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北京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普通用卷

    2022-2023学年北京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普通用卷第1页
    2022-2023学年北京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普通用卷第2页
    2022-2023学年北京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普通用卷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北京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普通用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普通用卷,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t min达到平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重点中学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

    1. 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
    A
    B
    C
    D




    锂离子电池
    硅太阳能电池
    电动车电池充电
    燃气灶

    A. A B. B C. C D. D
    2. 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
    B. 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基本原料
    C. 硅胶可作食品干燥剂、抗氧化剂,可直接食用
    D. 氢氟酸能刻蚀玻璃,刻制各种精美的玻璃饰品
    3. 用于鉴别甲烷与乙烯的最佳方法是
    A. 观察颜色 B. 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C. 分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 分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4. 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下都用铜制容器贮存 B. 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减轻
    C. 与金属铁反应,都有氢气生成 D. 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降低
    5. 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8NH3→N2+6NH4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将浓氨水接近管道,若产生白烟说明管道漏气
    B. N2的电子式为
    C. NH4Cl中只含有离子键
    D. 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烷分子空间填充模型是:
    B. 乙烯分子的球棍模型为
    C. 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D. 乙烯和环丙烷()不属于同系物
    7.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体现的性质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物质
    用途
    体现的性质
    A
    SO2
    生产硫酸
    还原性
    B
    NH3
    生产碳酸氢铵
    还原性
    C
    SiO2
    制取硅单质
    氧化性
    D
    Fe2O3
    冶炼金属铁
    氧化性

    A. A B. B C. C D. D
    8. 下列关于SO2和N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
    B. 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C. SO2与过量的NO2混合后通入水中可得到两种常见的酸
    D. 盛满NO2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水可充满试管
    9. 关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每个化学反应的限度都是固定不变的
    B. 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来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
    C. 可以通过延长化学反应的时间来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
    D. 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限度时,反应即停止
    10. 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的方法可行的是
    A. 加热氯化铵制NH3 B. 硫化钠和浓硫酸混合制H2S
    C. 二氧化锰和稀盐酸制Cl2 D. 铜和浓硝酸制NO2
    11. 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起始时投入一定量的SO2(g)和O2(g),发生反应:
    2SO2(g)+O2(g)⇌2SO3(g).t min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起始时投入2mol SO2与1mol O2,则生成2mol SO3
    B. 若用 18O2进行反应,则一段时间后, 18O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存在
    C. t min前,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 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均不再变化
    12.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物质不能通过乙烯的加成反应直接得到的是(    )
    A. CH3CH3 B. CH3CHO C. CH3CH2OH D. CH3CH2Cl
    13.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 NH4+、SO42−、NO3−、OH− B. H+、S2−、SO42−、SO32−
    C. Fe2+、Na+、NO3−、H+ D. Ca2+、Cl−、H+、NO3−
    14. 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所选的反应试剂、制备装置与收集方法合理的是(    )
    选项
    气体
    反应试剂
    制备装置
    收集方法
    A
    CO2
    石灰石、稀硫酸
    b
    e
    B
    Cl2
    MnO2、浓盐酸
    b
    d
    C
    NH3
    Ca(OH)2、NH4Cl
    a
    e
    D
    NO2
    Cu、浓硝酸
    c

    f

    A. A B. B C. C D. D
    15. 某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反应X+Y=Z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当向盛X的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看到U型管中甲处液面上升,乙处液面下降。下列说法能正确解释该现象的是(    )

    ①反应为吸热反应;
    ②反应物X的能量比生成物Z的能量高;
    ③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热能释放出来;
    ④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高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 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Ⅰ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 反应Ⅱ为2H2SO4=一定条件2SO2↑+O2↑+2H2O
    C. 该方法的最终产物只有H2
    D. 反应Ⅱ中的SO2、反应Ⅲ中的I2均可循环利用
    17. 自然界的氮循环包括以下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硝化过程中,含氮物质被氧化
    B. 氨氧化过程中,亚硝态氮元素与铵态氮元素理论物质的量之比为3:4
    C. N2→NH4+属于氮的固定,N2发生还原反应
    D. 土壤中Fe2+和Fe3+的存在有利于从与其接触的水体中除去氮元素
    18. 根据乙烯的化学性质可以推测丙烯(CH2=CH−CH3)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丙烯能在空气中燃烧
    C. 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是CH2Br−CH2−CH2Br
    D. 聚丙烯的结构可以表示为
    19. 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B.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C. 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没有二氧化碳
    D. 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2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式符合Cn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
    B. 分子式为C6H14的烃共有5种可能结构
    C. 烷烃在光照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标准状况下22.4LC5H12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8mol
    21. 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现象不对应的一组是 (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某盐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含有Fe3+
    B
    向某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
    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溶液中含有NH4+
    C
    向蔗糖中滴加浓硫酸
    蔗糖变黑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D
    向氯水中通入适量SO2气体
    溶液褪至无色
    H2SO3比H2SO4酸性强

    A. A B. B C. C D. D
    22. 下列装置适用于实验室制氨气并验证氨气的某化学性质,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用装置制取氨
    B.用装置除去氨中的水蒸气
    C.用装置验证氨具有还原性
    D.用装置吸收尾气

    A. A B. B C. C D. D
    23. 某实验小组用0.1mol⋅L−1Na2S2O3溶液和0.1mol⋅L−1H2SO4溶液为反应物,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记录如下表。
    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
    实验序号
    温度/℃
    Na2S2O3溶液体积/mL
    H2SO4溶液体积/mL
    H2O体积/mL
    出现沉淀所需的时间/s

    20
    5
    5
    10
    t1

    20
    5
    10
    a
    t2

    60
    5
    5
    10
    t3
    实验结果:t1>t2>t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研究H2SO4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a=5
    B. 对比实验Ⅰ、Ⅱ可知,c(H2SO4)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C. 对比实验Ⅱ、Ⅲ可知,升高温度能加快该反应速率
    D. 进行实验Ⅰ、Ⅲ时,依次向试管中加入Na2S2O3溶液、H2O、H2SO4溶液
    24. 用如图装置探究原电池中的能量转化。图中注射器用来收集气体并读取气体体积,记录实验据如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实验数据
    时间/min


    气体体积/
    mL
    溶液温度/℃
    气体体积/mL
    溶液温度/℃
    0
    0
    22.0
    0
    22.0
    8.5
    30
    24.8
    50
    23.8
    10.5
    50
    26.0




    A. 两个装置中反应均为Zn+H2SO4=ZnSO4+H2↑
    B. 0~8.5min内,生成气体的平均速率①②
    D. 生成气体体积相同时,对比两装置的溶液温度,说明②中反应的化学能部分转化为电能
    25. 直接H2O2−H2O2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化学电源,其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电池放电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电极Ⅰ为负极
    B. 电极Ⅱ的反应式为:H2O2+2e−+2H+=2H2O
    C. 电池总反应为:2H2O2=O2↑+2H2O,其余物质均可循环使用
    D. 该电池的设计利用了H2O2在酸碱性不同条件下氧化性、还原性的差异
    26. 在一定温度下,将amolA与bmolB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g)+3B(g)⇌2C(g).
    (1)下列叙述中,可以表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序号) ______ .
    ①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②n(A):n(B):n(C)为1:3:2
    ③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⑤单位时间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B
    ⑥单位时间内有amolA生成,同时生成3amolB
    (2)反应达平衡时,n(A)=7mol,n(C)=6mol,则a= ______ ;A的转化率为 ______ .
    27. 实验室中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己略去)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

    (1)A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是 ______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B处实验现象是 ______ ,由此推测硫元素从+4价变为+6价。
    (3)C处观察到蘸有Na2S溶液的棉花上出现黄色的固体,该反应的氧化剂为 ______ (填化学式),氧化产物为 ______ (填化学式)。
    (4)D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
    (5)将A中产生的气体通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
    28. 电能是现代社会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之一、
    (1)关于图I所示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
    a.负极反应是Zn−2e−=Zn2+
    b.电子由Zn片通过导线流向Cu片
    c.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减小
    d.溶液中的H+向Cu片移动
    (2)图I所示原电池中,当Cu表面析出4.48L氢气(标准状况)时,导线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 mol。
    (3)图II所示装置为电化学气敏传感器,通过电压表示数可测量环境中NH3的含量。电极b是 ______ (填“正”或“负”)极;电极a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_____ 。


    29. 某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加热、夹持装置略去,已检查气密性),探究CO2、SO2分别通入KI溶液中对反应4I−+4H++O2=2I2+2H2O的影响。

    (1)探究通入CO2的影响。
    ①甲是实验室制CO2的装置,b为石灰石,则c为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
    ②实验发现:若仅向丙中通入O2,1小时后丙中溶液颜色未发生明显变化;若同时向丙中通入CO2与O2,1小时后,丙中溶液变为浅黄色,生成了可使淀粉变蓝的物质,该物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依据实验现象,可得结论:_______。
    (2)探究通入SO2的影响。
    ①若试剂b为Na2SO3,试剂a为70%的硫酸,甲中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②向丙中同时通入O2和SO2,1小时后,溶液中出现浑浊。查资料可知,O2未参与反应,SO2与水在I−催化下生成了硫单质和硫酸。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0. 为探究H2O2、SO2、Br2氧化性强弱,某小组同学设计如图实验(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查阅资料可知,Br2易溶于Cl4).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浓硫酸
    A中有气泡产生,B中红棕色溴水褪色,C中有白色沉淀
    ii.取C中沉淀加入盐酸
    C中白色沉淀不溶解
    iii.打开B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加H2O2
    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
    (1)A中发生反应(填“是”或“不是”) ______ 氧化还原反应.
    (2)B中红棕色溴水褪色,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
    (3)C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 ______ .
    (4)甲同学通过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H2O2>SO2.
    ①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打开弹簧夹,通入N2,待排净装置内空气后,关闭弹簧夹,再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
    ②丙同学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在B和C之间增加盛放CCl4的洗气瓶D,丙同学的目的是 ______ .
    ③将乙和丙同学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H2O2>SO2.
    (5)iii中滴入少量H2O2没有明显变化.
    提出假设:
    观点1:H2O2的量少不能氧化Br−
    观点2:B中有未反应H2SO3
    为验证观点2,应进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颜色变化前的B中溶液于试管中 ______ .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
    (6)通过上述全部实验,得出结论:H2O2、SO2、Br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锂离子电池是通过化学反应释放出电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
    B.硅太阳能电池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电动车电池充电,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C错误;
    D.燃气灶,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D错误;
    故选:A。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是原电池工作原理,据此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能量转化的相关知识点,为高频考点,把握能量转化的形式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C 
    【解析】解:A.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故A正确;
    B.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导光性,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故B正确;
    C.硅胶不具有还原性故不能作抗氧化剂,且不能食用,故C错误;
    D.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能够与氢氟酸反应,所以氢氟酸能够腐蚀玻璃,故D正确;
    故选:C。
    A.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B.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导光性;
    C.硅胶不能作抗氧化剂,不能食用;
    D.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能够与氢氟酸反应。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明确物质的相关性质及用途是解题关键,注意二氧化硅、硅性质及用途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

    3.【答案】C 
    【解析】解:A.甲烷和乙烯均为无色气体,故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甲烷和乙烯,故A错误;
    B.甲烷和乙烯通入到石蕊试液中均无明显现象,故将甲烷和乙烯分别通入石蕊试液无法鉴别它们,故B错误;
    C.甲烷不能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乙烯能,故将甲烷和乙烯分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鉴别它们,故C正确;
    D.甲烷和乙烯和氢氧化钠溶液均不反应,故将甲烷和乙烯分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无法鉴别它们,故D错误;
    故选:C。
    A.甲烷和乙烯均为无色气体;
    B.甲烷和乙烯通入到石蕊试液中均无明显现象;
    C.甲烷不能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乙烯能;
    D.甲烷和乙烯和氢氧化钠溶液均不反应。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鉴别,侧重考查学生有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比较简单。

    4.【答案】D 
    【解析】解:A.常温下浓硫酸与铜不反应,但是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Cu2++2H2O+NO2↑,故A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硝酸具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浓硫酸液的质量都增重,浓硝酸溶液质量减轻,故B错误;
    C.浓硝酸和浓硫酸与铁都发生钝化,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都没有氢气生成,故C错误;
    D.因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溶质减少,浓度减小,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剂增加,溶质不变,浓度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A.常温下浓硫酸与铜不反应,但是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吸水性、难挥发性、酸性大等性质,浓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易挥发性、酸性等性质;
    C.强氧化性酸与Fe反应不生成氢气,浓硝酸和浓硫酸与铁都发生钝化;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硝酸具有挥发性。
    本题主要考查了浓硝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熟悉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较小,注意对相关知识的积累。

    5.【答案】C 
    【解析】A.氯气与浓氨水反应生成产物中有氯化铵,会有白烟生成,将浓氨水接近管道,若产生白烟说明管道漏气,故A正确;
    B.氮气分子中含有三个共用电子对,每个N原子还含有一个孤电子对,则N2的电子式为:,故B正确;
    C.NH4Cl中铵根离子与氯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铵根离子中N与H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所以NH4Cl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C错误;
    D.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Cl2为氧化剂,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H3为还原剂,其中8molNH3中只有2mol被氧化,则该反应的还原剂与氧化剂之比为2:3,故D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氯气的性质、化学键,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化学键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6.【答案】C 
    【解析】解:A.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H原子半径小于C原子半径,其空间填充模型是:,故A正确;
    B.用小球和小棍表示的模型为球棍模型,乙烯分子的球棍模型为,故B正确;
    C.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和是同一种物质,故C错误;
    D.乙烯和环丙烷的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故D正确;
    故选:C。
    A.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H原子半径小于C原子半径;
    B.用小球和小棍表示的模型为球棍模型;
    C.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D.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为同系物。
    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化学用语,难度不大,应注意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的区别。

    7.【答案】B 
    【解析】解:A、SO2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体现了SO2的还原性,故A正确;
    B、NH3生产碳酸氢铵,没有化合价发生变化,仅体现氨气溶于水显碱性,故B错误;
    C、用C还原二氧化硅制取粗硅单质,体现了SiO2的氧化性,故C正确;
    D、用CO还原Fe2O3冶炼金属铁,体现了Fe2O3的氧化性,故D正确;
    故选:B。
    A、SO2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B、NH3生产碳酸氢铵,没有化合价发生变化;
    C、用C还原二氧化硅制取粗硅单质;
    D、用CO还原Fe2O3冶炼金属铁。
    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分析应用,主要是物质的制备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掌握,题目较简单。

    8.【答案】C 
    【解析】解:A.二氧化氮为红棕色,且都有毒,故A错误;
    B.SO2和NO2密度都比空气大,可以通过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
    C.SO2与过量的NO2混合通入水中可得到亚硫酸和硝酸,生成两种酸,故C正确;
    D.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NO难溶于水,故不可充满试管,故D错误;
    故选:C。
    A.氮的氧化物及二氧化硫都有毒,二氧化氮为红棕色;
    B.SO2和NO2密度都比空气大;
    C.SO2与过量的NO2混合通入水中可得到亚硫酸和硝酸;
    D.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
    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二氧化硫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侧重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试题比较简单。
    【解答】
    A.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受外界条件影响的,不是固定不变的,故A错误;
    B.外界条件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也会改变,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来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故B正确;
    C.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即此条件下的最大限度,延长反应时间,平衡状态不变,不可以通过延长化学反应的时间来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故C错误;
    D.化学平衡状态是一个动态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化学反应仍在进行,未停止,故D错误;
    故选:B。
    化学反应的限度是指化学反应在此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程度,特点是动态平衡、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  
    10.【答案】D 
    【解析】解:A.加热使氯化铵固体分解,在试管口氨气与氯化氢化合生成氯化铵,不能制备氨气,应选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加热制备,故A错误;
    B.硫化钠会与浓硫酸发生归中反应,有二氧化硫产生,不能使用此方法制取硫化氢,故B错误;
    C.MnO2与稀HCl不反应,实验室用MnO2与浓HCl溶液混合加热制备氯气,故C错误;
    D.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方法可行,故D正确;
    故选:D。
    A.加热使氯化铵固体分解,在试管口氨气与氯化氢化合生成氯化铵;
    B.硫化钠与浓硫酸发生归中反应,无法产生硫化氢;
    C.MnO2与稀HCl不反应,实验室用MnO2与浓HCl溶液混合加热制备氯气;
    D.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备,掌握制取反应的原理和反应物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题目较简单。

    11.【答案】A 
    【解析】解:A、因为可逆反应不可能反应到底,所以起始时投入2molSO2与1molO2,不可能生成2molSO3,故A错误;
    B、因为2SO2+O2⇌2SO3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所以反应后 18O存在于SO2、O2、SO3中,故B正确;
    C、因为开始从正反应开始并且tmin达到平衡,则tmin前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C正确;
    D、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均不再变化,故D正确;
    故选:A。
    A、可逆反应不可能反应到底;
    B、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进行彻底, 18O存在于所有含氧物质中;
    C、根据开始从正反应开始并且t min达到平衡分析;
    D、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分析判断,抓住可逆反应不能进行进行彻底,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2.【答案】B 
    【解析】解:A.乙烯与氢气反应可得乙烷,故A正确;
    B.乙烯先与水反应生成乙醇,乙醇催化氧化可得乙醛,不能通过乙烯直接加成得到,故B错误;
    C.乙烯与水加催化剂加热可得乙醇,故C正确;
    D.乙烯与氯化氢气体加催化剂加热可得氯乙烷,故D正确;
    故选:B。
    加成反应指的是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本题考查乙烯的加成反应,理解好加成反应的概念和原理是答题的关键,属于简单题目。

    13.【答案】D 
    【解析】解:A.NH4+、OH−反应生成弱电解质NH3⋅H2O,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酸性条件下,S2−、SO32−反应生成S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酸性条件下,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和NO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这几种离子之间不反应,所以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离子之间不反应生成气体、沉淀、弱电解质或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双水解反应的能大量共存。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侧重考查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离子的性质、离子共存条件是解本题关键,C为解答易错点。

    14.【答案】C 
    【解析】解:A.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附着在碳酸钙表面阻止反应进行,一般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且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错误;
    B.浓盐酸与二氧化锰需要在加热条件下制备氯气,制备装置应选择c,故B错误;
    C.Ca(OH)2与NH4Cl加热时反应生成氨气,符合“固体+固体→△气体”制备气体,即选择制备装置a,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小,采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收集方法正确,故C正确;
    D.Cu与浓HNO3常温下生成二氧化氮,不需要加热,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不能选f收集二氧化氮,故D错误;
    故选:C。
    A.一般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O2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气;
    C.铵盐与碱加热制备氨气,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小,采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D.Cu与浓HNO3常温下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掌握常见气体制备原理、气体的收集等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反应的吸放热和物质的能量以及化学键之间的关系,侧重吸热反应的考查,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做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当向盛有X的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看到U型管中甲处液面上升,乙处液面下降,根据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可以判断反应的吸、放热情况,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之间的关系与反应的吸、放热之间的关系以及化学键断裂和生成过程的能量变化来分析解答。
    【解答】
    ①当向盛有X的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看到U型管中甲处液面上升,乙处液面下降,则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故①正确;
    ②在吸热反应中,反应物X的能量低于生成物Y的能量,则反应物X的能量比生成物Z的能量低,故②错误;
    ③反应吸收热量使试剂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热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物质中的化学能储存出来,故③错误;
    ④在吸热反应中,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高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故④正确;
    故选:B。  
    16.【答案】C 
    【解析】解:A.据图知,SO2、I2、H2O是反应物,HI、H2SO4是生成物,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方程式为SO2+I2+2H2O=2HI+H2SO4,存在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反应II硫酸分解为氧气、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Ⅱ为2H2SO4=一定条件2SO2↑+O2↑+2H2O,故B正确;
    C.该方法的最终产物为氧气和氢气,不止氢气一种产物,故C错误;
    D.反应II中的SO2和反应III中的I2均为中间产物,可循环利用,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图知,SO2、I2、H2O是反应物,HI、H2SO4是生成物;
    B.由图可知,反应II硫酸分解为氧气、二氧化碳和水;
    C.该方法的最终产物为氧气和氢气;
    D.反应II中的SO2和反应III中的I2均可循环利用。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7.【答案】B 
    【解析】A.由图示可知,硝化过程为:NH4+转化为NO2−,NO2−在进一步转化为NO3−,该过程中N的化合价都在升高,故含氮物质被氧化,故A正确;
    B.由图示可知,氨氧化过程中的反应为:NO2−+NH4+=N2+2H2O,故亚硝态氮元素与铵态氮元素理论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B错误;
    C.氮的固定是指由游离态的氮即N2转化为化合态的氮即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故N2→NH4+属于氮的固定,过程中N2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3价,N2发生还原反应,故C正确;
    D.由图示可知,Fe2+能与NO3−反应转化为N2,Fe3+能与NH4+反应转化为N2,故土壤中Fe2+和Fe3+的存在有利于从与其接触的水体中除去氮元素,故D正确;
    故选:B。

    18.【答案】C 
    【解析】解:A.含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含C、H元素,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B正确;
    C.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是CH2BrCHBrCH3,只有双键断裂,故C错误;
    D.聚丙烯的结构可以表示为,甲基为侧链,故D正确;
    故选:C。
    丙烯含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氧化反应,且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烯烃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19.【答案】BD 
    【解析】解:碳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X气体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Y气体是NO2,
    SO2+H2O+NO2=H2SO4+NO,故洗气瓶中产生的是硫酸钡沉淀,Z处逸出的气体中有CO2和NO,NO遇到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了红棕色的NO2。
    故选:BD。
    碳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X气体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Y气体是NO2,同时通入时因NO2与水和SO2共同作用要产生SO42−和NO,NO在空气中又会生成NO2,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硝酸、浓硫酸的性质以及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等物质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积累.

    20.【答案】D 
    【解析】解:A.分子式符合Cn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其中各原子均达到饱和状态,一定是烷烃,故A正确;
    B.分子式为C6H14的烃是含6个碳的烷烃,共有5种可能结构:正己烷、2−甲基戊烷、3−甲基戊烷、2,2−二甲基丁烷、2,3−二甲基丁烷,故B正确;
    C.烷烃中碳氢键在光照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是饱和烃,不含碳碳双键等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官能团,故C正确;
    D.标准状况下,C5H12不是气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D错误;
    故选:D。
    A.分子式符合CnH2n+2的烃一定是饱和链状烃,一定是烷烃;
    B.分子式为C6H14的烃是含6个碳的烷烃,根据同分异构体书写方法“减碳法”判断共有5种可能结构:正己烷、2−甲基戊烷、3−甲基戊烷、2,2−二甲基丁烷、2,3−二甲基丁烷;
    C.烷烃性质稳定,常温下不与强酸、强碱、高锰酸钾等溶液反应,在光照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D.标准状况下C5H12是液体,无法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
    本题考查烷烃的通式、取代反应、稳定性、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C5H12状态的判断,题目简单。

    21.【答案】D 
    【解析】解:A.KSCN溶液为检验铁离子的特征试剂,溶液变为血红色,可知该溶液中含有Fe3+,故A正确;
    B.氨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知,溶液中含铵根离子,故B正确;
    C.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则蔗糖变黑,可知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故C正确;
    D.氯水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为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证明H2SO3比H2SO4酸性强,故D错误;
    故选:D。
    A.KSCN溶液为检验铁离子的特征试剂;
    B.氨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C.浓硫酸使蔗糖脱水;
    D.氯水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离子检验、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22.【答案】C 
    【解析】解:A.NaOH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应加热制备,图中缺少酒精灯,故A错误;
    B.氨气与浓硫酸反应,不能干燥氨气,故B错误;
    C.氨气还原CuO生成Cu、氮气和水,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可知氨气具有还原性,故C正确;
    D.苯不能隔绝气体与水,吸收尾气时不能防止倒吸,故D错误;
    故选:C。
    A.NaOH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一水合氨;
    B.氨气与浓硫酸反应;
    C.氨气还原CuO生成Cu、氮气和水;
    D.苯不能隔绝气体与水。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制备、实验装置的作用、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23.【答案】C 
    【解析】解:A.若研究H2SO4的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则保持溶液的总体积一样,因此a=5,故A正确;
    B.实验Ⅰ、Ⅱ探究硫酸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Ⅱ中硫酸的浓度较大,t1>t2,出现沉淀所需的时间短,因此对比实验Ⅰ、Ⅱ可知,c(H2SO4)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故B正确;
    C.实验Ⅰ、Ⅲ的变量为温度和硫酸的浓度,因此对比实验Ⅰ、Ⅲ不能得出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C错误;
    D.Na2S2O3溶液和H2SO4溶液接触后即可发生反应,加水是为了调节溶液的浓度,因此进行实验Ⅰ、Ⅱ时,可依次向试管中加入Na2S2O3溶液、H2O、H2SO4溶液或H2SO4溶液、H2O、Na2S2O3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A.若研究H2SO4的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则保持溶液的总体积一样;
    B.实验Ⅰ、Ⅱ探究硫酸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Ⅱ中硫酸的浓度较大,t1>t2,出现沉淀所需的时间短,反应速率越大;
    C.实验Ⅰ、Ⅲ的变量为温度和硫酸的浓度;
    D.Na2S2O3溶液和H2SO4溶液接触后即可发生反应,加水是为了调节溶液的浓度,因此进行实验Ⅰ、Ⅱ时,可依次向试管中加入Na2S2O3溶液、H2O、H2SO4溶液或H2SO4溶液、H2O、Na2S2O3溶液。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

    2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双基的掌握,明确能量守恒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装置①中为Zn和H2SO4溶液的化学反应,②为Cu−Zn−H2SO4原电池反应,两反应均为Zn+H2SO4=ZnSO4+H2↑,故A正确;
    B.0~8.5min内,相同条件下,装置①中生成气体没有装置②中生成气体多,所以生成气体的平均速率①Br2>SO2 
    【解析】解:(1)在A中浓硫酸与Na2SO3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S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O3(固)+H2SO4(浓)=Na2SO4+SO2↑+H2O,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故答案为:不是;
    (2)溴单质具有氧化性,能将二氧化硫氧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红棕色褪色的离子方程式是SO2+Br2+2H2O=2Br−+SO42−+4H+,
    故答案为:SO2+Br2+2H2O=2Br−+SO42−+4H+;
    (3)SO2通入H2O2溶液中能被氧化为H2SO4,再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Ba2++H2O2=BaSO4↓+2H+,可知C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BaSO4,
    故答案为:BaSO4;
    (4)由于溴单质有挥发性,溴单质也可以将SO2氧化产生同样的实验现象,所以丙同学认为还应该在B和C之间增加洗气瓶D来除去挥发的溴蒸气,D中盛放的试剂是CCl4或苯或饱和NaHSO3溶液,
    故答案为:除去挥发的溴蒸气;
    (5)由于H2SO3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产生有漂白性的SO2,所以为验证观点2,应进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滴加H2O2溶液前的B中溶液于试管中,加热,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此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2O2+2Br−+2H+=Br2+2H2O,
    故答案为:加热,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H2O2+2Br−+2H+=Br2+2H2O;
    (6)物质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强的可以把氧化性弱的制取出来,所以通过上述全部实验,得出结论:H2O2、SO2、Br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O2>Br2>SO2,
    故答案为:H2O2>Br2>SO2。
    (1)在A中浓硫酸与Na2SO3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S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O3(固)+H2SO4(浓)=Na2SO4+SO2↑+H2O;
    (2)溴单质具有氧化性,能将二氧化硫氧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回答;
    (3)SO2通入H2O2溶液中能被氧化为H2SO4;
    (4)由于溴单质有挥发性,溴单质也可以将SO2氧化产生同样的实验现象;
    (5)由于H2SO3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产生有漂白性的SO2,所以为验证观点2,应进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滴加H2O2溶液前的B中溶液于试管中,加热,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6)物质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强的可以把氧化性弱的制取出来。
    本题考查了SO2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物质氧化性强弱比较的验证、方程式的书写等,难度不大。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北京171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171中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普通用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普通用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流程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普通用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普通用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流程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