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期末复习】高二化学期末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展开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
考点1 杂化轨道理论
为了解释CH4等分子的空间构型,美国化学家鲍林于1931年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1.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
(1)原子轨道的杂化只有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才会发生,孤立的原子是不可能发生杂化的。
(2)杂化前后轨道数目不变。
(3)只有能量相近的轨道才能杂化(如2s和2p)。
(4)杂化轨道成键时要满足化学键间最小排斥原理。杂化轨道间的夹角决定分子空间构型。
(5)杂化轨道所形成的化学键全部为σ键。
2.杂化轨道及成键规律
(1)当杂化轨道数目等于成键轨道数目时,杂化轨道全部参与成键,成键类型是σ键,分子的空间构型与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一致。
(2)当杂化轨道数目大于成键轨道数目时,分子中存在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产生排斥作用,使键角增大,分子的空间构型与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不同。
(3)若未杂化的轨道上有成单电子,则形成π键。
考点2 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的结构
1.sp3杂化与CH4分子的空间构型
(1)杂化轨道的形成
碳原子2s轨道上的1个电子进入2p空轨道,1个2s轨道和3个2p轨道“混合”,形成能量相等、成分相同的4个sp3杂化轨道。
基态原子轨道 激发态原子轨道 杂化轨道
sp3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
4个sp3杂化轨道在空间呈正四面体形,轨道之间的夹角为109°28',每个轨道上都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2)共价键的形成
碳原子的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4个相同的σ键。
(3)CH4分子的空间构型
CH4分子为空间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C—H键之间的夹角都是109°28′。
(4)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或离子的中心原子,一般采用sp3杂化轨道形成共价键,如CCl4、 NH4+等。金刚石中的碳原子、晶体硅和石英(SiO2)晶体中的硅原子也是采用sp3杂化轨道形成共价键的。
2.sp2杂化与BF3分子的空间构型
(1)sp2杂化轨道的形成
硼原子2s轨道上的1个电子进入2p轨道。1个2s轨道和2个2p轨道发生杂化,形成能量相等、成分相同的3个sp2杂化轨道。
硼原子的3个sp2杂化轨道呈平面三角形,3个sp2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120°。
(2)共价键的形成
硼原子的3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3个氟原子的1个2p轨道重叠,形成3个相同的σ键。
(3)BF3分子的空间构型
BF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键角为120°。
3.sp杂化与BeCl2分子的空间构型
(1)杂化轨道的形成
Be原子2s轨道上的1个电子进入2p轨道,1个2s轨道和1个2p轨道发生杂化,形成能量相等、成分相同的2个sp杂化轨道。
Be原子的sp杂化轨道呈直线形,其夹角为180°。
(2)共价键的形成
Be原子的2个sp杂化轨道分别与2个Cl原子的1个3p轨道重叠形成2个相同的σ键。
(3)BeCl2分子的空间构型
BeCl2分子为空间构型为直线形,分子中Be—Cl键之间的夹角为180°。
考点3 乙烷、乙烯、乙炔分子的成键情况
1.乙烷分子的成键情况
(1)碳原子的杂化方式:
碳原子为sp3杂化,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
(2)成键情况及空间结构
每个碳原子的sp3杂化轨道分别与3个氢原子的1s轨道形成3个C-H σ键(sp3—s),与另一个碳原子sp3轨道形成1个C-Cσ键(sp3—sp3)。
每个C原子与3个H原子和1个C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
2.乙烯分子的成键情况
(1) 碳原子的杂化方式:
碳原子为sp2杂化,形成3个sp2杂化轨道。
(2)成键方式和空间构型:
每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分别与2个氢原子的1s轨道形成2个C-Hσ键(sp2—s),与另一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形成C-Cσ键(sp2—sp2)。
2个碳原子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1个π键。
乙烯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结构。
(3)C=C、C=O、石墨、苯环中的碳原子,都是sp2杂化。
3.乙炔分子的成键情况
(1) 碳原子的杂化方式:
碳原子为sp杂化,形成2个sp杂化轨道。
(2)成键方式和空间构型:
每个碳原子的sp杂化轨道分别与1个氢原子的1s轨道形成2个C-Hσ键(sp—s),与另一个碳原子的sp杂化轨道形成C-Cσ键(sp—sp)。
碳原子未杂化的2p轨道两两形成2个π键。
乙炔分子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3) C≡C、C≡N、CO2中的碳原子,都是sp杂化。
考点4 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H2O和NH3分子的空间构型
1.H2O分子的空间构型
H2O中O原子的sp3杂化轨道 H2O的空间构型
(1)杂化轨道类型:
O原子上的1个2s轨道与3个2p轨道混合,形成4个sp3化轨道,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形。
(2)成键情况:
O原子的2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H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2个σ键,2对孤电子对没有参加成键。
(3)空间构型:
由于孤电子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成键电子对—成键电子对作用,使键角小于109°28'。
H2O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键角为104°30'。
2.NH3的空间构型
NH3中N原子的sp3杂化轨道 NH3的空间构型
(1)杂化轨道类型:
N原子上的1个2s轨道与3个2p轨道混合,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该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形。
(2)成键情况:
N原子的3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H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3个σ键,1对孤电子对没有参加成键。
(3)空间构型:
NH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键角为107°18'。
3.CH4、NH3、H2O的杂化方式和空间结构比较
CH4
NH3
H2O
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
sp3
sp3
sp3
分子空间构型
正四面体
三角锥
V形
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
0
1
2
键角
109°28'
107°18'
104°30'
当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数上存在孤电子对时,分子的空间构型与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不同。
三个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越多,键角越小。
考点5 分子空间构型与杂化轨道的关系
1.全部为σ键的分子空间构型与杂化类型
中心原子的
杂化类型
杂化
轨道数
杂化轨道
空间构型
成键电
子对数
孤电子
对数
分子的空
间构型
实 例
分子式
结构式
sp
2
直线形
2
0
直线形
BeCl2
Cl—Be—Cl
sp2
3
平面三角形
3
0
平面三角形
BF3
2
1
V形
—
—
sp3
4
正四面体形
4
0
正四面体型
CH4
3
1
三角锥型
NH3
2
2
V形
H2O
2.含σ键和π键的分子空间构型与杂化类型
物质
结构式
杂化轨道类型
分子中共价键数
键角
分子的空间构型
甲醛
sp2
3个σ键
1个π键
约120°
平面三角形
乙烯
5个σ键
1个π键
120°
平面形
氢化氰
sp
2个σ键
2个π键
180°
直线形
乙炔
3个σ键
2个π键
180°
直线形
考点6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1.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的基本要点
(1)价电子对:包括孤电子对和成键电子对,即价电子对数=成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
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中,成键电子对数等于成键数目,不用区别单键还是双键。
(2)价电子对的几何构型:
分子中的价电子对由于相互排斥作用,而趋向于尽可能彼此远离以减小斥力,分子尽可能采取对称的空间构型。
价电子对数分别为2、3、4时,价电子对的几何分布分别为直线形、平面三角形、正四面体结构。
2.ABm型分子的价电子对数的计算方法
对于ABm型分子(A是中心原子,B是配位原子),分子的价电子对数可以通过下式确定:
价电子对数目(n)=
(1)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2)配位原子提供的价电子数:
①卤素原子、氢原子按提供1个价电子数计算。如PCl5中n==5。
②O、S作为配位原子时按不提供价电子计算。
(3)对于复杂离子,在计算价电子对数时,还应加上或减去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如NH中n==4,SO中n==4。
(4)若剩余1个电子,即出现奇数电子,也把这个单电子当作1对电子处理。如NO2中n==3。
3.价电子对数与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1)价电子对数相同,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相同,价电子对分布的几何构型相同。即价电子对数=杂化轨道数。
(2)CH4、NH3、H2O分子的价电子对数都是4,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数目为4,杂化类型为sp3杂化,价电子对分布的几何构型为正四面体。
考点7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推测分子空间构型
1.价电子对数与配位原子数目相等的ABm型分子的几何构型
对于价层电子对全是成键电子对的分子,价电子对的几何构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一致的。
价电子对数
价电子对的几何构型
分子的空间构型
实例
2
直线形
直线形
CO2、BeCl2、CS2
3
平面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
BF3、SO3
4
正四面体结构
正四面体结构
CH4、CCl4
2.孤电子对数≠0的分子空间构型
(1)孤电子对、成键电子对之间斥力大小的顺序为:
孤电子对与孤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
(2)填写下表:
分子
价电子对数
成键电子对数
孤电子对数
分子的空间构型
键角
同类型分子
CH4
4
4
0
正四面体
109.5°
SiH4、CCl4
NH3
4
3
1
三角锥
107.3°
NF3、PCl3
H2O
4
2
2
V形
104.5°
H2S、SCl2
考点8 等电子原理
1.等电子原理
具有相同价电子数和相同原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符这一原理称为“等电子原理”。
等电子体的价电子总数相同,而组成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不一定相同。
2.等电子体实例
原子10电子 N2、CO、NO+、C、CNˉ 三键
二原子11电子 NO、O
二原子14电子 F2、O
三原子16电子 CO2、CS2、N2O、NO、N3ˉ、SCN- 直线形
三原子18电子 O3、SO2、NO V形
四原子24电子 BF3、NO、CO、SiO、SO3 平面三角形
四原子16电子 NF3、PCl3、SO、ClO3- 三角锥
五原子32电子 CCl4、SiF4、BF、SiO、PO SO、ClO 正四面体
3.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1)判断一些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SiCl4、SiO、SO互为等电子体,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
(2)判断分子的结构性质:CO和N2,它们的分子中价电子总数是10,都形成1个σ键和2个π键,CO的结构式为C≡O,CO和N2键能都较大,性质也相似。
(3)等电子原理在制造新材料方面的应用:晶体硅、锗、磷化铝(AlP)、砷化镓(GaAs)互为等电子体,都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考点9 分子的极性
1.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1)极性分子: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不相重合的分子。
(2)非极性分子: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相重合的分子。
2.分子的极性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分子的极性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性等物理性质有显著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极性分子的熔、沸点比非极性分子的熔、沸点高。
(2)相似相溶规则:
一般情况下,由极性分子构成的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如NH3易溶于水;由非极性分子构成的物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如I2易溶于CCl4。
考点10 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1.双原子分子
分子的极性取决于成键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是否有极性。
(1)单质分子由同种元素组成,原子之间以非极性键结合,是非极性分子。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原子之间以极性键结合,是极性分子。
2.多原子分子
(1)分子的极性取决于分子的空间构型,与键的极性无关。
①若分子的空间构型是对称的,则是非极性分子,例:CH4、CO2、BF3;
②若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不对称的,则是极性分子,例:NH3、H2O、CCl3F、CH2Cl2。
③只含有非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大多数是非极性分子。如O2、H2、P4、C60。
(2)ABm型分子的极性
①空间构型为直线形、平面三角形、正四面体型,为非极性分子;空间构型为V形、三角锥型,为极性分子。
②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有不参与成键,即存在孤电子对,分子的空间构型不对称的,为极性分子。
(3)不是ABm型分子,一般是极性分子。
考点11 手性分子
1.手性异构体和手性分子
组成和原子的排列方式完全相同,但如同左手和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这对分子互称手性异构体。含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称为手性分子。
2.手性碳原子
当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时,形成的化合物存在手性异构体。其中,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
一对手性异构体的物理性质基本相同,但它们的旋光性和生理作用往往不同。
3.手性分子的确定
(1)观察实物与其镜像能否重合,如果不能重合,说明是手性分子。如图:
(2)有机物分子中如果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则该有机物分子就是手性分子,具有手性异构体。
4.手性碳原子的确定
(1)判断一种有机物是否具有手性碳原子,就看该有机物含有的碳原子是否连有四个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如:,R1、R2、R3、R4是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基团,中心碳原子即为手性碳原子。
如其中*C即为手性碳原子。具有手性异构的分子都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
(2)不饱和碳原子(如碳碳双键、—C≡C—等中的碳原子)一定不是手性碳原子。
考点12 配合物的形成
1.【实验探究】铜氨配合物的形成过程
(1)操作步骤:
(2)实验现象:
三支试管中先生成蓝色沉淀,随浓氨水的滴入,沉淀逐渐溶解,最后变为深蓝色溶液。
(3)反应方程式:
Cu2++2NH3·H2O===Cu(OH)2↓+2NH;
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2.配合物
(1)概念:
由提供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位体)与接受孤电子对的原子或离子(称为中心原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2)组成:
①内界和外界
中心原子与配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配合物的内界。配合物的内界可以是离子,也可以是分子。
与配合物内界结合的离子,称为配合物的外界。
②中心原子(离子)和配位体
中心原子是指提供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配位体是指提供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
③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配位原子是指配位体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配位数是指形成配位键的个数。
(3)形成条件
①配位体有孤电子对,如中性分子H2O、NH3、CO等;离子有F-、Cl-、CN-等。
②中心原子有空轨道,如Fe3+、Cu2+、Ag+、Zn2+等。
3.配合物的结构特点
(1)配合物整体(包括内界和外界)显电中性,外界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等于配离子的电荷数。如K3[Fe(CN)6],外界总电荷数为+3,内界为-3,又知CN-为-1价,中心原子Fe为+3价。
(2)一个中心原子(离子)可同时结合多种配位体。如,配位体是H2O和Cl-,配位数为6。
(3)配合物的内界不仅可为阳离子、阴离子,还可以是中性分子。如K3[Fe(CN)6],内界为[Fe(CN)6]3-,Fe(CO)5为电中性,没有外界。
(4)对于具有内外界的配合物,中心原子和配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一般很难发生解离;内、外界之间以离子键结合,在水溶液中较易电离。
可以通过实验方法确定有些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如[Co(NH3)5Cl]Cl2,由于外界的Cl-易电离,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外界含有的Cl-个数,从而确定配合物的化学式。
(5)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3.配合物的性质
(1)由内界和外界构成的配合物在水中是完全电离的。
(2)配合物的内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
(3)当作为中心原子的离子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的性质有关。
考点13 配合物的异构现象和空间结构
1.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含有两种或或两种以上配位体的配合物,若配位体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就能形成几种不同几何构型的配合物。
(1)顺反异构
顺式异构体:同种配位体处于相邻位置。
反式异构体:同种配位体处于对角位置。
(2)顺反异构体的性质
顺、反异构体在颜色、极性、溶解性、活性等方面都有差异。
2.配合物离子的空间结构
配合物的中心原子、配位体的种类和数目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空间结构的配合物。
考点14 配合物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对溶解性的影响
某些难溶物形成配合物时可使溶解度增大。如AgOH可溶于氨水中,I2在浓KI溶液中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的多。
2.颜色的改变
当简单离子形成配离子时其性质往往有很大差异。我们根据颜色的变化就可以判断是否有配离子形成。
如Fe3+与SCN-在溶液中可生成红色的铁的硫氰酸根配离子。
无水CuSO4为白色,溶于水得蓝色溶液,就是因为Cu2+与H2O形成了天蓝色的[Cu(H2O)4]2+。
3.稳定性
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合物中的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例如,血红蛋白中的Fe2+与CO形成的配位键比Fe2+与O2形成的配位键强,因此血红蛋白中的Fe2+与CO结合后,就很难再与O2结合,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从而导致人体CO中毒。
专题3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期末复习】高二化学期末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这是一份专题3 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期末复习】高二化学期末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金属键的概念,金属键的形成,金属键的本质和特点,离子化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电子式的书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期末复习】高二化学期末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这是一份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期末复习】高二化学期末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现代量子力学模型,电子自旋,元素的逐级电离能的变化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期末复习】高二化学期末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这是一份专题1 揭示物质结构的奥秘——【期末复习】高二化学期末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研究物质特征结构的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