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期末复习】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沪教版)
【期末复习】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 ——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沪教版)
展开这是一份【期末复习】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 ——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沪教版),文件包含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沪教版学生版docx、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沪教版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1.燃烧: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广义的燃烧指的是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如H2在Cl2中的燃烧,化学方程式:H2 + Cl2 2HCl
2.探究燃烧的条件
(1)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
(2)解释实验:①红磷不能燃烧的原因: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即达到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为40℃,而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热水的温度大于40℃,而达不到240℃,因此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②铜片上白磷能燃烧,而水中白磷不能燃烧的原因: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白磷和空气(氧气)接触,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跟空气(氧气)接触,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向水中白磷通入空气(或氧气),白磷燃烧的原因:在热水中温度虽然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但没有氧气,白磷不能燃烧;当通入空气(或氧气)后,白磷跟氧气接触就燃烧起来。
(3)实验分析:
铜片的作用:导热、放置药品; 热水的作用:①使水中白磷与空气隔绝,②为薄铜片上的药品提供热量
白磷着火点:40C ;红磷着火点:240C;
(4)实验结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 ②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实验改进
改进原因:P2O5有毒,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实验用药品较多。
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之一;
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如森林着火砍掉树木,开辟隔离带;煤气罐着,火关闭阀门等;
②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如油锅着火,盖锅盖;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熄灭酒精灯,灯帽盖灭等;
③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如油锅着火,放青菜;水灭火;吹灭蜡烛等;
2.灭火器及原理
①泡沫灭火器:灭火时喷射出大量的CO2和泡沫黏附在可燃物上,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此类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②干粉灭火器:用压缩CO2吹出干粉(主要含碳酸氢钠)来灭火。除扑灭一般可燃物外,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发的火灾。
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钢瓶内装着的被压缩的液态二氧化碳喷射出来变为气态二氧化碳灭火。该灭火器主要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火灾。(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的时候,一定要握住灭火器的木柄,以免冻伤。)
3.火场自救、逃生
(1)要迅速判断安全出口;
(2)如果房间内有物品正在燃烧,不能随便开门,以防空气流通使火势更大。
(3)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减少有毒物质、烟尘进入体内。
(4)房间里燃烧,由于空气的流通,上层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大,而下层空气相对较多,所以逃生时应低下身体沿墙壁跑出火灾区。
考点3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1.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燃烧较快、放热多、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碳完全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C+O2 CO2;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条件:氧气充足 ;使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方法: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燃烧较慢、放热少、产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微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污染环境。碳不完全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C+O2 CO
3.一氧化碳的性质
= 1 \* GB3 ① 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 2 \* GB3 ② 化学性质
= 1 \* rman i可燃性: 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CO+O2 CO2
现象:a.产生蓝色火焰 b.放出热量 C.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 2 \* rman ii毒性: 一氧化碳易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的功能,人体就因缺氧而死亡。
考点4 易燃易爆物安全知识
1.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火药、汽油、油罐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车胎、气球、高压锅、锅炉爆炸)
2.可燃性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天然气、煤气)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验纯,以防止发生爆炸。
防爆注意事项:
(1)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
(2)煤气泄漏需要立即关闭阀门并打开窗户通风。(不能用火种照明;不用用电设备,如不在室内拨打电话、不能开电灯、不能开排气扇等)
(3)若燃气管道泄漏,不能用燃着的蜡烛检査,可用涂肥皂水的方法去检查或用仪器检查。
4.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5.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实质都是氧化反应
6.利用爆炸为人类服务 定向爆破、开山采矿等
考点5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适用于解释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分子数守恒等。所有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不包括没有反应完的部分和催化剂的质量)和所有生成物的质量。尤其注意参加反应的气体或反应生成的气体、沉淀等不要忽略。
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过程就是反应物的 原子重新组合 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 原子的数目 、 原子的质量不变,所以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化学反应中各种量的变化
4.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求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
(3)推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4)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原因
考点6 验证(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要求:必须发生化学反应且有明显现象。
装置:如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则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1.反应原理
实验1: NaOH+CuSO4→Na2SO4+Cu(OH)2
实验2: CaCO3+ HCl→CaCl2+H2O+CO2
实验3: Na2CO3+ HCl→NaCl+H2O+CO2
2.实验装置
实验1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实验2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
实验3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
3.实验现象及解释
(1)实验现象
①实验1:产生蓝色沉淀,天平平衡。
②实验2:锥形瓶中固体粉末溶解,有气泡产生,气球微鼓起,实验结束后天平平衡。
③实验3:烧杯中固体粉末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实验结束后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2)解释
实验1发生了化学反应,没有气体生成,也没有气体参加反应,故实验后天平平衡;实验2发生了化学反应,且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故实验结束后天平平衡;实验3在敞口烧杯中进行,反应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减少,故实验结束后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4.实验结论
(1)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考点7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依据: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2.定性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
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依据: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
4.微观示意图
依据: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考点8 化学方程的书写与应用
1.化学方程的意义
2.书写步骤
写——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中间连短线;
配——配平;使反应前后各原子总数相等;
配平方法:①最小公倍数法②奇数配偶法③.定一法
等——短线改等号;
标(注)——在等号的上方或下方注明反应条件,标出生成物中气体与沉淀;
①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
②气体符号“↑”:反应物无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在生成气体的化学式右边标)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气体生成物就不需注“↑”号;
③沉淀符号“↓”:溶液中反应如果生成物有固体,在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右边标,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固体,固体生成物也不需注“↓”号)
查——检查化学式是否写错、是否配平、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是否标注准确。
考点9 依据化学方程的计算
计算依据:①利用化学方程式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且质量比呈正比例关系。
②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计算步骤:①设未知数;②根据题意写出方程式;③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质量比;④列出比例式,并求算出未知数;⑤答
注意:①由于方程式只能反映物质间的质量比,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各个量必须是质量。
②由于方程式中各物质是纯净物,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③单位必须统一。
3.计算中常用的关系式:
(1)m= ρv
(2)单位换算:1L=1000mL,1mL=1cm3
(3)物质的纯度=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100%
变形: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物质的纯度 不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物质的纯度
(4)物质的纯度(纯物质的质量分数)=1-杂质的质量分数现象: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左边气球先胀大后变瘪。试管中的红磷和水中白磷不燃烧。
气球的作用是形成密闭环境防污染。
大烧杯的作用是密闭,防止白烟逸散,污染空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第6章 溶解现象 ——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沪教版),文件包含第6章溶解现象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沪教版学生版docx、第6章溶解现象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沪教版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沪教版),文件包含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沪教版学生版docx、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沪教版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沪教版),文件包含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沪教版学生版docx、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初中化学九年级单元知识点梳理沪教版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