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三单元 产业区位选择-——【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 产业区位选择-——【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共38页。
必修二 第三单元 产业区位选择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标目标】
1.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区域认知)
2.明确区位的含义,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说明这些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综合思维)
3.结合相关案例,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人地协调观)。结合材料,理解城镇化的内涵。(综合思维)
【知识结构】
提示:茶的质量与气候、光照、土壤等生长环境有关。“西湖龙井”茶多种植于靠山近水,光照充分又易排水的酸性丘陵坡地上。外地很少有和龙井乡一样的地理环境。
【知识梳理】
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认识农业
(1)定义: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生长和繁殖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等。
(3)分类:①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耕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②按投入产出分为密集农业(集约农业)、粗放农业,
③按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2.区位
(1)一方面是指某事物的位置。
(2)另一方面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3.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气候因素:通过热量、光照、降水等影响作物的种类、产量和品质等。
②地形因素:以海拔和坡度对农业活动的影响最为明显。
③土壤因素:土壤结构、肥力、土层厚度以及酸碱度等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④水源因素:湿润地区丰富的水源是作物稳产和高产的保证;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需要稳定的灌溉水源。
[特别提醒] 光照条件主要指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热量条件主要指气温(积温)高低。太阳辐射强,气温未必高;光照条件好,热量条件不一定好。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因素:可有效引导农业生产类型、规模和布局。
②技术因素:良种培育,农机使用,化肥、农药的合理施用以及科学灌溉等。
③交通运输:直接关系到农用物资运入和农产品运出。
④其他因素: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政府政策、工业基础等。
思考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产生此现象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提示:气候。
2.近年来蔬菜市场上出现了“姜你军”“豆你玩”“蒜你狠”等现象,你能说出其影响因素吗?
提示:农产品因市场需求大,出现短时期价格上涨走势。
1.提示:南方地区种植水稻的区位优势明显;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劳动力充足;喜食大米。
2.提示:东北:纬度高,气温低,病虫害少;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地广人稀。
新疆:地广人稀;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古代:农业基本上“靠天收获”,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
2.现代: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1)科技进步能够削弱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限制。
(2)伴随着商品农业的发展,市场和交通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不断增强。
(3)环境因素现已成为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
1.提示:山东省寿光市位于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淡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蔬菜种植水平高且引进国外优良品种,信息交流快捷,政府支持。
2.提示:可从引进优良品种,交通、信息通信网络、政府政策等方面回答。
三、案例:新疆农业的“白色产业”与“红色产业”
1.“白色产业”
(1)产业部门:棉花、羊毛和乳品生产及加工等。
(2)优势区位
区位
影响
日照时间长
作物光合作用充分,利于养分积蓄
降水量少,气候干燥
作物主要靠引水灌溉,病虫害发生概率小
气温变化大
特别是春夏及秋冬之交,日温差变化极大
(3)产业地位:新疆现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一半以上。
2.“红色产业”
(1)产业部门:番茄、辣椒、红枣、枸杞和红花等农产品生产和加工。
(2)优势区位
①独特的地理环境——适合喜光的红色作物生长和红色素积累。
②气候干燥——利于作物晾晒储存。
③草原、绿洲远离城市和工业污染——是理想的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
(3)产业发展
①借助面向东西双向开放的地理优势。
②把握国内外市场机遇,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红色产业”和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思考 3.新疆发展“白色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有哪些?
提示:光照充足;热量丰沛;昼夜温差大;晴天多,利于棉花的后期采摘。
4.新疆和西藏农业发展中最不利的自然条件是什么?你能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吗?
提示:①新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措施:引水灌溉,种植棉花、瓜果等对光照条件要求高的作物及耐旱作物。
②西藏:高寒、热量不足。措施:发展河谷农业,种植耐寒的作物,发展高寒畜牧业。
[特别提醒] 新疆发展“白色产业”和“红色产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不足。
【方法技巧】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 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
选择的影响
气候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光热条件不同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地形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高低不同而有所不同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林牧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土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选种适宜生长的农作物
水源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在年降水量少于250 mm的地区,农业分布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
(2) 社会经济条件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
交通运输
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此类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便捷的地方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
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
(3)技术条件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机械
机械代替了人力和畜力,使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农业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影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良种
使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提高
冷藏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2.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利用和改造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3. 农业区位图的判读
图表特征: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
[例题]
若图示地区在①②③④规划布局小麦地、果园地、乳牛厂和蔬菜地,那么①地是( )
A.小麦地 B.果园地
C.乳牛厂 D.蔬菜地
答案:A
[例2]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若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①粮食产区;②蔬菜园艺区;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④果树林区。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A为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_,D为____________。
简述布局②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菜篮子放心工程”和“绿色食品工程”的实施,E地区蔬菜基地面积迅速减小,并发生向城市西北方向转移的趋向,主要原因有哪些?
(3)该市意欲发展成为蔬菜生产基地。这一设想得以立足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
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② ③ ④ ① 蔬菜等副食品的需求量大,易腐烂,不宜远距离运输,应布局在近郊
(2)E地位于城区河流的下游,蔬菜的灌溉水源易受到污染。
(3)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劳动力充足,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4: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区位条件
生产特点
解决措施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南亚、东南亚、东亚等的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高温多雨;地形平坦、土层深厚
劳动力丰富;
种植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粮食需求大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集约经营;控制人口数量;加快机械化发展;大力投资,兴修水利;加大科技投入。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地
主要是温带大陆气候
平原地形广阔;土壤肥沃;夏季气候温和湿润;灌溉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人均土地数量多;科技发达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商品率高
降低能耗
大牧场放牧业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地
干旱、半干旱气候
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地广人稀,地价低;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开辟水源;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研究
混合
农业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温带大陆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交通便利;人口稀少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安排生产;市场适应性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乳畜业
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大城市周围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温凉、潮湿,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培育良种乳牛;注重动物疫病的防治
【练习小测】
《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杨贵妃喜食荔枝,但荔枝的保质期特别短,为了能让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每逢荔枝成熟季节,唐玄宗就下令用驿马从南方驰运带有露水的新鲜荔枝。
思考:荔枝为何要从南方运入,而不在北方种植?
提示:农作物生长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光伏农业”就是将太阳能发电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提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新疆地区利用生态光伏农业的现代化设施(如图所示),“南果北种”取得了显著成效,使热带植物在西北边陲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1:“光伏农业”的成功实施,主要依赖于什么?
提示: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
2:新疆“光伏农业”能够规模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提示:光照充足;地广人稀。
3:我国西北地区“光伏农业”投入规模化生产后将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促使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现代化生产,促进产业转型。
【相关图表】
1.提示:乳畜带——分布在五大湖及东北地区
小麦区——分布在中央大平原的中部和北部。北部春小麦,中部冬小麦,由气候决定。
棉花带——分布在南部,大概35°N以南。
玉米带——分布在小麦区之间。
2.提示:自然因素有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社会经济因素有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工业发达;农业科技水平高等。
必修二 第三单元 产业区位选择
第二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课标目标】
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影响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分析地理环境和工业区位之间的关系。(综合思维)
2.通过调查不同工业类型,理解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地理实践力)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地协调观)
【知识结构】
提示:早期英国钢铁工业分布在矿产资源产地。
现在日本钢铁工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海运便利地区,有利于进口原料,出口产品。
【知识梳理】
一、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与环境因素:土地、水源、能源和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地区发展水平、政策等。
3.工业区位选择:与原料和产品运费、劳动力成本、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分散)等密切相关。
思考: 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家电制造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美国的政策与市场对中国的企业吸引力较大。
[特别提醒] 劳动者的素质不仅仅指劳动者的文化程度。劳动者的素质除包括劳动者的文化程度外,还包括劳动者劳动技能的经验和熟练程度。
提示:背靠东北三省,人才优势,配套齐全,重工业发达;靠海,海岸线较长,而且气候十分适合造船制造业发展;劳动力充足等。
1.提示:原料指向型有制糖厂,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厂,乳制品厂等。
市场指向型有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炼油厂,棉布厂等。
动力指向型有有色金属冶炼厂,炼铝厂等。
技术指向型有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激光,高分子合成等。
2.提示:钢铁工业早期的主导区位因素是能源或原料,后期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工业区位主导因素的变化
(1)工业发展早期:原料往往是影响工业区位的最重要因素。
(2)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原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市场和交通运输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愈加显著。
(3)现代社会:知识、技术、劳动力素质以及环境质量等成为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
(4)此外,地区政策与投资环境、文化环境等也对工业区位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特别提醒] 并不是所有的工业区位因素都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自然区位因素中的土地、水源、能源等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2.工业布局
工业布局须考虑影响企业生产成本的区位因素,其中市场及其规模、需求、竞争环境、管理秩序等都对企业效益产生重要影响。
3.工业联系
(1)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需要其他工业部门提供原材料或配套产品,并在此基础上构成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的产业链。
(2)空间利用上的联系:为共享公用基础设施,或考虑到生产成本等,导致工业集聚,形成联系。
(3)生产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联系。
4.工业集聚的影响
方面
具体内容
有利
①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
②减小原材料、半成品以及零部件的转运距离,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
③利于企业间的生产协作、信息交流,促进技术创新。
不利
用地紧张、水电及原材料供应不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思考: 1.工业集聚都是为了降低运费成本吗?
提示:不是。具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近距离集聚,可以接近原材料供应地,降低运费,但也有不具有生产联系的企业,如制衣厂、鞋帽厂等,其集聚是为了共用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
2.广东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这样做有什么优点?
提示:便于企业间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3.电子工业与电子装配工业的主导因素有何不同?
提示:电子工业的主导因素是技术,电子装配工业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
三、案例:长江沿岸三大钢铁基地的区位分析
区位优势:
1.四川攀枝花
(1)自然区位:矿产资源充足;能源充足;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区位:交通便利;产品不仅供国内使用,还大量销往国外。
2.湖北武汉
(1)自然区位:矿产资源充足;能源充足;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区位:交通发达;区域协作和工业基础好;市场广阔,科技文化较发达,劳动者素质较高。
3.上海宝山
(1)自然区位:矿产资源进口量大;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区位:交通发达;经济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劳动力素质高;引进国际先进技术。
思考: 攀枝花钢铁与宝山钢铁在区位选择上有什么差异?(综合思维)
提示:攀枝花钢铁基地主要是靠近煤矿、铁矿等原材料产地(原料指向型);上海宝钢基地主要是临海布局,靠近市场(市场指向型)。
[特别提醒] 不同时期钢铁区位因素的变化
(1)19世纪开始,钢铁工业以煤炭资源为主导区位因素,钢铁企业靠近大煤田,如鲁尔区。
(2)20世纪初期开始,钢铁工业以铁矿资源为主导区位因素,钢铁企业靠近大铁矿,如鞍钢。
(3)二次世界大战后,钢铁工业转向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如宝钢。
【方法技巧】
1.工业区位因素
(1)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企业和政府在进行厂址选择时,为获得最佳效益,需要考虑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技术、信息、环境等多种因素,具体如下:
(2)工业的区位类型
工业
类型
主导区
位因素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区位选
择原则
发展变化
原料
指向
型工业
原料
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
甜菜制糖厂、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
接近原料产地
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市场
指向
型工业
市场
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
啤酒厂、印刷厂等
接近消费市场
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正在增强
动力指向型工业
能源
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业
冶金(如炼铝厂)等重工业
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站)
动力的影响已经减弱
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劳动力成本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制鞋等工业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正在逐渐增强
技术指向型工业
知识和技术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工业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的地区
越来越取决于人才和交通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3.工业联系与工业集聚
4. 对比工业集聚和分散
原因
表现形式
结果
优缺点
工业
集聚
运输量大的核心厂与协作厂之间存在投入—产出的联系;共用基础设施或劳动力资源
①运输量大的协作工厂集聚
②新兴产业集聚
形成工业化的生产集聚地域
优点:减少运费和能耗,降低成本;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
缺点:环境污染严重,能源资源供应紧张
工业
分散
工业企业过度饱和,地价、工资上涨,资源紧张,污染严重;产品的运费价格低或产品的零部件种类繁多
①复杂产品的原料和零部件由分布在很多地区的工厂供应
②每一种原料和零部件都会销售到很多地区
形成跨国公司以及国际和区际的劳动分工
优点:利用廉价土地、原材料,占领市场,寻求最优区位,利于环境保护
缺点:增加运输成本,难以发挥规模效应
5.影响工业的环境因素
(1)不同程度污染的工业区位选择
区位选择要求
举例
环境要求
对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
电子厂、感光器材厂
污染
程度
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
服装厂、玩具厂
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机械厂、仓储地
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钢铁厂、水泥厂
(2)不同污染类型工业的区位选择
6. 从环境因素看工业区位选择
(1)具有大气污染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①布局在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地带,如某地常年盛行西风,则应布局在城区的东侧,如下图中A处。
②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或最大风频的下风向地带,如下图,从风向玫瑰图可知,该地区最小风频的风是西风,最大风频的风是东北风,故具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A处。
③布局在与常年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具有大气污染企业的布局,此类企业应布局在图中A、B两处。
④在城郊热力环流显著的地区,具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宜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如下图中的A、B处。
(2)具有水体污染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如下图河流由A流向B,因此自来水厂宜布局在C处,化工厂宜布局在D处。
(3)地形影响:对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部门要布局在通风良好的地形区,避免布局在通风效果不理想的山谷与盆地中,以免废气大量聚集而危害人体健康。
(4)与城市的距离:占地少、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内,如服装厂、玩具厂;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边缘的近郊区,如机械厂、仓库;污染严重的工业必须布局在离城市较远的地区,如钢铁厂、火电厂。
7. 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思维流程
(1)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其思维流程为
(2)区域工业发展条件的评价,其思维流程为
8. 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
9. 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的规范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自然因素
原料
临近原料地,原料充足
土地
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
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经济因素
动力
临近某能源产地,能源充足
市场
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交通
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
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技术
科技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
农业基础
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社会因素
政策
优惠的政策
环境因素
大气污染
盛行风下风向、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上风向
水污染
远离河流上游和水源地
固体废弃物污染
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10. 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分析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牢固掌握工业区位分析原理、仔细研究各种常见的工业区位模式图,掌握其一般规律,有助于提升我们对各种图的判读能力。常见的工业区位模式图有以下几种。
1.柱状图
依据图示信息,找出占成本比例最大的因素,即为影响该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如图1中甲为技术指向型工业、乙为原料指向型工业、丙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丁为市场指向型工业。
2.直角坐标图
依据坐标轴含义和数值变化趋势,判断各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如图2中②工业的人才投入最多(人才与人员数量不同),应为技术指向型工业;③工业的能源投入最多,应为动力指向型工业。
3.多维坐标图
读准不同坐标的含义和数值变化趋势,找出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图3中①工业能源投入比重约为70%,应为动力指向型工业;②工业原料投入比重约为70%,应为原料指向型工业;③工业劳动力投入比重约为70%,应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图4中模式一的科技因素约占40%,比例最大,应为技术指向型工业;模式二的市场因素比例最大,应为市场指向型工业;模式三的原料因素比例最大,应为原料指向型工业;模式四的劳动力因素比例最大,应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4.曲线图
图为工业化进程中原料、交通、科技要素投入比例变化示意图。工业革命后,原料在工业投入中的比重在上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生产所消耗的原料越来越少,可替代的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原料在工业投入中所占的比重在下降。因此曲线①表示原料。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工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对工业生产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曲线②表示科技,曲线中的起伏表示技术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交通一直是影响工业的重要因素,因此曲线③表示交通。
5.表格
待选地点
运输成本(单位:元/吨)
原料
燃料
成品
甲
3.68
5.42
8.80
乙
3.16
3.85
14.00
丙
3.16
4.27
11.60
丁
3.68
4.65
4.80
依据表格数据信息进行区位分析,往往要通过计算、比较得出结论。如上表中从降低运输成本角度看,该企业区位应该选择在成本最低的丁地。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据此回答1~2题。
1.上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
解析:
答案:1.D 2.B
【练习小测】
2018年1月26日上午,由世界500强美国某集团投资的美国制冷设备制造基地项目,在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举行签约暨项目建设启动仪式。这是第6个在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该项目占地80余亩,主要建设美国制冷设备制造基地,并为客户提供冷冻冷藏的整体解决方案。
1:制冷设备制造企业落户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对其产生影响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哪些?
提示:土地、水源、原料等。
2:该美国企业来青岛投资建厂,主要看中了哪些优势条件?
提示:雄厚的工业基础、先进的技术、优惠的政策、广阔的消费市场等。
武安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是邯郸市唯一的县级市,钢铁、煤炭等工业发达。武安采矿业和炼铁业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成为全国有名的“钢铁大县”和邯郸市“产能大县”,拥有数十家钢铁企业,进入21世纪,武安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产业结构失衡,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铁矿、煤炭枯竭,经济迅速走向衰落。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已成为武安的“新形象”。下图示意武安市在河北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1:说明20世纪80年代武安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
提示:煤铁资源丰富,原料充足;邻近京津冀工业发达地区,市场广阔;临近河流,水源比较充足;有铁路、高速公路等干线经过,交通便利;政府政策大力支持等。
2:近年来,河北省西部一些钢铁企业计划向黄骅港搬迁,试解释黄骅港成为钢铁企业搬迁目的地的主要原因。
提示:港区范围广,环境容量大;海运成本较低,便于海外铁矿资源的进口,黄骅市沿海滩涂广阔,地价较低。
必修二 第三单元 产业区位选择
第三节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课标目标】
1.通过案例,了解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综合思维)
2.结合实际服务业布局的案例,掌握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的特点。(人地协调观)
3.运用中心地理论理解影响零售业布局的区位因素。(综合思维)
【知识结构】
【知识梳理】
一、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1.服务业:指生产和销售服务类产品的活动。
2.分类
生活性服务业:餐饮娱乐、文化与旅游、家庭健康与养老服务、法律服务
生产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
3.特征: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生产和消费同时性。
4.影响因素
①自然因素:是服务业布局和发展的前提,并为服务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空间场所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
a.市场:对服务业区位的影响很大。
b.交通运输:使服务业布局更灵活,促进服务业的空间集聚。
c.劳动力: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需要劳动力数量较多,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
d.技术因素:对服务业区位的影响在不断增强。
e.政府财政支持,税收和土地优惠等政策因素,对服务业有明显吸引作用。合理的政府监管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等,也有利于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特别提醒] 自然因素是服务业布局和发展的前提,并为服务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空间场所等。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自然因素对服务业的制约在不断削弱。
1.提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与环首都经济圈交汇的核心地带,位于河北廊坊三河市,坐落于京津唐三城中央,距离北京天安门直线距离仅30公里,距首都机场仅25公里。
交通便利:北侧京平高速公路与项目南侧的京秦高速、京哈高速实现了与北京的全面对接直达北京市中心,经项目东南角的平三铁路和京秦铁路可向西直达全国铁路心脏位置——北京总站,进而发散全国。
2.提示:略。结合自己家乡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作答。
二、服务业空间布局
1.生活性服务业的布局大多分散进行。
2.生产性服务业
①特点:具有专业化程度高、知识密集以及集聚性等特点。
②集聚区的区位优势: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良好的交通区位、规范化的政策环境、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以及面向国内外的开放市场。
思考: 影响美国“硅谷”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人才和技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提供);资金(银行提供);信息和咨询、管理服务(相关公司提供)。
三、案例:影响零售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1.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产品出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使用或销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
2.影响零售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
a.地形:山区商业网点规模小而分散;平原商业网点规模大。
b.气候:气候差异及季节变化,影响居民商品消费需求。
②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市场、交通运输等对零售业布局影响较大。
4.现代零售业优势: ①布局更加灵活多样
②加强了各环节联系与沟通
③扩大了市场空间,降低了销售成本
④网上购物等新的销售形式迅速发展
思考: 结合本地大型综合超市的布局,大型综合超市的布局有哪些特点?
提示:一是布局在市中心附近及主要街道路口处(人流量大);二是布局在城市外环路的路口处(交通便利)。
[特别提醒] 商业中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前者取决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后者取决于人口密度、数量和消费水平);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的集散。
1.提示: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技术因素,政府财政支持及税收和土地优惠等因素。
2.提示:略。结合自己家附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作答。
【方法技能】
1.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
自然因素
是服务业布局和发展的前提,并为服务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空间场所;自然条件的差异,影响服务业类型的布局。
社会
经济
因素
市场
对服务业区位影响很大。市场需求越大,服务产品越多,服务企业的发展潜力越大。
交通
运输
交通运输的发展使服务业布局更灵活,并促进了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交通通达度高的城镇,人流量大,有利于餐饮、休闲娱乐等消费性服务业和零售业的集聚。
劳动力
劳动密集型服务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较多,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较高;技术密集型服务业,需要专业化人才,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较高。
技术
因素
对服务业区位的影响在不断增强。如: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等行业,技术水平是其核心竞争力,往往布局在靠近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科研创新能力强的地区。餐饮、娱乐、文化旅游等与专业化的管理技术融合,布局更加广泛,服务更为完善。
国家
政策
政府的财政支持、税收和土地优惠等政策,对服务业有明显吸引作用;合理的政府监管和健全的法律制度,有利于服务业健康发展。
2. 影响零售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早期零售业发展受自然因素影响明显。其中地形、气候明显影响零售业的布局和需求,具体分析如下:
(1)地形对零售业的影响
地形
商业网点
山区
平原
分布
沿谷地或交通线
沿主要交通线
密度
小
大
效益
资金和商品流通慢,效益低
资金和商品流通快,效益高
组织形式
货郎担、大篷车,灵活多样
商业街、商业小区
(2)气候对零售业的影响
各地气候差异及季节变化,影响居民商品消费需求,例如,北方冬季寒冷,对御寒保暖商品的需求量大。
社会经济因素
在社会经济因素中,市场、交通运输等因素对零售业布局影响较大。影响商业网点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消费人群的多少,而消费人群的多少取决于交通条件的优劣。一般来说,交通便利的地方,能吸引大量的消费人群,利于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使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网上购物、电子商务、无人自动售货机成为潮流。
3. 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出现了新的服务行业:软件服务、现代金融、健康养老、科技咨询、文化创意等。
(2)出现了新的服务模式:远程医疗、电子商务、共享单车、现代物流、个性订制服务等
(3)区位因素也发生了变化:网络信息技术成为影响新兴服务业区位因素选择的主要因素;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地理空间限制逐渐减弱;更多考虑通信、网络、科技、劳动力素质、政策法规、个人情感等。
4. 中心地的服务范围示意
(1)根据图例判断图中分为低等级、中等级、高等级三个城市等级。
(2)图中六边形表示城市的服务范围,城市则位于六边形的中心点上。
(3)六边形越大,服务范围越大;高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包含低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
(4)城市等级越高,城市的数目越少,距离越远;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距离越近。
【练习小测】
家住北京的小明一家于春节期间到海南三亚旅游,选择了一家国内知名旅行社,旅行社帮他们从网上预定了酒店和往返机票。下面是他们家的大致行程:
①到达北京国际机场,准备乘飞机出行。
②到达酒店,享受海鲜大餐和洁净的客房服务。
③在导游的带领下领略三亚优美的旅游景观。
④在当地大型超市购买了一些特色产品,并通过快递发回北京。
1:小明全家的这次旅游活动主要涉及了哪些服务部门?
提示:交通运输业、餐饮娱乐、文化与旅游业、现代物流业、零售服务业等。
2:旅行结束时,应有关部门安排,当地导游让旅客们对三亚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可行性的建议。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帮助大家提几点建议吗?
提示:加强政府的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旅游资源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加强新技术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等。
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与人口的密度有直接关系。人口稀少的地区不宜设置过密和固定的商业网点,而更多地采取流动服务的灵活组织形式,如大篷车、货郎担等,以方便群众的买卖;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地区,商业网点的设置可采用相应规模的固定形式,例如商业街、商业小区等。
材料一 山区和平原的商业网点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交通运输不仅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还会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一般而言,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便捷的交通,这样才能吸引大量的购物者。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规划图”。
1:山区和平原地区商业网点在分布特点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提示:山区和平原地区商业网点在分布特点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山区的商业网点的密度比平原小,这是因为山区交通闭塞,交通线路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所以,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点也就很少。
2: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布局突出的优势是什么?
提示:位于市中心,接近最大消费人群,交通便利,客流量大。
3:为什么在城市边缘环路沿线建富居家具城?建在这样一个地方有利可图吗?
提示:城市边缘环路沿线因有便捷的交通,可以吸引大量购物者,同时该地地租较低,商业网点建在该地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关图像】
大型综合超市布局在客源市场广阔,交通便捷的地方。
便利店布局在居民区、车站、学校等附近,要求人流量大。
必修二 第三单元活动 学用图层叠加分析
【课标目标】
1.结合某区域图层,分析该区域的地理事物分布特点。(区域认知)
2.运用图层图示,分析图中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思维)
3.运用图层叠加分析法,绘制不同类型的图层,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人地协调观)
4. 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知识结构】
【知识梳理】
一、地理图层叠加分析法
1.定义:图层叠加分析法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层概念和技术,探索地理原理,研究地理问题的新手段、新方法。
2.优点
(1)有助于对复杂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2)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可操作性。
3.制作地理图层的基本步骤如下:
(1)用图层对复杂的地理信息进行分类。
(2)将不同类型的信息按相同比例尺分别描绘在透明背景的图层上,制成一系列专题地图。
(3)将所绘图层对位叠加,显示出较完整的地理信息。
思考 甲图为一幅具有林木、河流和住房的景观图,乙图是根据该图而建立的空间数据模型。你能说出乙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吗?(区域认知)
提示:r为河流,s为林木,h为住房。
二、地理图层叠加分析法的应用
1.应用:探究和解决较复杂的地理问题。
2.举例:以城镇作为参照,将“水体图层”与“路网规划图层”相互叠加,圈定建桥位置。
三、动手做:应用图层叠加分析法,模拟在城区租房
1.城区租房:应关注房屋所在地的地理位置。
2.考虑条件
(1)出行便利,环境不喧闹——交通主干道200米以外的区域。
(2)方便购物——商店及农贸市场500米以内的区域。
(3)便于子女就近上学——距学校1 000米以内的区域。
最后图层叠加,找出符合租房条件的区域。
3.最后结果:实地考察,根据房屋面积、户型、朝向及租金价格等,作出决定。
【方法技巧】
1.地理信息系统叠加图像的判读步骤
图叠加分析图是将同一地区的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重叠在一起进行图层和属性运算,产生新的图层或属性的过程。判读时,把握三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GIS图层叠加示意图是由哪些专题图层组成的。
第二步:明确不同的专题图层反映的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
第三步:明确图层叠加之后会形成一个可以反映多个地理要素分布特征的新图层。
2.常见图层叠加的案例
叠加图层
新生(应用)主体
人口密度与交通线路及规划图
新建商业中心选址
河流分布、坡度分布、土石分布
泥石流易发区
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
耕地的分类和评价
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土壤、水文、地质、区域规划
深埋垃圾场选址
人口密度图、行政区划图、行政区人口基数
各行政区人口增长率
坡向分布、岩石倾斜
滑坡易发区
【练习小测】
某兴趣小组要对学校所在城市的公交布局进行研究,运用了GIS。在GIS数据库中,需调用的专题图层有( )
①地形图层 ②交通图层 ③气候图层 ④人口图层 ⑤商业网点图层 ⑥水系图层 ⑦管网图层 ⑧城市图层
A.①②⑤⑥ B.③④⑤⑦
C.②④⑤⑧ D.⑤⑥⑦⑧
答案:C
【单元小结】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原卷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背诵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 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共22页。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