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二)
展开课 题 |
| 课 时 | 本学期第_ _课时 | 日 期 |
| |||||
本单元第 _课时 | ||||||||||
课 型 | 复习 | 主备人 | 乔红 | 复备人 |
| |||||
感 知 目 标 | 学习 目标 | 理解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体会隐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 ||||||||
重点 难点 |
理解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体会隐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 |||||||||
教学过程 | 时间 | |||||||||
学 习 流 程 | 一、考点透视 理解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体会隐含其中的思想感情。往往被称为“含义类”问题,这类问题的主要考点如下: (一)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中考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的义项,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意思。从近年来现代文阅读的试题来看,要注意以下几方面词语的含义:1.体现作者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5.有比喻、借代、反语等意义的特殊词语;6.根据语境而用作别种义项的词语;7.指代词或临时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 (二)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谓“重要语句”,从文章的内容看,不同层次的中心句;从结构上说,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从表达上说,富有特色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如警示句、深化句、主旨句等。这些句子都是近年中考考查的重点。 二、讲析典型题例,总结解题方法 (一)出示典型题例 从教第一课 [美]雷切尔·斯劳特 (1)1986年,我在北费城贫民区的一所天主教堂学校里开始了我的执教生涯。 (2)在当地,贫困就像是挥之不去的浓雾缠绕着人们的身心。 (3)对我的学生们来说,痛苦、疾病、愚昧等不幸如同散布在街头巷尾的空啤酒罐一样随处可见,俯拾皆是。 (4)对于现实中的种种恶劣不堪,我的学生们已经麻木了。他们一天一天漫不经心地踢着空啤酒罐,一天一天地混着日子。生活的艰苦与不平不会在他们的心中激起任何的波澜。 (5)但迪龙却不是如此。他和其他人一样家境贫寒,常常是一周七天里都穿着同样的衣服到学校里来。 (6)与旁人不同的是他的愤世嫉俗。在他的观念里,他命中注定要像他的父亲一样在工厂的流水生产线上作牛作马,累死累活地过一辈子。但他不甘于如此。 (7)为此,他郁闷不平,心头总是憋着一口气。 (8)我,一名新到任的满怀激情和抱负的英文老师向他保证,读书写字可以为他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显而易见,迪龙对他现在身处的世界极为反感。 (9)于是我向他推介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他随手翻了一两页后,便很客气地对我说它们太郁闷了,他不感兴趣。我感觉很挫败。 (10)但是,我没有灰心。我想他不喜欢我选择的书籍也许是因为它们与他的生活经历毫无共同之处。我一门心思地想要把他熏陶成为与我相似的文学爱好者,于是又开始了另一次尝试。我把私人藏书里的当代流行作品通通搬了出来。迪龙一边读,一边扬起了眉毛。 (11)“这些书稍好一点。”他说,“但是对我没用。他们写的都不是我们的事情。没有一本能帮得上我的忙。你知道我是怎样过活?你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模样!” (12)我受够了。我憋着一口气说:“为什么不由你来告诉我呢?如果你认为你比书中的作者经历了更多的不公,更多的磨难,干嘛不自己写出来?告诉世界你的遭遇,你的感受,统统地写出来!” (13)那天以后,迪龙整整一个星期没有在学校露面。待到他返校,他就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等到下课后,他在他的课桌旁踌躇了片刻,朝我的桌子走过来。 (14)我问他有什么事,他略有些腼腆地笑了一下,拿出一叠皱巴巴的纸放在我的桌子上。我拿起来开始读。 (15)意识到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令我很是激动,但是真真切切地让我感到震撼的却是文章的内容。 (16)迪龙的散文和诗歌记述了他在短短的12年里所经历的痛苦、挣扎、愤懑和暴戾。字里行间充斥着粗俗下流的字眼和比喻。 (17)尽管如此,他的作品依然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真实,像死亡一样凝重。 (18)迪龙迫不及待地想要世界见识见识他的能耐,他想出版他的作品。 (19)于是,他和我把他的作品投给多家出版社,在其中的几家得到了出版。 (20)10年之后,迪龙从一个懵懂少年成为了一个热衷写作并以此为生的人。 (21)从我与迪龙相处的经历里我得到了一条至今仍坚定不移的信念:“年轻人的敢作敢为足以移山填海,改变命运,改变世界。” (22)只是我无法确定世界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1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加点的两个“憋”字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13.阅读第17段,结合全文理解“他的作品依然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真实,像死亡一样凝重”这句话的含义。(4分) (二)学生阅读文章并答题,教师了解学生答题情况。 (三)教师针对学生问题讲析典型题例。 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是理解重点词句含义的最有效方法。第12题(1)句中,“憋”字所包含的“不甘”“郁闷”在上下文中都已显露;“我没有灰心”“我受够了”这样的语句则可以提示(1)句中的“憋”所隐含的人物心理。第13题理解含义要抓住“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真实”“ 像死亡一样凝重”这两个比喻,然后再看上下文中有哪些地方在阐明这两个比喻。 参考答案(略) (四)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主要方法有: 1.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要站在文本全局,联系上下文,从作者的思想倾向、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风格特点等方面揣摩。“文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文本全局的“整体把握”;二是指具体词语所处的“语境”。在理解任何一个词语时,除了要结合词语的原始意义,还都必须考虑到这两种含义。 2.明确指代词的含义。文本中的代词运用非常灵活,指代的范围极为广泛,它既能替代实词、短语、句子、语段,又能替代各种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分析句子结构,有助于找出指代的内容。一般判断代词指代的内容,应把握:①了解代词的用法。如“这(个、些)”是近指;“那(个、些)”是远指;“某”、“某类”是不定指等等。②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然后进行分析、概括。③将找出的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合适。 3.对词语的比喻含义的理解与确认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对词语的引申义、特殊义、隐含义、概括义的理解,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义、所在语段的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理解重要语句要注意以下几点:1.解释关键词,抓住重点。2.分析结构,把握基本含义。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3.联系上下文,仔细推敲。含蓄的语句不易理解,因为它的出现,通常是为了追求特定语境条件下的最佳表达效果的,故不能直说,而是把意思隐藏在句子的字里行间。并不是不可捉摸的,有了一定的语境,句子的含义也就被牢牢地固定下来了。我们只要在一定的语境中反复阅读,寻找语感,句子的隐义是可以“自现”的。此外,触发联想,品出言外之意也很重要。理解句子不要人为地“拔高”,这是指把句子本身没有的意思强加给作者。要学会多角度理解文章中的有些句子,它的组合因素复杂,甚至是多侧面的综合体,所以理解的角度就不能是单一的。
|
| ||||||||
教 后 反 思 |
| |||||||||
语文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五): 这是一份语文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五),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考点透视,讲析典型题例,总结解题方法,练习,课后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四): 这是一份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四),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考点透视,结尾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三): 这是一份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三),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考点透视,讲析典型题例,总结解题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