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
1. 下列中国古代发明及应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熬制井盐 B. 火药爆炸 C. 粮食酿醋 D. 烧制陶瓷
2. 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下列涉及酒精灯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加热液体
C. 点燃木炭 D. 熄灭酒精灯
3. 在化学实验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下列实验现象的记录正确的是( )
A. 硫粉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氧化镁
C. 干冰放置在空气中有白雾出现 D. 铜片加入稀硫酸中有大量气泡出现
4. 水与空气是生命之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 水电解可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C. 蒸馏水一般不宜长期饮用 D. 空气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5. 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通过化学反应一步实现的是( )
A. CO→H2CO3 B. CO2→CO
C. H2O→Ca(OH)2 D. CuO→Cu
6. 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中航天员介绍,他们所需的部分水是由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实现了循环利用,如图是该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和丁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3
C. 丁可电解生成供航天员呼吸的氧气 D. 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1:1
7. 在一次家庭小实验中,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
A. 纸杯着火点变低 B. 温度低于着火点 C. 与氧气接触面太小 D. 纸杯不是可燃物
8. 乳酸可用作饮料中的酸味剂,分子式为C3H6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乳酸中含有12个原子 B. 乳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
C. 乳酸属于氧化物 D. 乳酸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9. 根据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50g甲能完全溶于50g水 B.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C. 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 D. 加压或升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
10. 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
A. “真金不怕火炼”——黄金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 “人要实,火要虚”——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燃物燃烧得更旺
11. 下列实验设计符合探究目的的是( )
A. 探究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的高低
B.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C. 探究燃烧条件之一:燃烧需要氧气
D. 探究室温下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12. 化学实验设计是化学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
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B
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NO3
先溶解后降温结晶
C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D
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
加入足量的铁粉后过滤
A. A B. B C. C D. D
13. 已知亚硫酸钠(Na2SO3)可以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亚硫酸钠被氧化生成硫酸钠(Na2SO4)(亚硫酸钠+氧气→硫酸钠)。将一定量亚硫酸钠在空气中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固体物质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8:15,则被氧化的亚硫酸钠占原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
A. 25% B. 50% C. 75% D. 100%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4. 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选择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A.氧气 B.石墨 C.不锈钢 D.金刚石 E.生石灰 F.75%医用酒精
(1)可用于疫情期间医疗急救的是 。
(2)可用于擦拭消毒的是 。
(3)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炊具的是 。
(4)可用于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
(5)可用于食品中的干燥剂的是 。
(6)可用于裁剪玻璃的是 。
Ⅱ、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7)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充分燃烧1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右图所示。CO2和SO2中会导致酸雨的是 ,天然气和煤二者比较,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是 。
(8)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火炬“飞扬”是以液氢为燃料,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目前,在生活和生产中大量使用氢能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原因是 (填一条即可)。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5. 金属及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其应用推动了社会发展。
(1)如图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铜具有 性;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纯铜片上留下刻痕,说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 (填“大”或“小”)。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该薄膜是 (填化学式);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 直接接触。
(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和一氧化碳反应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49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8%的生铁的质量是 。
(4)某同学对含Cu(NO3)2、AgNO3、M(NO3)2的混合溶液进行探究,流程如下(M表示一种金属元素):
根据实验探究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固体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②金属Fe、Cu、Ag、M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③滤液D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 种情况。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16. 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B的名称: 。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所选装置中还需要改进的是 。
(3)某同学选用B和C装置组合制取氢气,该组合的优点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温馨提示:锌粒与稀硫酸反应)。
(4)实验室常用 (填药品名称)制取二氧化碳,如需要发生装置要能达到“随开随起,随关随停”,需选用的仪器有试管和 :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
17. 水、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紧密。
Ⅰ.一种净水机可以将水厂原水直接净化为可饮用的纯净水,其中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1)净水机中,PP棉净水原理和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中 的原理相似。
(2)颗粒活性炭可去除异味和余氯,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活性炭的该性质属于 (填“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
(3)比较上述的自来水和纯净水的硬度,可用 区别。
(4)水中加适量洗涤剂可去除试管内油污,这是利用洗涤剂 原理。
Ⅱ.探究学习小组在制作“叶脉书签”时,需要将树叶放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如图所示为该小组配制10%氢氧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
(5)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
(6)配制1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所需氢氧化钠固体质量为 g。
(7)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里,并置于托盘天平 (填“左”或“右”)盘进行称量,某同学在读取量筒读数时的视线如图所示,若其他操作正确,则会造成所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8)操作E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此时溶液的温度会 (填“下降”“升高”或“不变”)。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熬制井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B、火药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粮食酿醋,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D、烧制陶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A。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应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点燃木炭,可用坩埚钳进行夹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的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硫燃烧,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镁,且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干冰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干冰放置在空气中有白雾出现,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铜片加入稀硫酸中,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硫粉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干冰升华吸热,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4.【答案】D
【解析】解: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A正确;
B、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可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B正确;
C、蒸馏水缺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一般不宜长期饮用,故C正确;
D、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进行分析;
B、根据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
C、根据蒸馏水缺乏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进行分析;
D、根据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物质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的组成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5.【答案】A
【解析】解: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A错误;
B、在高温的条件下,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B正确;
C、水能够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C正确;
D、氧化铜能够与碳、氢气或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与还原性,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能够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进行分析;
C、根据水能够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
D、根据氧化铜能够与碳、氢气或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转化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6.【答案】C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氢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4H2− 一定条件 CH4+2H2O。
A、乙是氢气,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丁是甲烷,其中氢元素显+1价,故A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4,故B错误;
C、丁是水,水电解可生成供航天员呼吸的氧气,故C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44:16=11:4,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主要原因是水汽化吸热,使温度低于着火点。
故选:B。
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A、乳酸是由乳酸分子构成的,1个乳酸分子中含有3+6+3=12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乳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12×3):(1×6)=6:1,故选项说法错误。
C、乳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3):(1×6):(16×3)=6:1:8,则乳酸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乳酸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A、由图示可知,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8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80g甲物质,那么t1℃时,50g甲并不能完全溶于50g水,最多能溶解40g,故A错误;
B、由图示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剩余固体越来越少),故B错误;
C、由图示可知,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故C正确;
D、由图示可知,加压或降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来分析;
B、根据溶解度曲线来分析;
C、根据溶解度曲线来分析;
D、根据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溶解图像的应用,解题时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图像信息、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来分析解答即可。
10.【答案】C
【解析】解:A、“真金不怕火炼”意思是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因为梅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梅花花香,故选项说法正确。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冰是固态的水,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增大的氧气的浓度。“火要虚”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燃物燃烧得更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冰是固态的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燃烧的条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后无明显现象,不能探究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的高低,检验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石灰水,故选项错误。
B、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实验中的变量是温度,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应保持一致,该实验中的溶剂是酒精和水,不能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故选项错误。
C、探究燃烧条件之一:燃烧需要氧气,变量是氧气,其它因素应保持一致,实验中的可燃物是酒精与水,不能用于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错误。
D、探究室温下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变量是溶质的种类,其它的因素相同,实验中的溶质是高锰酸钾和碘,其它因素相同,故选项正确。
故选:D。
A、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C、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D、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2.【答案】B
【解析】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硝酸钾含量较少,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分离不出硝酸钾,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反应后固体中硫元素的质量为8g,氧元素质量为15g,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硫元素质量不变,则反应前亚硫酸钠中硫元素的质量为8g,且亚硫酸钠的质量为8g÷(3223×2+32+16×3×100%)=31.5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1.5g×16×323×2+32+16×3×100%=12g,则反应时增加的O元素的质量为15g−12g=3g,即消耗的O2的质量为3g,
设反应的Na2SO3的质量为x,
2Na2SO3+O2=2Na2SO4
252 32
x 3g
25232=x3g
x=23.625g,
则被氧化的Na2SO3占原Na2SO3的质量分数为23.625g31.5g×100%=75%。
故选: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结合方程式分析解答。
明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并了解亚硫酸钠(Na2SO3)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Na2SO4)的反应原理,考查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答案】A F C B E D 不可再生 SO2 天然气 制取的成本高或贮存困难
【解析】解:(1)氧气能够支持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
(2)酒精能够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消毒。
(3)不锈钢耐腐蚀,具有导热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炊具。
(4)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作干电池电极。
(5)生石灰能够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于作食品干燥剂。
(6)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裁剪玻璃。
(7)化石燃料是经过亿万年缓慢形成的,在短期内得不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SO2会导致酸雨;煤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天然气燃烧后不生成二氧化硫,所以天然气和煤二者比较,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是天然气。
(8)在生活和生产中大量使用氢能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原因是现阶段仍采用电解水的方法生成氢气,耗费大量的电能,生产成本较高,氢气是一种具有可燃性的气体,贮存困难。
故答案为:(1)A;
(2)F;
(3)C;
(4)B;
(5)E;
(6)D;
(7)不可再生;SO2;天然气;
(8)制取的成本高或贮存困难。
(1)~(6)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7)根据能源的分类、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
(8)根据氢能未推广使用的原因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氢能的利用等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导热 大 Al2O3 氧气和水 2800t Ag、Cu和Fe M>Fe>Cu>Ag 3
【解析】解:(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铜能够传导热量,即铜具有导热性;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纯铜片上留下刻痕,说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隔绝了铝与氧气的接触,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直接接触。
(3)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用49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8%的生铁的质量=4900t×80%×112160×100%÷98%=2800t。
(4)①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铁、铜、银,Cu(NO3)2、AgNO3、M(NO3)2的混合溶液加入一定量的铁,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剩余的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甲,甲与稀盐酸混合后生成气体X,气体X为氢气,则固体甲中含有铁,即反应有铁剩余,则固体甲中含有银、铜和铁。
②由①可知,滤液A中含有硝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金属M,得到无色滤液,即硝酸亚铁完全与M反应,则金属M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金属Fe、Cu、Ag、M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M>Fe>Cu>Ag;
③由①可知,固体甲中含有铁,则则滤液A中含有硝酸亚铁,由②可知,金属M的活动性比铁强,则固体乙中含有铁与金属M,乙与一定量硝酸银反应时,如金属M能够将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滤液D中只含有M(NO3)2,如金属M完全反应后硝酸银有剩余,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如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滤液D中的溶质有M(NO3)2和硝酸亚铁,如铁完全反应后硝酸银有剩余,则滤液D中的溶质有M(NO3)2、硝酸亚铁和硝酸银,即滤液D中所含溶质的成分可能有3种情况。
故答案为:(1)导热;大;
(2)Al2O3;氧气和水;
;2800t;
(4)①Ag、Cu和Fe;
②M>Fe>Cu>Ag;
③3。
(1)根据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说明铜能够传导热量,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纯铜片上留下刻痕,进行分析;
(2)根据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直接接触进行分析;
(3)根据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4)根据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铁、铜、银,Cu(NO3)2、AgNO3、M(NO3)2的混合溶液加入一定量的铁,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剩余的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6.【答案】锥形瓶 AE或AG 试管口应放一小团棉花 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Zn+H2SO4=ZnSO4+H2↑ 大理石和稀盐酸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D Ca(OH)2+CO2=CaCO3↓+H2O
【解析】解:(1)由图可知,仪器B为锥形瓶。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则发生装置选A,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收集装置选E或G,则装置为AE或A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3)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实验室用锌和硫酸制取氢气,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4)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若想发生装置能达到“随开随起,随关随停”,则用选择装置B和D,该装置可将固体放在有孔塑料板,关闭止水夹,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则压强变大,液体会被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1)锥形瓶;
(2)AE或AG;试管口应放一小团棉花;
(3)能控制反应的速率;Zn+H2SO4=ZnSO4+H2↑;
(4)大理石和稀盐酸或石灰石和稀盐酸;D;Ca(OH)2+CO2=CaCO3↓+H2O。
(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
(3)根据装置的特点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药品、装置的特点、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7.【答案】过滤 物理性质 肥皂水 乳化 烧杯 15 左 偏小 加速固体溶解 升高
【解析】解:(1)过滤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因此净水机中,PP棉净水原理和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中过滤的原理相似;
(2)用活性炭吸附液体中的色素和异味,活性炭的这种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3)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沬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
(4)水中加适量洗涤剂可去除试管内油污,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
(5)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烧杯;
(6)配制1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所需氢氧化钠固体质量为150g×10%=15g;
(7)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里,并置于托盘天平左盘进行称量;某同学在读取量筒读数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溶液的质量偏大,则导致所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8)操作E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固体溶解,氢氧化钠固体放热,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1)过滤;
(2)物理性质;
(3)肥皂水;
(4)乳化;
(5)烧杯;
(6)15;
(7)左;偏小;
(8)加速固体溶解;升高。
(1)根据过滤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进行分析;
(2)根据活性炭可吸附液体中的色素和异味进行分析;
(3)根据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沬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进行分析;
(4)根据水中加适量洗涤剂可去除试管内油污,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5)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6)根据配制1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分析;
(7)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里进行分析;
(8)根据操作E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固体溶解,氢氧化钠固体放热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