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中考化学调研试卷(5月份)(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中考化学调研试卷(5月份)(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中考化学调研试卷(5月份)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1. 中华文学源远流长。下列词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 清风徐来 B. 水落石出 C. 伐薪烧炭 D. 愚公移山2. 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米饭、面包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
B. 铁、锌、硒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C. 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
D. 开发清洁新能源可以有效减少和防止酸雨的形成3. 年月,中国科学院宣布经过科研攻关,在光子芯片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光子芯片的材料以第二代半导体、为主,传输速度比电子芯片快倍。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铟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C. 铟原子的中子数为 D. 铟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4. 某同学利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不考虑装置内原有的水蒸气,实验中观察到:干冰慢慢消失,左侧支管温度逐渐降低,右侧支管的温度逐渐升高。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能与反应
C. 中和反应时会放出热量 D. 干冰升华吸收热量5. 马踏飞燕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青铜乃铜锡合金,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冶炼和使用金属锡的场景。冶炼锡时,常将含锡矿石主要成分为与足量木炭装入冶炼炉中,点燃并鼓入大量空气;炼锡时关键一步为“点铅勾锡”,加入铅能使铅锡合金较易熔化流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古代锡器常用来饮酒喝茶,也可盛装陈醋等酸性物质
B. 铅锡合金较易熔化流出的原因是合金的熔点比各组分的熔点低
C. 冶炼锡时,木炭使还原为,而自身发生了氧化反应
D. 鼓入大量空气能使部分木炭完全燃烧,放出更多热量提高炉温
6. 如图表示甲、乙、丙三类物质的相互关系,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 选项甲乙丙氧化反应燃烧化合反应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含氢元素的化合物酸盐 A. B. C. D. 7. A、、、、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为不同类别的纯净物,、、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可以是单质、氧化物、盐、碱中的一种
B. 物质可以是酸或盐
C. 物质转化为的反应可以是四种基本反应的一种
D. 物质可以是一种氧化物8.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固体,他们对该固体是否变质产生了兴趣,于是对固体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过氧化钠能与水反应:;
溶液呈中性。
【成分猜想】固体中可能含有、和中的一种或几种。
【设计方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
B. 溶液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
C.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证明固体样品中含有
D. 若,则证明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9. 室温时,将固体加入到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消失,放置到时刻开始析出固体,到时刻析出固体。
已知:、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溶解度溶解度时的溶解度为 ______ 。
时刻所得溶液为 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时,实验中常用溶液吸收而不用溶液的原因: ______ 。
另称取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含少量氢氧化钙先将其全部溶于水中,再冷却到室温时,析出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
A.常温下易溶于水,微溶于水
B.时刻溶液的温度高于,时刻溶液的温度为
C.该实验能证明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
D.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0. 常用作有机合成工业的催化剂,以粗盐水含、、和等原料制取的工艺如图:
已知: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水,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为绿色固体。
操作、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______ 。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______ 水除外,填化学式。
反应Ⅰ中,依次加入试剂,若为,则为 ______ 。
在工业上进行反应Ⅲ溶解铜粉时,常加入足量稀硫酸并通入过量的氧气,其化学方程式是,其中的化学式是 ______ 。
最终得到的沉淀需采用真空干燥,椐如图分析,生产的过程中,一般将反应温度控制在 ______ 。
经过上述流程可得的最多是 ______ 。精确到小数点后位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1. 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 。
水下白磷通氧气后燃烧,反应完毕后测得溶液的为,此时溶液显 ______ 。填“酸性”、“中性”、“碱性”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2. 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通过与反应制取,并测定其含量。
【的制取】
实验步骤如下:
检查装置气密性,添加药品,并将导管末端插入中水面以下;
装置中打开、,关闭制取硫酸亚铁,并将整个装置内的空气排尽;
操作开关,使中溶液流入中产生沉淀;
过滤得到碳酸亚铁样品。
装置中铁与稀硫酸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为 ______ 。
步骤中应打开开关 ______ 选填“”“”或“”,并关闭其他开关。
中除观察到沉淀外,还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水和一种铵盐,请写出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的含量测定】
兴趣小组同学为确定样品中的含量,称取固体样品其中含杂质为,做如图所示的实验。
查阅资料:碱石灰是和的混合物
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增重,则固体中的质量为 ______ 。
如果去掉装置,会使实验结果 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3. 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的铜与氧化铜的固体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烧杯中固体的质量随收集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氧化铜的质量为 ______ 。
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清风徐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水落石出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伐薪烧炭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愚公移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 【解析】解:、米饭、面包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主要为人体提供糖类,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锌、硒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垃圾分类,能节约资源,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D、开发清洁新能源,可以有效减少和防止酸雨的形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人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包括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垃圾分类的优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开发清洁新能源的意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内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与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 【解析】解:铟字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
B.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因此,,故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此铟原子的中子数为,故错误;
D.根据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可知,原子核外有五个电子层,故正确;
故选:。
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据以上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解答。
4.【答案】 【解析】解:、干冰慢慢消失,右侧支管的温度逐渐升高,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与氢氧化钠接触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放出热量,该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放出热量,该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D、干冰慢慢消失,左侧支管温度逐渐降低,说明干冰升华吸热,该选项正确。
故选:。
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放热。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答案】 【解析】解:、古代锡器常用来饮酒喝茶,但不能盛装陈醋等酸性物质,因为锡能与酸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铅锡合金较易熔化流出的原因是合金的熔点比各组分的熔点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C、冶炼锡时,木炭使还原为,而自身夺取了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木炭具有可燃性,鼓入大量空气能使部分木炭完全燃烧,放出更多热量提高炉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的性质、氧化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 【解析】解:、燃烧与化合反应是交叉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故A错误;
B、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纯净物和化合物是包含关系,而不是交叉关系,故B错误;
C、氧化物包括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氧化物和金属氧化物是包含关系,而不是交叉关系,故C错误;
D、酸属于含氢的化合物,有些盐含有氢,含氢元素的化合物和酸是包含关系,含氢元素的化合物和盐是交叉关系,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氧化反应、燃烧和化合反应的概念来分析解答;
B、根据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来分析解答;
C、根据氧化物包括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来分析解答;
D、根据酸属于含氢的化合物,有些盐含有氢来分析解答。
此题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考查,把握个概念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此题应属基础知识考查题。
7.【答案】 【解析】解:由以上分析知,为,为,为或为,为,为或为,为,为或为,;为,为,均满足以上转化关系,因此物质可以是单质、氧化物、盐、碱中的一种,选项正确;由以上分析知,只能为酸,不能是盐,选项错误;
C.由以上分析知,为,为,为或为,为,为或为,为,为或为,;为,为,均满足以上转化关系,转化为可以是化合反应,也可是分解反应,也可是复分解反应等,选项正确;
D.为酸如,、可为氧化物、盐中的一种如为、为,、生成,、生成,则物质为水,水为一种氧化物,选项正确;
故选:。
A、、、、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为不同类别的纯净物,、、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则、、可为单质、氧化物、盐、碱中的一种,和、均反应,则为酸,据此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8.【答案】 【解析】A、固体加水后有气体产生,则证明原固体中含有,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加入反应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溶液中含有,在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先与反应,反应无现象;反应完后与反应,产生气泡,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有、,能与反应生成沉淀与,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所有溶液中一定含有、、、,故选项说法错误;
C、能与反应生成,若原样品中就含有会干扰的检验,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可知
;
若,则证明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本题探究物质变质后的成分。
本题难度较大,要根据物质的成分用极值法分析。
9.【答案】 饱和 时,的溶解度远远大于的溶解度,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气体 【解析】解:由、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可知,时的溶解度为;
时刻开始析出固体,故时刻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时,的溶解度远远大于的溶解度,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气体,故实验中常用溶液吸收;
、物质的溶解性是根据在时的溶解度来划分的,溶解度大于,属于易溶物质,溶解度在之间的,属于微溶物质,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常温下易溶于水,微溶于水,故A说法正确;
B、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时固体完全溶解到水中,则溶解的温度,时刻析出固体,溶质质量为,即为,故B说法错误;
C、时的溶解度为,将固体加入到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消失,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故C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冷却到室温时,析出的固体是氢氧化钠,此时溶液中氢氧化钠达到饱和,时的溶解度为,则时,水中最多能溶解氢氧化钠固体,则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故D说法正确;
故选:。
故答案为:;
饱和;
时,的溶解度远远大于的溶解度,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气体;
。
根据、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来分析解答;
根据时刻开始析出固体,说明此时不能再溶解固体来分析解答;
根据时,的溶解度远远大于的溶解度来分析解答;
、根据时,溶解度大于,属于易溶物质来分析解答;
B、根据时刻溶液的温度来分析解答;
C、根据时的溶解度为,将固体加入到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消失来分析解答;
D、根据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来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知识结合题干的信息进行解答。
10.【答案】漏斗 碳酸钠或 【解析】解:操作、操作都是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是过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从流程图看出,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硫酸;故答案为:漏斗;;
若为溶液,则为碳酸钠溶液,加入该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故答案为:碳酸钠或;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由化学方程式看出,反应前、、、的个数分别为:、、、;反应后、、、的个数分别为:、、、;因此少个、个,又因前的化学计量数为;故的化学式为;故答案为:;
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水,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为绿色固体,因此最终得到的沉淀采用真空干燥,目的是防止在空气中,被氧化为绿色固体;据图分析,生产的过程中,一般将反应温度控制在;故答案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设生成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
根据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流程图分析;
根据氢氧化钠能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能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钠,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因此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氯化镁,加入氯化钡溶液可以除去硫酸钠,加入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和图像进行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原子种类和总个数都不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答案】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酸性 【解析】解: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均与氧气接触,但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答案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水下白磷通氧气后燃烧,反应完毕后测得溶液的为,此时溶液显酸性;故答案为:酸性;
在点燃的条件下,白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的关系来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溶液的酸碱性与的关系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铁粉减少,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偏大 【解析】解:装置中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主要实验现象为铁粉减少,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故答案为:铁粉减少,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步骤中应打开开关,并关闭其他开关。
故答案为:。
中除观察到沉淀外,还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水和一种铵盐硫酸铵,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增重,说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是。
设固体中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
如果去掉装置,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装置吸收,会使实验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与反应生成沉淀、、、。
故答案为:。
碳酸亚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水和二氧化碳。
如果去掉装置,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装置吸收,会使实验结果偏大。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 【解析】解:取一定量的铜与氧化铜的固体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硫酸,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则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氧化铜的质量,由图中数据可知,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设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
。
根据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以及图中数据来分析;
根据氧化铜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中考化学调研试卷(含解析),共16页。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中考化学调研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中考化学调研试卷(5月份),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