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15.0分)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汽油挥发 B. 纸张燃烧 C. 干冰升华 D. 摩擦生热
2. “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其名称源于北京某医院在1984年研制成功的一种高效含氯消毒液。某同学想知道“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就“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是( )
A. 建立假设 B. 提出问题 C. 获得结论 D. 收集证据
3.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出现明亮火焰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且有黑色固体生成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4. 如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发生的都是氧化反应 B. Ⅰ、Ⅱ两类反应均会发光
C. 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D. 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5.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某种稀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铒属于金属元素 B. 一个铒原子核外有68个电子
C. 一个铒的核内有68个质子 D. 铒原子的质量为167.3g
6. 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7. 乙醇被称为“绿色汽油”。乙醇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 B. 乙醇分子中含有26个质子
C. 乙醇分子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核
8. 小明做了一个名为“覆水可收”的兴趣实验。他将蜡烛粘在盘子的底部。向盘子中加入适量水,点燃蜡烛后、将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液面上升,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氧气的量不足
B. 玻璃杯内气体压强减小水面上升
C. 玻璃杯内含有难溶性的气体
D. 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9. 下列所示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是( )
A.
B.
C.
D.
10. 下列消防标志与其文字相吻合的是 ( )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11. 下列实验(天平未画出)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12.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A.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B.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C. 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二氧化锰和氧化铜 D.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CO和O2
13.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B. 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一定都显负价
C. 点燃氢气、一氧化碳前需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要检验纯度
D. 催化剂在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变、则在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0分)
14. 某化学小组利用假期开展学科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一、走进自来水厂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如图所示:
(1)如图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 、消毒等。
(2)高铁酸钾K2FeO4是多功能水处理剂,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3)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 。
(4)聚合氯化铝Al2(OH)mCln是一种新型净水剂。经分析其中氢元素和氯元素的质比=2:71,则m、n推理正确的是 (填序号)。
A.m=1 n=2
B.m=3 n=2
C.m=3 n=3
D.m=3 n=4
实践活动二、走进冶炼厂
钢铁厂有如下冶炼工艺流程,根据流程回答相关问题。
工艺流程一:工业炼铁的部分反应如下所示。
(5)X可以是 (填物质名称、下同),Y是一种铁矿石、常用 。
(6)上述炼铁过程中体现了CO的还原性的反应是 (填序号)。
(7)根据上述炼铁过程推断反应①的主要作用是 。
(8)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工艺流程二:在钢铁工业推进碳减排、碳捕集的过程中,一种以“氢能炼钢”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9)高温下,用氢气炼铁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高温2Fe+3H2O,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10)工艺流程一和工艺流程二得到的产品主要区别是 。
实践活动三、走进采石场
小组同学从采石场收集一些石灰石,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杂质不含钙元素,不溶于水,也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第一次加稀盐酸后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X)的比例式 。
(13)此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为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3.0分)
15.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本质。请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Na”符号表示多种信息,如表示钠元素、金属钠单质,还能表示 。
(2)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反应示意图如图2所示、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
C.氯化钠是由钠原子和氯原子构成的
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
(3)利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
Ⅰ.检验a管中产生的气体的操作是 ;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图4中A物质为氧化物的原因是 。
Ⅱ.根据图4电解水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微观 。
宏观 。
16.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1)进行步骤一操作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有 (写出一点)。
(2)步骤二的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3)指出步骤三中的两处错误操作: 。
实验二
(4)如图,实验开始前,集气瓶内预先加入少量水的作用是 (填序号)。
A.因反应放热,加速降温,节省实验时间
B.为了吸收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C.密封,防止装置漏气
(5)若实验操作过程规范,则可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实验三
(6)如图所示,烧杯①装入浓氨水、②、③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 (填“①”、“②”或“③”)中液体变红,该现象主要说明 。
(7)为了更快的观察到实验现象,对实验三你的改进措施是 。
17. 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 。
(2)实验室若选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选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需要伸入液面以下,其原因是 。
(4)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操作和现象是 。
(5)某同学连接B、F、G进行实验(G中装有澄清的石灰水)。
①若实验时F中蜡烛熄灭,G中溶液变浑浊,则体现出B中产生的气体所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②若实验时F中蜡烛燃烧更旺,G中溶液变浑浊,则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 金属材料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发展。某学习小组以“探究金属的性质及利用”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1)认识金属。下列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铁是目前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B.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C.生铁的硬度比纯铁的低
D.将铝做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
(2)金属的性质
Ⅰ.实验一、图中过程2的操作时机是 。按图示操作,可能引发的后果是 。
Ⅱ.实验二、①中有气体生成、生成的气体为 ;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过①②实验的对比,可知铁铜两种金属在 方面的差异。
Ⅲ.实验三、一周后,试管中的铁钉一定生锈是试管 (选填①、②或③)。通过试管①和试管③实验对比,可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 。
(3)金属的应用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烟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采用新型环保材料能在烟花起爆的瞬间充分燃尽;用压缩空气取代火药弹射礼花,实现“有光无污染、有响不爆炸”。其中冷焰火是选用着火点较低的金属粉末经过一定比例加工而成的冷光无烟焰火,安全性强、亮度高、烟雾小、环保无污染得到了大众的青睐。烟花爆竹发声、发光、发色的原理如表所示。
主要原料及原理
发声
烟火药主要成分是硝酸钾、硫磺、木炭等。点燃迅速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引起爆炸。
发光
药剂中加入了铝、镁、铁等活泼金属粉末,在空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
发色
药剂中加入了一些金属化合物。这些金属元素在灼烧时会产生特殊颜色,例如,钠产生黄色,钙产生砖红色,钡产生黄绿色,铜产生浅蓝色等。
Ⅰ.燃放烟花时,镁粉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发色原理中提到的钠、钙、钡、铜指的是 (选填“单质”“元素”“原子”)。
Ⅲ.下列关于烟花爆竹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冷焰火中的金属粉末着火点降低
B.药剂中加入钡的化合物燃放时可发出红光
C.发声原理是因为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引起的爆炸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汽油由液态变成气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纸张燃烧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二氧化碳由固体变成气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摩擦生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A、建立假设是根据问题和相关的资料作出假设和猜想,如84消毒液能消毒可能是因为溶液中含有次氯酸钠,错误;
B、提出问题是需要探究的课题,如“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正确;
C、获得结论是根据相关资源和实验现象等得出结论,错误;
D、收集证据是根据假设和问题搜集相关资料等,错误;
故选:B。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出现明亮火焰,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并没有黑色固体生成,选项说法错误;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而不是黑色固体,选项说法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根据常见物质在空气中或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4.【答案】A
【解析】解:A.燃烧属于氧化反应,缓慢氧化也属于氧化反应,所以它们发生的都是氧化反应,该选项正确。
B.燃烧发光,缓慢氧化不发光,该选项不正确。
C.I类反应是燃烧,体现了氧气的助燃性,Ⅱ类反应是缓慢氧化,缓慢氧化没有体现了氧气的助燃性,该选项不正确。
D.燃烧、缓慢氧化都放出热量,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A.燃烧属于氧化反应,缓慢氧化也属于氧化反应;
B.燃烧发光,缓慢氧化不发光;
C.I类反应是燃烧,体现了氧气的助燃性;
D.燃烧、缓慢氧化都放出热量。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铒,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8,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一个铒原子核外有68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8,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铒原子中的质子数是68,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7.3,而不是铒原子的质量为167.3g,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在化合物中,铁的化合价为+3价时读铁,则氯化铁的化学式为FeCl3,而不是FeCl2,故A错误;
B.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而不是AlO,故B错误;
C.碳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碳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则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而不是NaCO3,故C错误;
D.硝酸银中,银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硝酸根的化合价为−1价,则硝酸银的化学式为AgNO3,故D正确;
故选:D。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乙醇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乙醇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说法错误;
B、1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6个质子,说法错误;
C、乙醇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说法错误;
D、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核,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B、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
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意义以及化学式的简单计算,综合性较强,进一步考查原子的构成,属于简单的信息给予题型,通过结构式获得所需的信息。
8.【答案】D
【解析】解:A、点燃蜡烛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故A正确;
B、点燃蜡烛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水面上升,故B正确;
C、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不再变化时,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故C正确;
D、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含有氮气、压强、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故D错误;
故选:D。
根据题意,将蜡烛粘在盘子的底部,向盘子中加入适量水,点燃蜡烛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蜡烛燃烧的实验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A、酒精和水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酒精能燃烧,水不能,能证明燃烧需要有可燃物,故选项正确。
B、图中实验,红磷均能与氧气接触,左边的红磷不能燃烧,右边的红磷能燃烧,能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C、图中实验,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能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D、图中实验,试管中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能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需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明确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消防标志①是禁止吸烟,标志②禁止烟火,所以①.②标志与文字不相符,用排除法在所有选项中凡包含标志①.②的都不正确,故选C.
根据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来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的认识和在生活中知识的应用.
11.【答案】C
【解析】解:A、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正确。
B、食盐和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正确。
C、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因此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正确。
D、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2.【答案】B
【解析】解: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都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用燃着的木条无法区分二者,故选项方法不可行。
B、硬水中加肥皂水振荡产生浮渣较多,软水中加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用肥皂水可以区分二者,故选项方法可行。
C、二氧化锰和氧化铜都是黑色固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区分二者,故选项方法不可行。
D、CO和O2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用闻气味的方法无法区分二者,故选项方法不可行。
故选:B。
A、根据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都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来分析;
B、根据硬水中加肥皂水振荡产生浮渣较多,软水中加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来分析;
C、根据二氧化锰和氧化铜都是黑色固体来分析;
D、根据CO和O2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C
【解析】解: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比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一种元素,A错误;
B、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都显负价,比如碳酸钙中,钙是+2价,氧是−2价,而非金属碳就是+4价,B错误;
C、氢气、一氧化碳都是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气体不纯点燃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要检验纯度,C正确。
D、催化剂在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变、但在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D错误。
故选:C。
根据已有的概念结合已有物质的性质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常见概念以及物质性质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吸附 +6 煮沸 C 焦炭 赤铁矿或磁铁矿 ③ 提供反应所需的热量 Fe2O3+3CO=高温2Fe+3CO2 置换 含碳量不同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X2.2g 80%
【解析】解:(1)如图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
(2)K2FeO4中钾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铁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则有(+1)×2+x+(−2)×4=0,得x=+6价;
(3)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因此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煮沸;
(4)聚合氯化铝中氢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2:71,则(1×m):(35.5×n)=2:71,得m:n=1:1,故选:C;
(5)焦炭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中会放出大量的热;在高温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与焦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X为焦炭;工业炼铁常用的铁矿石为赤铁矿或磁铁矿,故填:焦炭;赤铁矿或磁铁矿;
(6)一氧化碳可以夺取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元素,将其还原为单质铁,因此炼铁过程中体现了CO的还原性的反应是③;
(7)根据上述炼铁过程推断反应①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反应所需的热量;
(8)反应③,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2Fe+3CO2;
(9)Fe2O3+H2=高温2Fe+3H2O,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
(10)工艺流程一得到的是生铁,工艺流程二得到的产品是钢,二者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11)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1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第一次加盐酸后总质量减少的即为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则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0g+25g−72.8g=2.2g,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X,设第一次所加盐酸中HCl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x y 2.2g
10044=x2.2g
7344=y4.4g
y=3.65g。
(13)由第一次实验可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g50g×100%=7.3%,两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HCl质量为(50g+150g)×7.3%=14.6g,设整个实验中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z,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z 14.6g
10073=z14.6g
z=20g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为20g25g×100%=80%。
故答案为:(1)吸附;
(2)+6;
(3)煮沸;
(4)C;
(5)焦炭;赤铁矿或磁铁矿;
(6)③;
(7)提供反应所需的热量;
(8)Fe2O3+3CO=高温2Fe+3CO2;
(9)置换;
(10)含碳量不同;
(11)CaCO3+2HCl=CaCl2+H2O+CO2↑;
(12)10044=X2.2g;
(13)80%。
(1)根据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进行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进行分析;
(3)根据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进行分析;
(4)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5)根据焦炭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6)根据一氧化碳可以夺取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元素进行分析;
(7)根据反应①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反应所需的热量进行分析;
(8)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9)根据Fe2O3+H2=高温2Fe+3H2O进行分析;
(10)根据工艺流程一得到的是生铁,工艺流程二得到的产品是钢进行分析;
(11)根据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1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第一次加盐酸后总质量减少的即为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分析;
(13)根据CaCO3+2HCl=CaCl2+H2O+CO2↑进行计算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探究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15.【答案】一个钠原子 AD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平放在玻璃管的尖嘴处,打开活塞 2H2O=通电2H2↑+O2↑ A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且该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原子 在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化学变化中,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解析】解:(1)“Na”可以表示钠元素,1个钠原子,金属钠单质;
(2)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符合题意;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符合题意。
故选:AD;
(3)I.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小木条平放在玻璃管的尖嘴处,打开活塞,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A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且该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原子,故A物质为氧化物;
II.微观: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故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宏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故答案为:(1)一个钠原子;
(2)AD;
(3)Ⅰ.将带火星的小木条平放在玻璃管的尖嘴处,打开活塞;2H2O=通电2H2↑+O2↑;A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且该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原子;
Ⅱ.微观:在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宏观:化学变化中,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1)根据“Na”可以表示钠元素,1个钠原子,金属钠单质进行分析;
(2)根据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进行分析;
(3)根据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实验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6.【答案】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或瓶口挨着试管口) 沾污滴管或造成污染试剂 试管底部接触灯芯了(或没有用外焰加热),液体的量超过了试管容积的13 AB 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②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将烧杯①放入热水中(合理即可)
【解析】解:(1)步骤一是倾倒液体,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液污染、腐蚀桌面,避免试剂受到污染),细口瓶要紧挨着试管口,缓慢地倒(防止药液流出试管外)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塞,将瓶子放回原处(防止药液挥发和避免试剂受到污染);
(2)步骤二中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否则会沾污滴管或造成污染试剂;
(3)步骤三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错误是:试管底部接触灯芯了(或没有用外焰加热),液体的量超过了试管容积的13;
(4)A、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该实验需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故水的作用是:加速冷却,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且五氧化二磷能与水反应,故水的作用是吸收五氧化二磷,符合题意;
C、该装置带有止水夹,无需用水密封,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5)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体积的15,故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6)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②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③被大烧杯隔离在外,③中液体不会变红,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7)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故为了更快的观察到实验现象,对实验三的改进措施是:将烧杯①放入热水中。
故答案为:(1)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或瓶口挨着试管口);
(2)沾污滴管或造成污染试剂;
(3)试管底部接触灯芯了(或没有用外焰加热),液体的量超过了试管容积的13;
(4)AB;
(5)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6)②;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7)将烧杯①放入热水中(合理即可)。
(1)根据步骤一是倾倒液体,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细口瓶要紧挨着试管口,缓慢地倒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塞,将瓶子放回原处进行分析;
(2)根据步骤二中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进行分析;
(3)根据步骤三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进行分析;
(4)根据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该实验需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且五氧化二磷能与水反应进行分析;
(5)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就是消耗氧气的体积进行分析;
(6)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进行分析;
(7)根据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子的特性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7.【答案】锥形瓶 A 2KClO3=MnO22KCl+3O2↑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H2O2=MnO22H2O+O2↑
【解析】解:(1)由图可知,仪器x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若选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
(3)实验室选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需要伸入液面以下,其原因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4)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操作和现象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5)①若实验时F中蜡烛熄灭,G中溶液变浑浊,则体现出B中产生的气体所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若实验时F中蜡烛燃烧更旺,G中溶液变浑浊,说明F中出现大量氧气,则B中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
故答案为:
(1)锥形瓶;
(2)A;2KClO3=MnO22KCl+3O2↑;
(3)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4)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5)①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2H2O2=MnO22H2O+O2↑。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来分析;
(2)根据实验室若选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以及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来分析;
(3)根据长颈漏斗下端管口需要伸入液面以下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来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来分析;
(5)①根据若实验时F中蜡烛熄灭,G中溶液变浑浊,则体现出B中产生的气体所具有的化学性质是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分析;
②根据若实验时F中蜡烛燃烧更旺,G中溶液变浑浊,说明F中出现大量氧气,则B中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气体制取的原理和装置,熟练掌握气体的制取原理,了解确定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ABD 待引燃的火柴即将燃尽时 反应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氢气 Fe+CuSO4=FeSO4+Cu 金属的活动性 ① 铁与水接触 2Mg+O2=点燃2MgO 元素 C
【解析】解:(1)A、铁是目前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选项正确;
B、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选项正确;
C、合金比其组成金属的硬度大,因此生铁的硬度比纯铁的高,选项错误;
D、将铝做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选项正确;
故选:ABD;
(2)I.实验一,图中过程2的操作时机是待引燃的火柴即将燃尽时,防止火柴消耗氧气而使氧气不足铁丝无法燃烧;按图示操作,集气瓶内无水,则可能引发的后果是:反应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II.实验二、①中有气体生成、是因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因此生成的气体为氢气;③中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通过①②实验的对比,铜不能与酸反应而铁可以与酸反应,可知铁铜两种金属在金属的活动性方面的差异;
III.实验三、一周后,试管中的铁钉一定生锈是试管①,因为其铁钉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而另两只试管内的铁钉或只与水接触,或只与氧气接触,因此不生锈;通过试管①和试管③实验对比,③中铁钉只与呀接触未接触水,可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铁与水接触;
(3)I、镁粉燃烧即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2Mg+O2=点燃2MgO;
II.物质由元素组成,发色原理中提到的钠、钙、钡、铜指的是元素;
III、A.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不能升高或降低,选项错误;
B.药剂中加入钡的化合物燃放时可发出黄绿色,选项错误;
C.发声原理是因为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引起的爆炸,选项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1)ABD;
(2)Ⅰ.待引燃的火柴即将燃尽时;反应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Ⅱ.氢气;Fe+CuSO4=FeSO4+Cu;金属的活动性;
Ⅲ.①;铁与水接触;
(3)Ⅰ.2Mg+O2=点燃2MgO;
Ⅱ.元素;
Ⅲ.C。
(1)根据铁是目前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合金比其组成金属的硬度大进行分析;
(2)根据图中过程2的操作时机是待引燃的火柴即将燃尽时,防止火柴消耗氧气而使氧气不足铁丝无法燃烧,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能与酸反应而铁可以与酸反应,铜不能与酸反应而铁可以与酸反应,一周后,试管中的铁钉一定生锈是试管①,因为其铁钉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而另两只试管内的铁钉或只与水接触,或只与氧气接触,因此不生锈;通过试管①和试管③实验对比,③中铁钉只与呀接触未接触水进行分析;
(3)根据镁粉燃烧即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物质由元素组成,发声原理是因为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引起的爆炸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锈蚀条件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短文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