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练案27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第5讲免疫调节 试卷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练案28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第6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试卷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练案30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讲群落及其演替 试卷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练案31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试卷 0 次下载
-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练案32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试卷 0 次下载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练案29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及其动态
展开练案[29] 选择性必修2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1讲 种群及其动态
A组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都是种群内个体特征的统计值
B.使用性引诱剂防治害虫会使下一代中的性别比例失调
C.种群的年龄结构体现种群中各年龄组间个体数量比例关系并只能用年龄金字塔图形表示
D.任何种群都有年龄结构,但并不都有性别比例
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内个体数量的统计值,A错误;使用性引诱剂防治害虫会使当代中的性别比例失调,B错误;种群的年龄结构体现种群中各年龄组间个体数量比例关系,既可以用年龄金字塔图形表示,也可用其他方式表示,如柱形图、曲线图等,C错误;任何种群都有年龄结构,但并非所有的种群都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如有些生物无性别分化,D正确。
2.(2023·东营检测)下列有关种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B.调查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应用标记重捕法
C.调查眼镜蛇种群密度的时间应选择冬季
D.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法
解析: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随机取样,A错误;调查作物植株上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应用样方法,B错误;冬季蛇进入休眠期,所以调查眼镜蛇种群密度的时间不应选择冬季,C错误;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法,D正确。
3.(2023·十堰模拟)某调查小组欲调查某地区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在该地区相同面积的旱地和水田里均放置了数量相同的捕鼠夹,结果发现旱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12.8%,而水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2.2%。据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针毛鼠对当地旱地种植的农作物的危害可能大于水田
B.在旱地种植少量高大树木,为猫头鹰提供栖居地,有利于控制针毛鼠害
C.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影响针毛鼠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D.若捕获后的针毛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则会导致调查的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偏小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旱地中被捕针毛鼠数占捕鼠总数的比例比水田中的高,说明针毛鼠对当地旱地种植的农作物的危害可能大于水田,A正确;在旱地种植少量高大树木,为猫头鹰提供栖居地,有利于控制针毛鼠害,B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影响针毛鼠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C正确;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记后重新捕获数。若捕获后的针毛鼠难以再次被捕获,标记后重新捕获数减少,则会导致调查的针毛鼠的种群密度偏大,D错误。
4.(2023·平阳县模拟)如图表示北极旅鼠在1928年到1943年间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
A.北极旅鼠种群数量变化受负反馈调节
B.a点到b点,种群的增长方式为指数增长
C.b点所对应的种群密度是北极旅鼠环境容纳量
D.北极旅鼠种群数量的这种波动主要受气候的影响
解析:北极旅鼠种群数量每3~4年达到峰值,呈周期性波动,说明北极旅鼠种群数量变化受负反馈调节,A正确;在空间和资源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呈J形增长,图中a点到b点,种群数量迅速增加,但是现实的环境资源总是有限的,种群数量只能接近指数增长,B错误;根据图示可知,种群数量在a点到b点之间属于正常的波动,b点所对应的种群密度不是北极旅鼠环境容纳量,C错误;北极旅鼠的种群数量每3~4年达到峰值,这种周期性波动主要受天敌、环境等影响,D错误。
5.(2023·济南模拟)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的365 nm左右的紫外光波是人类不敏感的光,所以叫做黑光灯。大多数趋光性昆虫的视网膜上存在一种色素,对这一波段的光很敏感。色素吸收光之后,刺激视觉神经,最终引起昆虫趋向光源飞行。一盏20 W的黑光灯可管理50亩农作物,一夜的诱杀虫总重数高达4~5 kg。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里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B.昆虫的趋光性导致了昆虫被诱杀,说明了自然界中趋光性是一种不利的变异
C.用黑光灯诱杀昆虫改变了种群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了害虫种群密度
D.用黑光灯诱杀昆虫使用方便、效率高、无污染,是一种有效的化学防治方法
解析: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里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A正确;趋光性是昆虫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有利的变异,B错误;用黑光灯诱杀昆虫没有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C错误;用黑光灯诱杀昆虫使用方便、效率高、无污染,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D错误。
6.(2022·山东德州高三二模)影响昆虫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像食物、空间等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随种群密度的大小而改变,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寒冷、干旱等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D )
A.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可通过正反馈调节实现
B.天敌属于密度制约因素,流行性疾病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C.若昆虫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非密度制约因素作用会增强
D.非密度制约因素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
解析: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是通过负反馈调节而实现的,如被捕食者(食物)对捕食者的数量变化的影响就是通过反馈调节实现的,被捕食者(食物)减少,使捕食者减少,进而被捕食者增加,反之,捕食者增加,进而被捕食者减少,为负反馈调节,A错误;根据分析可知,流行性疾病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K值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若昆虫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密度制约因素作用会增强,C错误;非密度制约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可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
二、非选择题
7.东非的几千亿只蝗虫跨越千山万水,侵入巴基斯坦,并随时可能抵达中国境内。一旦发生蝗灾,农产品可能会被完全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我国浙江省宁波市派出十万只鸭兵支援巴基斯坦消灭蝗虫。根据蝗灾发生及治理过程中的调查数据,科研人员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蝗虫种群,其环境容纳量可以用图中B点对应的种群数量表示。CD段时蝗虫种群的增长倍数λ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
(2)来自中国浙江的鸭兵在图中A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之前投放比较好,其原因是A时种群处于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防治害虫应在K/2之前进行。
(3)巴基斯坦当地的一些鸟类、蛙类也可以捕食蝗虫,但缺点是不能随着蝗虫而迁徙。这里涉及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种间竞争。
(4)除了鸭兵支援,还可以采用的生物防治的措施有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
解析:(1)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即图中的B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D段时,蝗虫的种群数量下降,蝗虫种群的增长倍数λ小于1。(2)为预防蝗灾,应将蝗虫的种群数量控制在A点之前,即来自中国浙江的鸭兵在图中A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之前投放比较好,因为A时种群数量约为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为了避免治理后害虫种群数量迅速增长,预防害虫应在A(K/2)点之前进行。(3)巴基斯坦当地的一些鸟类、蛙类也可以捕食蝗虫,说明鸟类、蛙类与蝗虫之间是捕食关系,鸟类和蛙类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4)防治蝗灾,还可以利用性引诱剂进行生物防治。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破坏蝗虫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蝗虫的出生率。
B组
一、选择题
1.(2023·山东济南调研)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种群的S形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根据性别比例可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最小的采集数据后取平均值
D.互利共生的关系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
解析: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群的S形增长是受资源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错误;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舍弃所得数据,C错误;互利共生属于种间关系,而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属于种内关系,D错误。
2.(2023·山东临沂摸底)近日科研团队找到推算雪豹种群密度的方法——照片重复取样法。在祁连山某区域内布设了60台红外相机,这些相机在海拔2 100~4 100 m的深山中连续拍摄了3个多月,研究人员确定研究区域约有20只雪豹。根据数学模型推算,估测在这个区域内每100 km2生活有3只雪豹。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雪豹的种群密度调查可采用标记重捕法,不适合采用样方法
B.决定雪豹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C.照片重复取样法可用于调查一些大型稀少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
D.若研究区域有120只雪豹,则估测该区域的种群密度是18只
解析:雪豹是活动能力强的动物,可采用标记重捕法估算其种群密度,不适合采用样方法,A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B正确;调查一些大型稀少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照片重复取样法,C正确;根据数学比例推算,即203=120X,则X=18,因此该区域内雪豹的种群密度应为每100 km218只,D错误。
3.(2023·江西师大附中月考)栖息在Gough岛的信天翁从1889年以来一直稳定在4 000只左右。这种鸟需要9~11年才能达到性成熟,每隔2年繁殖一次,每窝只产一个蛋,亲鸟共同育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信天翁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其出生率
B.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均会改变信天翁的环境容纳量
C.1889年以来该岛上信天翁种群的数量保持了相对稳定
D.如果这种鸟成熟时间提早且每年繁殖一次,那么该种群的数量一定可以增加
解析:信天翁性成熟早、每次产仔数多和每年生殖次数增加,其出生率将会升高;信天翁性成熟晚、每次产仔数少和每年生殖次数少,其出生率低;所以信天翁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其出生率,A正确;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环境容纳量会变小,B正确;从题干信息“栖息在Gough岛的信天翁从1889年以来一直稳定在4 000只左右”,可判断1889年以来该岛上信天翁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如果这种鸟成熟时间提早且每年繁殖一次,那么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但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还受到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以及环境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的影响,因此,数量不一定增加,D错误。
4.(2023·山东济南摸底)一段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在t0~t4时间段,甲种群增长符合S形曲线
B.甲种群在t4时刻数量最大
C.若甲种群是有害动物,则在t3时刻进行防治效果最佳
D.乙种群的数量在t4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还会继续增加
解析:图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符合S形曲线增长规律,A正确;t4时刻对应S形曲线中的K值,即甲种群在t4时刻数量最大,B正确;由图知:甲种群在t1为加速期,在t2为K/2时期,若甲种群是有害动物,防治应该在有害动物数值较少时进行,且越早越好,如图中的t1之前,C错误;乙种群在t0~t4时间段增长速率逐渐增大,所以其数量在t4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还会继续增加,D正确。
5.(2023·山西大同联考)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以获得初始密度值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C.培养液渗入计数室后应立即计数以减小误差
D.某同学按对角线方位计数5个中方格,菌数分别为10、11、8、10、9(个),则估算每一小方格的酵母菌数是0.48(个)
解析: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进行第一次计数,获得初始密度值,并每天定时取样,A正确;酵母菌只有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大量繁殖,所以在培养酵母菌时,不能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B错误;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进行计数,C错误;某同学按对角线方位计数5个中方格(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25×16,即每个中方格有16个小格),菌数分别为10、11、8、10、9(个),估算每一小方格的酵母菌数是(10+11+8+10+9)÷5÷16=0.6(个),D错误。
6.(2023·山东潍坊月考)研究人员将S1与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与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图A、B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S1和S2之间的竞争力大小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B.图C中的S1换成S2,其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性变化
C.如果将S1在T1温度下培养,则会呈现“J”形增长
D.将S2在T1温度下单独培养,其数量要比与S1共同培养时多
解析:根据图A和图B可知,S1和S2之间的竞争力大小会受到温度的影响,A正确;S2生存的适宜温度为T2,图C为T1、T2交替变化,故将S1换成S2,其种群数量也会出现波动性变化,B正确;如果将S1在T1温度下培养,随着种群数量增长,种内竞争加剧,种群数量增长缓慢,故会呈现“S”形增长,C错误;将S2在T1温度下单独培养,由于不存在与其他生物的竞争关系,获得的生活资源更多,故其数量要比与S1共同培养时多,D正确。
二、非选择题
7.(2023·吉林长春质检)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设置了4组实验,每隔2 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取样8次,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温度/℃ | 不同时间酵母菌种群数量/(106个·mL-1) | |||||||
0 h | 2 h | 4 h | 6 h | 8 h | 10 h | 12 h | 14 h | |
20 | 1.2 | 1.8 | 3.0 | 4.0 | 7.8 | 13.2 | 20.3 | 19.4 |
25 | 1.2 | 2.0 | 3.8 | 5.8 | 8.9 | 19.5 | 19.0 | 18.5 |
30 | 1.2 | 3.5 | 7.2 | 15.2 | 35.1 | 88.2 | 88.1 | 81.0 |
35 | 1.2 | 4.8 | 9.2 | 20.1 | 75.2 | 73.1 | 70.2 | 68.1 |
(1)酵母菌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据表分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先增加后减少/先增加后稳定再减少。在35 ℃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的时间段为6~8h。
(2)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将缩短(填“延长”“缩短”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
(3)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
答案:(3)
解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据表分析,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都是先增加,当达到最大值后再降低。35 ℃下,6 h~8 h,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2)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与培养液的浓度和培养空间的大小有关,与酵母菌培养液的起始种群数量无关,但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可以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所需的时间。故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时间将缩短;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增加。(3)根据表格信息,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分别为20.3、19.5、88.2、75.2。柱状图见答案。
2024年高考生物大一轮选择性必修2复习讲义:第38讲 种群及其动态: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生物大一轮选择性必修2复习讲义:第38讲 种群及其动态,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跟踪练27种群及其动态: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跟踪练27种群及其动态,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练案33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讲人与环境: 这是一份新高考适用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练案33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讲人与环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