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貌(原卷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370041/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 地貌(原卷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37004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 地貌(原卷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37004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 地貌(背诵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37004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 地貌(背诵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37004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 地貌(背诵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37004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地貌——【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章 地貌——【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四章地貌原卷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第四章地貌背诵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1:喀斯特地貌
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 】岩石,如【 】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 】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 】和【 】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 】。
2.分布:我国的【 】、【 】、【 】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喀斯特地貌分为【 】喀斯特地貌和【 】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 】、【 】、【 】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以【 】为主。
知识点2:河流地貌
1.河谷地貌
(1)位置:河流流经的【 】。
(2)成因: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 】”形河谷。
(3)形态特点:“V”形河谷深度【 】,岸壁【 】,谷底【 】,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 】。
2.冲积平原
(1)位置:河流流经的【 】。
(2)成因: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 】而成的。
(3)形态特点:河谷呈【 】的槽形;山前部分坡度【 】,沉积物颗粒【 】;主体部分坡度【 】,沉积物颗粒【 】,湖沼较多;接近河口部分,坡度很缓,沉积物颗粒很细。
3.河曲
(1)位置:地势平缓地区。
(2)形态特点:河道呈“【 】”形。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 】。
4.三角洲
(1)位置:河流入海或入湖处的【 】段。
(2)成因:泥沙【 】形成。
(3)形态特点:形态多种多样,平面形态近似【 】;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地势【 】;组成物质颗粒【 】,由河口向海【 】。
知识点3:风沙地貌
1.概念:在【 】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的统称。
2.分布: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 】地区。
3.类型
知识点4:海岸地貌
1.概念:海岸在【 】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海岸地貌的分类
一、影响喀斯特作用强弱的因素
二、河流的侵蚀地貌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三、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成因的分析
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一是判断影响侵蚀地貌或沉积地貌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二是分析形成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原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该地貌的;三是描述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其答题思路为:
1.侵蚀地貌成因解答模板
2.堆积地貌成因解答模板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知识点1:地貌观察的顺序
1.地貌组成的层次性: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2.观察地貌的顺序:从宏观到【 】、从面到【 】,即先观察视野内【 】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更【 】的地貌特征。如:山地→山岭→陡崖。
知识点2:地貌观察的内容
1.高度:包括【 】高度和【 】高度。
(1)绝对高度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2)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的【 】状况。
2.坡度:划分坡的重要标准。
(1)坡度大小一般用【 】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
(2)影响: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不适宜【 】;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 】。
3.坡向:重点关注【 】和【 】、【 】和【 】。
4.除此以外,还要注意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等。
5.宏观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6.微观地貌类型及其特征
7.常见坡形的等高线特征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地形图
(1)高度的判断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首先要找出图中最大等高线的数值(H大)和最小等高线的数值(H小)及等高距d。如图所示,图中最大等高线H大=500 m,最小等高线H小=100 m,等高距d=100 m。据此可进行以下计算:
①图中最大海拔(H最大)
H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四章 水的运动——【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文件包含第四章水的运动挖空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第四章水的运动背诵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挖空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背诵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六章 自然灾害——【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六章自然灾害挖空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第六章自然灾害背诵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