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夯基提能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35686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夯基提能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35686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1全册训练题(30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夯基提能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单元素养等级测评5新人教版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课时酶的特性夯基提能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2节细胞的能量“货币”ATP夯基提能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1课时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过程夯基提能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第1课时课后作业题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第1课时课后作业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5章 第1节 第1课时
A 级·基础达标练
一、选择题
1.如图曲线表示物质A生成物质P的化学反应,分别为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a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
B.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催化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发生需要的活化能
C.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D.若只改变反应的温度或pH条件,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可发生改变
解析:根据图中曲线、文字说明和酶的作用原理可知bc段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使物质A生成物质P反应时需要的活化能;根据活化能概念可知,ac段表示无催化剂时所需的活化能;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低,降低的活化能少,b应向上移动;温度或pH影响酶的活性甚至会使酶丧失活性,因此会改变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因此改变温度或pH,则图中曲线的形状也会改变,所以D正确,A、B、C错误。
2.(2022·福建福州高一期末)下列实验所采取的措施,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 A )
A.加热可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
B.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分解
C.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
D.加酶洗衣粉在温水中使用可提高洗涤效果
解析:加热可为反应提供能量从而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其原理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而不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与题意相符,A正确;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分解,原因是其中的过氧化氢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与题意不符,B错误;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原因是其中的FeCl3溶液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与题意不符,C错误;加酶洗衣粉在温水中使用可提高洗涤效果,原因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A。
3.(2022·兰州一中高一期末)下列关于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B )
A.分别往试管中加入两滴肝脏研磨液、FeCl3溶液,保证了催化剂用量相等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高温、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因变量是H2O2的分解速率
C.实验的温度、底物的量等都能影响实验的结果,都是该实验的自变量
D.通过该对比实验,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解析: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分别往试管中加入两滴肝脏研磨液、FeCl3溶液,保证了加入溶液的量相等,但催化剂的用量并不相等,A错误;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高温、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等处理条件,因变量是H2O2的分解速率,B正确;实验的温度、底物的量等都能影响实验的结果,都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C错误;该实验并不都是实验组,还设置有对照组,不是对比实验,D错误;故选B。
4.(2021·湖南雨花高一期末)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而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 | 底物和试剂 | 实验条件 |
甲 | 1 cm3蛋白块+4ml胃蛋白酶溶液 | 37 ℃水溶液 |
乙 | 1 cm3蛋白块+4ml胃蛋白酶溶液 | 70 ℃水溶液 |
丙 | 1 cm3蛋白块+4ml胃蛋白酶溶液 | 0 ℃水溶液 |
(1)该实验中,pH属于无关变量,所以三支试管的pH应保持一致且适宜。
(2)甲、乙、丙三支试管中,酶活性最高的是甲试管。
(3)如将实验的材料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此设计不科学,其理由是H2O2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
(4)如果直接选用双缩脲试剂来检测实验结果,此设计也不合理,理由是胃蛋白酶是蛋白质,也会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出现紫色现象。
解析:(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pH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2)探究胃蛋白酶活性可以用相同的时间内蛋白块体积的变化表示,相同时间内蛋白块体积减小多,说明酶活性高。甲、乙、丙三支试管中,37 ℃下酶活性最高,故酶活性最高的是甲试管。(3)由于过氧化氢本身随温度升高,分解速率加快,因此不能将实验材料换成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4)胃蛋白酶本身是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出现紫色现象,因此不能直接选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B 级·合格达标练
一、选择题
1.已知淀粉在酸性条件下自身会发生水解,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为6.6。欲探究在pH=5的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某同学设置了如下四组实验:
①在pH=5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可溶性淀粉和唾液淀粉酶溶液,一定时间后检测淀粉剩余量
②在pH=6.6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可溶性淀粉和唾液淀粉酶溶液,一定时间后检测淀粉剩余量
③在pH=5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可溶性淀粉,一定时间后检测淀粉剩余量
④在pH=6.6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可溶性淀粉,一定时间后检测淀粉剩余量
可用来进行对照得出实验结论的两组是( B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①和④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在pH=5的条件下的催化效率,由于在酸性条件下淀粉会水解,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唾液淀粉酶的有无,实验条件为pH=5(要保持相同),因此应选择①和③两组进行对照,B项符合题意。故选B。
2.瑞典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促进脂肪细胞生成的蛋白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这一发现有望为治疗肥胖症开辟新途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与血红蛋白的共同元素有C、H、O、N
B.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合成不需要经过脱水缩合
C.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
D.理论上可以通过抑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功能来预防肥胖症
解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与血红蛋白均为蛋白质,共同元素有C、H、O、N,A正确;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是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而来,B错误;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是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C正确;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促进脂肪细胞生成,故应该通过抑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功能来治疗肥胖症,D正确。故选B。
3.(不定项)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D )
A.甲酶能够抵抗该种蛋白酶降解
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肽键断裂
解析:分析曲线可知,甲酶在蛋白酶的作用下,酶活性不改变,说明甲酶能够抵抗该种蛋白酶降解,其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应是RNA;乙酶在蛋白酶的作用下,酶活性降低,说明该种蛋白酶能改变其分子结构,所以乙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二、非选择题
4.马铃薯与甘薯均富含淀粉,但是马铃薯常常被作为减肥食物,同时也因为升糖指数(食物血糖成指数)低被很多糖尿病患者青睐。科硏人员发现马铃薯几乎不含还原糖,有人认为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不含淀粉酶。为验证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不含淀粉酶,请完成以下实验:
(1)实验原理:
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
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2)实验材料与用具:3%的淀粉酶溶液,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研究人员提供的材料中缺少的是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
(3)实验步骤:__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3%的淀粉酶溶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水浴保温一段时间后各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再水浴保温一段时间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50~65__℃下水浴保温5__min,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简单叙述步骤,注意实验的合理性。)
(4)实验预期:若A管出现砖红色沉淀,B管呈蓝色,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证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不含淀粉酶。
解析:(1)本实验已经知道实验的目的和实验材料,在书写原理时,要写出自变量作用的科学依据,以及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马铃薯不含还原糖是因其不含淀粉酶,所以实验自变量是淀粉酶的有无,要写出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的原理;结果需要用斐林试剂检测,所以要写出还原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原理。(2)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马铃薯不含还原糖是因其不含淀粉酶,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淀粉酶的有无,实验材料中给出了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所以还缺少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3)实验步骤: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3%的淀粉酶溶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水浴保温一段时间后各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再水浴保温一段时间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50~65 ℃下水浴保温5 min,观察溶液颜色变化。(4)实验预期:A管出现砖红色沉淀,B管呈蓝色,不出现砖红色沉淀,结果表明该观点正确,证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不含淀粉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二 酶的特性第2课时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第1课时课时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一 酶的作用和本质第1课时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能水解脂肪酶的酶是,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