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蝉》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36312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21课《蝉》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36312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蝉教案及反思
展开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第 20 课
《蝉》
教学设计
年级 | 八年级 | 学科 | 语文 | 课序 | 第四单元 第 20 课 | 课型 | 新授课 | |
课题 | 《蝉》 | 授课教师 |
| |||||
课程 标准 |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 1.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指引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感悟作品的内涵,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 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 |||||||
教学 分析 | 1.教材分析: 《蝉》节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 法,把蝉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原文由四个部分组成,本文节选了其中两个部分,以小标题的形式分割,科 学详尽的说明了蝉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作者观察细致,记录详尽,体现出他 的研究之道和科学探索精神。 本文说明顺序打破常规,从幼虫出洞写起,以幼虫入地结束,构成一个循环 的生命轨迹,可见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 文章在说明中兼用文学的笔法,字里行间充满感情,体现作者对生命的理解 和尊重,对世间万物的关爱。 2.学情分析: 通过第五单元前面两篇教读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顺序”等知识已有一定了解。本课侧重结合 科学小品文的特色,指导学生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并引导学生学习 作者的科学精神,体会作者尊重生命的情感。 | |||||||
教学 目标 | 1.梳理文章内容,了解作者依据蝉的生命轨迹谋篇布局的匠心
2. 品味科普作品语言的严谨与生动,感受《昆虫记》科学性和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 |||||||
| 3.理解作者对蝉的感情,体会作者的生命观 | |
教学 重点 | 1. 了解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 2. 品味科普作品的语言,感受《昆虫记》科学性和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 |
教学 难点 |
理解作者精神,体会作者的生命观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
导入新课 | ( 一)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根据以下资料,猜猜他是谁? “他来自法国; 他是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写下了一部巨作《昆虫记》;他被称 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是的,他就是伟大 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二) 了解《昆虫记》 | |
讲授新课 | 一.谋篇布局具匠心 1.梳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整篇文章共 26 个自然段,以小标题的形式分割,将两篇短文并列呈现。 2-7 段,全面介绍地穴外部和内部的情况。 8- 11 段,蝉从地穴爬到地面进行脱皮活动,之后飞离树枝。 “蝉的地穴”不仅介绍了蝉的地穴,还介绍了蝉的幼虫脱皮变成虫的过程。 12- 17 段介绍蝉产卵地点、数量以及天敌蚋对蝉卵的破坏。 18-24 段介绍了蝉卵孵化、幼虫脱皮落地,挖穴隐藏钻入地下的过程。 “蝉的卵”不仅介绍了蝉的卵,还介绍了蝉产卵、孵化和幼虫入地。 两个小标题并非对内容的概括,而仅仅是表示作者对蝉的考察从地 穴开始,从产卵开始。
2.体味本文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 按一般说明文的写作顺序,介绍昆虫一般会根据其生长过程来写, 但这篇文章却打破常规,不是从卵为起点的单线生命轨迹,而是写蝉从幼 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再写它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这形成了一个环 形的生命轨迹。这样的写法呈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 | |
| 2 作者研究起点是蝉的幼虫,带着读者一起探究,容易吸引读者兴趣; ②蝉幼虫的地下生活时间最长,突出说明蝉“四年黑暗的苦工”这一特点; ③融入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蝉的生命线由单线生命轨迹变为环状生命轨 迹,构成了周而复始的生命循环圈,体现出作者生生不息的生命观。
二.语言运用见用心 1. 从说明方法和限制性词语的运用见法布尔语言的严谨性 ①例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蝉脱壳、脱皮、 生卵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到作者观察细致、态度严谨。 ②例句中限制性词语的运用,体现出作者观察的真实,记录的准确。 2.从修辞手法和有生命力词语的运用见法布尔语言的生动性 ①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把幼虫脱皮的艰难过程和幼虫脱皮落地前的悠 闲,生动、具体、准确地描绘出来。 ②例句中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透过对蝉不同的称呼,生动地 展现出蝉的不同形象。 小结:本文语言特色——科学性和文学性的统一 语言准确严谨,是作为科学家为准确传递科学知识的职责和使命; 语言生动活泼,是作为文学家为细致展现昆虫世界的精彩与用心。
三.诠释生命现情怀 1. 通过例句分析,可见作者对蝉的同情和敬意,也体现出他对自然规 律的捍卫和尊重。 2. 伟大背后见其人 进一步了解法布尔的生平,体会他的人生追求 3. 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能够看到这是对蝉一生的写照,也是对法布尔 一生的写照。他对蝉的同情与敬佩,也是对自己艰难工作的肯定与痴迷。 |
课堂小结 | 罗曼 ·罗兰曾经讲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并 且热爱生命的人” 。法布尔用他毕生的努力来诠释了这句话。在其对蝉长 期、大量、细致的实地观察过程中,他不仅是蝉的世界的发现者、研究者, 更是蝉的密友、代言人。正是出于一种对生命的深厚感情、一种对生存的 清醒认识、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关爱,法布尔才能处处流露出发自内心的人 文主义关怀。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你又是否愿意和法布 尔一样,成为生命中的英雄,享受生命给予的馈赠呢? |
作业布置 | 运用本课所学知识,阅读《昆虫记》中《蝉》的另外两篇短文,了解更多 有关蝉的知识,体会法布尔的写作特点,感知他的情怀。 | |||
板书设计 | 谋篇布局具匠心 语言运用见用心 诠释生命现情怀 |
| ||
教学反思 |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特点,学习课文的写法, 体会作者的科学精神。重难点突出,设计清晰,可以把这节课学到的内容 放到整本书的阅读中去体悟。 | |||
答疑课 | 1.我们大多数人都见过蝉,但是我们却并不了解它。作者为什么能把我们 熟视无睹的蝉的成长过程说明得这样清楚明白? 作者的研究并不是只凭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是经过了长期细致的观察。 “蝉四年一个生命周期,在阳光下歌唱只有五星期”, “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 “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 ,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 正是作者严谨认真、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和全面细致深入的科学观 察,让他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写出这样生动而又准确的文章。 2.本文的说明顺序有什么特别之处? 按一般说明文的写作顺序,介绍一种昆虫的生态时,一般会根据它的 生长过程来写,即从卵到幼虫,再从幼虫到成虫。这篇文章却打破常规, 先写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再写它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作者 这样写的目的是突出说明“四年黑暗的苦工” ,它既是重点 (蝉一生中绝 大部分时间活动在地下) ,又是难点 (最不易为人所知的地下生活) ,也 使行文摇曳多姿,不落俗套。 3.《蝉》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它是如何在说明中运用文学笔法,使文章 写得生动活泼的? 一、文艺化的笔调。在说明中有叙述、有描写,有的地方还像在讲故 事,妙趣横生。 二、拟人手法的运用。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 三、语言运用既准确严谨又生动有趣。如描写蝉脱壳的过程中所用的 动词就非常精彩。 四、语言饱含感情。例如文章的最后一段,用抒情兼议论的文字,表 达作者对蝉的敬佩与同情,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 4.虞世南的诗歌《蝉》 中写道:“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
| 非是藉秋风。 ”法布尔的《蝉》也写到了蝉鸣,你能把这句话找出来吗? 它们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 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 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 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虞世南的《蝉》以蝉喻人,旨在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 自能声名远播。 法布尔的《蝉》 旨在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世间万物的 关爱,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蝉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蝉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蝉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蝉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预习检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达标检测,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