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基础夯实练51: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
展开基础夯实练51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
一、选择题
1.(2023·湖北孝感高三期末)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群落分为不同的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地的群落类型受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B.在不同的森林类型中,生物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完全相同
C.荒漠和草原生态系统中耐旱植物的类型相同
D.攀缘生活的动物迁入草原后,会产生适应新环境的变异
2.(2023·江苏宿迁高三模拟)生物群落的类型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描述,自然条件下不会出现的情况是( )
A.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能反映生物群落类型的差异
B.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对应的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C.同一气候条件下的生物群落类型完全一致
D.环境改变会影响生物群落中的物种组成
3.(2023·江西九江高三期末)群落内的生物是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爬行动物的表皮往往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
B.草原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可以抵抗干旱
C.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体积小,适合弱光生存
D.荒漠生物群落中的仙人掌在夜间吸收CO2,有助于减少水分散失
4.林窗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因素(干旱、台风、火灾等)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的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如表是某研究小组对某林窗内不同阶段的物种组成进行调查统计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 物种种类(种) | |||
0~10年 | 11~20年 | 21~30年 | 31~40年 | |
藤本层 | 4 | 0 | 0 | 0 |
灌木层 | 21 | 2 | 1 | 0 |
乔木层 | 23 | 29 | 21 | 10 |
A.林窗后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B.0~10年,灌木层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大于藤本层
C.在如表所示演替期间,林窗的水平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
D.0~40年,林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逐渐下降
5.不同类型群落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肉质旱生植物是沙漠中的优势植物
B.荒漠里的某些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有利于保存水分
C.热带雨林中的乔木高大,乔木往往有板状根,树的分支发达,以争夺阳光
D.湿地生物群落中的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
6.(2023·江苏镇江高三调研)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过少可能会导致种群的衰退和消亡
B.生物种群数量的不规则变动与非密度制约因素有关
C.群落空间结构的形成是种内竞争的结果
D.导致群落类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水分、温度以及其他环境条件
7.(2023·山西晋城高三模拟)某农田弃耕一段时间后,逐渐出现杂草、灌木及小型动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于灌木丛遮挡草本植物,导致群落对光能利用率降低
B.经过漫长的演替过程,该地区可能会形成稳定的森林群落
C.群落演替过程中,遗传多样性较高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D.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可发生变化
8.大兴安岭冬季严寒而漫长,温暖季短,有大面积落叶针叶林,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某林区发生火灾后,植被演替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灾后的林地上发生的是初生演替
B.与针阔混交林相比,针叶林土壤有机物含量较多
C.与阔叶林阶段相比,草本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更加复杂
D.火烧后,草本、灌木和乔木的丰富度均逐渐下降后保持稳定
9.一个湖泊经历了从湖泊裸底到沼泽、湿地、草原、森林的一系列演替阶段后,演变为一片森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湖泊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小
B.群落演替的过程就是物种取代的过程
C.由湖泊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为次生演替
D.该演替过程各个阶段的群落均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0.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的演替。演替过程中会出现优势种(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上最多、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及建群种(群落主要层的优势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初生演替较次生演替经历的阶段多,时间长、演替速度慢
B.演替过程中,上一阶段的优势种都会在下一演替阶段消失
C.建群种一般为优势种,决定着群落内部的结构和特殊环境条件
D.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
11.某农牧交错带的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后,农作物产量下降,弃耕后土地沙化。现有三片弃耕土地,分别采取围封禁牧、人工种植灌木、人工种植乔木的恢复措施,灌木或乔木成活后该地自然恢复。十五年后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节肢动物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该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样地 数据 组别 | 土壤含水量/% | 土壤全氮/ (g·kg-1) | 草本植物种数/种 | 节肢动物个体数/ (只·样本-1) | 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 |
弃耕区域(对照) | 0.26 | 0.09 | 1.1 | 3.1 | 0.6 |
围封禁牧区域 | 0.66 | 0.36 | 2.6 | 9.4 | 1.7 |
人工种植灌木区域 | 0.77 | 0.42 | 2.8 | 7.4 | 0.8 |
人工种植乔木区域 | 1.37 | 0.27 | 1.6 | 10.0 | 1.1 |
注:土壤全氮是指土壤中各种形态氮素含量之和;多样性指数综合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
A.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降低,物种丰富度下降
B.上述三种恢复措施都改良了土壤,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弃耕土地都发生了初生演替,围封禁牧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更高
D.自然恢复后,人工种植乔木区域中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比人工种植灌木区域中的复杂
12.(2023·河北邯郸高三检测)某湿地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湿地核心区等区域,如图1所示。研究人员统计了近水缓冲区和湿地核心区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进行人为干预可能会加快该群落的演替速度
B.芦苇在该湿地的分布不能体现该湿地群落垂直结构上的差异
C.近水缓冲区群落能代表湿地核心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
D.在多年的演替中,灌木逐渐替代了草本植物,主要原因是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二、非选择题
13.为调查某自然保护区发生山体滑坡后第30年生物群落的恢复情况,科研人员对未发生滑坡区域的原始林群落(S1)和山体滑坡区域的恢复群落(S2)进行了植被生物量(指某时间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的研究,得到下图所示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未发生山体滑坡区域三类植被的数量明显______________(填“多于”或“少于”)发生山体滑坡区域。发生山体滑坡区城所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该群落的演替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自然保护区不可能是热带雨林地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发生山体滑坡的区域,如果人为地进行植树造林,可以改变自然状态下的状况,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山体滑坡区域演替的进行,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__________,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分布形成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23·天津红桥区高三检测)“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图是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目变化的调查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__________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为__________,其演替速度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将__________(填“不发生变化”“提前”或“推后”)。与自然演替相比,退耕还林与禁牧使得该山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__________(填“变快”或“变慢”),这说明人类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C [生物群落类型受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故同一气候条件下的生物群落类型不一定完全一致,C错误。]
3.C [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叶绿体体积大,有较大的基粒,基粒数目也较多,叶绿素含量高,因此能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充分地吸收光线,适应弱光生存,C错误。]
4.B
5.C [热带雨林中的乔木高大,往往有板状根,树的分支不发达,只在树顶形成树冠,以争夺阳光,C错误。]
6.C
7.A [灌木丛和草本植物等形成垂直结构,植物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A错误;在适宜条件下,经过漫长的演替过程,弃耕农田有可能最终演替成为森林群落,B正确;遗传多样性较高的种群所在的生态系统较为稳定,种群数量也稳定,因此适应环境能力强,C正确;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D正确。]
8.B
9.D [群落演替的过程并不是物种取代的过程,而是优势物种被取代,B错误;湖泊演替为森林的过程是从湖泊裸底开始的,为初生演替,C错误。]
10.B [演替过程中,上一阶段的优势种也有可能会在下一演替阶段保留下来,B错误。]
11.C [农田连续耕作六年,主要生物是农作物,物种单一,连年的农产品输出导致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降低,物种丰富度下降,A正确;生物多样性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题中所述的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这体现了其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弃耕土地都发生了次生演替,在题中所述的三种恢复措施中,围封禁牧区域的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可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最高,C错误;自然恢复后,人工种植乔木区域中的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比人工种植灌木区域中的高,因此前者的生物多样性高,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复杂,D正确。]
12.D [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人为干预可加快该群落的演替速度,A正确;该湿地群落垂直结构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垂直分布,芦苇只是其中一种生物,B正确;近水缓冲区到湿地核心区群落生物种类逐渐增多,可以代表近水缓冲区群落到湿地核心区群落演替的过程,C正确;在多年的演替中,灌木逐渐替代了草本植物,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在争夺光照的竞争中具有优势,D错误。]
13.(1)多于 次生演替 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2)热带雨林中乔木植物的生物量最高,而图中所示草本植物的生物量最高 人类的活动往往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3)增加(变大) 垂直 充分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
14.(1)物种组成 (2)次生演替 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及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3)提前 变快 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夯实练11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夯实练11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作业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基础夯实练56:人与环境: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基础夯实练56:人与环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