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文化常识读与练4古代历法纪年法纪月法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文化常识读与练4古代历法纪年法纪月法第1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文化常识读与练4古代历法纪年法纪月法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文化常识读与练4古代历法纪年法纪月法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文化常识读与练4古代历法纪年法纪月法,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这种纪年法多用于春秋战国时期。例如:
    《左传崤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是鲁庄公在位的第十年。
    2.【年号纪年法】
    年号是我国古代统治者为纪其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到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之事,常改元。“改元”意味着清零,所以一般一个皇帝会有几个不同的年号,汉武帝前后一共改元11次,唐高宗改元14次。到了明清两代,一个皇帝大多只有一个年号,故也可以用年号来称其皇帝。如清圣祖玄烨,在位61年只有一个年号“康熙”,故也可称之为康熙皇帝。年号一般为两个字,也有多字的:三字的有王莽的“始建国”、梁武帝的“中大通”;四字的有唐武则天的“天册万岁”、宋太宗的“太平兴国”、宋真宗“大中祥符”等;还有西夏李元吴的六字年号“天授礼法延祚”,比较少见。年号自汉武帝创制以来影响了中国封建王朝以及周边国家将近两千多年。“宣统”是中国古代历史最后一个被承认的年号。例如: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
    《琵琶行并序》“元和十年”
    《登泰山记》“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石钟山记》“元丰七年”
    《梅花岭记》“顺治二年”
    《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
    3.【干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wù)、己(jǐ)、庚(gēng)、辛、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丑、寅(yín)、卯(mǎ)、辰(chén)、巳(sì)、午、未、申、酉(yǒu)、戌(xū)、亥(hài)。
    天干和地支有“阴阳”之分(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按照“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的规则,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用于纪年、纪月、纪日乃至纪时。
    干支纪年法如: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指北宋宋神宗元丰五年,即公元1082年;
    《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
    《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即公元1911年。
    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干支纪年,六十年一循环,所以有“六十一甲子”的说法。于是六十岁的老人也叫“花甲老人”。
    4.【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
    《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è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
    《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
    《祭妹文》“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
    《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纪月法
    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1.【序数纪月法】
    至今仍在沿用。如:
    《登泰山记》:“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指南录〉后序》:“德祜二年二月”,“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
    《谭嗣同》:“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2.【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建子、建丑、建寅等等。“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古老天文学称北斗星斗柄所指为“建”,干支历将一岁划分为十二辰,斗柄旋转而依次指为十二辰(十二月令),称为“十二月建”。十二月建是依据二十四节气而来的节气月。十二月建:一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如:
    杜甫《草堂即事》:“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指农历十一月。
    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即农历十月。
    3.【时节纪月法】
    时节纪月法,就是根据一年中四时(春夏秋冬)和节气来记录月份的方法。
    时节纪月法有两种:
    一是各季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称代。如一月就是孟春,二月就是仲春,三月就是季春。如: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
    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时雨”,“仲春”代农历二月。
    二是用一些文学化的代称,多以当月有代表性的植物代称。如“二月”称为“杏月”,“三月”称为“桃月”等。
    4.【12个月份的雅称】
    一月
    孟春、柳月、寅月、陬月、太簇、初春、新春、端月、岁始、肇春、初阳
    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故称柳月。
    二月
    仲春、卯月、如月、夹钟、花月、杏月、春半、花朝、殷春、春中
    三月
    季春、辰月、姑洗、桃月、暮春、桐月、晚春、余春
    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又称桃月。
    四月
    孟夏、中吕、初夏、麦月、槐月、夏首、新夏、梅月
    从季节气候而言,四月为梅雨季,时值梅子黄熟,阴雨时间较长,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
    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
    五月
    仲夏、午月、蕤宾、皋月、蒲月、榴月、星月、盛夏、夏半
    农历五月最常用的别称为仲夏。
    六月
    季夏、未月、且月、林钟、荷月、伏月、晚夏、暮夏、荔月、晚夏、暑月、杪夏
    七月
    孟秋、申月、相月、夷则、瓜月、初秋、桐秋、桐月、兰月、新秋
    八月
    仲秋、酉月、壮月、南吕、桂秋、桂月、清秋、秋半、中律
    农历八月,此时月桂花盛开,故称桂月。
    九月
    季秋、戍月、玄月、无射、菊月、暮秋、凉秋、秋末、残秋
    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称菊月。
    十月
    孟冬、亥月、阳月、应钟、露月、早冬、首冬、始冬、开冬、新冬
    十一月
    仲冬、子月、辜月、黄钟、霜月、寒月、葭月、正冬、畅月
    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
    十二月
    季冬、丑月、涂月、大吕、腊月、暮冬、梅月、暮岁、岁杪
    自古以来,农历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之为冰月、严月。
    【练习1】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春以正月为始。古孟、仲、季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所以在阴历中,又利用其给一年十二个月依次命名。依此推算,《宋史》“乙卯,诏每岁以季秋亲祠明堂”中所写的“季秋”,应是中国古代阴历的( )
    A.八月 B.九月
    C.十月 D.十一月
    【练习2】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中,表时间,又名日正、中午(上午11时正至下午1时正),这时候太阳最烈。
    B.圭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刻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C.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命运。
    D.“至正”属于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用以褒贬善恶,如“崇祯”“康熙”皆是。
    【练习3】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晦,指的是阴历每月的三十日,是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法中的一种。此类纪日法中还有朔、望、既望等。
    B.天宝,是年号。所谓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按惯例新君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称为改元,年号的实行是从汉武帝开始的,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C.我国古代纪年、纪月、纪时,皆有特别方法及称谓。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称为五更或五鼓,“寂寂人定初”中的“人定”指的是19~21点。
    D.古代纪年法有多种,有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文化常识读与练4——古代历法(纪年法、纪月法)
    练习1 B
    练习2 D D项中,年号不是“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用以褒贬善恶”的,这是谥号的作用。
    练习3 B A项“晦”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C项“人定”对应21~23点,D项“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故选B。

    相关试卷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文化常识读与练8宗法礼俗: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文化常识读与练8宗法礼俗,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宗法常识,礼俗常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文化常识读与练7教育科举: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文化常识读与练7教育科举,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举制度,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文化常识读与练6姓名和称谓: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文化常识读与练6姓名和称谓,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直称姓名,称字、号、斋名、谥号,称官名、爵名,称籍贯,称郡望,几项兼称,特殊称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