只要我们不怠于勤,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 13.短文第②自然段围绕“勤出成果”这一中心举出了建树者的事例。请照样子写出建树者的名字及其成果:马克思《资本论》 。14.文中画线句子中的“有些”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15.说“勤”,你还能引用哪些名言?写出一句来: 16.下列哪两个事例还能够来证明短文的主要观点?请选一选。 A.囊萤夜读 B.伯牙鼓琴 C.揠苗助长 D.负薪挂角(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竹子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却息息相关。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还可以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从古至今,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往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17.把下面句子改为陈述句。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18.“岁寒三友”指的是 、 、 。19.找出文中的一处比喻句。20.为什么说翠竹全身是宝?21.从竹子的品格可以联想到我们每个人需要的是哪种精神?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5:议论文阅读——2023年部编版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100题(含解析),共5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升初真题汇编现代文阅读(必考卷)(试题)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共9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练习,阅读,课外阅读,阅读《童年》片断,回答问题,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升初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