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展开 白水县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
1. 《汉书·食货志》记载了二牛三人的"耦耕";在陕西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中,已出现采用牛环、牛辔导牛,一人扶犁驱牛的耕作方式。这反映出
A. 铁犁牛耕基本普及 B. 东汉政府提倡牛耕
C. 犁耕技术得到改进 D. 耦耕技术渐被淘汰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两汉时期牛耕技术的发展。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牛三人的耕作方式显然不如一人扶犁驱牛的耕作方式便利和节省劳动力,故材料说明当时犁耕技术逐渐得到了改进,故C项符合题意;犁耕技术得到改进不能说明该技术基本普及,排除A项(或A项错在偷换概念);一人扶犁驱牛的耕作方式是否为政府所提倡,仅由材料信息不得而知,排除B项;不能因为出现了“人扶犁驱牛”的情况就认为耦耕技术被淘汰了,二者有同时存在的可能,排除D项。故选C项。
2. 宋朝租佃制十分普遍,佃农在户籍中专门被列为“客户”。据保守估计,宋朝“客户”约占全国总户数的35%左右。租佃土地与买卖一样,要订立正式契约,办理法律手续。法律明文规定,佃农在契约期满后可以自由迁徙,地主不得阻拦。由此可知,宋朝( )
A.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B. 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弱化
C. 农业经营方式比较落后 D. 劳动力的商品化趋势明显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租佃土地与买卖一样,要订立正式契约,办理法律手续。法律明文规定,佃农在契约期满后可以自由迁徙,地主不得阻拦。”可得出随着宋代租佃关系的不断发展,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弱化,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排除A项;租佃的方式较之前更先进,排除C项;材料强调土地,并不是劳动力,排除D项。故选B项。
3.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是,到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这反映了
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 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C. 官营手工业已经破产 D. 皇室贵族瓷器需求量日益减少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到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和所学知识可知,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开始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B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A排除;C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
4. 清朝政府规定,一切外国进口货物一律由官方特许的“十三行”承销,内地出口货物也由十三行代购,进出口货物的价格概由十三行决定。外商不得和官府直接交涉,一切命令、文书都由十三行转达。这一规定
A. 适应了西方开拓中国市场的需求 B. 放宽民间船只出海贸易的限制
C. 严格约束外商在广州活动与贸易 D. 导致中国迅速落后于西方国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一切外国进口货物一律由官方特许的‘十三行’承销,内地出口货物也由十三行代购,进出口货物的价格概由十三行决定”、“一切命令、文书都由十三行转达”及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外贸易只在广州十三行进行,严格约束了外商在广州活动与贸易,C项正确;“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西方贸易严重受阻,不利于贸易往来,A项排除;“闭关锁国”政策下,禁止民间贸易,B项排除;“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使中国错失了拓宽海外市场的机会,导致中国迅落后于西方,但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排除。故选C项。
5. 近代工厂制形成于18世纪70年代,它有以下特点:如机械动力替代了人工劳动,形成规模化生产和较为完整的管理系统,按产品或工艺分成了生产车间、工段和班组,出现了职能化组织结构。这说明工厂制使( )
A. 垄断组织得以确立 B. 企业生产制度形成
C. 手工工场得到扩张 D.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形成规模化生产和较为完整的管理系统,按产品或工艺分成了生产车间、工段和班组,出现了职能化组织结构。”可得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统一的规模化的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形成,B项正确;垄断组织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机器大工厂,排除C项;此时人类主要是蒸汽时代,排除D项。故选B项。
6. 19世纪后半期,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一现象能够反映出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 资金投入更加雄厚 B. 涉及领域更加广泛
C. 工业成果日新月异 D. 科学技术引领生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可得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科学理论更好地指导生产,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资金,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涉及领域广和成果日新月异,排除BC项。故选D项。
7. 在“官督商办”经营方式的影响下,1872年轮船招商局创立时,招集商股11万两,1881年增资到100万两。1880年10月,上海机器织布局登报集股,不到一个月,“已集本银三十万光景,入股者颇形踊跃”。这说明“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
A. 拉开了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序幕 B. 成为当时企业唯一经营模式
C. 有利于企业吸收民间私人资本 D. 根绝了企业流弊丛生的现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1872年轮船招商局创立时,招集商股11万两,1881年增资到100万两。”“已集本银三十万光景,入股者颇形踊跃”可得出,洋务企业通过民间集资解决资金问题,C项正确;A项是洋务运动本身的影响,排除A项;BD项太绝对,排除BD项。故选C项。
8. 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这一时期矿业发展主要得益于
A. 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B. 国民政府采取积极政策
C. 民族工业摆脱外资控制 D. 山东地区煤炭储备丰富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一系列促进实业发展的法令,这对于当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B项正确;1914年至1918年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弃了对华经济侵略,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民族工业摆脱了外资控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山东地区煤炭储备丰富,排除D项。故选B项。
9. 下图是“一五计划”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情况示意图。据此可知“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 )
A. 全面恢复国民经济 B. 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 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D.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一五计划”基本建设,一多半投资于工业,重点发展工业,C项正确;1952年已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排除A项;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排除D项。故选C项。
10. 1977-1978年,广州的国有商业企业进行了以下改革:努力提高业务和技术素质,加强内部管理,落实按劳分配政策,恢复早市夜市,提高服务质量等。这些改革
A. 推动了对外开放局面形成 B. 受到国家政策的直接影响
C. 深化了国有企业体制改革 D. 活跃了社会商贸流通市场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77-1978年,广州的国有商业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实行按劳分配,恢复早市夜市等,有利于社会商贸的流通,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广州国有商业企业的政策调整,没有涉及到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也没有受到国家政策的直接影响,排除A项、B项;国有企业体制改革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 1979年安徽凤阳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粮食产量相当于1966~1970年产量的总和;油料产量超过合作化以来20年的总和。小岗生产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 )
A. 人民公社化激发生产积极性 B. “大跃进”运动催人奋进
C.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鼓舞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安徽凤阳小岗村粮食和油料产量提高,这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运动的时间是1958年,排除A项;“大跃进”的时间是1958年,排除B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于1958年提出,但犯左倾错误,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2. 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深圳、珠海等地视察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A. 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 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C. 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加快了中国改革发展的步伐
【答案】D
【解析】
【详解】邓小平南巡及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加快了中国改革发展的步伐,D项正确;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排除A项;B项不是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的理论问题,排除;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20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排除C项。故选D项。
13. 1876年,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这种现象反映出
A. 奢靡之风逐渐兴起 B.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 崇洋媚外开始盛行 D. 物质文化生活变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体现的是鸦片战争后,西餐的流行,说明的是物质文化生活的变迁,D项正确;材料与奢靡之风盛行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是耕织分离和传统纺织业的衰败,排除B项;材料与崇洋媚外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4. 1922年上海公共汽车公司在报纸上打出这样的营业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材料表明,新式公共交通的兴起
A. 适应了城市居民工作与生活的需求
B. 大大加快了城市职能的根本性变化
C. 推动了报纸、广告等传媒的变迁
D. 促使西方生活方式成为了中国主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得出该广告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这适应了城市居民工作与生活的需求,A项正确;“城市职能的根本性变化”表述太过绝对,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大众传媒的变迁,排除C项;西方生活方式成为了中国主流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当时的主流仍然是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
15. 1885年6月16日杭州一菜场失火,上海的《申报》当天就接到关于此事的电讯稿,第二天就登在报纸上了。《申报》的新闻搜集如此快捷主要得益于
A. 铁路运输的发展 B. 轮船航运的发展
C. 电报等通信发展 D. 报纸等传媒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上海的《申报》当天就接到关于此事的电讯稿,第二天就登在报纸上了”反映的是信息的传递,和通讯相关,A、B是交通发展状况,和通讯无关,排除;电报等通信发展,新闻搜集更加快捷,故C正确;D不能说明“新闻搜集如此快捷”,排除D。
16. 1910~1911年间,华北地区爆发鼠疫,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该报刊宣传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强公共卫生安全意识 B. 开启对疫情的专业研究
C. 促成政府建立防疫体系 D. 引进西方先进防疫技术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通过近代传媒报刊宣传鼠疫的危害和预防,以此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以此来达到控制鼠疫灾害的目的,A项正确;材料只是说宣传鼠疫的危害和预防,并未提及对疫情的专业研究,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政府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引进了当时西方的防疫制度和手段,排除D项。故选A项。
17. 下图是1931年10月发表的一幅美国漫画。一名美国男子正迷茫地看着牌上凌乱的信息:就业、失业;储蓄、消费;冷静、大胆。还有一块绕柱两圈的指示牌,上面写着“就在拐角处”(Just Aroud Comer)。该漫画反映了当时美国( )
A. 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B. 民众迷茫无助的心态
C. 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D. 经济一片繁荣状况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31年10月发表的一幅美国漫画,就业、失业;一名美国男子正迷茫地看着牌上凌乱的信息:储蓄、消费;冷静、大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民众迷茫无助,B项正确;材料漫画主要体现的是经济危机时期民众迷茫无助的心态,不是强调贫富分化,排除A项;这一时期是胡佛政府时期,依然主张自由放任,不提倡干预经济,排除C项;这时是经济危机时期,经济十分萧条,排除D项。故选B项。
18. 罗斯福就任总统后,联邦储备银行两次增发新钞,总数达60亿美元,实行通货膨胀,并宣布美元贬值40.9%,以刺激生产与出口。由此可推知,上述措施( )
A. 使美国彻底摆脱危机 B. 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
C. 使美国政局恢复稳定 D. 直接促进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罗斯福实行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以刺激生产和出口,但当时问题是生产相对过剩,所以罗斯福的措施将会加剧国际贸摩擦,B项正确;这些措施没有使美国彻底摆脱危机,排除A项;政局恢复稳定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C项;这些措施并不能直接促进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19. 罗斯福指出:“在救济工作中,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到的东西付出一点什么,这里所说的付出一点什么,就是老老实实的工作。”该言论体现了
A. 美国的失业问题严重 B. 政府设法减轻财政负担
C. 罗斯福重视精神关爱 D. 救济降低了工作积极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在救济工作中,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体现的是罗斯福重视精神关爱,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20. 1988年,英国政府实行养老金改革。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一律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政府还规定任何职工按期缴付一定费用,到退休时,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这一改革旨在
A. 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
B. 加强社会保障,缓解失业压力
C. 节省政府开支,放弃社保责任
D. 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
【答案】A
【解析】
【详解】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家只是提供了基本的养老金,要求企业和职工交一部分,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这是当时英国撒切尔夫人的改革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福利国家的规模,体现的是国家减少干预政策的特点;B.材料的措施不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推行的是养老金制度,没有缓解社会失业压力;C.材料可以看出国家还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说明没有放弃社会保障的责任;D.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缩减福利国家的规模,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没有体现出扩大政府职能的表现。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西方福利国家制度,要求学生结合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还要搞清楚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经济改革的特征。
21. 从1953年到1963年,苏联的农畜产品共提价6次……1965-1979年,农产品共提价7次(分别在1965、1969、1970、1975、1976、1978和1979年)。苏联政府的这一做法
A. 有利于缩小工农业的差距 B. 改变了斯大林模式
C. 消除了农民的不满情绪 D. 加速了重工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苏联多次提高农畜产品价格,有利于缩小工农业的差距,故选A;材料中的时间是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期间,二人的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排除B;C表述太绝对,错误;提高农畜产品价格,与加速重工业的发展没有因果关系,排除D。
【点睛】
22. 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 试图突破计划体制 B. 改变所有制的问题
C. 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D. 优先解决农业困难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都是为了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即突破计划体制,A项正确;这些改革没有改变所有制,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是从农业领域入手,排除C项;勃列日涅夫改革是以发展重工业为主,排除D项。故选A项。
23. 1950年,欧美国家纷纷发表声明,支持“把法国德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各成员国之间的煤钢流通将立即免除一切关税”的主张。这一主张的实施
A. 提高了西欧国家的地位 B. 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 开启了西欧重建的进程 D. 消除了法德国家民族矛盾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体现的是西欧国家逐渐走向联合的过程,这有利于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故A项正确;欧美国家没有体现平等,排除B;“开启”的表述错误,材料不能证明是“开启”,排除C;D项太绝对,排除D。
24. 亚太经合组织是通过成员间的一系列会议,在自愿的基础上协商一致,以声明、宣言的形式做出承诺,推动合作。这种承诺,各成员没有义务和责任来履行,因为它不是立法式的或指令性的硬性规定,对成员不具强制性。这说明亚太经合组织的特点是( )
A. 一致性 B. 开放性 C. 松散性 D. 互补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在自愿的基础上协商一致,以声明、宣言的形式做出承诺,推动合作。……因为它不是立法式的或指令性的硬性规定,对成员不具强制性。”可得出亚太经合组织并不具有强制性,是一个松散的论坛性质的合作机构,C项正确;AB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BD项。故选C项。
25.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全世界跨国公司总数已达3.7万家,其控制的附属公司有17万多家,它们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城市总量的40%,世界出口总额的2/3,国际技术转让的1/3。这可以用来说明,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
A. 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逆转 B. 跨国公司垄断国际金融市场
C. 国际技术转让促进贸易发展 D. 跨国公司控制全球经济增长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90年代初,跨国公司数量增加,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这说明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逆转,A项正确;B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跨国公司无法垄断国际金融市场,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跨国公司的作用,而非技术转让,排除C项;D项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陆上对外贸易不断发展。这一时期,从西方传到中国的农产品有芝麻、蚕豆、黄瓜、石榴、核桃、葡萄、胡萝卜、菠菜、大蒜等数十种。由中国传往西方的物品以丝绸和瓷器为主,主要是由安息商人转运从中国来的大量丝绸到欧洲。唐朝对于陆上贸易限制相当严格,在官府监督下进行互市。相反,唐代鼓励海外贸易,唐代海船制造技术称雄世界,海上贸易发达。唐朝在广州设有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中国出口商品种类除丝绸外,器、纸张、铜器、铁器、茶叶等都成为大宗贸易商品。西方的历法、数学、医学等伴随着外贸传入中国。
——摘编自李湘《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述要》
材料二 两宋以后,对富庶南方的持续开发,使人地矛盾日益加剧,人们被迫开发其他地区的贫瘠土地,中国地理环境面临一种窘迫境地。而来自美洲的玉米和土豆不仅能够在西北干旱和热量不足的地区生长,“荒丘之区,向所弃之地”也可种植,其产量高、易保存的特点,使小农不仅可以依靠它们度过灾年,还可将宝贵的稻种保留下来以备春耕。番茄、花生等作物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副食品缺乏的情况。基于此,虽然明清时期中国耕地只增加了4倍,但人口却能增加6倍。此外,新作物的种植普及也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进行丝绸等物品的生产和更多富余的土地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
——摘编自罗振嘉《东亚前近代社会的形成探析-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为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相比,唐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1)特点:唐代海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外贸出口商品种类增多;对外贸易带动了科技的交流。
(2)影响:增加了粮食的品种,改变了我国的农作物结构;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丰富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原有的饮食结构;调节了粮食市场价格,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土地开垦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特点:据材料“唐代鼓励海外贸易,唐代海船制造技术称雄世界,海上贸易发达”可知唐代海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据材料“中国出口商品种类除丝绸外,器、纸张、铜器、铁器、茶叶等都成为大宗贸易商品”可知外贸出口商品种类增多;据材料“西方的历法、数学、医学等伴随着外贸传入中国”可知对外贸易带动了科技的交流。
【小问2详解】
影响:据材料“而来自美洲的玉米和土豆不仅能够在西北干旱和热量不足的地区生长”可知增加了粮食的品种,改变了我国的农作物结构;据材料“其产量高、易保存的特点,使小农不仅可以依靠它们度过灾年,还可将宝贵的稻种保留下来以备春耕”可知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据材料“番茄、花生等作物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副食品缺乏的情况”可知丰富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原有的饮食结构;据材料“新作物的种植普及也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进行丝绸等物品的生产和更多富余的土地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可知调节了粮食市场价格,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结合其片面影响可知土地开垦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后的深圳当年共与客商签订885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51亿港元,其中中外合资合营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90.3%。与此同时深圳人口激增,到1983年底就从原来的2万增至30万,蔬菜供应空前紧张。当时国家统一定价青菜0.05元/斤,深圳种菜成本是0.3元/斤。后来开放市场,让市场决定菜价,菜价飙升至1.2元/斤,后稳定在0.4元/斤。
——摘编自《深圳口述史》(下卷)
材料二 1984年春,邓小平视察完深圳来到上海,发现两个城市的反差惊人。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把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推上舞台,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都强调,浦东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面。
——摘编自(美)库恩《中国3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经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90年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有利于浦东开发开放的重大举措,并概述浦东在改革开放中的历史地位。
【答案】(1)经验:建设上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经济活动引入市场调节机制。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给予对外经济活动更多自主权。
(2)举措:1992年,中共十四大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解析】
【小问1详解】
经验:根据材料“开放后的深圳当年共与客商签订885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51亿港元,其中中外合资合营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90.3%”可知,建设上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根据材料“当时国家统一定价青菜0.05元/斤,深圳种菜成本是0.3元/斤。后来开放市场,让市场决定菜价,菜价飙升至1.2元/斤,后稳定在0.4元/斤”可知,经济活动引入市场调节机制。背景:根据材料“开放后的深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给予对外经济活动更多自主权。
【小问2详解】
举措: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有利于浦东开发开放的重大举措包括1992年,中共十四大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根据材料“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把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推上舞台,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6月,苏俄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决定恢复市场、货币机制,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对中小企业实行非国有化。下半年,国家退出拥有20名工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允许私人承租经营;同时准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允许私人开办商店。1924年前,外国企业与苏俄政府签订的租让合同有91份。1929年,租让给外资企业的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量的0.6%。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1929年4月,苏联在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决议中提出,“根据国家工业化、加强苏联国防力量与不依赖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总方针,工业基建投资主要用于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它要占全部工业投资的78%”。到一五计划结束,苏联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28年的48%上升到1932年的70%。
——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时期苏俄(联)对工商业所采取措施与实质。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工业化的突出特点,并说明苏联“一五计划”取得的建设成就。
【答案】(1)措施:一定程度上扩大企业自主权;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允许自由贸易(或恢复市场、货币机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进外国资本。(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
(2)特点:依靠政府的力量进行积累;优先发展重工业;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答对任意两点即可)成就:工业取得了较快发展;重工业比重上升。(答对任意一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措施:根据“苏俄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决定恢复市场、货币机制,给企业一定自主权,对中小企业实行非国有化。”可得出一定程度上扩大企业自主权;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根据“同时准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允许私人开办商店。”得出允许自由贸易(或恢复市场、货币机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进外国资本。实质:根据所学可得出其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
【小问2详解】
特点:结合所学可得出依靠政府的力量进行积累;根据“工业基建投资主要用于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根据管理体制要得出是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成就:根据“到一五计划结束,苏联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28年的48%上升到1932年的70%。”可得出工业取得了较快发展;重工业比重上升。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基于尽快恢复国际金融秩序的考虑,美、英两国自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1941年起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双边对话和谈判,最终达成一致并于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由44个国家派代表参加的国际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通常所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使美元等同于黄金,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间接地与黄金发生联系,从而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和中心作用。在这一货币制度下,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都用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支付手段,许多国家还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外汇储备,有的甚至还用美元作为发行货币的准备券。因此,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
——摘编自巩玉军《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金融秩序的影响及中国对策研究》
材料二 战后,美国依仗其强大的经济基础,出于遏制苏联的国际竞争战略需要和美国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大力倡导自由贸易政策。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美国经济国际地位的下降,美国逐步改变了单纯自由贸易的做法。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美国推行“公平贸易”政策,来维护其在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90年代以后,单边主义成为美国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特征。世纪之交,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单边主义。单边主义成为延续“公平贸易”的一种极端形式和“公平贸易”的守护神。美国贸易政策所创造的贸易优势,对其自身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摘编自宋凯军《美国二战后的贸易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及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推行的贸易政策。
【答案】(1)特点:借助国际协商方式建立;以美元为中心。影响: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或确立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霸权地位)便利了美国资本在世界的扩张;稳定了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秩序;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2)政策:自由贸易政策;“公平贸易”政策;单边主义政策。
【解析】
【小问1详解】
特点:根据“开始了一系列的双边对话和谈判”可得出借助国际协商方式建立;根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使美元等同于黄金,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间接地与黄金发生联系,从而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和中心作用”可得出以美元为中心。影响:根据“在这一货币制度下,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都用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支付手段,许多国家还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外汇储备,有的甚至还用美元作为发行货币的准备券。”可得出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便利了美国资本在世界的扩张;结合所学可得出稳定了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秩序;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小问2详解】
政策:根据“大力倡导自由贸易政策”可得出自由贸易政策;根据“公平贸易”得出“公平贸易”政策;根据“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单边主义”可得出单边主义政策。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4页。
2021-2022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8页。